-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拟高考人教版模拟试题(4)
模拟试题四 1. 2017 年 12 月某国 M 商品的价格为 100 元,2018 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商品和服务数量环比 增加 10%,货币流通速度环比减缓 5%,受此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第二季度 M 商品的 价格将发生变化。第二季度 M 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可用图示表示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2017 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商品和服务数量环比增加 10%, 货币流通速度环比减缓 5%,受此影响,不考虑其它因素,第二季度 M 商品的价格下降,则 M 商品的需求增加,A 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 。 【点睛】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 线表达的主旨。 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 信息。 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 劳务的购买力总量。下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17 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中,能计入我国社会总 需求的是 ①全国进口 59315 亿元 ②全国出口 720971 元 ③全国夏粮总产量 14052 万吨 ④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280605 亿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形成的最终产 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投资 需求由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组成,消费需求由居民个人消费需求和社会集 团消费需求组成。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的输出。据概念可知,②④两项属于社会 总需求,符合题意;①③两项属于社会总供给,不合题意。答案选 C。 【点睛】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可以提供给社会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它包括两部分 :⑴国内生产部分即国内生产总值;⑵进口的商品和劳务总值。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 劳务的购买力总量。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由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组成,消费需求由居民个人消费需求和社会集团消 费需求组成。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的输出。 3.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时代,城市间重视软实力比拼,上演着“有人 才的城市才有未来”的大戏。截至 2017 年 7 月中旬,多国发展迅速的二三线城市释放“政 策火礼包”,开启“抢人大战”。如某市推出“房补+车补”,着力建设“政务服务+创业服务+ 生活服务” 全环节人性化的人才服务链。张氏做法积极性在于 ①坚持了政府调节就业的方针,有利于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②有利于改善劳动力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③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 ④有利于当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劳动和就业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 坚持了政府调节就业的方针 应为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故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该市劳动者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高, 材料未涉及,故排除。更多人才人驻,改善了劳动力结构,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故本 题答案选 C。 4.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 长三十年。对亿万农民来说,这是一颗“定心丸”:同时这又是一粒“活络丹”,能进一步 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这有利于 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 ②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共同富裕 ④使农村土地变为活资本,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与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无关,①不选;保持土地 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这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②正确;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与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无关,③不选;保持土地承包关系 稳定并长期不变这有利于使农村土地变为活资本,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④正确,故本题答 案应为 D。 5. 背包组长是盛家坝乡以村民自然组为基础,按照“一组一长、本人愿意、群众拥护”原 则,由村民通过选举产生的“大管家”。他们携带办事处配发的一个背包,宣传党的政策、 调解矛盾纠纷、督导精准扶贫,让便民服务零距离。建立“背包组长”服务机制 ①能及时化解村民矛盾纠纷,这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②能积极回应村民利益诉求,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③能破解村级服务能力不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④能创新政府社会治理方式,保障村民的基本权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选举自己满意的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背包组长”服务机制并不是村民自治 的基础,①错误;建立“背包组长”服务机制能积极回应村民利益诉求,激发基层治理新动 能,②正确;建立“背包组长”服务机制能破解村级服务能力不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③正确;建立“背包组长”服务机制是村民自治的内容,与创新政府社会治理方式无关,④ 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C。 6. 12 月 22 日,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向党外人士通 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尤权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化 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好“三大攻坚战”等战略举措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提供决 策参考。这充分体现了 A.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是参政党 B. 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 C. 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保证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性 D.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答案】C 【点睛】本题借民主党派的作用考查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在学习中要注意,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监督上是相 互监督的关系。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只能是政治领导,不包括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7. 国家的每一分努力和进步,都能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小华了解到我 国在多个领域的成就,认为应该为以下内容点赞,其中点赞的内容和分析不一致的是 内容 分析 ①为中国蓝盔点赞——中国派出 19 批维和部队,勘察修复 道路 7500 公里,架设维修桥梁 69 座,运送各类物资 93 万 吨,接收诊治患者 5 万余例 中国践行联合国宗旨和原则, 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 和平与发展的工作 ②为中国责任点赞一一多米尼克遭遇五级强飓风“玛丽亚” 袭击,我国政府包机飞越 19 国,赶赴受飓风严重影响的加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勒比海地区,接回被困的 400 多名中方人员。 ③为中国航天点赞一一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 务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长,国 际竞争力提高 ④为中国事业点赞一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 行”向着全面小康阔步迈进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深 化改革、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①②④项点赞的内容和分析相一致;③项的内容为“为中国责任点赞﹣﹣中国护照 关键时刻带我们回家。”分析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联,祖国是我们强大的 后盾。说明内容与分析不一致,但与题意要求相符;本题正确选项为 C。 8. 《见字如面》是由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联合出品,腾讯视频网络独播、首播的一档文 化节目。见字如面,古人笔下的深情,未读泪己流,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在当 今文化娱乐至上的喧嚣中,却如汩汩清流,沁人心脾,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回望。 其现实意义是 ①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文化传承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发展 ③媒体人应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现代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H 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见字如面》作为一档文化节目,用书信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回望,与时 代对接,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时代作用,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促进中华文化发展,②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引发人们回望,有利于树立民族文化自觉和文 化自信,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①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反映了文化 传承的时代价值,没有涉及文化产品的风格多样性问题,③项不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 播的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A。 【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 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 么传播的问题。 9.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80 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路上留 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彰显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今天,走在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新的长征路上仍然需要这种精神。从哲学上看下列说法与材料意思相近的是 ①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 ②天菪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 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 与其相符合。材料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是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不适合题意;②体现了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适合题意;③④ 均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B。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 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 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 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10. 研究发现,颜色浅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反之则显得近一些,这是颜色深 浅差异在人的视线中所造成的错觉所致。我国海军的隐身快艇为了在近距离和对手,使用了 蓝色和白色的海洋迷彩,让敌方的目视观察造成错觉。由此可见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 ②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 ③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改造世界 ④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我国海军的隐身快艇为了在近距离迷惑对手,使用了蓝色和白色的海洋迷彩,让敌 方的目视观察造成错觉。这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 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①④适合题意;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 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 “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是错误的;意识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事物,③是不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 B。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 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 11. 11 月 28 日,《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正式发布,自 12 月 1 日起,我国将目 前在河北省开展的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扩大至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 川、陕西、宁夏 9 个省区市(以下简称试点省份)。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考虑到 试点省份差异较大,改革试点确定了适当授权的原则,根据各地水资源禀赋、取用水类型以 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状况,在统一税收政策的基础上,适当赋予地方政府确定具体税 额等管理权,使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地方积极性。下列符合材料的哲学观点正 确的是 ①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国家统一税收政策寓于地方政策之中方有成效 ③在税改形势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水资源税改革的正确判断 ④试点水资源税改革是上层建筑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先试点,后推广,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①正确; 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国家统一税收政策寓于地方政策之中方有成效,②正确; 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在税改形势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水资源税改革的正确 判断说法错误,③不选;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不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应为 D。 【点睛】许多同学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斗争性与同一性谁寓于谁之中始终记不准确。可 采取如下方法简单记忆:即“普寓特”“斗寓同”,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记清这个口诀之后这个问题就不是难点了。 12. 就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 生活品质的短板”。中国国家旅游局近日提出从 2018 年至 2020 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 旅游厕所 6.4 万座,正所谓:“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从唯 物史观角度看 ①“厕所革命” 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厕所革命”的指示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推进“厕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厕所革命”体现了从“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认识秩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厕所 革命”的指示有助于“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 立性,推进“厕所革命”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利 益。②③项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项说法错误; “ 实践--认识—实践”是认识运动的规律,认识秩序是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④项说 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B。 【点睛】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 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60 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在当前国内 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事时要竭力办好,基本民 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国家各部委全面发力深化改革,人民所热切关注的医疗、养老、环保、教育、住房、食品安 全等各项民生大事有了向好向上的进度表和目标图,力争让百姓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 幸福感。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让百姓 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定 方针政策,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和作用。 ②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全国人大的立法、监督职能,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③坚持 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具体行 动。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 【解析】本题以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话题设置 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 势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 能力。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 同体,全球性挑战更需要各国能力合作来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 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 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 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调化解分歧,统筹 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 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载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载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载文明优越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外交是历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类命 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 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探究用中国智慧打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依据。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 我们要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②文 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以文明交流与互鉴建设开发包容的世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与繁荣。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 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本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 洁美丽的世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 治的关系、文化多样性与交流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 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探究用中国智慧打 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文化 与社会》主要包括文化的含义及特点、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包括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传播、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然后调动 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分析现实意义。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 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 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 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 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 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7 年 8 月 18 日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 2016-2017》 显示,世界创新格局基本,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超越比利时,提升至第 17 位,处于第二 集团领先位置,是唯一排名进入前 20 的发展中国家。 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大幅超越了其经济发展阶段,遥 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突出表现在知识产出效率和重量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稳 步增强等方面。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球的 15.6%,仍居美国之后排第二们,但与美国的差 距进一步缩小;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总量已连续 9 年位居世界首位。 “到 2020 年我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 15 位”已被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 创新规划》总体发展目标。随着创新资源的持续投入以及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 国创新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将稳步提升。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国家角度为提升我国的国家创新指数提出合理化建 议。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创新的意义。 (3)学校举行“科技创新宣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②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创新 ,提高知识产出效率和质量。③引导企业牢牢把握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 ,实现产业模式升级,促进创新经济的升级与发展。④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大财政对研 发的支持力度,增加研发经费投入。⑤加强国际创新合作,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 作。⑥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2)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我国重视创新,有利于树立创新意识,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提升知识产出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有利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社会发展。 (3)学习伴我同行,创新促发展;只有创新才有突破,只有突破才能强国。(其他答案,符 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国家角度为提升我国的国家创新 指数提出合理化建议。 从国家角度为提升我国的国家创新指数提出合理化建议,知识要求明确但不具体,问题跨度 大,使用知识多,可考虑从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作用、创设市场环境、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国际创新合作等角度提出合 理化建议。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创新的意义。 本题知识要求明确,问题指向明确。为什么要重视创新,可运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说明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有利于树立创新意识,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 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深 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社会发展等。 (3)本题要求为学校举行“科技创新宣讲”活动活动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可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等问题拟定标语,要简洁具体,要贴近学 生生活,要便于操作。 【点睛】对于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审题时要从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1.明确设问的知识范围。这就要求学生明确答题时所依据的知识范围,看这个知识范围属 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模块,还是选修模块。在回答时要注意两种 情况:第一,设问限定的范围是隐性的,需要结合设问与题干材料来确定;第二,答题所依 据的知识具体到某一模块的某一知识点上时,答案不能超过这个范围。 2.明确设问的答题指向。要弄清设问究竟是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要求回 答“怎么办”。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归纳问题、道理、启示或者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某一 知识等,则是要求回答“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运用某个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则是要求回答 “为什么”;如果是要求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探讨措施、提出建议等,则是要求回答“怎么 办”。 3.明确设问中的主客体。设问的主客体不同,答题的方向就不同。一般来说,经济生活的 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等,政治生活的主体通常有国家(国 家机关)、党、公民、各类组织(含国内、国际)等,生活与哲学的主体通常是各种具体的哲 学观点。另外,试题中的相关材料也可能成为设问的主体。设问的客体就是设问中要求分析 的对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