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8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客观题满分固本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8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客观题满分固本教案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最 新 考 纲 ‎(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 情 分 析 核心考点 ‎5年全国卷真题印证 ‎5年全国卷考频 文化实质与文化作用 ‎2019·全国卷Ⅰ,T20;2019·全国卷Ⅰ,T40(1);2019·全国卷Ⅱ,T20;2018·全国卷Ⅲ,T20;2018·全国卷Ⅰ,T20;2018·全国卷Ⅰ,T40(2);2017·全国卷Ⅱ,T40(2);2015·全国卷Ⅱ,T20‎ ‎5年8考 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2019·全国卷Ⅱ,T19;2018全国卷Ⅰ,T19;2018·全国卷Ⅱ,T20;2017·全国卷Ⅱ,T19;2017·全国卷Ⅲ,T19;2017·全国卷Ⅲ,T38(2)‎ ‎5年6考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019·全国卷Ⅰ,T40(1)(3);2018全国卷Ⅰ,T20;2017·全国卷Ⅱ,T20;2017·全国卷Ⅰ,T19;2016·全国卷Ⅲ,T19;2016·全国卷Ⅲ,T19;2016·全国卷Ⅲ,T40(2);‎ ‎5年7考 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2019·全国卷Ⅰ,T19;2018·全国卷Ⅲ,T19;2017·全国卷Ⅰ,T19;2017·全国卷Ⅰ,T40(1);2016·全国卷Ⅱ,T19;2016·全国卷Ⅱ,T19‎ ‎5年6考 备考攻略 时政热点 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在文化领域举办文化博览会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或措施,分析亚洲文明交流大会等推动文化交流的决策或措施,分析《中华老字号》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决策或措施,‎ 31‎ 分析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等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方面的重大活动或措施。将上述时政热点与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相融合。‎ 生活焦点 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备受群众关注的文化焦点现象,如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典型事例或人物事迹,如生活行为与网络语言文明直指公民文化素养相关的热点现象、电视与网络上关注度极高的《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借以提高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 题目训练 ‎①客观题的训练,要注意题干信息指向的分析与判断(如文化对社会影响的不同表现、文化对个人影响的不同表现,文化发展中横向传播与纵向继承等)。‎ ‎②主观题的训练,要注重认识、评价类主观题的训练,要学会根据题干信息来全面调动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31‎ 31‎ 第一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 文化实质与文化作用 ‎ 文化与经济 ‎1.(2018·全国卷Ⅰ,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①不符合题意,该市建立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并没有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夸大了该市做法的影响,②排除。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对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③正确。该市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过程中,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传播中医药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故④正确。]‎ ‎ 文化与综合国力 ‎2.(2018·全国卷Ⅲ,20)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物质力量,也包括政治、文化等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③正确。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而经济发展水平又影响着科技发展水平,‎ 31‎ 可以说一国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为基础,④正确。①②说法错误。]‎ 注意模块之间的知识融合 高考对某一知识点的考查,除了考查知识点所属于的模块内的知识外,还经常融合其他模块的相关知识或思维方法。如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却融合了政治生活中的综合国力竞争的相关内容。‎ ‎ 文化对人的影响 ‎3.(2019·全国卷Ⅰ,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喜欢以鹤自喻;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另一个高度来欣赏丹顶鹤,这说明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①正确。随着实践的发展,鹤的寓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③正确。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④中“趋于一致”说法错误。]‎ 强调重要要有“度”‎ ‎ 强调一个因素对另外一个因素的重要性,务必注意用词准确。某些作用或影响可能特别重大或突出,但不能用“决定”“主导”“基础”等来界定。‎ ‎4.(2019·全国卷Ⅱ,20)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规划指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的意义在于(  )‎ ‎①维护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 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③培育崇信尚俭、向上向善的乡村文化 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 D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为此需要我们培育崇信尚俭、向上向善的乡村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故③正确。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等,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具有重要作用,这说明建设乡风文明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故④正确。建设乡风文明与维护农耕文化的稳定性无必然关系,故排除①。我们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②中“相互转化”说法错误。]‎ 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文化中的关系 分析文化中的两个因素的关系时,可以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关系的指向。一是明确材料指向两个因素的对立(如区别)还是统一(如联系);二是分析两个因素的统一时,明确指向的是两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中的哪一个角度。‎ ‎[教师备选题]‎ ‎1.(2015·全国卷Ⅱ,20)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表明韩国民众对中国发展的关注,也表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的影响;②中“广泛认同”表述不当,均排除。]‎ ‎2.(2016·江苏卷,21)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本题的题眼是“青少年时代读过的科普作品”“激发了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青少年时代读过的科普作品激发了人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文化由人创造,文化能够塑造人生,故①符合题意。这些科普作品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为人的成长提供了精神食粮,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1‎ ‎1.从实质和性质角度把握文化的作用 社会作用 从文化的实质看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从微观看 文化影响个人的成长历程,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从宏观看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文化的性质看 不同的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 ‎ 2.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两个方向 ‎①决定作用: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反作用: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三个表现 ‎①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教育和人才角度: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角度: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其他角度的表现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商业贸易中实现文化的交流。——经济推动文化交流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经济决定文化 ‎ 关于文化作用的三个细节 ‎(1)非决定性: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 31‎ 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 ‎(2)不等同性: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 ‎(3)不同步性: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总是完全同步的,因为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所以文化可能超前于经济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 ‎3.全面把握文化和综合国力的关系 ‎(1)综合国力影响文化: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文化影响综合国力 ‎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迫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大力发展文化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中华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对人的影响 内容 启示 来源 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表现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不同特点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注意三个结合 ‎(1)微观和宏观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31‎ 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来把握。从微观上,它影响人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行举止;从宏观上,它影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2)时间和空间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深远持久,主要是从时间上来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潜移默化,主要是从空间上实现。‎ ‎(3)认识和实践相结合:丰富精神世界主要强调对人的主观认识的影响,增强精神力量主要强调对人的实践行为的影响。‎ ‎[易错诊断·明原委]‎ ‎1.(2018·全国卷Ⅲ,T20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11)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其基础或核心因素。‎ ‎2.(2020·高考预测)社会建设必须发挥文化自身的巨大物质力量。‎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自身不是物质力量。‎ ‎3.(2020·高考预测)优秀文化因与经济同步而发挥着积极作用。‎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10)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4.(2017·全国卷Ⅰ,T19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17)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科学素养不居于核心地位。‎ ‎5.(2019·全国卷Ⅰ,T20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14)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有重要的影响,但这一影响不是决定性的。‎ ‎6.(2018·江苏卷,T19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19)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只能是优秀、正确的文化。‎ ‎[考向预测·定高考]‎ ‎ 依托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等,考查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 ‎1.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依托“茶山竹海明月窑”等特色资源,推出茶园采摘、竹林挖笋、制陶和草木染体验等文创项目,开发了明月茶、明月笋、明月陶等系列“明月造”旅游商品,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这表明(  )‎ ‎①文化创意决定地域经济发展水平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③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④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1‎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①说法错误,文化创意可以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决定经济发展。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③④符合题意,文创项目开发了明月茶、明月笋、明月陶等系列“明月造”旅游商品,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这表明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三个方面作用 优秀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主要体现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引领经济发展方向;优秀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主要体现为用中华民族精神等增强公民的精神力量、激发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优秀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主要体现为发挥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2019年2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了175个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为2018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后续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此举有助于(  )‎ ‎①促进传统特色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②人们在实践中获得、享用、发展文化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 ④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B [题干没有指向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④不符合题意。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的是民族节日,③错误。材料中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举措有利于促进传统特色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也体现出人们在实践中获得、享用、发展文化,①②符合题意。]‎ ‎ 结合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考查文化发展与综合国力提升的关系,增强政治认同 ‎3.2019年1月,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2019年2月,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内外热播,被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对此,国外主流媒体都惊呼:中国人终于加入太空竞赛了。这表明(  )‎ ‎①当代中国文化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②中国文化元素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实力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 A.①③ B.①④‎ 31‎ C.②③ D.②④‎ C [①夸大了《流浪地球》在海内外热播的作用,说法错误。文化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基础和核心,④错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内外热播产生的影响,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元素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 以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活动或文化现象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4.有一家特色书店,小,但怀旧、迷人。屋内的灯光充满温暖,后台播放着爵士音乐,书本以自然有序的姿态堆到天花板,窗外郁郁葱葱,流水潺潺。节假日,书店还举办一些讲座、展览、诗歌交流之类的活动,很多读者愿意在这里待上一个下午。创办类似特色书店的文化价值是(  )‎ ‎①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中获取较高收益 ②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 ③所营造的文化环境是精神产品的来源 ④为读者接受文化熏陶营造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①错误,获取较高收益是经济价值而不是文化价值。③错误,实践是精神产品的来源。根据题意,创办类似特色书店的文化价值在于为读者接受文化熏陶营造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②④符合题意。]‎ 正确把握设问对文化作用方向的限定 选择题的设问经常对文化作用的方向作出限定,这需要从以下角度对文化作用的方向加以区别:区别对社会的作用与对个人的作用;区别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区别对民族文化的作用和对世界文化的作用;区别对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对当代文化的作用。‎ ‎5.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典,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德国的歌德,中国的史书典籍、文学名著等,早已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中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在青少年心上,成为这一民族年轻一代精神的“底子”。阅读名家经典可以(  )‎ ‎①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养 ②改变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③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名家经典成为这一民族年轻一代精神的“底子”,这说明阅读名家经典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养,故①正确。早已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中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在青少年心上,这表明阅读名家经典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④正确。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31‎ 但没有体现改变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故②不符合题意。③的说法夸大了阅读名家经典的作用,故排除。]‎ ‎ 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 ‎1.(2017·全国卷Ⅱ,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各自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中俄两国之间发展红色旅游,是因为两国的红色文化能够满足两国民众的文化需求,也是因为两国红色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②③入选。“主导性”夸大了两国的红色文化对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作用,①错误。两国的红色文化不能规定两国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④错误。]‎ ‎2.(2017·全国卷Ⅲ,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我国的红军长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表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源远流长,①②符合题意。文化的内涵不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③说法错误。革命文化的价值也不是由大众传媒的传播决定的,④说法错误。]‎ ‎ 尊重文化多样性 ‎3.(2019·全国卷Ⅱ,19)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 ‎①‎ 31‎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文物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意大利将中国流失文物返还,说明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这也是意大利尊重我国民族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①②正确。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故③错误。保持文化多样性不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保持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不同文化相互融合,故④错误。]‎ 两个角度把握文化遗产 从横向角度看,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对其保护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从纵向角度看,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对其保护是重视文化继承性的体现。‎ ‎ 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 ‎4.(2018·全国卷Ⅰ,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影响文化价值的实现,①中“取决于”说法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在国外知名度高,并不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排除②;汉语拼音“中为洋用”,以及新时代政治词汇等在国外获得较高关注,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③正确;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新兴词汇和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说明中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④正确。]‎ ‎5.(2018·全国卷Ⅱ,20)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 31‎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医药文化,这有利于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也有利于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说法正确。中医药走向世界与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无关,①说法错误。中医药走向世界讲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问题,不涉及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③不选。]‎ 准确定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需要注意以下细节:一是明确意义指向的是文化领域的意义,还是经济、政治等其他领域的意义;二是明确意义指向的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还是对世界或其他国家文化的意义;三是明确意义指向的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还是对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意义。‎ ‎[教师备选题]‎ ‎1.(2014·全国卷Ⅱ,1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大众传媒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电视台播放”“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等题眼信息,表明现代传媒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①③符合题意。②中“集中反映”表述错误。④中“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表述错误。]‎ ‎2.(2016·海南卷,17)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 31‎ 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 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政府扶持莆仙戏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④不符合题意。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目的在于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②正确。政府扶持莆仙戏有利于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③正确。]‎ ‎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 ‎(1)文化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世界性 民族性 表现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原因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辩证 关系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错误 倾向 ‎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 ‎(2)文化多样性中的各要素的关系 ‎ 文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从原因和措施角度把握文化的多样性 为 什么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1‎ 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怎 么 样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 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文化,首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要学习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3.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 ‎(1)对比把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途径 手段 区别 内涵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 侧重点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具体形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 联系 当前文化主要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交流与发展。如图:‎ ‎(2)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31‎ ‎[易错诊断·明原委]‎ ‎1.(2020·高考预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29)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都是民族文化的表现,但它们的具体作用是不同的。‎ ‎2.(2017·全国卷Ⅱ,19④)红色文化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31)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红色文化不能规定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2018·全国卷Ⅰ,19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提示:文化传播有利于提升文化的价值,但这一作用不是决定性的。‎ ‎4.(2014·全国卷Ⅱ,19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37)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指向大众传媒对文化影响方面的作用,而不是指向对文化内涵方面的作用。‎ ‎5.(2019·全国卷Ⅰ,19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32)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应该求同存异、理解个性,而不是消除差异、融为一体,既不能也不该。‎ ‎[考向预测·定高考]‎ ‎ 结合典型事例和名言,考查对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关系的理解 ‎1.东方武侠之父金庸创造了一个武侠的江湖,漫威之父斯坦·李创造了一个超级英雄的宇宙。大师以梦为马,用自己的想象力为我们平淡的生活构造了不同的英雄奇观和相似的英雄梦想。金庸借郭靖表达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而斯坦·李则通过蜘蛛侠传递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信念。这说明(  )‎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②不同文化可以有相同的表达 ‎③文化共性寓于文化个性之中 ‎④文化大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大师以梦为马,用自己的想象力为我们平淡的生活构造了不同的英雄奇观和相似的英雄梦想,这说明不同文化可以有相同的表达,文化共性寓于文化个性之中,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大同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④错误。]‎ ‎2.2018年11月26日,第八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揭幕。在本届艺术节上,‎ 31‎ 来自海南、陕西、浙江、贵州、福建和辽宁的6个剧团的200多名演员献上了7部中国经典剧目,让法国观众充分感受到中国地方特色戏曲的魅力。举办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  )‎ ‎①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说明文化多样性要以文化交流为前提 ‎④意在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领导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①②符合题意,“200多名演员献上了7部中国经典剧目,让法国观众充分感受到中国地方特色戏曲的魅力”表明举办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也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文化交流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前提;④说法错误,“国际领导力”的说法夸大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 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热点,考查文化传播交流的原因 ‎3.2018年12月4日,依托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契机,四川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两千多年历史的“蜀派古琴”,商周时代的成都漆器工艺,悠久历史的道明竹编……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多元展示方式将古老的文化叙述在多国观众眼前,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国际化发展。这表明(  )‎ ‎①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够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的品格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④多元展示方式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多元展示方式将古老的文化叙述在多国观众眼前,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说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够增强文化的影响力,①正确;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向多国观众展示中华文化,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③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兼收并蓄,②错误;展示方式不能成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④表述错误。]‎ 正确理解兼收并蓄的指向 一方面,兼收并蓄指向的是横向的文化交流,而不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另一方面,兼收并蓄指向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不是本民族文化被其他民族所吸收、借鉴。‎ ‎ 依托民族文化的热点素材,考查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4.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了1688年法国出版的《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该版本《论语导读》曾经风靡整个欧洲,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了重大的影响。材料表明(  )‎ 31‎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明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③文化创新必须承袭外来文化 ④要牢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C [“法文版原著《论语导读》曾经风靡整个欧洲,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了重大的影响。”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要牢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①④符合题意。“广泛认同”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排除。“必须”太绝对,应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承袭”表述错误,③排除。]‎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各种文化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等,这些文化不都是优秀的,都需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根据其内容的性质而采取不同的态度,或者保持与弘扬,或者改造与剔除。‎ ‎5.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讲述着一方水土一段历史。当前,全球至少40%的语言濒危。2018年9月,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召开,就“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共识。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  )‎ ‎①讲好中国故事,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②加强合作,推动多元一体的全球文化的形成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④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文化异彩纷呈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D [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文化异彩纷呈,③④符合题意。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但不能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①说法错误。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而不是推动多元一体的全球文化的形成,②说法错误。]‎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2017·全国卷Ⅱ,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 31‎ 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在今天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也表明只有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①④入选。文化的价值与是否赢得市场没有必然关联,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只有赢得市场才有价值,②错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③说法过于绝对。]‎ 选项判断正误时需要注意的两组连词 ‎“只要……,就……”“只有……,才……”是政治高考选择题的选项中经常出现的两组连词。使用这组连词表述某个观点时,这一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2.(2016·全国卷Ⅲ,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辞海》电子版和网络版的推出”这一文化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立足于信息社会人们网上阅读的新需求,①④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②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③说法不妥,排除。]‎ ‎[教师备选题]‎ ‎1.(2016·北京卷,2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 31‎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我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②符合题意;该做法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符合题意;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不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为了社会效益,①排除;“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说法错误,④不选。]‎ ‎2.(2016·江苏卷,24)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本题的题眼是“应当充分发掘利用”“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所以要充分挖掘利用,③④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社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故①错误;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②错误。]‎ ‎1.传统文化的特征与作用 ‎(1)把握两个特征的内涵和指向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内涵 不同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绝对变化与相对不变)‎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独特所在与民族认同)‎ 侧重 点不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 31‎ 同 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2)结合文化的一般作用来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 ‎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代替的两个概念。传统文化是相对于当前文化而言的,民族文化是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的。‎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从依据和措施角度,深入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因素 理论依据 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形式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活动 不断解放思想 教育 教育是一种文化形式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全面梳理科技的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与经济关系角度 ‎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传播的手段角度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角度 ‎④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推动文化创新的措施角度 ‎⑤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31‎ 中华文化的特征角度 ‎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思想道德建设角度 ‎ 从发展的原因角度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是外因;科学技术、教育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是内因。‎ ‎[易错诊断·明原委]‎ ‎1.(2018·全国卷Ⅱ,19①)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45)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同科技融合是影响文化价值与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2.(2016·全国卷Ⅰ,19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4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不能把传播手段和形式的创新看作是传承的前提。‎ ‎3.(2016·全国卷Ⅱ,19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4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传统艺术元素应该批判继承,而不是取代。‎ ‎4.(2020·高考预测)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42)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能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具体内涵混淆,保持稳定的是基本特征。‎ ‎5.(2019·全国卷Ⅲ,20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4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包括中华老字号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变化的影响。‎ ‎[考向预测·定高考]‎ ‎ 依托传统文化的载体,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1.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自然事物,松、竹、梅的形态和习性虽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赋予它们的含义,却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这说明(  )‎ ‎①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自然物作为载体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31‎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和集中表现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A [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③正确。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自然事物,松、竹、梅的形态和习性虽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赋予它们的含义却在不断发生变化,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②正确。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物质载体,但不意味着载体一定是自然物,①中的“必须有特定的自然物作为载体”说法错误,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④说法错误,排除。]‎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实例,既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也为我们树立了坚定文化自信的行动表率,在观众和网友中引发畅议。由此可见(  )‎ ‎①大众传媒是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②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沃土 ‎④优秀传统文化能为国家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②与题意不符。《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为我们树立了坚定文化自信的行动表率,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沃土,优秀传统文化能为国家治理提供有益借鉴,故③④正确。]‎ ‎ 结合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典型实例,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增强政治认同 ‎3.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化建设推进,中国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性影响。举办2018中国古建筑文化国际论坛,就是希望呼吁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以古建筑文化作为艺术灵感的源泉,促进我国现代建筑的多样化发展。对古建筑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③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文化创新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31‎ C [②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说明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③符合题意,题干强调以古建筑文化作为艺术灵感的源泉,促进我国现代建筑的多样化发展,说明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①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只有精华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④与题意不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处理我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原则,而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 ‎4.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必须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加快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研发,推动我国中药制造技术迈向高端水平。要点燃中医药行业的生命力,需要(  )‎ ‎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以先进技术支撑中医药的发展 ‎③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经济、政治融合发展 ‎④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加快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研发,推动我国中药制造技术迈向高端水平,说明要点燃中医药行业的生命力,需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还需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①④正确。文化有优有劣,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科技发展,且题干体现了科技对传统中医药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传统中医药对科技的促进作用,②表述错误。③不符合题意,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中医药行业可以与经济相交融,但没有体现与政治融合发展。]‎ ‎ 结合我国文化发展的进步或成就,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各个因素 ‎5.身处天涯,心在咫尺。猪年春晚,通过在新媒体平台投放VR短视频,让人们仿佛置身晚会现场,获得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晚会还首次开展5G网络4K电视传输,将艺术与科技精彩融合,让观众大呼过瘾。据此可知(  )‎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和创造文化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增添文化生活的色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D [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①错误,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能传播文化,但不能创造文化,②错误,排除。春晚在新媒体平台投放VR短视频,让人们获得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首次开展5G网络4K电视传输,将艺术与科技精彩融合,让观众大呼过瘾,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1‎ 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增添文化生活的色彩,③④符合题意。]‎ 区分大众传媒和教育的功能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两者在文化传递等方面具有共性,但在文化创造上存在不同,大众传媒不具备文化创造的功能。‎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传播人类文明成果 ‎③教育能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④教育能够弘扬传统道德,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符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能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③符合题意。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错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不是重视教育的原因,而是重视教育的意义,④不符合题意。]‎ ‎ 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 文化创新的作用 ‎1.(2017·全国卷Ⅰ,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也有利于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②④入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①‎ 31‎ 错误。科技创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而不是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 ‎ 文化创新的措施 ‎2.(2018·全国卷Ⅲ,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C [“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思路创新,对“经典诗词”的传承说明要不忘本来,传承优秀文化,②正确。深受观众喜爱、获得网民广泛点赞,体现了文化传承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③正确。故选C。]‎ 注意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的准确定位 科学技术在当前的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一作用不是决定性的;科学技术可以推动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但它本身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文化传承的前提;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但它本身不能创造文化。‎ ‎3.(2019·全国卷Ⅰ,19)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说明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①正确。《流浪地球》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说明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正确。②中“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说法错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发展,而不是融为一体,③说法不正确。]‎ 31‎ ‎[教师备选题]‎ ‎1.(2016·海南卷,1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习近平强调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③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需要深入社会实践,但并非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②说法错误。]‎ ‎2.(2016·全国卷Ⅱ,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本题的题眼是“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主要得益于”。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并融入了现代艺术形式和科技,对杂技艺术进行了创新,故③④入选。材料中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故①排除。现代流行艺术元素不能取代传统艺术元素,而是要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故②排除。]‎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实践发展。‎ ‎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31‎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4)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对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这一知识的理解,要注意两个指向,一是强调文化创新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二是强调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易错诊断·明原委]‎ ‎1.(2016·全国卷Ⅲ,19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4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传播载体变革显然不是实践这一源泉。‎ ‎2.(2017·全国卷Ⅲ,19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48)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实践中确定的。‎ ‎3.(2016·全国卷Ⅰ,19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52)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融合是重要途径,但不是根本途径。‎ ‎4.(2020·高考预测)文化发展必须发挥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50)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他只是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5.(2020·高考预测)要在求同存异中充分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成果。‎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3 P54)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时要求同存异,但吸收和借鉴的只能是优秀、有益成果。‎ ‎[考向预测·定高考]‎ ‎ 依托最新文化成果,考查文化创新的原因 31‎ ‎1.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在本届大会上进行首演,整场演出宏大而深刻,完美再现了“5 000年的文明史诗”。这是一次将文化遗产音乐化、考古叙述艺术化的“刺激的尝试”。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多媒体交响乐《良渚》是一次将文化遗产音乐化、考古叙述艺术化的“刺激的尝试”,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它完美再现了“5 000年的文明史诗”,这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把握文化创新方面的几个唯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等都具有唯一性,即都是社会实践,而不是其他。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等都具有唯一性,即都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其他。‎ ‎ 结合文化创新的成功事例,考查文化创新的措施 ‎2.“故宫开火锅店了!”主打的“万寿菊花锅”相传由慈禧发明,蘸料的灵感来源于江山社稷五色土,将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调制五种蘸酱,酸辣鲜香,满足不同口味需求。有网友感叹“热气氤氲中,像是奉旨涮锅”。这一创意再次让故宫成为“网红”。上述材料启示我们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定需要(  )‎ ‎①与经济结合起来 ‎②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③关注群众实际需要 ‎④脑洞大开,突破各种界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题干未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与题意无关,排除。“蘸料的灵感来源于江山社稷五色土”说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文化内涵,②符合题意。“将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调制五种蘸酱,酸辣鲜香,满足不同口味需求”说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关注群众实际需要,③符合题意。“脑洞大开,突破各种界限”表述错误,④排除。]‎ 31‎ ‎3.《中国唱诗班》是一部以古典文学作品为基础的纯手绘动画,创作精良。以人们平日里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为基础,讲述古人的小故事。其画面如同展开的水墨画卷,浸染出浓浓中国风的意境,最具中国特色,上映不久就广获好评。这表明(  )‎ ‎①动画表现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这部动画作品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内核 ③优秀民族文艺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动漫文化就会失去创新的根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创新,来传播中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未强调我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①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③错误。材料中,“以人们平日里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为基础,讲述古人的小故事”,这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这部动画作品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内核,故②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唱诗班》通过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创新改造,受到了观众好评,这说明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动漫文化就会失去创新的根基,故④正确。]‎ 3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