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20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答题要素】 实践决定认识十认识反作用十真理特点+认识过程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典例探究】 典例1.(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B 【技巧点拨】本题以不同时代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为情境,考查考生运用哲学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试题突出对中国历史成就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方向。京张高铁是新事物,“人”字形铁路建设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但不是旧事物,A错误。不同时期铁路建设采用不同的技术,说明实践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B 正确。建设者的创新意识对高铁的成功建设有重要作用,但不是首要前提,高铁的成功建设是以尊重规律、符合实际为前提的,C错误。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存在的条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说法错误。 典例2.(2018•江苏高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由材料内容可知,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地图等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又需要对其进行规范,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修订,“互联网的发展”属于实践,而法律的修订属于认识,说明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典例3.(2018•天津高考)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这一理论还未得到验证”。 霍金的“黑洞理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截至目前还未得到验证。这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C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技巧点拨】本题以霍金的“黑洞理论”未获得诺贝尔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霍金闻名于世的“黑洞理论”并未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该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哲学原理,C说法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指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一旦超出就会转化成谬误,与材料立意无关,A不选。“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指认识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与材料要强调的主旨无关,故排除B。 D选项说的是可知论,与题目主旨无关,排除。 典例4.(2018•全国卷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女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技巧点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论断,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不断增强。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典例5.(2018•江苏高考)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认识的特点。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题中材料主旨是两项克隆技术的比较,与改造世界无直接关联,A不符合题意;B项主要说明真理是客观的,与材料无直接关联,B不符合题意;正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才对中国的克隆技术产生了认识的偏差,C正确且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客观事物本质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 【技巧点拨】本题以克隆技术的新发展为例考查真理的特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知识。人们对克隆技术的运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体现,克隆技术从“胚胎分裂技术”到“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突破,是建立在不同阶段的科技水平之上的,这体现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C正确。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重在强调改造世界,题干强调的是技术的进步,故A与题意无关。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真理不会被推翻的说法错误,B排除。题干重在强调认识的发展,与客观事物的本质无关,D不选。 典例6.(2016·课标卷Ⅰ)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技巧点拨】这种四选二的题目务必用排除法,考生很容易确定①是错误的,立即可以排除AB,说明③一定正确,不用考虑,只要分析②④即可,大大缩小了判断的范围。 典例7.(2015·广东高考)下面漫画(作者:彭长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在认识事物时( ) 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 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D.认识结果的差异受主体认识方法的影响 【答案】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干漫画中不同的认识主体,有采取近距离调查研究的,有远观的,说明不同的主体认识方法不同得出的认识结果有差异;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符合材料信息、绝对性的说法,可以逐一排除,“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说法明显错误,“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材料中显然没有否认事物的客观性,也没有做出价值选择。 【变式演练】 1.(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称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有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解答本题时应抓住知识限定范围,准确运用知识分析回答。结合“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等关键点,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2.(2017·课标卷Ⅰ)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2017·课标卷Ⅱ) 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不同主体的知识构成、能力各不相同,并影响其认识,②错误。失败的实践也有助于人们追求真理,③说法错误。杂交水稻预期目标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检验,①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需要由实践反复检验其正确与否,④正确。答案选B。 4.(2017·北京高考) 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 +”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A、B、C与材料的主要意思无关。材料的关键句是“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这说明了人们对“互联网十”的发展带来的变化的认识在发展,故D正确。 6.(2017·课标卷Ⅲ) 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否认了人可以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的说法, 故不选;认识具有上升性,不是一种封闭式的循环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③说法错误。“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解决”表明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表明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新问题”这一信息表明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④说法正确。答案选B。 7.(2016·浙江高考)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答案】B 8.(2016·课标卷Ⅲ)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答案】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员省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答出追求真理的相关原理,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然后把把我国科学家发现疟疾新疗法的过程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作答。 9.(2015·江苏高考)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10.(2015·上海高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 A.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答案】B 【解析】A、C、D材料没有体现,舍去。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材料中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形成了人类环境科学,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选B。 11.(2015·江苏高考)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12.(2015·山东高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析】从设问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与哲学》中关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从材料中的“规范和引导”可以看出要答意识的能动作用;从"实践""永无止境"可以看出要答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等内容;从“落实为‘行动中的法’”可以看出应答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3.(2015·课标卷Ⅱ)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答案】D 14.(2015·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见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由设问可知,解答时要围绕认识主体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从主观上看,是因为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从客观上看,主要是因为客观对象具有复杂性。 15.(2015·天津高考)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B 16.(2014·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 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解析】 本题原理限定为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只要记住原理,并分析材料,而不是照抄材料,即可获得高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