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走近国际社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走近国际社会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走近国际社会 ‎[易错澄清练]‎ ‎1.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独立自主性是其两大特征。(×)‎ 点拨: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独立自主性是其两大特征。‎ ‎2.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不能凌驾于各主权国家之上。 (√)‎ ‎3.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点拨: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4.中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点拨:竞争、合作与冲突依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取代了竞争关系。‎ ‎5.维护包括主权在内的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小题提速练]‎ ‎6.2016年7月14日,我国政府有关人员就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所谓裁决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强调,主权问题是中国的底线,老祖宗留下的基业一寸都不能丢。这是因为(  )‎ A.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B.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因素 C.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D.主权具有对内独立性和对外至高性 解析:选B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因此,主权问题是中国的底线,B项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A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主权具有对内至高性和对外独立性,D项说法错误。‎ ‎7.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环境目标”为主题,探讨了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号召各国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挑战。这表明(  )‎ A.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B.联合国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C.联合国在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D.联合国成为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解析:选B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A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表明联合国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B项符合题意;C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D 项错误。‎ ‎8.(2017·山东菏泽模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016年6月15日,中国海警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行使________的正常公务活动。(  )‎ A.自卫权        B.平等权 C.独立权 D.管辖权 解析:选D 管辖权是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中国海警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是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行使管辖权的正常公务活动,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 ‎2016年4月28日,为期两天的第22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新加坡落下帷幕。据此回答9~10题。‎ ‎9.中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坚定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坚持通过同直接当事国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中国的立场是基于(  )‎ ‎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和自卫权 ③中国积极履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④中国要利用机会,提升综合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和自卫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故中国坚持通过同直接当事国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选A项。‎ ‎10.中国——东盟高官磋商是中国与东盟10国外交部门东盟事务高官重要年度磋商机制。该磋商机制(  )‎ A.以成员国利益完全一致为基础 B.对建立国际新秩序起着重要作用 C.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D.是世界各国对话合作的平台 解析:选B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与东盟10国外交部门东盟事务高官重要年度磋商机制顺应了时代的主题,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项符合题意;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础,A项错误;磋商机制不是国际组织和各国对话合作的平台,C、D两项错误。‎ ‎11.(2017·北京海淀一模)国际社会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谈判等方式和平解决争议是因为(  )‎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B.国家间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C.国家间共同的根本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解析:选A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D两项错误;A项构成本题的原因;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2.联合国大会举行高级别主题辩论,共同探讨如何在未来15年落实旨在结束贫困、为所有人建设更加安全与平等社会的目标。这体现了联合国(  )‎ ‎①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在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③主导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发展事务 ‎④是各国国家利益的集中代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 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中的“主导”错误;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13.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从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从广泛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充分体现了(  )‎ ‎①中国作为不断崛起的大国的国际担当 ‎②中国政府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③中国在世界各国心目中是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④中国政府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项。‎ ‎14.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向美国总统奥巴马阐述了中国坚决遏制“台独”和“藏独”的原则立场,并要求美方恪守承诺,以实际行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支持 ‎“藏独”势力的反华分裂活动。这表明(  )‎ A.中国坚决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B.中国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C.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是开展合作 D.中美关系应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 解析:选A 题意强调中国向美方坚定地表达我国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这显然是为了维护我国的正当国家利益,故A项正确。B项与题意无直接关系。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是共同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开展合作,故C项不选。D项与题意无关。‎ ‎15.2015年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强烈谴责“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发动的恐怖袭击,强调恐怖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敦促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打击“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并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与协调。这表明(  )‎ ‎①各国在反恐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利益 ②联合国安理会在打击恐怖主义上形成共识 ③联合国有责任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④我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与行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 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敦促各国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与协调,表明安理会在打击恐怖主义上形成共识,体现了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②③符合题意;联合国安理会在打击恐怖主义上形成共识,表明各国在反恐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①说法错误,排除;我国支持联合国开展的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各项工作,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项。‎ ‎16.联合国各会员国2016年6月8日通过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承诺共同加大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一系列具体目标,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这表明(  )‎ A.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安全的决定性力量 B.联合国致力于通过合作解决社会发展难题 C.世界各国都要接受联合国的管理 D.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选B 材料表明联合国致力于通过合作解决社会发展难题,B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决定性力量”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现实;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D项说法错误。‎ ‎17.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任期内第九次访华,德国之声直接称默克尔这是“带着半个内阁及约20名经济界代表”出访,中德两国政府就推进“中国制造 2025”和“德国工业4.0”‎ 战略对接,签署10多个领域20多份合作文件。默克尔访华说明(  )‎ ‎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活动的出发点 ‎③中德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④促合作、谋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默克尔访华说明两国间存在共同的国家利益,顺应了当今时代的主题,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项。‎ ‎[大题规范练]‎ ‎18.(2017·天津五区县联考)“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经济、气候、减贫、互联网等领域都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然而,中国的崛起还存在文化方面的短板,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等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影响了中国形象,同时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为什么中国不能缺席全球治理?结合材料,运用主权国家和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作出分析。‎ 解析:设问的切入点是“主权国家和国家利益”,可以围绕主权国家的地位、义务、国家利益的决定性作用等知识作答,并结合材料,使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有效对接,最后组织整理,形成答案。‎ 答案:①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应尽的国际义务。‎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在经济、气候、减贫、互联网等领域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既能维护自身利益,也能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