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模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榆林市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模拟考试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哲学家以分析幽默短信、讲述个人经历和与听众交流等方式,平实亲切地为听众们讲述了如何活用唯物辩证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等基础的人生哲学。由此可见 ①生活中的真、善、美离不开哲学 ②哲学指导人们更好地追求真、善、美 ③追求真、善、美需要我们学好哲学 ④学好哲学就能追求到真、善、美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追求真、善、美,因此需要我们学好哲学,②③项符合题意;生活中的真善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哲学,①项说法错误;学好哲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追求真善美,但不等于就能追求到真、善、美,④项说法过于绝对;正确选项为D。 【点睛】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的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为人处世。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有人自认为看破红尘,悲观失望,对社会,对他人冷淡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这表明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哲学起源于为人处世的方法 D.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有的人认为命由天定,于是在实际生活中消极等待,逆来顺受;而有的人则相反,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充分说明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D选项入选。A、B选项与题意不符。C选项表述本身错误。 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这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名言,这句话表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这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名言,这句话表明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哲学的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具体科学的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具体规律。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2018年1月31日,“超级蓝月月全食”在天幕现身。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这些天文现象不同,天文机构及专家早就对这一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和最佳的观测地点做出精准的预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 存在是本原,存在决定思维 B.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C. 思维是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 不可知论是不存在的 【答案】B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这些天文现象不同,天文机构及专家早就对这一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和最佳的观测地点做出精准的预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一观点 ①属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正确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属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④没有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一观点把花的开与闭看作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正确;这一观点没有正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不选;这一观点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不选;这一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并没有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 如何判断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凡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道)的外化和表现的观点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6.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 一元论与二元论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答案】C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故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7.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其共同点在于 A. 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 都承认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D 【解析】 “死生有命,富贵有天”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万物皆备于我”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项错误;B项本身正确,但所述不是两种观点的共同点,与设问不符,不选;前者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唯物主义观点,C项错误;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都承认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点睛】如何判断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凡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道)的外化和表现的观点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8.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水是万物之始基 ②未有此事,先有此理 ③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④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 A. ③→④→① B. ①→④→③ C. ②→①—③ D. ②→④→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水是万物之始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①→④→③的顺序正确;“未有此事,先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9.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一组是 A. “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天象星座”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 “我思故我在”与“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答案】B 【解析】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均是唯物主义,A不适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天象星座”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B适合题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均是辩证法思想,C不适合题意;“我思故我在”与“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均是唯心主义,D排除。 【点睛】从近年来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复习中,通过分析二者的根本分歧,增强学生分辨哲学基本派别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特别是唯物主义经历的三个基本形态,可以增强学生辩证地分析唯物主义的能力。如生活中破除迷信、发扬求真务实作风体现的哲学原理,或者是古人思想中蕴涵的哲学观点属于哪种哲学派别等。掌握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0.下列观点与漫画观点相一致的是 A. 我思故我在 B. 气者,理之依也 C.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漫画中“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与之一致;BC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属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故本题应选A。 考点:主观唯心主义。 点评:本题关键是理解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 11.哲学必须是“仰望星空”的,反映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思考和预见未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是 ①任何哲学都是在精神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②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哲学总是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真正的哲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②观点错误,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选项③观点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而 ①④说法正确,因此选C 。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可以采用否定排除法。就是在题肢中,找一个或两个错误的题肢,然后排除包含这些错误题肢的选项。这些错误题肢,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错误表述,也可以是偷梁换柱、张冠李戴,还可以是以点带面、以现象代替本质等。本题中选项②和③观点错误,排除所有含有①和②的选项,只能选C。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B. 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C. 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D项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角度而言的,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体系必将对实现中华民族讳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直接推动全而建成小康社会述设的进程 ③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 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步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②选项中“直接推动”的表述不恰当。③选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物质基础。题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步伐。故①④入选。选D。 点睛:易错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 此观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后还会有更新的理论成果出现。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存在性 B. 可知性 C. 客观实在性 D. 斗争性 【答案】C 【解析】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1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了,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体现了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静止作为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永恒的 ④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了,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③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 【点睛】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1)区别:① 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 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绝对运动中包含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6.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 ①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要在绝对静止中把握相对运动 ③意识先于客观存在而变化发展 ④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也发生变化,这表明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正确;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②错误;意识并不都是先于客观存在而变化发展,③不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基于社会发展变化而作出的,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17.一般认为,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然而,一项名为“智能LED植物工厂”的成果未来或许会改变这一状况。它通过计算机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要素进行控制,精准调配供给以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实现不用土的植物生产。这说明 ①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植物生长的规律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人在改造世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物质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人并不能改变规律,①不选;“智能LED植物工厂”通过计算机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要素进行控制,精准调配供给植物以确保健康生长,这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也说明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②③正确;人并不能改变世界的物质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8.201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集体学习。会议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基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总是统一的 ②积极创造条件利用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尊重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利用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③项符合题意;如果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出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脱节,①项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原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方法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9.诗人艾青的自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怀,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恰恰是随着每个人的出生早早便扎根在乡愁里,凝结在故土的草木中。诗人艾青的自问体现了 ①意识可以创造出世上所原本没有的东西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③乡愁取决于诗人的感悟和情感 ④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实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意识并不能创造物质,“意识可以创造出世上所原本没有的东西”的观点不正确,①不选;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怀早早便扎根在乡愁里,凝结在故土的草木中,这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也体现出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实践,②④正确;乡愁并不取决于诗人的感悟和情感,③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20.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各种情绪会通过脸色变化表达出来而无需肌肉运动。即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可以通过观察其鼻子、眉毛、面颊或下巴等处血流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由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喜怒难以不形于色”从一个侧面证明 A.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B.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 C. 意识与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D.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答案】B 【解析】 A选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C选项表述错误,意识与物质不可以相互转化。D选项强调生物的反映形式的作用,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喜怒难以不形于色”从一个侧面证明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故B选项入选。 21.2017年12月24日,我国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首飞。国内共有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AG600飞机的研制工作。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A. 能动性 B. 直接现实性 C. 客观物质性 D. 社会历史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AG600飞机的研制工作,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D符合题意;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22.中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及万米深潜作业的工作母船“探索一号”科考船首航归来,这是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万米级深海科考,表明万米深海不再是我国海洋界的禁区,对我国的海洋资源探测、地球化学研究、海洋生物采集等带来深远意义。从哲学上体现了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④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们可以探求自然界的终极真理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及万米深潜作业的工作母船“探索一号”科考船首航归来,这是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万米级深海科考,表明万米深海不再是我国海洋界的禁区,对我国的海洋资源探测、地球化学研究、海洋生物采集等带来深远意义。这说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③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终极真理说法错误,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 23.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因为真理是相对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因为真理是客观的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是错误的,因为认识是具体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因为真理是客观的,②适合题意,排除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③适合题意,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 24.远古时代,人类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美丽的月亮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望远镜的发明让人类能够看到月球表面的高山、环形山和平原,首次向世人展示了月球的概貌;“阿波罗”飞船登月以来,人类对月球探测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地面观测。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的目的和归宿在于获得真理性认识 ②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在每个时期的认识是有限的 ③认识的发展需要实践为其提供必要的认识工具 ④人类的认识能力决定着实践活动的内容、规模和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远古时代,人类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 望远镜的发明让人类能够看到月球表面的高山、环形山和平原”、 “阿波罗”飞船登月以来……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题肢②③符合题意。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实践决定着认识的能力。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 25.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改回应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和新召唤。从1954 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我国宪法的修改表明 ①认识活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②人们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具有反复性 ③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④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没有严格的界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这表明认识活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表明人们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具有反复性,①②正确;推动实践的发展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真理与谬误是一对矛盾,表现在:首先,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就无所谓谬误;其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要注意,不能说真理与谬误互相渗透、互相包含。也不能说真理源于谬误,或谬误源于真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截止2017年6月28日,全国19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982.1千公顷,受灾人口1490.17万人,紧急转移133.37万人,倒塌房屋1.8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29.33亿元,因灾死亡47人,失踪10人。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灾害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 (1)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答案】(1) ①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②第二种人认识到“灾害已成定局” ,但消极等待,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③第三种人的认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解析】 本题以面对自然灾害人们的两种不同的认识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该观点认为“天”是世界的本源,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材料中,第二种人说,灾害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该观点认识到“灾害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观点: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该观点认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故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说明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需要从其分歧方面进行表述,即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展开,然后说明如果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则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则就是唯心主义。 27.哲学是使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指导学习与生活,是高中生学习哲学的重要意义之一。下表是高二学生W的周末学习生活计划及执行情况。 计划 执行情况 5:00-6:30 背英语单词100个 未完成,只背会20个 8:00-12:00 数学、文综提高班听课 完成,新增作业 13:00-14:30 做数学、地理题10道 未完成,完成2题 15:00-18:00 英语,化学补习班听课 完成,新增作业 19:30-24:00 各科作业共计10项 未完成,完成50% 睡前小结 知识未及时复习,遗忘大半;睡眠不足,身体不适。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相关知识,首先,评价W的周末计划;其次,并针对其调整完善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答案】(1)评价: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有能动性,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W的计划是他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但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W的计划违背学习规律而效率低下。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经过实践的检验,W的计划需要根据自己实际进行调整。 (2)建议:①增加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保证睡眠时问。②减少参与课外补习班次数,增加自学、练习、整理知识的间。 【解析】 本题以高二学生W的周末学习生活计划及执行情况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评价W的周末计划,并针对其调整完善提出两条具体建议。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然后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上述具体知识,实现二者的结合。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8.文艺创作彰显中国精神,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文艺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庸俗、低俗、媚俗作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种种文艺怪像,正是文艺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的表现。有灵魂,作品方能不朽,失魂丢魄只会使文艺变质变味。唯有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才能“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彰显中国精神,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从当代社会中感人的事迹、典型的人物中寻求丰富的素材,在文以栽道的意义上呵护和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要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够增强民族的骨气和底气,在立足中国文化意境、文化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形成世界性的视野。 结合材料,从意识的作用角度,分析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理由。 【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能使文艺创作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文艺市场存在的种种怪像。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能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扫除文艺创作中的颓废萎靡之风。 (3)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能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解析】 本题以文艺创作要彰显中国精神,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为话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意识的作用角度,分析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识的特点、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因此这一作用包括意识或的特点、人能动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点睛】政治问答题审题指导 政治问答题审题非常关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纵观历年政治高考,因政治问答题审题失误而错失了十几分甚至几十分的大有人在,而这也往往是来开分差的关键,所以要答题,先审题!政治问答题的设问虽然有时候陷阱重重,但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就是本人近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看是否需要结合(分析)材料. 绝大部分问答题基本上是要需要概括或者分析材料的,个别措施类的问答题(如哲学)和经济意义类的题可以省略此环节,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还是简单概括分析下,如果题目设问明确要求依据材料,那你一定不得偷工减料! 第二步:关于知识范围的审题“四看”要领: 第三步:看清问什么 政治问答题归根到底,无非就三种题型,每种题型的思路和答法还是略有区别的. 1. 是什么(what):体现了,反映了,说明了,表达了,含义,区别,联系,关系….. 2. 为什么(why):为何,为什么,之所以,原因,意义,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作用,理由,影响,道理,依据……. 3. 怎么样(how):怎样,如何,途径,分析,启示,建议,措施……. 第四步:看分值,定要点 考时间,分秒必争!当然审题的时间是绝对省不得的,不过不必要的废话或者过多的要点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到底答几个要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考生在构思时就应该打好算盘,切忌写一点,想想,又写一点,这样做的最大弊病就是逻辑不够清晰.要避免这种情况只有先看看分值,拟定要写几个要点,然后再在脑海里或者草稿纸上去挖掘和组合要点,再下笔! 29.习近平同志在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时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国家和各级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不断健全,补偿规模还要加大。总的来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1)我们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的辩证唯物论依据是什么? (2)我们在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时,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1)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②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①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和生态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回答其他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习近平强调要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要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其次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材料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即可。故材料中,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以从自然界的物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材料中,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在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时,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本题难度相对较小,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故本题考生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