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否则不得分)‎ 1、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 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 C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有 ‎2.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之外,满族、蒙古族、藏族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29个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多种多样。这一现象说明( )‎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 B.文化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4. 2018年4月,中国南阳第十五届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在南阳开幕。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南阳人长期的雕刻研发已经名扬天下,带动了南阳经济的腾飞。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这说明( )‎ A、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根本冲突 ‎ B、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决定两国政治分歧不可调和 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D、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6.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能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有效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主要表明( )‎ A.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 D.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7、一个人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其核心和标志是( )‎ ‎ A、科学知识水平 ‎ B、行为态度和文明礼节 C、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2018年6月10日,第十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南方人爱吃咸肉粽子,北方人粽子馅往往是甜的。这表明(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 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 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 ‎9、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罗阳等人被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他们或大爱无疆散播无限温情,或爱岗敬业做出突出贡献,或百善孝为先推动时代进步,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下列语句中,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的是( )‎ ‎①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③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 ‎1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人们热议的不仅是片中让人垂涎欲滴的中华美食,还有片中所流露的让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及其所引发的亲情、乡愁。由此可见,这部纪录片( )‎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B.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C.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12、每当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 A.文化为人创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13、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 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 ‎① 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②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 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④ 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某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信息被关注和转发,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公众参与街拍、慈善基金参与救助、警方调查核实……“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由此可见 ( )‎ ‎①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文化的力量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根植于信息传递过程中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④文化交流是永葆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 B. 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5、“中国网事·感动2018”评选活动借助于因特网和手机媒体来进行,广大网友可通过网站、微博和手机3种方式进行投票,被称为“中国网事让鼠标顶起草根英雄”。这说明 (   )‎ ‎ A.大众传媒已完全代替了旧的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B. 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递、共享的动力和源泉 ‎ ‎ C.大众传媒能够打破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递、沟通、共享 ‎ D.科技进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16、“石头、剪刀、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它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 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又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全世界。这体现了 (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17、在我国,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这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8年6月12日正是我国的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文化遗产(  )‎ ‎①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每年的5月9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 ‎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2018年6月13日第十一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 20.现在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漠不关心”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统一 B.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C.失去民族特色,削弱民族凝聚力 D.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 ‎21.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欢庆;台湾各地举办多项活动庆祝,民众纷纷赶回家吃月饼赏月,不亦乐乎。下列有关民族节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B.海峡两岸共同庆祝民族节日体现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C.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22.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是侨居性的移民。华侨在海外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海外诸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这主要表明(   )‎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 D.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民间生活最大的事。据此回答22-23题。‎ ‎23. 对于常年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春节不只意味着一票难求的拥挤春运,还有无所不包的回家“拷问”‎ ‎。对于长辈来说,关心下一代的方式就是问候生活和工作,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觉得婚恋、薪酬等属于个人隐私,不愿意被过多追问。这说明了( )‎ ‎①传统文化的继承出现了断层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④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 时代在变迁,但春节仍然是亿万中国人不变的情结,虽然电话、网络拉近了时空距离,但是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大部分中国人在春节前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5、关于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一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三小题,共50分)‎ ‎26.材料一:安徽某地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变化状况 ‎2012年 ‎2018年 文化消费支出(元)‎ 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 文化消费支出(元)‎ 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 ‎422.75‎ ‎8.0‎ ‎3406.22‎ ‎26.1‎ 材料二:根据国际经验,如果人均GDP达到l600美元,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目前安徽人均GDP为3000多美元,而居民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仅占7.33%。‎ ‎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安徽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16分)‎ ‎27.材料一  根据西班牙某基金会于2007年在中国居民中所做的调查:中国人对西班牙的了解非常之少。同样的,西班牙人对中国人也缺乏了解。为促进中西交流,两国互办“中国文化节”和“西班牙年”,分别向两国人民展示了精彩纷呈的传统和现代文化。‎ 材料二  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一书,是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概况的著作,在欧洲引起轰动。《周易》、《老子》、《论语》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翻译介绍到欧洲,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学西渐”。18世纪,欧洲近代的先进科学文化成果传播到中国,掀起“西学东渐”的热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7分)‎ ‎ ‎ ‎(2)结合材料谈谈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是什么?(11分)‎ ‎28、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3分)‎ ‎(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6分)‎ ‎(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7分)‎ ‎ ‎ 月考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CCAC DDBBB 11-20 DDABC BACAC 21-25 CCCDA 二,非选择题 ‎26、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提高安徽文化消费水平对安徽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 (4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安徽科技、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文化生产力水平。  (4分)  ‎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安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4分)      ④文化塑造人生。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27、(1)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7分)‎ ‎(2)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中西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文化间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沟通,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尊重、共同发展.(4分)‎ ‎②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 ‎③两国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各自吸收对方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无论是“东学西渐”还是“西学东渐”都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创新。(4分)‎ ‎28、(1)他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3分)‎ ‎(2)①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6分)‎ ‎(3)①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评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 ‎②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