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共40分,20小题,每小题2分) 1.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这说明 A. 哲学智慧产生于主观情绪中 B. 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C. 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 D.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答案】D 【解析】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产生于主观情绪中,A错误。 B:本题不是强调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B不合题意。 C: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这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019年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260周年。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事实说明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B.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 科学需要正确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C 【解析】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A错误。 B: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 C: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事实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符合题意。 D:本题不是强调科学需要正确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C.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 飞矢不动 【答案】D 【解析】A: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这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片面夸大运动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A不合题意。 B: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不合题意。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是片面夸大运动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不合题意。 D:飞矢不动是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题目观点一致,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近年来,跑步成为全民健身宠儿,在朋友圈里晒跑步成了时尚,而参加马拉松更成为诸多跑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事。但马拉松并非人人都适合参与,医生提醒,马拉松不是炫耀邀赞的资本,要小心过度训练和比赛让身体受到损伤。从哲学上看,对马拉松跑友来说最重要的是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超越自我 B. 积极挖掘潜能,抓住时机去赢得胜利 C. 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 D.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性评估自身状况 【答案】D 【解析】A:马拉松并非人人都适合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超越自我不合题意,排除A。 B:过度训练和比赛让身体受到损伤说明,积极挖掘潜能,抓住时机去赢得胜利不合题意,排除B。 C: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C说法正确但不是哲学角度,排除。 D:马拉松并非人人都适合参与,医生提醒,马拉松不是炫耀邀赞的资本,要小心过度训练和比赛让身体受到损伤。从哲学上看,对马拉松跑友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性评估自身状况,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杭州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指出,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很大的“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还都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其中米饭、蘑菇、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是师徒四人每顿必点菜品。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①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③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 ④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杭州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指出,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很大的“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还都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①②符合题意。 ③:内容的多样性带来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③错误。 ④:本题没有体现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 6.2019年4月10日,在ABB公司位于上海浦东的工厂内,一条IRB120/IRB1200装配线正在生产自己部件的一部分,一款名为“YuMi”的双臂机器人可以非常安全地和人类合作互动。未来机器人将扩展到更多领域,甚至机器人也可以制造机器人。这说明 ①机器人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 ②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的思维,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 ③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积极的人为联系 ④机器人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推动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未来机器人将扩展到更多领域,甚至机器人也可以制造机器人。这说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积极的人为联系,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机器人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推动实践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①错误。 ②: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的思维,但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②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不能把人脑说成大脑,动物也有大脑,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电脑也不能产生意识,“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电脑不能产生意识,思维、意识只是人脑才有的机能。 7.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发现了第一个系外行星,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结构和历史的新认识。诺贝尔委员会认为,这些发现将永远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这说明 A. 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B.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C.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不断深化 D. 获得正确认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B 【解析】A: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科学认识本身不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A错误。 B:诺贝尔委员会认为,这些发现将永远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这说明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B符合题意。 C:事物的发展推动了认识的不断深化,C错误。 D: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指导实践,D错误。 故本题选B。 8.2019年2月,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美国《进化》杂志上发布一项研究成果:一种南美洲特有的蜥蜴可以在生存环境改变后,重新获得在进化过程中失去的生理机制。这一成果对生物学上的“进化不可逆法则”构成了挑战,体现了 A.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B. 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 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D.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答案】A 【解析】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新的研究成果对生物学上的“进化不可逆法则”构成了挑战,体现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认识是发展的,不体现世界的物质性,也不体现意识的产生,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温馨惬意的旅馆型书店、舒适方便的餐厅型书店、科技感十足的VR书店……虽然近年来实体书店备受网络书店的冲击,但还是有很多实体书店因个性突出、匠心独运,契合了读者需求,成为城市的新名片。这当中蕴含的哲理是 A. 实体书店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现代科技 B. 实体书店在对自身的彻底否定中焕发活力 C. 创意和个性是影响实体书店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 D. 建立与现代生活的新联系是实体书店发展的重要途径 【答案】D 【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实体书店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现代科技,A不合题意。 B:实体书店在对自身的辩证否定中焕发活力,B错误。 C:创意和个性是影响实体书店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C错误。 D:虽然近年来实体书店备受网络书店的冲击,但还是有很多实体书店因个性突出、匠心独运,契合了读者需求,成为城市的新名片。这说明建立与现代生活的新联系是实体书店发展的重要途径,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吉尔吉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吉尔吉斯斯坦有句谚语,“兄弟情谊胜过一切财富”,中国人也常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强调了 ①部分之间的关系影响整体功能 ②立足关键部分选择最佳方案 ③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优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习近平主席在吉尔吉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吉尔吉斯斯坦有句谚语,“兄弟情谊胜过一切财富”,中国人也常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强调了部分之间的关系影响整体功能,要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优化,①④符合题意。 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错误。 ③:本题没有强调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从2G到5G,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如下图)。这表明 A. 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之中 B. 事物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 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D.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过程 【答案】B 【解析】A:事物总处在变化之中,但不一定是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A错误。 B:从2G到5G,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这表明事物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过程,B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C不合题意。 D: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过程,D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即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12.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越到关键阶段,越要坚持“钉钉子”。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②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③④符合题意。 ①:量变积累到一定的度才能引发质变,①错误。 ②: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②错误。 故本题选D。 13.下列诗句所含哲理与漫画(如图)寓意一致的有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③江碧鸟欲白,山青花欲燃 ④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②③:漫画中“必要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体现了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江碧鸟欲白,山青花欲燃,这两首诗句均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②③符合题意。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①不合题意。 ④: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14.“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 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从这首小诗中可以领悟到的哲理是 A.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B.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主次矛盾 D.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答案】B 【解析】A:本题没有强调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A不合题意。 B:“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从这首小诗中可以领悟到,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B符合题意。 C: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不是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主次矛盾,C不合题意。 D: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统一是有条件的,D错误。 故本题选B。 15.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实体名单”,禁止华为向美国出售、购买通讯技术和服务。就在世人讨论“华为会不会倒下”的时候,华为却以“备胎”计划,向全世界宣告其具备突破“封锁”的实力。多年前,华为就做出了“总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并为此打造了很多“备胎”。与华为“备胎”计划体现的哲理最相一致的是 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蠡》 ③“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用纯《治家格言》 ④“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华为“备胎”计划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说明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④符合题意。 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说明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①与题意不符。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说明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16.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吃这些。该先生 A. 不承认矛盾的特殊性 B. 否定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 割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 D. 混淆了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答案】C 【解析】A:材料中的先生混淆了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并未涉及矛盾的特殊性,A不合题意。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错误。 C: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吃这些。该先生割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C符合题意。 D:材料中的先生并未混淆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材料表明 A.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C.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答案】A 【解析】A: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这表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符合题意。 B:材料并未体现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B不合题意。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C错误。 D:材料没有体现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8.在综合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随着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上述材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④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上层建筑的调整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①②:在综合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着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错误。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19.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这一要求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工作方法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①③: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这一要求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③符合题意。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 ④: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工作方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D。 20.2019年7月1日,中宣部追授因公牺牲的广西百色扶贫干部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告诉我们 A. 有价值的人生都是不能考虑个人利益的 B. 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理想信念奉献精神 C.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C 【解析】A: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有价值的人生都是不能考虑个人利益的说法错误,排除A。 B:理想信念奉献精神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但不起决定作用,B错误。 C:中宣部追授因公牺牲的广西百色扶贫干部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告诉我们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C符合题意。 D: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促进作用,D错误。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不断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世界经济是一个整体,任何国家的经济不可能独自发展,需要各国以开放的心态、共享的机制、合作的方式,推动经济全球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要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和曲折,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历史潮流。 【解析】本题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主要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等;然后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调动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等知识分析回答。 【点睛】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的真实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安徽省戏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20个本土剧种。有“中国的乡村音乐”—黄梅戏、京剧的前身—徽剧、被誉为“东方芭蕾”—花鼓戏等,它们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研究地方的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我省地方戏曲虽不乏令人惊喜的佳作出现,但不少地方戏固化的程式难以表现新生活的内容,叙述的模式难以适应新观众的审美,在文化生态发生变化时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导致地方戏观众流失和市场萎缩,陷入某种生存窘况和发展困境,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保护和发展我省地方戏曲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省地方戏曲应如何摆脱生存和发展困境。 【答案】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要积极研究、挖掘地方戏曲优秀成分,培养年青戏曲人才,传承好地方戏曲。 ③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我省地方戏曲作品创作要面向市场,符合时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表现形式,克服不适应时代和文化生态发展的因素,发展好地方戏曲。 【解析】本题以保护和发展我省地方戏曲任重道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否定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省地方戏曲应如何摆脱生存和发展困境,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包括: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我省地方戏曲实际分析摆脱生存和发展困境,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点睛】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和“否定”同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不是一回事。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事物内部的“肯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内部“否定”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集中,生活垃圾的产出也加速增长。不少地方垃圾没有科学处理,“垃圾围城”成了发展中的“痛点”。这些垃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污染大气、水、土壤,影响城镇容貌,而且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而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芜湖市平均每天产生2600吨生活垃圾,平均19天产生的垃圾大约就可以堆出一座赭山。为美化市民生活环境,节约资源,提升城市文明水平。2019年7月芜湖市政府下发了《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19年11月1日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确立了层层推进的工作步骤:8月1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率先实行;9月10日,各大中小学校实行;11月1日,居民小区全面启动。为配合工作顺利实施,市政府组织多支志愿宣传队深入社区、市场等地,结合资料,向广大市民宣传“垃圾分类我参与,共建美丽新芜湖”知识和理念,为芜湖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起到了极大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芜湖市政府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芜湖市政府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哲学启示。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芜湖城市在发展中产生大量生活垃圾,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威胁市民生命和健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痛点”。 ②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芜湖市政府下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计划》对于市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美化市民生活环境,节约资源,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有重要作用。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芜湖市政府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在尊重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律基础上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升芜湖市城市综合治理效能。 (2)①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芜湖市政府下发《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行动计划》,是自觉尊重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芜湖市政府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明确工作目标和步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促进人民身体健康。 ③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向广大市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理念,对于推动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建美丽芜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解析】本题以芜湖市政府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论、人生价值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芜湖市政府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性。解答时首先明确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知识,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调动运用上述知识,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结合芜湖市政府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析回答。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芜湖市政府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哲学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要依据材料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材料中关键词,或者材料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解答时把握设问指向和材料关键“芜湖市政府下发了《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行动计划》”、向广大市民宣传“垃圾分类我参与,共建美丽新芜湖”知识和理念,调动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知识分析。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材料二 近年来,S市市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城市管理精细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突破口,要求市各部门和各区聚焦重点任务分层分级落实责任,注重问题导向,注重依法管理,注重精准施策,注重创新提高,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手段、要求落实到了城市管理领域的各项工作中,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推动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市民的高品质生活,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 (1)请概述材料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观知识分析S市是如何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 【答案】(1)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被实践证明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推动中国进步和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①抓住重点,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把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突破口,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提升了城市社会治理能力。 ②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本地实际,重点任务分层分级落实责任,精准施策,注重创新,使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手段、要求得到落实。 【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矛盾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概述材料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按照上述原则,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等知识分析回答。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观知识分析S市是如何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解答时把握材料中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具体做法,调动运用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分析回答。 【点睛】演绎型主观题(“体现型”):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试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