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时分层作业 ‎ (限时4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  ) ‎ ‎【导学号:84162022】‎ 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 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 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D.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C [题干中描述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该措施的实施妥善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中的“分封制被废除”表述不符合史实;B、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地方上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北宋政府的上述做法(  ) ‎ ‎【导学号:84162023】‎ A.进一步加剧了“冗官”局面 B.对消除地方上的分裂割据有着深远影响 C.有效地缓解了“冗费”现象 D.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制度特色 B [地方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收归中央的做法,削弱了地方上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元代政区分划中,对京畿地区实施直接管理的机构是(  ) ‎ ‎【导学号:84162024】‎ A.中书省         B.腹里 C.宣政院 D.三司 A [元朝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负责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故选A项。]‎ ‎4.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该“朝廷”应该是(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元朝 - 5 -‎ B [据材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说明了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这是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故选B项。]‎ ‎5.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 ‎ ‎【导学号:84162025】‎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君权受相权制约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门下省独掌大权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兵部属于六部之一,六部是设在尚书省之下的,故A项错误;在唐代,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此处的独掌大权是错误的表述,故D项错误;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皇帝一人独揽大权,故C项错误;唐太宗的敕令被魏征拒绝,这说明了门下省驳回了皇帝的敕令,门下省代表相权,因此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表述恰当,故B项正确。]‎ ‎6.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 ‎ ‎【导学号:84162026】‎ A.皇权逐渐削弱 B.相权逐渐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 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大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故选D项。]‎ ‎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世官制选官标准是血缘,故A项错误;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德行,故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本质还是血缘,故C项错误;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才能或文才,故D项错误。]‎ ‎8.《新唐书》记载:“(卢商)蚤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从此记载可看出唐代(  )‎ A.科举制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原则 B.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C.选官偏重人才品行 D.进士科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B ‎ - 5 -‎ ‎[题干中“举进士,拔萃,皆中”说明唐代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个人命运。A项表述错误;C项是对汉朝察举制的表述;D项表述绝对化;B项是对科举制作用的正确表述,且与题干材料相符。]‎ ‎[冲A挑战练]‎ ‎9.(2018·全国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D [从表中后三种藩镇类型来看,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且不同程度上供赋税,藩镇的功能多为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这些都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维持,故D项正确。]‎ ‎10.‎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据此可知(  ) ‎ ‎【导学号:84162027】‎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C ‎ - 5 -‎ ‎[题干材料反映了汉高祖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增多,而且从只有郡到郡、国都有,意味着封国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封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A、D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B项错误。]‎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材料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第(1)问,根据“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可知矛盾的内容与趋势。第(2)问,联系教材可知西汉至元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答案]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2)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与三司使,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2.从汉到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导学号:84162028】‎ 材料一 汉武帝“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分别隶属于汉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上(宋太祖)召赵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元史》‎ ‎(1)结合材料一,指出汉武帝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相同意义。‎ ‎(2)结合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基本特征。‎ ‎[解析] ‎ - 5 -‎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1)问从手段方式的和平性回答,相同意义从中央集权加强的角度回答。第(2)问,提取“无不领之”回答权力,提取“无诸侯之权”回答地位。‎ ‎[答案] (1)共同点:都采用比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力对中央的威胁。相同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2)特征: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管制。‎ - 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