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24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作业】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佛山二模)“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 )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D [根据材料可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产物,承认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形成了精密的体系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包含一定的自然观符合题意,故选D项。] 2.(2019·苏州一模)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 ) 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 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 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B [宋明理学家借鉴“哲学本体论”,完成了儒学哲学化的过程,故选B项;道教是本土文明,排除A项;没有扩大道家的思想,排除C项;理学提倡“三纲五常”,强化了传统道德观念,排除D项。] 3.(2019·洛阳一模)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 ) 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 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 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 A [沈括用“理”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说明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故选A项;理学系统化是儒学吸收借鉴了佛道,而不是科技发展的推动,排除B项;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不利于自然现象的准确解释,排除C项;只能说理学影响科学研究,而不能说科学研究借助理学,排除D项。] 4.(2019·肇庆一模)《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 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 A [从材料“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材料认为宋代出现的程朱理学是继承了孔孟学说,是正统思想,故选A项;材料中的“道”不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程朱理学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但与材料体现的“道”的思想继承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道”产生于孔孟,到宋代发展为程朱理学,没有涉及之后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5.(2019·汕尾一模)下表是不同学者对王守仁心学的认识。 观点 出处 “王守仁之学尤为明代理学里的重镇。到他手里,理学才达顶点,以后便渐渐地衰落了” 钱穆《阳明学述要》 “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守仁)使之瓦解。……王(守仁)的中心范畴(心)则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守仁之学出于陆氏,与朱子异道而同归。乃反对之者,辄斥之为异端,目之为空谈,朱王之间, 孙毓修《王阳明》 成为水火。盖两家门户之见,非定论也” 据此可知,王守仁心学( ) A.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形成了统一的道德规范 C.具有近代民权意识特征 D.“扬弃”了程朱理学思想 D [由材料可知王守仁的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故选D项;王守仁心学是儒家思想新发展的表现,排除A项;“统一的道德规范”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心学与理学的关系而非心学的内容特点,排除C项。] 6.(2019·南昌一模)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权力,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寓分封于郡县”,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 )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威胁 B.限制专权回应了时代诉求 C.反君主制的民主思想出现 D.主流统治思想的嬗变趋势 B [材料中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限制专权回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诉求,故选B项;地方割据使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威胁,与材料中清末民初的进步思潮无关,排除A项;清初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出现,但不反对君主制,排除C项;材料中清末民初的进步思潮并未成为主流,排除D项。] 7.(2019·天津和平区一模)“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李贽为民权共和思想奠定基础 C.王守仁的思想主观激进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剧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D [由“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可知材料评述的是早期进步思想, 分析选项可知应是黄宗羲的思想。再根据“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可知,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近代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故选D项。] 8.(2019·齐齐哈尔一模)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 A.走向成熟的轨迹 B.天下私有的本质 C.因循反复的特点 D.集权体制的根源 B [从材料“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可知黄宗羲认为古代制度都是满足统治者私心,不是以国家、百姓利益为主,故选B项;材料不能体现传统制度走向成熟的轨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因循反复,排除C项;从材料可知体现的是传统制度维护君主私利,不是揭示集权体制的根源,排除D项。] 9.(2019·揭阳二模)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顾炎武( ) 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 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 B [题干中提及顾炎武的主张,从反面我们可以得知顾炎武其实是在倡导经世致用,故选B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君主专制的弊端,排除A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对乾嘉考据思想有一定影响,但是乾嘉考据思想主要受到戴震考据学的影响,排除C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不具有近代启蒙意识,排除D项。] 10.(2019·黄山一模)刘师培对清代学术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其意在强调( ) A.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 B.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 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 D.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 D [根据材料可知从事宋明理学者可以治理国家,还可以获得殊荣, 其意在强调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学术流派汉学和宋明理学的地位,与学术氛围无关,排除A项;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与材料中学术流派地位无关,排除B项;经世致用思想之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而材料体现不出学术流派的地位,排除C项。] 11.(2019·温州一模)梁启超在《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中评论某位思想家:“(他)所注重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哪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他以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别的话都是空的。”这位思想家是( ) A.王守仁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D [王守仁是心学的代表人物,材料强调的是探寻世界的本源,故A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C项错误;由材料“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哪里”可知探求的是世界的本源问题,是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故选D项。] 12.(2019·嘉兴二模)他是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开清代考据学的先河,章炳麟尤其景仰其民族精神而更名“章太炎”以示效法。“他”是( ) A.王守仁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黄宗羲 B [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开清代考据学的先河”可知是顾炎武,故选B项;王夫之主张唯物主义,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常州一模)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 《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15分)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能够概括出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依据《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概括出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依据《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概括出包容和谐精神。 第(2)问,宋明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宋明时期儒学家吸收佛道义理来解释儒家经典,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实现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辨化和哲学化。 [答案] (1)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或:“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10分) (2)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而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哲学性。(15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 (16—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明清启蒙运动是在复兴“三代之制”的旗帜下展开的。如黄宗羲等曾以《左传》中民为“神之主”、《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早期启蒙运动犹如在理学的磐石下畸形生长的一株弱草,发生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少数进步思想家中,其影响也未超出少数清醒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及江南一带的士子阶层 文艺复兴是通过对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而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的斗争。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上表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的比较。首先要分析材料叙述的内容,然后进行分析对比,确定合适的角度进行论述。其次在论述过程中要结合论述的角度进行说明,如本题可选择两者思想的来源,分析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行说明并分析原因,也可从二者所处的地位及影响进行分析。 [答案] 示例一 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都以“复兴”古代思想的形式来反对封建主义。(2分) 阐述:在明末清初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刺激下,启蒙学者以理想化的“三代之制”去衬托“今世之弊”,用传说中的氏族民主制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以“百家争鸣”的诸子学风去声讨盛行于明清的文化专制。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对希腊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用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进步的思想界还未形成全新的思想体系。 总之,当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 往往借助古典文化对抗强大的封建主义。(10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性质和影响上大相径庭。(2分) 阐述:从性质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没有超越儒家思想的范畴,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从影响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社会制度构想,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未能推动社会的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对新航路开辟、欧洲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发展影响重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总之,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差异带来了二者在性质上与影响上的不同。(10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