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选修)卷·2018届江苏省扬州中学(扬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2017
扬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选修)期末测试 历 史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家许倬云认为:“西汉统一天下,从董仲舒的宇宙论开始,吸收了五行轮替的观念,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不由一姓一朝永远统治。”材料中董仲舒的这一观念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体现了儒生约束皇权的理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王阳明早年曾信仰程朱,并依照朱熹的学说去修行,但“不得其理”,后“彻悟”说:“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由此他提出 A.格物致知 B.理先气后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3.李贽在《续焚书》中说:“世之法孔子者,法孔子之易法者耳。孔子之道,其难在以天下为家而不有其家,以群贤为命而不以田宅为命。”材料表明他 A.赞赏孔子以天下为家、群贤为命的求道精神 B.否定孔子权威,反对以孔子之言为是非标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肯定人的正当欲求 D.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反对礼教 4.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自古以来的‘民本’之说并非‘民为本’,而仅仅是指君主‘ 以民为本’;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下列言论最能支撑该学者结论的是 A.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C.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D.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5.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A B C D 6.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 A.认为贾宝玉是儒家伦理的反叛者 B.认为贾宝玉是道家主张的认同者 C.认为贾宝玉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 D.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贾宝玉是谁 7.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在于它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 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 D.“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 8.1867年,王韬漫游法英等国,后在《纪英国政治》中写到:“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火器之精良,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对材料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A.王韬赞成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英国之行开阔了王韬的视野 C.王韬对西方社会制度存在误判 D.对洋务运动有一定程度反思 9.学者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 B.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 C.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 D.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0.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材料中的三民主义纲领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B.代表工农的根本利益 C.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D.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 11.“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段论述出自 A. B. C. D. 12. “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他只想让人们记住他是一个凡人,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材料中“他”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是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的核心 C.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提到的现代中国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苏等国核垄断 B.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重大贡献 C.指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 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4.1998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他的这一宣示 A.推动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B.第一次公开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体现了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程度 D.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5.美学家蒋勋在评价西方某一时期文化运动时写道:“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普罗塔戈拉 B.薄伽丘 C.伏尔泰 D.莫奈 16.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捍卫人道精神 B.倡导人性解放 C.批判专制统治 D.呼吁宗教宽容 17.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把牛顿称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主要是因为牛顿 A.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B.科学回答了物质运动与时空之间的关系 C.极大冲击了基督教神学创世说 D.其科学理性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8.1935年,厄瓜多尔政府在距其海岸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设立了达尔文纪念碑,纪念达尔文考察这一群岛一百周年,碑文写着:“达尔文于183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登陆。他在研究当地动植物分布时,初次考虑到生物进化问题,从此开始了这个悬而未决的论题的思想革命。”其“思想革命”的意义在于 A.凸显了人类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19.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一项新的科技发明都有可能影响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生活方式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报祝福——火车旅行——天空翱翔——络聊天 B.火车旅行——电报祝福——天空翱翔——电脑游戏 C.电报祝福——天空翱翔——火车旅行——络聊天 D.天空翱翔——电报祝福——火车旅行——电脑游戏 20.“画中现象的组织及构图显得杂乱,正贴合居民惊慌逃散的混乱。细看此画,那些充满动感、夸张变形的形象又都经过了精心排列布置,秩序谨严。”材料描述的是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3分,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3分,第25小题10分。 21.(12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传统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儒、墨、道、法各家与传统礼乐之间的关系。(2分) 22.(13分)学者们对如何厘清新文化运动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东方杂志》) 材料二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批评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他的观点是什么?有何意图?(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胡适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一态度在当时有何可取之处?(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文化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厘清新文化运动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应当遵循什么原则?(2分) 23.(12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材料二 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邓小平的功绩是,他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采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邓小平理论”正是按他所希望的样子完成的:它们为支持继续扩大市场的实用主义政策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毛泽东学说中的支柱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我们要埋头苦干”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一谈话的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的理解。(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 24.(13分)个人的自觉、自主和自由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一个不断思索和反思自我的雅典人,总是想理解在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和人类事务。……他谴责那些哗众取宠不愿意追求个人人格完善的人,坚持认为人需要不断思考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这样认为,人有责任追求人格的完善,举止光明磊落,并为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而努力工作。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只有坚定的信任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让一个人得救。……一个人必须在《圣经》中自已研读上帝的看法。……路德教导他们,每个人只需听从自己的良心,而不必听从任何人;一个人必须作为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 ——[英]恩斯特·贡布里希《世界小史》 材料三 18世纪有许多启蒙哲人,但是只有一个启蒙运动。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者、政治改革者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非正式的、完全没有组织的联盟。……启蒙人士统一在一个雄心勃勃的纲领之下,尤其是自由的纲领。这里说的自由包括许多具体形式:免于专横权力、言论自由、贸易自由、发挥自己才能的自由、审美的自由,总之,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世界上自行其是的自由。……与其他启蒙哲人一样,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要求把自已当作一个人,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正是这一声明以及启蒙哲人对这一声明的同气相求,使得启蒙运动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实现“个人自觉”的做法。(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特征及其主要共识。(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是什么?(2分) 25.(10分)在处理“国与民”的关系上,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梭伦的宪法中,最具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便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便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各项原则较其细节更为重要。他把国家(注:指雅典城邦)置于党派或氏族之上,他要求一切公民都参与国家事务。……他的法律经宗教仪节而赋有神圣之意:每一个公民都宣誓遵从。……对城邦内每一个阶级他都适度地给予责任,他倡导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社会公正的理想。他诉之于理性、自由、温和与人道。雅典时常不能达到梭伦的标准,但它承认这些标准是其永恒的遗产。 ——[英]哈蒙德《希腊史》 材料三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 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辍。……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 ——《剑桥中国秦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中保障普通公民权益的举措。(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中协调“国与民”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3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处理“国与民”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2分) 高二历史(选修)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2017.1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B D B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B A D C B D 二、非选择题(共5题,60分) 21.(12分) (1)主要作用: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1分) 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1分),维系宗族政治秩序(1分)。 法家态度:用法律取代礼乐。(1分) (2)核心主张: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思想基础)。(2分) (3)主要弊端:过度奢侈、繁缛。(2分) 改造主张:回归简朴(化繁缛为简朴)。(1分) 核心主张: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1分) (4)相互关系:各家在传统礼乐的环境中成长,又从各家立场出发改造传统礼乐。(2分) 22.(13分) (1)现象:全盘效法西方文明,忽视中国固有文明。(2分) 观点:东西方文明性质不同;东方文明可以拯救西方文明。(2分) 意图:希望重新认识东西方文明。(1分) (2)态度: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整理”传统文化。 (如答“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传统文化”也可)。(2分) 可取之处:有助于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过激倾向。(2分) (3)问题:破除了旧道德,但新文化未能建设好。(2分) (4)原则:尊重差异;理性对待。(2分) 23.(12分) (1)支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或主力);帝国主义是当时世界政治的关键。(2分) 评价:这一观点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符合毛泽东学说的基本观点。(2分) (2)内涵:社会主义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发达国家。(2分) 影响:推动思想解放,深化改革开放。(2分) (3)理解:邓小平理论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注重继承与发展(2分) 24.(13分) (1)做法:不断反思自我,反思生活;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类事务); 追求个人人格完善;为社会公正做出个人努力。(任意三点得3分) (2)体现:信仰得救(因信称义);自主阅读《圣经》、研读上帝的看法; 听从自我的良心(或不从属于任何人);关注自我的独立和自由。(4分) (3)特征:启蒙人士众多、分布广;形成非正式联盟;有一定的纲领。(任意两点得2分) 共识:注重个人道德与自由;自视为人并承担责任(或自我尊重与负责)。(2分) (4)内涵:以人为本,关注个人的自觉、自主和自由。 (2分,围绕主旨,言之成理,也可适当得分) 25.(10分) (1)举措:颁布“解负令”,保护公民人身自由; 保护公民相互保护和救济自由(或自愿维护被害人权利的自由); 创立公民陪审法庭并保障公民的申诉权和投票权。(任意两点得2分) (2)原则:维护城邦利益;保障公民参与;实行法治; 责任适度,倡导公正;注重人道主义。(任意三点得3分) (3)目的:控制民众,强化集权,实现富国强兵。(1分) 举措: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实行小家庭制;奖励耕战。(任意两点得2分) (4)取向:梭伦改革视城邦与公民为一体,公民可以成为政府的主宰; 商鞅变法中国家控制民众,民众只是政府实现富国强兵的工具。(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