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全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7题,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考生务必根据自己的选择 科目在答题卡上的“选考”或“学考”上填涂。学考的考生除作答第Ⅰ卷选择题外,只需作答标明了“学考”字样的试题,满分70分;选考的考生必需全部作答。‎ ‎3.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下图所示耕作技术的出现 A. 提高了集体耕作的水平 B. 大大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C. 标志着传统步犁的成熟 D. 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图片可以看出是西汉时期的耦犁犁耕法出现,表明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和成熟,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故答案为D。集体耕作方式主要出现在奴隶社会,A错误。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减轻农民的赋税没有必然关系,B错误。唐朝的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成熟,C错误。‎ ‎【点睛】小农经济特点:分散性(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以个体为单位,以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方式,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2.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如下图所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者是 A. 秦国商鞅 B. 西汉赵过 C. 东汉杜诗 D. 元黄道婆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论述和图示可以知道是西汉赵过发明的代田法。故正确答案为B。商鞅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的改革家,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是用来鼓风冶铁的,元朝的黄道婆是将海南黎族人民的纺织技术传入中原,所以ACD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点睛】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农业技术改革家赵过发明的新耕作法,它在用地养地、合理施肥、抗旱、保墒、防倒伏、光能利用、改善田间小气侯诸方面多建树,是后世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的先驱和祖师。‎ ‎3.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乡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表明 A. 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 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C. 中国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无比 D. 中国的丝织产品在罗马享有赞誉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主要反映中国的丝织品运到罗马,罗马人惊叹中国技术水平精湛,被赞誉“达到极点”,答案为D ‎。材料无法看出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的贸易往来,A错误。材料无法显示出口的丝织品出自苏州,B错误。官营手工业是供给皇室使用,并不拿去做商品交换,C错误。‎ ‎4.宋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上述现象主要可以用来说明 A.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早期的“市”和“坊”是严格分开的,“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打破时空界限,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贸易,故答案为C。重农抑商一直是古代经济的政策,但是材料并没有体现,A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宋朝出现与史实不符,B错误。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从材料无法体现,D错误。‎ ‎【点睛】市的演变:(1)秦代有管理“市”的法律,汉代有管理“市”的专门机构。(2)南北朝时期“草市”出现并由政府管理,唐代“夜市”繁荣。(3)宋代“市”突破了汉唐时期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庙会集市繁荣;“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贸易范围扩大。‎ ‎5.到了明中期,皇帝设皇庄带头大量掠夺地产。弘治时,京畿的皇庄才有五座,占地一万二千八百余顷,到了正德即位,一月之间增添了七座,以后增至三十六座,共占地三万七千五百余顷……王公、勋戚、宦官等掠夺土地更是成风。这反映了 A. 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君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土地越来越多集中在以皇帝为首的官僚地主手中,故A正确。材料讲述的是经济现象,专制皇权没有体现,B错误。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故C错误。材料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D错误。‎ ‎【点睛】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重形式)。‎ ‎6.明清时期,全国形成了十大商帮,商人利用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这表明明清时期 A.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帮利用地缘亲缘关系发展 C. 经济结构已发生重要转变 D.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商人利用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可以看出,商帮利用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保护自己,相互支持,促进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穿始终,故A错误。材料看不出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且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在鸦片战争后,C错误。由于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一直都是在缓慢发展的,故D错误。‎ ‎【点睛】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其中广州十三行商人与两淮盐商、山陕商人一同,被称为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清朝时以晋商,徽商,粤商,秦商,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河南商帮称十大商帮。‎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解体”的主要表现是 A. “机户”与“机工”的出现 B. “男耕”与“女织”的分离 C. 列强凭借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D.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自然经济的解体,指的是随着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家庭手工业破产,打破了小农生产和手工业的结合,即“男耕”和“女织”的分离,自给自足的不符存在,故答案为B。“机户”和“机工”的出现在明朝,与题目时间不符,A错误。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而不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促使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即原因和结果搞颠倒了,C错误。自然经济解体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因,而不是表现,故D错误。‎ ‎8.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为此,洋务派 A. 派遣留美学生 B. 创办近代民营企业 C. 开设新式学堂 D. 筹建近代新式海军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贫穷的根源在于没有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所以洋务派决定发展“求富”企业,即发展民营企业,故答案为B。派遣留学生和开设新式学堂是培养洋务人才,与材料不符,AC 错误。创办近代新式海军是“自强”的表现,与材料不符,D错误。‎ ‎9.1896年初,清廷批准了各省设立商务局的建议。之后,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这一政策下,民族资本主义 A. 得到初步发展 B. 日益萎缩 C. 出现短暂春天 D. 陷入绝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96年”“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这一政策”可以联系所学此时,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故答案为A。日益萎缩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短暂的春天是一战期间,陷入绝境是内战时期,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D。‎ ‎【点睛】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工商业陷入绝境。‎ ‎10.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图中的F1包括 ‎①政府支持 ‎②政局动荡 ‎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1895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特别在一战期间,获得短暂的春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都有政府的支持,属于动力大于阻力的,故①政府支持,正确;政局动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②政局动荡,错误;自然经济解体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正确;一战期间、抗日战争期间群众抵制洋货,群众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动力,正确。综上为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1.近代中国机制棉纺业的发展比较顺利,实得力于农村手织户给它提供的补充作用。面粉、针织、电器、日用化工等工业,自国外引进后大都是先用手工上马或利用家庭散工制,俟扩展市场后,再实行机械化的大生产。这可以用来说明 A. 传统手工业能为工业化所利用 B. 传统与现代化因素相互排斥 C. 工业化必须建立在传统产业上 D. 机器大工业必然取代手工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得力于农村手织户给它提供的补充作用”“先用手工上马或利用家庭散工制,俟扩展市场后,再实行机械化的大生产”等可知,我国近代工业化利用了传统手工业中的积极、能动因素,故A 正确;B与材料信息“补充作用”“先用手工”等矛盾,排除;C说法绝对,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化并且与材料主旨不符。‎ ‎12.下图为近代中国不同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图(1937年为国统区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近代工业化进程处于停滞状态 B. 社会性质造成工业结构的畸形 C.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 D. 民主革命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看从1869年、1919年、1937年轻重工业比重图可以看出来中国的重工业比重很小,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造成中国工业结构的畸形原因是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所以答案为B。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全面抗战前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都使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A说法与材料的时间1919年、1937年不符,排除。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是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从材料体现不出来,C错误。从材料无法体现D内容,排除。‎ ‎13.1941年南京国民政府指出,战时一切政策的目标是固定不移的,即在短时间内求得军事上的胜利。为此,在经济政策上我们也应与军事外交的发展相联络,因时因地而制宜。基于此,国民政府 A. 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 大力发展官僚资本主义 C. 调整国民经济布局 D. 推行统制经济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战时一切政策的目标是固定不移的,即在短时间内求得军事上的胜利。为此,在经济政策上我们也应与军事外交的发展相联络”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战的胜利,为坚持抗战提供物质条件,在国统区实行战时统制政策,故答案为D。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A错误。在此时官僚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但不是国民政府的政策,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调整国民经济布局,排除C。‎ ‎14.1953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配售,同时管制粮食市场,禁止私商经营粮食。1954年又扩大到油料、棉花、棉布等重要品种。这一政策的出台 A. 源于城市化进程引起的供需矛盾 B.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条件 C. 有利地保障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D. 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1953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在在全国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配售,同时管制粮食市场,禁止私商经营粮食”看出当时为了完成“一五计划”,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从而保障了工业化建设,故答案为C。A内容在1953年时没有出现,A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排除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成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即1956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 ‎15.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曾提到这样的小故事:某年秋,国家计委干部去河北徐水搞共产主义规划,问老农一亩能产多少粮食,老农两次都不吭声,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才用嘴指着牌子上的800斤。又问能产800斤吗?他说,包括秸秆在内。这一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过渡时期总路线 D. 大跃进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才用嘴指着牌子上的800斤。又问能产800斤吗?他说,包括秸秆在内”反映出在“大跃进”时期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的现象,答案为D。一五计划是1953-1957‎ 年,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均与材料主旨不符,AB排除。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 ‎【点睛】大跃进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出现的曲折,这一曲折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党内出现“左倾”冒进思想。出现高指标,瞎指挥。‎ ‎16.1961年,我国国家信贷支农资金(农业贷款)年底余额为63.7亿元,到1965年上升为78.2亿元,占国家信贷资金总额的比例也由1961年的7.7%上升到1965年的11%。此变化表明 A. 国家财政经济出现明显好转 B. 经济工作重心移至农业方面 C. 国家对农业经济的重视提高 D. 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基本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农业贷款从1961年63.7亿上升到1965年78.2亿,表明政府加大对农业的经济投入,表明重视提高,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表明经济好转,排除A。题目内容只是反映对农业贷款,没有表现工作中心转移到农业方面,B错误。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7.1983年,《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一快一慢说明什么》的文章,提到北京市顺义县投资建立燕京啤酒厂,一年就顺利投产;山东省青岛市的青岛啤酒厂搞扩产,三年过去了连章都没盖全,“婆婆太多,相互掣肘”。这表明 A. 国家干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B. 多种经济成分能够同时并存 C. 市场经济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山东省青岛市的青岛啤酒厂搞扩产,三年过去了连章都没盖全,“婆婆太多,相互掣肘”说明政府干涉企业太多,企业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故答案为D。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中国是计划经济,说法不符合中国实际,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B错误。1983年还是市场经济为主,C错误。‎ ‎18.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工业革命 D. 圈地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引起价格革命,故答案为B。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传统商路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形成商业革命,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工业革命是产生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圈地运动是指发生在英国的圈地养羊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相符,D错误。‎ ‎【点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积极的:(1)发现了新大陆,将世界连成了一个总体;(2) 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开辟了世界市场(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3)为欧洲的资本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资金和供不应求的市场,为欧洲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消极的:(1)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欧美非三大洲的长达数百年的三角贸易,在三角贸易进行的同时欧洲列强也开始了海上战争和殖民活动。(2)大量疯狂的掠夺资源,使自然界平衡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19.“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意大利)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 B.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中心 C. 西班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的丝绸之路 D.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沿岸,而伦敦等城市属于大西洋沿岸,反映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影响,即主要贸易和商路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答案为D。货币贬值是新航路影响的价格革命,A错误。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与新航路开辟时间不符,B错误。西班牙垄断东西方贸易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C。‎ ‎20.下图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可以用来说明 A.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后的国际分工 B.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的方式 C. 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 D.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途径和走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角贸易是殖民扩张的形式之一,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换买黑奴,满载黑人的运奴船到达美洲,满载金银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欧洲,运回来的金银和原料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显示时间不符,排除A;工业革命积累资本方式是商品输出,故B。黑奴贸易是殖民者发财致富的重要途径,是靠非法途径进行的人口迁移,不能代表世界人口迁移的途径和走向,故D错误。‎ ‎21.1651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的法案,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 A. 西班牙 B. 法国 C. 美国 D. 荷兰 ‎【答案】D ‎【解析】‎ ‎【详解】17世纪荷兰凭借海上强大的商船队伍,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为了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争夺殖民霸权,于1651年颁布了《航海条例》,由此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故答案为D。材料内容不是针对西班牙和法国,排除AB。美国当时还没有出现,C错误。‎ ‎22.下表反映了英国1650—1860年农业的相关信息。‎ 统计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1年 小麦亩产量(单位:蒲式耳)‎ ‎8‎ ‎20‎ ‎27‎ 统计时间 ‎1650年 ‎1800年 ‎1860年 一个农业工人生产的粮食可以供养的非农业人口(单位:人)‎ ‎1.5‎ ‎2.5‎ ‎6‎ ‎ ‎ 表中状况 A. 标志着英国经济实现近代化 B. 是农业资本主义化的结果 C. 制约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D. 使英国成世界工业中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16-18世纪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把土地圈占起来出租给农场主经营,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业工人,从材料看1650年一个农业工人生产的粮食可以供养的非农业人口是1.5人,到1860年达到6人,并且对应的小麦产量1851年亩产是1750年的3.5倍,表明英国的农业已经实现了资本主义化,故答案为B。英国经济实现近代化的标志是工业革命完成,材料讲的是农业,与材料不符,排除A。从材料看农业发展生产较多的粮食为工业提供了粮食供应,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不是制约,C错误。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D错误。‎ ‎23.“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主要是因为英国 A.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 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C.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 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结合所处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工厂,通过自己的优势商品和军事力量不对对外扩张,故答案为A。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君主专制,B错误。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是在16-18世纪进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航海技术只是对海外侵略的一个条件,对全世界的扩张是以经济实力出发的,D不符合题意。‎ ‎24.20世纪初期,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依赖的最新交通工具有 ‎①汽车 ‎②蒸汽机车 ‎③汽船 ‎④飞机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初期……当时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依赖的最新交通工具”,根据所学知识,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新的交通工具是①汽车和④飞机,②蒸汽机车和③汽船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就发明的交通工具,②③不符合“最新”,所以①④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5.恩格斯曾经指出:历来受人称赞的竞争自由已经日暮途穷……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 殖民扩张和掠夺 B. 工厂制度的形成 C. 经济结构的变动 D. 生产关系的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恩格斯强调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生产力的提高,自由竞争的模式已经“日暮途穷”,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相适应,所以产生垄断组织卡特尔,故答案为D。垄断组织卡特尔的形成不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形成的,A错误。工厂制度的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与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B错误。垄断组织并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C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20分,27题3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就价值而言,一直到1720年为止,丝与绸都是第一位。乾隆时丝出口量与日俱增。乾隆二十四年李侍尧在一个奏折中指出: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运湖丝并绸缎等货,自二十余万斤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上海开埠之后,原来要绕道江西越过梅岭运到广东出口的江南生丝,可以就近从上海出口,1845年中国生丝出口量超过一万担。19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欧洲发生蚕瘟,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生丝减产,中国生丝出口增长更快了,1858年达到69000担,1868-1871年平均每年出口53631担。‎ ‎——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 上海地区的开厂数从1922年的65家增至1929年的104家,无锡地区的开厂数从1922年的19家增至46家。厂丝产量也逐渐增加,全国厂丝出口量从1922年的8.9万担增至1929年的13.3万担,因此有学者认为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机器缫丝行业的“黄金时代”。虽然从国内生产看这一时期中国缫丝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国产厂丝主要供出口,在国际生丝市场上,中国丝所占相对份额却明显下降,从1895年的65.74%下降到1930年的21.76%,同期日本所占份额却从34.26%上升到68.04%。‎ ‎——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时期至鸦片战争后我国丝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丝织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并简析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 ‎【答案】(1)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展;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特点:行业地位高;发展受外部世界影响大。‎ ‎(2)特点:机器缫丝业发展速度快;出口份额所占比例降低。原因:一战后西方相对萧条,经济处于恢复之中;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后殖产兴业,日本加大对外扩张。‎ ‎【解析】‎ ‎【详解】(1)原因:从材料“一直到1720年为止,丝与绸都是第一位。乾隆时丝出口量与日俱增……自二十余万斤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1845年中国生丝出口量超过一万担”看出中国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展较快。联系乾隆时期,受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的影响。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是导致出口大量增加。特点:从材料“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就价值而言,一直到1720年为止,丝与绸都是第一位”是行业地位高,从材料“19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欧洲发生蚕瘟,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生丝减产,中国生丝出口增长更快了”说明发展受外部世界影响大。‎ ‎(2)特点:从材料“上海地区的开厂数从1922年的65家增至1929年的104家,无锡地区的开厂数从1922年的19家增至46家。厂丝产量也逐渐增加”说明此时期机器缫丝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国际生丝市场上,中国丝所占相对份额却明显下降,从1895年的65.74%下降到1930年的21.76%”显示出口份额所占比例降低。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一战后西方国家忙于修复战争创伤,对中国侵略较弱;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此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获得较快发展,加大对外扩张。‎ ‎27.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前来中国,并带来了西方科技的新信息和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最初成果。……在18世纪时,清帝国的领土,人口都获得了发展,而国内市场和国内贸易也远远超过了欧洲。可遗憾的是对乔治•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访问所带来的西方现代化的最初成果,乾隆皇帝竟称西方先进的科技工业只不过是夸大其词而已。而整个清朝廷的官员们对一切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概不关心,对欧洲现代化的成果不屑一顾。‎ ‎——摘编自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三 特别是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清政府错失机遇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 ‎【答案】(1)原因: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建立;科学技术和人才因素的支持;善于抓住机遇,社会开放等。‎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原因:统治阶级“天朝上国”的心态;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影响。‎ ‎(3)破坏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建设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促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解析】‎ ‎【详解】(1)从材料“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可知,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联系所学知识从资本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等方面来分析。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从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从材料“乾隆皇帝竟称西方先进的科技工业只不过是夸大其词而已。而整个清朝廷的官员们对一切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概不关心,对欧洲现代化的成果不屑一顾。”并联系所学知识,统治阶级看不起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天朝上国”的心态,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落后的封建制度等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3)破坏性:从材料“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看出工业革命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瓜分世界,使弱小国家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建设性:从促进落后国家近代化方面考虑。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进落后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