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第 I 卷(选择题共 57 分) 一、选择题(毎个题 1.5 分,共 57 分) 1、 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 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 “是可 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 杀诸侯,要求鲁 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 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 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 2、 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希腊四德”,仁、义、礼、智是“中国四德”,其共同点 是 A.注重修养 B.强调等级 C.主张民主 D.关注人伦 3、 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 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同伴进而劝解道: 四周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 吗?”这反映了 A.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 B.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 C.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 D.不容动 摇的道德信念 4、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 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 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5、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 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 。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 A.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 B.借用廷杖的影响力来追求忠义的名节 C.买通监督的宦官导致廷杖未对其伤害 D.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 6、 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 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 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 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 A.儒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D.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7、 《辞海》解释汉字的某种字体时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该字体开端于汉末,盛行 于魏晋南北朝,一直使用到现在。该字体是 A.隶书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8、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 年为庆祝乾隆帝 80 大 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 此 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9、 1896 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 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 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 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 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 10、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 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 之”这说明谭嗣同 A.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 B.希望回归君民共主的传统 C.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以儒学为变法的理论基础 11、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 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 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12、孙中山曾指出:“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 外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 独享其利。”这一言论的主要含义是 A.“平均地权” B.“节制资本” C.“耕者有其田” D.“扶助农工” 13、邓小平在 1979 年 11 月的一次谈话中谈到,“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 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是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 A.我国己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己确立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己解决 D.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发展生产力 14、比利时最大的法文报纸《晚报》:“在戈壁荒漠的湛蓝天空之上,飘着一缕长长的白烟: 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 1 号”卫星发射成功 C.“南优 2 号”育种成功 D.“神舟 5 号”飞船往返成功 1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 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 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 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 C.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D.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 16、“墨子号”量子卫星于 2016 年 8 月 16 日 1 时 40 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 开始跨入太空时代始于 A.将“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B.“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C.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D.中国正式掌握卫星回收技术 17、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思格斯所著《劳动在 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 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 式 18、作家王蒙曾说:“1956 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 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19、据统计,1952 年院系调整前中国大陆有高校 211 所,到 1953 年调整完毕,全国高校被 肢解、重组为 182 所。这些高校以专科为主,专科又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 少。新中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办出特色 B.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C.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D.落实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的办学方针” 20、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施“科教兴 国” 战略奠定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21、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份高校入学简历: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男 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 热爱中国共产 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了 20 多年 年龄 35 岁 家庭出身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这反映了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C.“文革”后恢复高考 D.《义务教育法》实施 22、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 格 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 有相 似的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23、希波战争时代的希罗多德在记述几场重大战斗时始终未提神的干预和帮助,同荷马笔 下 的特洛伊战争恰成鲜明对比。这一历史变化体现了 A.人文精神的兴起 B.工商贸易的繁荣 C.民主政治的形成 D.历史叙述的科 学 24、安提丰(公元前 426 年一公元前 373 年)认为:“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 人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 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西。”这主要体现了 A.“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 B.对人人平等的肯定 C.坚决捍卫自然规律与法则 D.对人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视 25、下列对中外历史人物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观点 理解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此学说莫定了中国民主思想的基础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是基督教统治下人类意识的第-次觉醒 C “认识你自己” 该思想成为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 D “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 相同” 该学派主张人人平等,要求废除奴隶制度 26、薄伽丘《十日谈》和但丁《神曲》之所以并列的被人们称为“人曲”,是因为 A.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B.鼓励了人们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C.体现了对人性的讴歌、赞美 D.强调复兴古典文化的重要性 27、“个人”作为单独的自治单位,独立于家庭、社区和社会秩序之类的集体性概念之外, 有 学者认为,“个人”所具有的这一内涵,“只有到了 16 世纪末或 17 世纪初才得以形成”。 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应是 A.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强调人的“理性” D.《人权宣言》宣称人生而自由平等 28、史学家陈衡哲在评论欧洲某一历史运动时说道:“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 去 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这里所 说的 “反动”主要指的是 A.否认宗教神学 B.追求高雅精致 C.享受现世人生 D.反对君主专 制 29、有资料显示,在 14 世纪初的佛罗伦萨 9 万人中,约有 8000—10000 名男女学童在“俗 语 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 挥, 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徳。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30、“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 世 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法国革命时期 31、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 范围内为“仇雠(chòu)”,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32、“(16 世纪以后)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 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这说明新教伦理 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B.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覆盖了基督教神学 D.促进了新兴君主国的形成 33、伏尔泰与卢梭部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不 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D.代表阶级 利益不同 34、“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虽然比另一人强,或 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和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 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人运用密谋或 者与其他处在同一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人。”霍布 斯这段话 A.体现了人人平等 B.凸显了社会契约 C.诠释了人民主权 D.强调了智力 作用 35、卢梭声称,可以从感情、感觉和心灵学到经验的教训,学到理性所永远不能确立的真理。 他的这种思想 A.摆脱了自然法则的制约 B.充实了启蒙运动的自由理念 C.凸显了激进的政治色彩 D.否定了理性启蒙的历史作用 36、17—18 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空前的中国文化热,很多启蒙思想家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 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等,他们“借孔子和儒家思想之力,冲破了桎梏他们自己的神权以 及王权,因而进入了现代社会”。这种现象表明 A. 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中国文化在启蒙运动中起过积极作 用 C.儒家学说与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蕴含自由平等与理性的特 质 37、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 等 待统治者的回应;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 民就 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的认识正确的是 A.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B.分歧主要是实行人民主权的途径 C.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D.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38、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提出要寻找出—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 御 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 只不 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位思想家主张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43 分) 二、非选择题(共 43 分) 39、阅读下列材料:(15 分)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 识不了 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材料二“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 renAitre,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 •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 活动的特点。16 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 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 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一一据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三 18 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 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 建立“理 性王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智者学派的精神内涵。(4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瓦萨里用“再生” 一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 文 艺活动的原因。(2 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为什么?(3 分) (3)比较材料一、二、三,归纳材料三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6 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 也…… 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鏊(同“戾”),而妖孽生矣。此 灾异所缘而起也。” 一一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 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 本然,循 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痰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______朱熹 材料二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 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延的司法 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 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 ____摘编自[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 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4 分)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4 分) 41、(16 分)思想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原文节选) 甲 中国旧思想 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 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 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 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 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 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 相属。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 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 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 年 10 月) 根据材料一,表中甲、乙内容,概括“中国旧思想”与“欧洲新思想”的不同点。(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做此比较的意图何在?(2 分) 材料二 文革时期的宣传海报 (附:宣传画上的文字如下: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 动派!到农村去 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辈子革命 读一辈子毛主席的 书!) (2)概括材料二(宣传海报)的特征。(6 分)并分析其历史原因。(4 分) 参考答案 1~5:DADCB 6~10:BCACC 11~15:DBDDC 16~20:AACBA 21~25:BAABC 26~30:CBCDB 31~35:ABCAB 36~38:BCC 39、(1)内涵: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性的尊严。(4 分) (2)原因: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2 分) 观点:不赞同(1 分) 原因: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2 分) (3)发展:倡导理性主义,强调自由平等,民主科学,人权法制(6 分) 40、(1)差异: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 君主行德政。 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 天理,去人欲”。(4 分) (2)原因: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继承、发展传统思想并予以创新; 符合世俗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等等。(4 分,答出 两点,且言之有理,或意思相近的答案均可给分) (3)认识:思想文化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和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 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 的进步。(4 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1、(1) 不同: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欧洲强调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 治。(每点 2 分,共 4 分) 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 宣传维新变法;为了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以 及医治的良方;民族危机的刺激,出于爱国的目的。引发国民提高民主意识。(任答 1 点得 2 分) (2) 特征:突出个人崇拜;以树立工农形象为主;政治宣传色彩浓。(6 分) 原因: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国际局势紧张;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评 分说明:只要任答两点即可得 4 分,得分不得超过 4 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