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三区一县”四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三区一县”四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三区一县”四校联合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命题教师:孙彦涛 审题教师:王海荣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论语·述而》曰:子……戈不射宿(孔子主张可以射飞鸟,但不射巢中歇宿的鸟)。下列言论所蕴含的思想与“戈不射宿”相符合的是( )‎ A.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B.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 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D.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 有一位古代的思想家这样论述政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功盖天下却从不居功,教化惠及万物,而人民不觉得有所依赖,有功德而不能用名称说出来。”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 A. 老子 B. 韩非 C. 董仲舒 D. 王夫之 ‎3、韩非子的思想之所以能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主要是由于他主张( )‎ A. “事异则备变” B. “民贵君轻”‎ C. “天行有常” D. “尊主明法”‎ ‎4、孔子日:“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 )‎ A. 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 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 “克己复礼”是军民共治的前提 D. 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5、 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应对“霾灾” 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6、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主张最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 兼相爱,交相利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 ‎7、 王阳明曾经颇有感触地说:“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白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为此,他提出( )‎ A. “心外无理” B. “致良知”‎ C. “知行合一” D. “工商皆本”‎ ‎8、 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A. 痛恨孔孟学说 B. 反对君主专制 C. 维护儒家正统 D. 主张经世致用 ‎9、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这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 A. 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 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0、西汉初期,“无为而治“思想曾一度盛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观原因是( )‎ A.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 B. 这一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 C. 该思想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思想 D. 这一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 ‎11、雕塑家罗丹(1840-1917)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的精微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 A.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12、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做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3、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 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 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14、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变化 ‎ 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民众文化整体水平下降 15、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 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对于这个故事,苏格拉底会说(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民主权说” C.“人生而平等” D.“美德即知识”‎ 16、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这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宗教改革 ‎17、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对应最准确的是( )‎ A. 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 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 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 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18、 马丁·奥芬巴赫曾说:“一句民间格言说得很风趣,不是吃得好,就是睡得香。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新教徒愿意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新教徒面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天主教徒则背向餐桌和资本主义。”下列对马丁·奥芬巴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 ‎“愿意吃得好”是指责新教徒贪婪而缺乏精神追求 B. ‎“求睡得安稳”是指责天主教徒懒惰 C. 新教的世俗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天主教精神可以纠正资本主义泛滥的物欲 ‎19、 卢梭提倡情感至上,他认为思考着的人必定是一个痛苦的动物,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这说明他( )‎ A. 具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B. 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 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 代表着社会底层的利益 20、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赞扬的是 A. 牛顿经典力学理论B. 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 C.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D. 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 21、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 A. 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B. 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C. 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D. 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2、魏源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础,编写成《海国图志第50卷。此后,他不断收集新资料,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1847年,扩为60卷,1852年,全书达到100卷。这表明魏源( )‎ A. 堪称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关注时事变化并重视吸纳新知识 C. 竭力实现林则徐当初编书计划 D. 希望《海国图志》成为鸿篇巨制 ‎2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如果你是洋务派,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你将得出的结论是( )‎ A. 闭关自守 B. 完全西化 C. 中体西用 D. 推介中国文武制度 ‎24、 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巨”,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说明( )‎ A. 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 B. 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C. 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 D. 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25、“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 年期间的变革。”该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 )‎ A.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26、孙中山读到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一书后,提出:“亨利之学说,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亨利的学说”影响了孙中山的:(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 D. 三大政策 ‎27、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一文中指出,要做一件事,“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据此可知,毛泽东强调( )‎ A. 动员农民群众 B. 提高理论素养 C. 密切联系群众 D. 实事求是精神 28、 邓小平在 1984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二天高兴地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下列属于材料所说“新话”的是( )‎ ‎①增强企业活力 ②设立经济特区 ‎③运用价值规律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 )‎ A.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B. 军事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第一动力 C. 科技的进步加剧了战争的破坏性 D. 战争促进了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发明 ‎30、 1970年4月28曰,阿尔及利亚的《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一科技成就( )‎ A. 标志着我国卫星发射技术完全成熟B. 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 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D. 使中国赢得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尊敬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8分)历史展览是向民众普及历史知识,实现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某校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面对公众举办了一次历史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 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请指出展览一中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以及本质区别。你认为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2分)展览二:中外史学著作 ‎《史记》‎ ‎《历史》‎ 作者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记述内容 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是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2)据材料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6 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以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摘编自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 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6分)‎ (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彭响?(6分)‎ ‎3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4分)‎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三区一县”四校联合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答案】D ‎【解析】“戈不射宿”体现出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具体来说就是适可而止,要有用度,不能过分。A选项主要体现出的是法治思想,是法家的主张;B选项主要是墨子的兼爱思想,故排除; C选项与材料叙述的内容无关,故排除;D选项体现出的是一种合理的生态观,故本题选择D选项。‎ 2、 ‎【答案】A ‎【解析】“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功盖天下却从不居功”,材料表明君主不很看重功名,清心寡欲,“教化惠及万物,而人民不觉得有所依赖”, 意思是大化无痕。“有功德而不能用名称说出 来。”就是大德无形,“ 我无为而民自化”,就是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思想。因此选择A。‎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家思想,属于最佳选择题,从维护专制政权的角度选取韩非子的主要主张。A选项“事异则备变”也是韩非子的主张,时代变了,我们的准备(措施)也要变化,但是没有体现维护君主专制。B选项是孟子的思想;C选项是荀子的思想;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者都主张统治者们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很好的进行政治治理,即三者都主张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只适合孔子,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只适合孔子,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适合孟子,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5、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所讲的是发生了霾灾,皇帝举行祭天活动可知这讲的是“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所以答案选B。‎ 6、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的理念体现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思想上,故 C 项正确;“兼相爱,交相利”指的是墨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主张,故B 项错误;“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指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 7、 ‎【答案】C ‎【解析】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人的道德必须表现为行为,即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必须统一,他对材料中所述的虚伪欺诈深恶痛绝,故全力倡导知行合一,故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8、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理解分析可知顾炎武主张关注社会现实,主张经世致用,故D正确;顾炎武批判的是宋明理学,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批判,故B错误;材料提倡的是治学风格,故C错误。‎ 9、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理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潮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 A 项错误。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 B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没有受到西方学说的影响,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并不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故D项错误。‎ 10、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无为”到“有为”,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是汉初采取“无为而治”思想的客观原因,与设问要求“主观原因”不符合,故排除;C项中“消极无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无为而治”思想不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 D 项的表述错误;西汉初年,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故本题选B项。‎ 11、 ‎【答案】A ‎【解析】只要抓住了题干中的“伏尔泰,卢梭,十八世纪;共同性格”等题眼,就能较容易得出,此题考查的是欧洲启蒙运动及其核心思想理性主义,也就能轻松地排除选项中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对应的C项,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相对应的B项,随之只要能明确认识到君主专制与君主制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诸人物,虽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是伏尔泰等并不反对君主制,而是主张君主立宪,D项即可排除。‎ 12、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四大发明西传后,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准备了条件,火药为新兴资产阶级打败封建势力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故第①项的表述错误,②③两项的表述正确;智者运动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早于造纸术西传的时间“公元8世纪”,故排除第 ‎④项。本题应选D项。‎ 13、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提到,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近代化的进程不断发展,故 C 正确。A 项过于片面,没有突出近代化,故 A 排除。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也过于片面,不属于本质,故B排除。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也过于片面,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点 14、 ‎【答案】A 15、 ‎【答案】D 16、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 和尊严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所以答案选B。‎ 17、 ‎【答案】A ‎【解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 是西方文明的源头,A项符合材料信息;BCD三项都表述材料的一个方面,不全面。‎ 1、 ‎【答案】C 2、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卢梭反理性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浪漫主义,故 A 项正确;浪漫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宗教,故C项错误;卢梭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3、 ‎【答案】A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牛顿经典力学的理性思维促使启蒙运动的爆发,故 A 项正确;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王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动力的革新,不是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故 C 项错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是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故D项错误。‎ 4、 ‎【答案】B 答案第1页,总2页 ‎【解析】根据“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可知,好莱坞影视宣传美国的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排除A;材料反映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无法体现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运作模式的变化,D错误。‎ 5、 ‎【答案】B ‎【解析】根据“此后,他不断收集新资料,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1847年,扩为60卷,1852年, 全书达到 100 卷”可知,魏源关注时事变化并重视吸纳新知识,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B 正确;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林则徐当初编书计划,排除 C;D 不是魏源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的主要目的,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D。‎ 6、 ‎【答案】C ‎【解析】近代史上,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员看到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故选C。‎ 7、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维新变法的认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故 A 不合史实,故排除;维新派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B符合题意;C不是题意的主旨;D表述错误,维新变法是当时的时代潮流。故应选B。‎ 8、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可以判断出这场改革是新文化运动,A项是维新思潮;B项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C项主要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故本题答案选D项。‎ 9、 ‎【答案】C ‎【解析】材料“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 可以看出,“亨利的学说”主张土地收回公有;因此“亨利的学说”影响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的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A项是民族革命;B项是政治革命;D项与新三民主义相关。‎ 点睛:材料“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 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从中可以得出答案。‎ 10、 ‎【答案】D ‎【解析】由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体现了毛泽东重视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精神,‎ 故选D;A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毛泽东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排除B。‎ 11、 ‎【答案】D 12、 ‎【答案】D ‎【解析】材料列举了三个事例,共同点在于新科技出现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用于战争,故 D 项正确。ABC三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13、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所以答案选D。A中完全成熟说法绝对,排除;B中人类宇航开端是苏联航天事业开始;C中核国家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31、 ‎【答案】(1) 共同主张:限制君权(反对封建专制)。(2分) 本质区别:西方(欧洲)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东方(中国)是儒学思想在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4分)因素:①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③传统思想文化(宋明理学)的影响和束缚。(6分)‎ ‎(2)共同点:以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2分)原因:社会生产水平较低;交往范围相对狭窄;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局限;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的状态。(4分)‎ 32、 ‎【答案】(1)因素: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6分)‎ ‎(2)特点:普及速度快;更重视自然科学。(2分)影响: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或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潮和社会进步。(4分)‎ ‎33、【答案】(1)作用:否定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国家来源:社会契约,国家归属:人民主权,国家运行机制:三权分立,国家职能:保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两类国家政体。(6分)‎ ‎(2)相同之处:反对专制;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2分)不同之处: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教会神学,而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2分)‎ 答案第2页,总2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