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狂刷03+宋明理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
1.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赦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 B.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 D.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1.A【解析】从材料中的梁武帝“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来看,南朝时期出现儒家思想与佛教融合的现象,双方并非属于你死我活的斗争,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儒学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想,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程颐、程颢兄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儒学大师,在其著作《二程遗书》中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该主张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存大理,灭人欲” D.“发明本心” 3.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3.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父老”在古代指的是职掌管理乡里事务的年长者。朱熹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希望父老教导年轻人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二是要求年轻人明辨是非,去恶从善。三是劝导百姓要安心于农业生产。这三层意思综合在一起,就是在劝导百姓能够遵循现有秩序来生活,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B、C三项仅仅提及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总体主旨,排除。 4.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 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B.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C.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学说更科学 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朱熹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与朱熹的贡献及理论的科学性比较,故排除C、D两项;朱熹的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本题应选B项。 6.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效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老子 6.C【解析】A、B项强调理之原在于天理,D项主张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强调一切要顺其自然;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中。C项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符合题干中“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的意思。所以答案选C。 【名师点睛】用表格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异 认识论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达到理的途径 格物致知 内心修养 哲学观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同 两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思想,都认为“纲常伦纪,即为天理”。二者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8.王阳明曾颇有感触地说:“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白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为此,他提出 A.“心外无理” B.“致良知” C.“知行合一” D.“工商皆本” 8.C【解析】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人的道德必须表现为行为,即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必须统一,他对材料中所述的虚伪欺诈深恶痛绝,故全力倡导知行合一,故C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9.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两者争执的关键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9.A【解析】本题考查朱熹与陆九渊的思想主张,即理学和心学。朱熹的观点是客观唯心论,主张以物穷理;陆九渊的观点属主观唯心论,主张以心穷理。二者的区别在于如何认识世界。故A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10.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 A.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C.趋于世俗化大众化 D.具有思辨性哲理化 11.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A.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C.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 11.C【解析】材料强调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韩愈的观点,材料中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故A项错误;D项“否定”一说与材料不符;据材料信息“排斥佛、道”可知B项错误;根据材料“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孔孟之道,故C项正确。 【归纳总结】宋明理学的特点 第一,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第二,儒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第三,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12.(2017年北京卷)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12.D【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故D项正确。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在孔子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 13.(2017年海南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2016年上海卷)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14.D【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如果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道题就很容易选择。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朱熹,朱熹是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因此选择D项。我们也可以从诗句的意义来解释,诗句的后两句含有很强的哲理性,这是宋诗的典型特征,是受到了宋明理学影响的反映。B项是道家思想,首先排除;孔孟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与诗歌反映的内容不一致,排除;C项时间错误,诗歌写于宋代,不是汉代。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诗歌最早源于《诗经》,在汉代发展为汉乐府和汉赋,隋唐时期格律诗出现并盛行,这直接影响了后代文学的发展。唐诗主要讲求的是对个人感情的描摹,而宋诗则主要讲求哲理和情感的深至,把情感写到极尽,因此显得很饱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