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名校联考(2016
2016~2017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名校月考联考 历史试卷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夷王曾烹杀齐哀公而立其弟静;周宣王曾派兵伐鲁,杀伯御而立其弟孝公。这反映出西周后期 A.地方权力有弱化的趋势 B.宗法制度已遭到破坏 C.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D.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 2.汉文帝时期,曾命诸儒生根据《六经》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这说明西汉初年 A.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B.较多的儒生成为统治上层 C.宗法制度得到继承发展 D.重视儒学的治国理政作用 3.苏轼有诗云:“翻翻联联衔尾鸭,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畦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牙。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天公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该诗描写的工具是 A.桔槔 B.水排 C.翻车 D.铁犁 4.有学者认为,从开元末至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诗歌创作有三个趋势是明显的:一是超脱现实,清高隐逸,这一趋势由张九龄、孟浩然开其端;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以王吕龄、李白、杜甫为代表;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以萧颖士、元结等为代表。这反映出 A.文学创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文学作品有预测战争的功能 C.诗歌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 D.唐朝政治、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5.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东林党人顾宪成、顾允成兄弟倡议:修复东林书院,把读书、讲学和关心国事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这表明东林党人 A.要求复兴儒家经典 B.致力于思想解放 C.提倡经世致用学风 D.倡导改革监察制 6.据记载,太平天国初期在占领地曾出告示:“天下农民谷米,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但 “究不能行”。此告示“不能行”的主要原因是 A.违背了农民的利益要求 B.农民政权已经封建化 C.地方封建政权极力破坏 D.与世界发展潮流不符 7.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曾国藩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五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至高吕庙。这说明 A.洋务运动的重心发生变化 B.重视海防的理念获得响应 C.中体西用已运用于实践 D.清朝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8.梁启超游历美国时初闻托拉斯(垄断组织)后认为:“抑我国中天产之重要品,若丝若茶若皮货,其制造之重要品,若瓷器若织物,苟以托辣斯(即托拉斯)之法行之,安见不可以使欧美产业界瞠然变色也。”这说明他 A.反对托拉斯在中国大行其道 B.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C.认为垄断不适用于中国现实 D.积极探索救国的途径 9.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这一结果 A.激发了中国民众爱国热情 B.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洗刷了近代中国民族耻辱 D.使中国取得了平等的国际地位 10.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随后各根据地逐步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这一口号提出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作用符合红军的需要 B.敌后根据地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C.日军将占领延安作为侵华目标 D.男耕女织的分工有其合理性一面 11.下图是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湖北省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的报道。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创新了经济发展的模式 C.生产急于求成 D.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12.有学者在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认为,“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正是获利期望无法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实现,才导致了新制度的形成。”该学者意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导致农村土地关系的两权分离 B.确立了农户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C.是国家法令引起的强制性变迁 D.是农民自发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13.根据教育部规定,1952年下半年高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一是学习苏联高等教育学校的模式设专业。二是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旧学校所用的欧美教材连同欧美教育体系完全被否定。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欧美教育不适应新中国需要 B.中国教育深受意识形态影响 C.苏联教育较适合新中国需要 D.中国开始建立高等教育体系 14.《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一段讲演:“推举某人担任公共职务的原因不是由于他是特定阶级的成员,而是由于他所具有的真实才能。只要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没有人会由于贫穷而在政治上一文不名。”材料反映当时的雅典民主政治 A.具有平等性 B.具有直接性 C.将权力集中 D.有阶级局限 15.苏格拉底认为,人通过灵魂、理念和回忆,实现由“无知”到“知”。这“知”绝不是纯粹的“知”,而是同人的德行相统一的。在苏格拉底看来 A.知识与美德具有相辅相成性 B.美德可以推动知识增长 C.知识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 D.实践对理论有修正作用 16.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经济都发生了变化。由于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通,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包括人种、商品、技术、观念,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以此来纪念克里斯特夫·哥伦布。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引发了价格革命 C.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D.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17.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描绘的反面人物夏洛克要求依法割掉安东尼奥的一磅肉,正面人物鲍西亚同样引用法律条文反击惩处了夏洛克。该故事的结局反映出 A.封建贵族特权已逐渐丧失 B.人们渴望摆脱教会的束缚 C.法律在当时已获普遍遵守 D.人文主义者对法律的尊重 18.它是较晚才开始现代化的欧洲国家,为了扩张政府权力和吸纳社会上不同思想的人士,为了晋身政府层面加强其运作,于是作为君主制国家,在统一和独立的同时,还编成了宪法,成立了议会,但它是和“虚君共和”相反的“虚位议会”制度。该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9.农业生产上,普遍使用杀虫剂,开始效果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来越差。这说明 A.生存环境变化会引起物种变异 B.环境污染引发物种的有害变异 C.生物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 D.生物的进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20.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时候,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他推翻了欧洲各大学所采用的陈旧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恩格斯意在说明康德 A.用理性唤起德国的统一 B.使哲学研究从唯心转向唯物 C.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发展 D.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禁锢 21.“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是无产阶级性质政权 B.反映出天赋人权思想 C.社员是“社会公仆” D.实行的是直接民主 22.科学证明:“任何物体都没颜色,人所看到的颜色是物体反射光的效果。”在此启发下,一些画家开始重视光,把光看成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他们那里得到充分的表现。以下作品属于这个画派的是 A.《白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少女肖像》 D.《拾穗者》 23.下面的漫画说明欧洲 A.社会危机逐渐蔓延 B.高福利增加了政府压力 C.福利开支加速经济危机 D.福利政策不符合社会趋势 24.多极化的政治更加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各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想,可以平等地交流意见和建议,可以进行良好的合作。材料表明 A.和平已经成为世界永恒的主题 B.多极化下各国利益达成了一致 C.多极化的发展消除了战争威胁 D.多极化助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 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礼记·礼运》中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孟子·尽心下》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论语·学而》中说,“ 泛爱众,而亲仁”,人与人相处要宽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汉代,大一统的儒家文化将“德治”“仁政”的思想化为治国方针,希望使“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唐朝更加注重人的气质修养。这一时期有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正统儒学作出解释,丰富了封建法律思想。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就已经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的论断,已经重视到人的尊严和地位。柏拉图认为“城邦根源于人的需要”,人应当需要有“善德”……真正高举“人文主义”大旗的时代是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次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借着搜集、整理、翻译古代著作的名义,重新确立了赞美人、尊重人、爱护人的思想主题,逐渐形成了宣扬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人权的人文主义思潮。……这场文艺复兴运动为古代法治和近代资产阶级法治思想架起了一座桥梁,恢复人的尊严和提升人的价值促进了理性主义的法治理念的萌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 材料二 1937年到1945年,毛泽东和其领导的军队开始和一个新敌人——日本作战。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和他的指挥员练就了“人民战争”的艺术。毛泽东将此经验用16个汉字加以概括:“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红军既成了军事组织,也成了政治机构。自从盘古开天地,中国军队一直是牺牲农民利益,毛泽东的部队则是用为最大多数人民事业而战的口号赢得大众。一反抢掠、奸淫、破坏的常见军队恶习,共产党人的战士得到的命令是公平买卖,尊重妇女和修补战争损失。这种理念和很大程度上的实际做法,使这支军队得以赢得公众支持,而且用毛泽东最著名的比 喻,能够做到和老百姓如鱼得水地相处。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领导抗战胜利的经验。(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思想对这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高考花费5毛钱;80年代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钱; 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妈妈熬的鸡汤,花费350元;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高考花费5000 元;10年代请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4万元。几代人晒当年的高考成本,从5毛钱到5万元,除了物价上涨因素,变化之大令人吃惊。 -2012年6月6日《北京晚报》 材料二 事实上,全球都有“高考”。比如,美国有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需要参加的考试),英国有A - Levels(中学高级水平考试),这些都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必需。 ——高考考试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高考费用的变化,并说明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高考”的看法。(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各阶层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表(%) 上表反映了近代英国各阶层收入的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种变化并加以说明。 (说明:可以就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的一个变化或多个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补充新变化或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2017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名校月考联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C 6.A 7.C 8.D 9.A 10.B 11.C 12.D 13.B 14.A 15.A 16.C 17.D 18.C 19.A 20.C 21.A 22.B 23.B 24.D 25.(1)基本特点: 中国:突出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重视仁政对治国的推动作用;重视人的自身修养教育。 (4分,答出两点即可) 西方:张扬人的个性,维护人的尊严;宣扬人的自由、平等和人权。(4分) (2)差异: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缺乏对个体的人的关怀,重视对群体人的精神的塑造,而西方人文精神强调的是具体的个人;中国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的精神修养,而西方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的理性思维;中国人文精神是“纯粹实用性的”,为专制制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而西方人文精神更具有战斗力,鼓励人们与一切强权作斗争。(6分) 26.(1)观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2分)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组织军民进行敌后抗战。(4分) (2)经验:发动人民战争;采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军队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结合实际提出赢得人民支持的口号。(6分,答出三点即可) (3)影响: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成熟阶段,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27.(1)变化:高考费用迅速增加;高考开支花费的项目增多。(2分) 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 立推动了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逐渐受到重视。(4分,答出两点 即可) (2)看法:高考是对进入更高学习阶段的学子进行选拔的手段;是广大青年学生追求更高社 会价值的一种方式;但是广大学生和家长不应过分地追求高考成绩,把孩子变成读书的机 器,忽略孩子的情商和性格的合理发展,这有违教育的出发点,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考不是人生发展的唯一途径,所以应该正确对待高考,对孩子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负责。 (6分,言之有理即可) 28.示例一: 变化:社会上层与下层间的收入差距拉大。(3分) 说明: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英国社会也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贵族阶层利用 机器生产,大量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层人民却日益贫困,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 大。(9分) 示例二: 变化:中间阶层总收入增加。(3分) 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自由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主流经济思想,在政府自由主义思想 影响下,一批工商业资产阶级精英出现,他们采用大机器生产,通过资本积累,所占社会财富 的比重上升。(9分) (12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