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 ‎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 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2、商朝已经进入发达的青铜时代,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司母戊鼎”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C.商朝青铜器多是礼器,缺少艺术价值 D.商朝青铜器很普及,已用到生活方方面面 ‎3、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其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导致的社会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决策正确。‎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 禅让制 D.九品中正制 ‎4、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反映了东周时 (   )‎ A.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B.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 C.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D.分封制在不断衰落 ‎5、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记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这说明了( )‎ 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 B.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 ‎6、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 ‎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 ‎7、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说明商鞅变法主张( )‎ A.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 B.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C.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确立土地私有制 ‎8、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反敝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以上主张( )‎ A.体现了儒家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时代追求 B.反映了道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表露出法家思想家维护专制政权的政治诉求 D.贯穿着墨家思想家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9、韩非子认为战国时期的君臣是买卖关系,即“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更明白地说就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并强调“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的说法反映了当时( )‎ A.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 B.君臣之间互不信任、互相利用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D.周代的世禄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10、《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两国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1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 A.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13、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 ‎14、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 记述 出处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史记·萧相国世家》‎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 ‎《史记·平淮书》‎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 ‎15、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为此汉武帝主要采取了( )‎ A.统一铸造货币 B.实行推恩政策 ‎ C.推行儒学教育 D.建立刺史制度 ‎16、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1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材料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②东汉时期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③社会需要推动了科技进步 ‎④“蔡侯纸”的出现推动了纸的普及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8、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精耕细作 B.重农抑商 C.量力而行 D.不务农时 ‎19、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20、北魏至隋唐实行均田制,“均田”是指( )‎ A.按全国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 C.对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 ‎ ‎ D.不侵犯地主阶级的土地 ‎21、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2、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23、唐朝李氏属于关陇士族集团,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这些措施( )‎ A.维护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 B.清除了政治上的异己势力 C.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24、对于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勅令“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通常学者认为“这是只允许在一个县域范围之内设置一个正式市场”;而后有新学者认为“勅令规定所不得置者,并非市场本身,而是指负责管理市场的官员”。这说明( )‎ A.历史研究都具有不确定性 B.时间性决定着历史真实性 C.学者的学识影响历史解释 D.后世学者观点更科学准确 ‎25、唐代税制以丁、产的多少作为决定户等高低的依据,故《唐律》对析产分户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要求分户而自愿不降低户等的可以允许。由此可见,这一规定旨在( )‎ A.抑制逃避赋役 B.敦厚社会风俗 C.严格管理户口 D.维护伦理孝道 ‎26、白居易曾就“得州府贡士,或市井之子孙,为省司所诘。申称群萃之秀出者乎,不合限以常科”的事实,拟作了如下判词:“惟贤是求,何贱之有?况士之秀者,而人其舍诸?惟彼郡贡,或称市籍,非我族类,则嫌杂以萧兰,举尔所知,安得弃其翘楚?诚其恶于稗败,谅难舍其茂异。”这表明了( )‎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B.白居易认为科举制下无论出身如何都有机会中举 C.白居易为工商类子弟能参加唐代科举而辩解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副实 ‎27、下表中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官员素养 D.放宽了录取标准 ‎28、马端临的《文就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 A.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B.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C.汉察举制令地方官举孝廉,束縛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29、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这表明( )‎ A.藩镇都是割据势力 B.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 C.藩镇延续唐朝统治 D.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 ‎30、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下列最能体现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2题,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火,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材料三: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材料四:(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民族关系处理方式上有何异同?(6分)‎ ‎(2)材料三中的“五经”指什么?孝文帝在政治生活中是怎样推行“五经”之义的?(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民族交融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有何影响?(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又下尚书。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括那些人的意见?(4分)‎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与什么?(6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什么?(4分)‎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6分)‎ 曲阜一中高一年级2019年10月阶段检测 历 史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 ‎1—5 CBADB 6—10 BADCA 11—15 ACBAB ‎ ‎16—20 CDABB 21—25 CDCCA 26—30 CABC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2题,40分)‎ ‎31、(1)(6分)相同点:秦汉通过战争的方式,修长城,解除边境民族威胁。‎ 不同点:汉朝采取了“和亲”的方式,如王昭君出塞等。‎ ‎(2)(6分)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在国民中推行儒家文化。‎ ‎(3)(8分)特点: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是“汉文化”与“胡文化”双向交融汇合过程。‎ 影响:缩小了民族之间的差异,增进了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32、(1)(4分)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等部门大臣的意见。‎ ‎(2)(6分)特点是皇帝之下的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取决于皇帝个人品质和能力以及唐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 ‎(3)(4分)皇帝和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 ‎(4)(6分)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绝对的权威,皇权能否受到限制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政治品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