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衔接班)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衔接班) Word版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开学检测衔接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1.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 矣”。这表明(  )‎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2. 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 A. 确立土地私有制 B. 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 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 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3.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4.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的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 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5. ‎“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  )‎ A. 白银大量使用 B. 贸易繁盛 C. 工商业繁荣 D. 交子的使用 6.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  )‎ A. 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 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2.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 A. 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 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 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3.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4.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5.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6.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 A. 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 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 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 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7. 苏格拉底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对于苏格拉底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B. 国家管理需要专业人才 C. 直接民主不利于国家稳定 D. 把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 1.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墨子 B. 韩非 C. 普罗塔戈拉 D. 苏格拉底 2.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 ‎“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 A. 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B. 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C. 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D. 个人自由解释《圣经》‎ ‎17. 卢梭曾说,“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说明卢梭( )‎ A. 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 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18. 恩格斯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 A. 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 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C. 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 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19.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 A. 优胜劣汰 B. 社会契约 C. 分权制衡 D. 天赐人权 ‎20. “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 )‎ A. 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 B. 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 C.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 D. 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 ‎21. 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2. “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 A. 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 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C. 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D. 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23.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 ‎24. 在如图时间轴的?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 A. 改良蒸汽机逐渐推广 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欧美国家实现工业化 D.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5.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地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导致“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因素有 ‎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的促进  ‎ ‎③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官僚资本主义的推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 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  )‎ A. 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 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7. 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 “求富”“自强” B. “师夷长技” C. “中体西用” D. “民生主义 ‎28. 在近代。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一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     )‎ A.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 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 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29.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 《民报》、《时务报》 B. 《民报》、《天演论》 C. 《天演论》、《时务报》 D. 《海国图志》、《天演论》‎ ‎30. 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 A. 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 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 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31. 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 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这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下列哪项措施最易导致上述现象(  )‎ A. 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 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32.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 A. 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 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 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 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33. “特别是1996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 A. 国家干预的加强 B. 混合经济的完善 C. 第三产业的兴起 D. 信息技术的推动 ‎3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农业(% )‎ 工业(%  )‎ 服务业(% )‎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 A. 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 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 D.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35.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 A.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6. 流行标语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列标语流行于新中国过渡时期的是(  )‎ A. “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 B. “大跃进”、“放卫星”、“人民公社好” C. “大包干”、“试验田”、“联产承包好” D. “总路线”、“合作社”、“一化三改造”‎ ‎37.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38. 20世纪20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20世纪30年代,美国“新政”的实施;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39.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联合政府》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0. 1983‎ 年,召开了为时十天、有六百人参加的“全国轻音乐座谈会”,文化部、音协的领导悉数出席。“座谈会”仍然批判流行音乐是“极力模仿资本主义酒吧歌星的唱法和情调”“在台上乱扭臀部,丑态百出”“污染了社会风气”等等。这反映出当时( )‎ A. “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 B. “百花凋零”的文艺局面并未打破 C. 存在反社会主义制度的运动 D. “百花齐放”的方针还未真正贯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41.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 ----十九大报告宣讲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共工作重心”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开学检测历史答案(衔接)‎ ‎1-10:CBACD,DBBCA 11-20:DBBCA,BABCD ‎ ‎ ‎21-30:DCAAA,CACAD 31-40:CCDDB,DBDDD ‎41.(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体现了人文精神(3分)‎ ‎(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2分)‎ ‎(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四:三权分立。(2分) 作用: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分)‎ ‎42.(10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把握材料的主旨,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举例说明,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共的策略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回答。如大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时期确定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论题: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2分) 阐述: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反帝反封建;中共成立后,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先后发动了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领导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8分) 示例二: 论题:国内阶级矛盾与工农武装制据。 ‎ 阐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人民军队,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制据,武装夺取政权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粉碎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进行长征,实现战略转移。 示例三: 论题: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共合作抗日。 阐述;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改编军队,向国民党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示例四: 论题:阶级矛盾与中共进行解放战争。 阐述: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团结全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促使国民党召开政协会议;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行战略反攻,组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 示例五: 论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阐述:中共八大确立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中共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共十九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经济建设,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