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至第四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一小题2分,共60分) 1.《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尚书》认为商汤伐桀是“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这说明商朝政治的特点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实行“家天下”制度 C.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 科学宣传、信仰自由 2.据《史记》记载:商代自中丁以后,废嫡而立其他弟子,“弟子或争相代位”,商朝出现了九世之乱,同时也出现了“诸侯莫朝”的局面。这从侧面说明 A. 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B. 商朝王位继承未形成固定制度 C. 商代注重对嫡长子才德的培养 D. 嫡长子继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4.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 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5.《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材料反映东汉时期 A.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B. 改变了单凭以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C. 确立以孝廉来甄别人才的制度 D. 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已趋于成熟 6.每年高考后,一个省一个分数线和“本地化”特色高考录取制度总会成为吐槽主题。其实这种类似技“分地而取”的原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时由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拉大,导致科举结果南北中试者人数失衡。为此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开始实行“南北卷”,南北分开录取。南北卷的做法: A. 体现了科举制的客观公正性 B. 典型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专制性 C. 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 D. 其合理性在于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统一 7.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主要目的是 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D.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8.《清会典》记裁:“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 A. 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 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 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 D. 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 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汉 B. 明、清 C. 隋、唐 D. 宋、元 10.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A. 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 B. 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C. 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 D. “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 11.一个公民在雅典城市中心树立起一匹马的雕像和一块石碑作为纪念:“迪菲勒斯的儿子安特米恩谨以此献给诸神,他已经从‘劳工级’上升至‘骑士级’。”这说明古希腊的雅典 A. 公民的职业经常发生轮换 B. 家世决定公民政治地位 C. 神权与城邦政治高度结合 D. 公民的等级存在流动性 12.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 A.雅典民主实行集体民主 B. 雅典公民无私有财产 C.雅典没有建立良性的政党政治 D. 雅典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 13.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总有法与法律之分。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 A.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 B. 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 C. 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 D. 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法两部分 14. 《十二铜表法》规定妇女无权将财产留给儿子或女儿;公元前169年,法律规定,财产超过十万塞克斯特的富人不能指定女性为继承人;公元前18年,法律规定,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拥有管理财产的权利。由此可知 A. 歧视女性是罗马法的立法原则 B. 罗马法对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 C. 女性在家庭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D. 维护有产者利益是罗马法的使命 15.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 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B. 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C. 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 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 16.“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B.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C. 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D. 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17.1840年英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因此有人认为“1832年的议会改革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催化剂”,下面最能支持这个理论的依据是1832年议会改革 A. 缓和了资产阶级间矛盾 B. 提高了女王的政治权威 C.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D. 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 18. 美国国会于1791年又通过了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包括: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不得进人民房;免于不合理搜査与扣押;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等等。1791年宪法修正案的突出特点是 A. 理清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利关系 B. 美国宪法的民主共和性质得以加强 C. 保障了基本权利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D. 以明确的条文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 19.托克维尔指出:“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据此,托克维尔强调美国 A. 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 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 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D. 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 20.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 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A. 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B. 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平等 C. 革命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 D. 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21.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文物法》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的同意进行征收。这些做法 A. 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 B. 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 C. 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 D. 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 22.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秦勒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国家:“他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他们什么都经历过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温和的人生。他们曾经征服了欧洲,同时自己也成为受到人奴役的无助的受害者:他们享受过空前的自由,然而也受过空前的专制政权和压迫。他们向人类贡献了最具穿透力的哲学家、最具思想性的音乐家,然而也滋生了最无赖和最残暴的政治家。”这个国家应该是 A.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美国 23.鸦片战争前,包世臣指出:小民计工授值皆以钱,而商贾转输百货则以银,其卖于市也,又科银价以定于钱数,是故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又民户完赋亦以银折,银价高则折钱多;(于是)小民重困。依据材料可推知 A. 鸦片走私影响到民众的生活 B. 银贵钱贱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 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 商品经济发展获取优越条件 24.《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 A. 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 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C. 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 清廷彻底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25.《中国纪事》评价某一事件:“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该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 D. 辛亥革命 26.1900年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聂军抵抗之顽强,西方甚至有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道:“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西方记者的报道夸大其词,目的是想推卸责任 B. 西方记者的报道是第一手史料,最为真实 C. 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近代化努力取得部分成效 D. 历史研究应主要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27.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认为:“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儒家伦理纲常的价值体系没有被打破 C. 中国社会结构没有重新分化组合 D. 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各自的代理人 28.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 A. 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B. 满汉民族差异完全消失 C. 政权变更促进了民族认同感 D. 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29.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0周年当天,网络上两张图片感动了大多华人;据图可知 A. 中国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和平 B. 日本行违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C.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保障 30.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 A. 与战争的影响紧密相关 B. 始终贯穿政体改革主线 C. 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 D. 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第II卷 (共2小题,31题21分、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速”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今相差无几。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在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右侧行驶。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各国的习惯。 ——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方交通法规特点不同的原因(8分) (3)说明中西方交通法规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中国:礼让为先;尊卑有序(等级秩序森严;封建礼教色彩浓厚);惩罚措施严厉。(4分)(答出两点即可) 西方:与军事斗争有关;以习惯为主;等级差别明显(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中国: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 西方:罗马以军事立国,对外战争频繁;宗教盛行,教会地位高;受传统习惯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中国:教化了百姓,净化了社会风俗;对后世道路交通规则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西方:有利于天主教会对各国的控制;有利于罗马帝国的扩张。(2分) 3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材料一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6分) 【答案】 (1)异: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4分) 同: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都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4分) (2)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6分) (3)意义: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贡献。(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