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镇平县一高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镇平县一高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晋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晋国的国君更替说明( ) A.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得以恢复 B.宗法分封制在晋国受到冲击 C.晋国大夫集团地位日益突出 D.政权更迭削弱了晋国的实力 2.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强化宗族认同 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贵族地位 D.继承华夏传统 3.考古发现东周时期的墓葬中,诸如安徽寿县的蔡侯墓、河南新郑的郑侯墓、河南辉县的卫国卿大夫墓都用了九鼎殉葬;山西侯马的一些士的墓葬,则用了五鼎。这表明( ) A.上下尊卑失范,等级观念趋淡化 B.僭越风气滋长,传统礼制遭破坏 C.异姓诸侯崛起,宗法秩序已瓦解 D.地方势力坐大,分封制荡然无存 4.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主要反映出( ) A.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需求增多 C.青铜铸造技术有根本性突破 D.青铜艺术的平民化 5.学者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材料主要说明( ) A.皇帝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 B.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各层级政府 C.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 D.唐朝的皇帝专制,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 6.隋朝杨尚希上奏曰:“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据此,杨尚希最有可能提出的建议是( ) A.扩大郡县面积 B.整顿冗官 C.裁减郡县数量 D.减免赋税 7.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8.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施德惠”,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这一政令的实施( ) A.实现了西汉政制的一大变革 B.扩展了大汉帝国的疆域版图 C.延续了汉初“无为”的理念 D.扫除了盐铁官营的政治障碍 9.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 D.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10.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原地区农业发达 B.河南冶铁业发达 C.政府重视手工业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1.《管子·小匡》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材料旨在说明( ) A.商业发展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B.商人以贱买贵卖提升经济实力 C.商业活动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 D.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迅速 12.《论语·公冶长》中记载:“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庄子·天地》也谈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主张将“道”与治世相结合 B.都认为“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基本范畴 C.都表现出了对国事国运的关注 D.都体现对士人独立人格意识的规范与追求 13.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的内容。《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材料反映了( ) A.古代已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 B.古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C.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 D.古代法律严禁焚烧山林和草木 14.先秦政论文《五蠹》将当时社会上儒家、纵横家、游侠、贵族门人和工商之民称之为“五蠹”。据此推理该书作者最可能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15.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反对君主专制 B.提倡君臣平等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 16.荀子曰:“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这说明荀子主张( ) A.爱护山林,保护环境 B.以刑辅德,人定胜天 C.礼法并施,政治清明 D.天人和谐,共同发展 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 ) A.为专制统治服务 B.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C.传承的必要性 D.存在的合理性 18.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面有两种说法。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证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的说明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完全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根本没有出现过“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不同,这说明唐朝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19.唐代张九龄担任宰相时有条用人原则“不历州县不拟(拟定为)台省(中央部门官员)” 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这一原则 A.杜绝了以门第选官的现象 B.符合唐朝中央制定政策的流程 C.体现了科举制选官的特性 D.有利于提高唐朝官员的素质 20.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21.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成为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C.士族势力已经走向衰亡 D.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 22.“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首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扬州的繁荣直接受益于 A.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 C.隋炀帝曾多次巡游扬州(江都) D.扬州经济富有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23.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2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JJi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5.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6.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27. 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28. 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29. 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30.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二、非选择题 31.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的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的起源才是中肯的。” _______牟宗三 材料二 学者姜义华在其论著《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中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成功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1)根据材料一,“周文疲弊”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的主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 32.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 8 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El食便很少发生。 _______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选做题(33.34题任选一题 1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3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 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 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018年春镇平一高中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 1-5 BBBAD 6-10 CBADA 11-15 CDCCD 16-20CDDDA 21-25 BBABB 26-30 CCACD 31.[答案] (1)含义: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崩溃。 原因:诸侯争霸战争;铁制农具的改进,生产力进步;变革和变法;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 主张:儒家主张礼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战争。法家强调法治,维护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2)特点:专制主义(或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或地方实行郡县制)。 措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32.参考答案:(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沦探讨不足。 解析:对本题的解答,首先需要注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要求,即不仅从材料中提取答案信息,还要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天文学家……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l 85 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l 00余部历法”等都是回答第(1)问的有效信息。“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则是回答第(2)问的有效信息。 33. 参考答案:(1)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刘晏: 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盐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从材料信息可知,第五琦主张官营专卖,刘晏则主张官商分利,共同经营,后者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以稳定社会秩序。 34. 参考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解析:第(1)问注意对孔子贡献的设问仅限于教育领域,而且要多角度认识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教育原则,如有教无类的思想;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的观点;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主张。第(2)(3)问实际都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历史事件是一样,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生产力标准,方法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加以评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