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知识训练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知识训练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作业

再练高考题 ‎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如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 D 解析 D对:从图片中能看出当时黄河流域铁器分布广泛,而当时的江南及新疆地区只是小部分集中分布,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这说明铁器的分布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A错:材料中仅反映了当时铁器的少数分布区域,而且也不能说明这些铁器都是铁制农具。B错:仅凭铁器在新疆出现,不能说明当时新疆与中原联系紧密。C错:材料中只反映了铁器的发现地分布情况,并不能说明这些铁器都是在当地生产的。‎ ‎2.(2017·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 A 解析 从地图可以看出陶和曹鲁都位于今山东地区,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往往不利于经济交往,故B项错误;交通条件可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而不可能“决定”,故C项错误;地图信息未体现城市规模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 ‎3.(2018·课标全国Ⅱ卷高考)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 B 解析 B对: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货币形式),这使得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之机,这就使得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A错:不符合史实,自商鞅变法后,中国古代历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错:材料只是提及国家收取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对自耕农产生的影响,与农民的生产热情无关。D错: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国家税收由政府掌控。‎ ‎4.(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 C 解析 南方人喝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道俗’皆饮”,体现了南方饮茶文化对北方的影响,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逐渐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唐朝中期南茶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故B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故排除D项。‎ ‎5.(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土地规模在20—130亩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占比为74.1%),说明多数人都能依靠自己的土地生存,反映了当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自耕农数量占大多数,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D项错误。‎ ‎6.(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 A 解析 A对:根据材料“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可知民营手工作坊众多;手工业者“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也说明当地民营手工业作坊多,手工业者选择空间大。综合以上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错: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不同朝代对工商业基本都采取压制政策,故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并不高。C错:“已经普及”说法与史实不符。D错:材料仅体现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的制盐业情况,不能体现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7.(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 B 解析 B对: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对于图中外国使者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反映了当时明朝政府官员运用中国文化对外国使者贡献的奇珍异兽进行解读。A错:题中图画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C错: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加剧,海禁政策愈加严格,故“海禁政策解除”的说法错误。D错:题干无法反映出传统观念更新。‎ ‎8.(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从上层社会专属到普通人家的变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直接对应关系,故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9.(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可知北方的棉花作为原料运到南方,在南方加工生产成棉布后返销北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民营纺织业甚至超过官营纺织业,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因此题干所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的差异,故D项正确。‎ ‎10.(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 C 解析 C对:材料反映了清朝大商人的资本远远超过明朝,反映了清朝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清代商人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A项错误;清代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开始”说法错误,D项错误。‎ 精练微专题 微专题一 精耕细作的古代中国农业 ‎1.(深圳2019一模,27)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强调农事与自然同步,故选C项;“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不属于天人感应的内容,排除A项;“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气候的关系,不是南北的关系,排除B项;“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等是农业经验的总结,没有提到统治者的态度,排除D项。‎ ‎2.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知(  )‎ 关中 西汉 东汉 凉州 西汉 东汉 并州 西汉 东汉 ‎240万 ‎50万 ‎128万 ‎40万 ‎330万 ‎70万 扬州 西汉 东汉 荆州 西汉 东汉 益州 西汉 东汉 ‎320万 ‎430万 ‎350万 ‎620万 ‎470万 ‎20万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A.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 B.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D.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人口的增加超过了黄河流域,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故B项正确。‎ ‎3.(武汉市2019届一模,26)宋神宗时期,东南六路(两浙、淮南、江东、江西、湖北、湖南)的两税、商税、盐酒课、茶税、免役钱等项目所占国家财政收入总额数仅是北方(开封府、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的79.6%。这反映了(  )‎ A.商业税开始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B.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渐趋削弱 C.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北方主要赋税收入小于东南地区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宋神宗时东南六路的商业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总额数仅是北方的79.6%,说明宋神宗时国家财政收入中依然以北方税收为主,联系史实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说明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故选C项。‎ ‎4.(淄博2019届一模,26)‎ 两宋客户比重一览表 年代 公元 客户占总户数的百分比 宋仁宗天圣元年 ‎1023‎ ‎37.9‎ 宋仁宗嘉祐六年 ‎1061‎ ‎35.0‎ 宋神宗熙宁五年 ‎1072‎ ‎30.5‎ 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 ‎33.7‎ 宋哲宗绍圣四年 ‎1097‎ ‎32.8‎ 宋哲宗元符二年 ‎1099‎ ‎32.7‎ 宋高宗绍兴四年 ‎1134‎ ‎36.15‎ 客户,指无土地和资产的人户。导致表中所示总体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衰退 B.商品经济繁荣 C.租佃关系普遍 D.土地政策调整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两宋客户比重逐渐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为王安石变法限制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特权,土地政策调整,故选D项;根据表格可知两宋客户比重逐渐减少,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排除A 项;据表格可知两宋客户比重逐渐减少,其作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与设问原因无关,排除B项;根据表格可知两宋客户比重逐渐减少,租佃关系减少,排除C项。‎ ‎5.(茂名2019年一模,26)家产均分继承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继承原则,其在唐代被载入《唐律》,宋承唐制,其在继承法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这种制度的实行(  )‎ A.源于人多地少的矛盾 B.推动了多子多福观念的形成 C.规范了耕织结合模式 D.巩固了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 答案 D 解析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家产均分继承巩固了这种模式,故选D项。‎ 微专题二 古代农业的新变化 ‎6.(济宁市2019一模,26)《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 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 答案 C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在“营田”上劳作的是“流亡”之人,通过“营田”这种方式,稳定了“流亡”之人,即社会秩序也稳定下来,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政府是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题干只是述及了把“流亡”之人安排在“营田”上进行劳作,没有述及商品经济,排除B项;题干叙述的不是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排除D项。‎ ‎7.(武汉2019五月调研,26)宋代出现了专门从事某种营生的中介性行业。在农村的土地经营之中,出现了充当地主与佃户之间媒介的“业主”;在商业领域,出现了联结客商与铺户的中介经纪人。这说明宋代(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社会结构根本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答案 B 解析 “在农村的土地经营之中,出现了充当地主与佃户之间媒介的‘业主’”可见贫佃户与地主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选B项;“出现了联结客商与铺户的中介经纪人”只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A项;“从事某种营生的中介性行业”不能说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排除C项;“在农村的土地经营之中,出现了充当地主与佃户之间媒介的‘业主’”与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矛盾,排除D项。‎ ‎‎ ‎8.(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7)唐宋时期,江浙所产粮食,通过运河,大量运往北方。到了明末清初,江浙地区每年要从湖广、四川等地调运大量粮食。这一变化表明江浙地区(  )‎ A.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B.农业生产衰退 C.经济作物种植扩大 D.战争破坏严重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江浙从唐宋粮食大量运往北方到明清大量进口粮食,再结合所学江浙明清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发达,农业广种利润更大的经济作物可知选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重心是江浙经济结构的转型,排除A项;江浙明清时期农业转型到经济作物,排除B项;明清时期江浙经济繁荣,排除D项。‎ 微专题三 手工业者的智慧 ‎9.(济宁市2019一模,24)《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  )‎ A.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 C.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 D.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 答案 B 解析 题干述及了“邯郸郭纵”“卓氏之先”“鲁人……曹邴氏”三个人物通过冶铁业发财致富,说明在战国时期,冶铁业成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生产部门,故选B项。‎ ‎10.(合肥2019二模,25)读汉代中等生活水平自耕农年收支表,据此可知(  )‎ 年收入 年支出 粮食 农副业 纺织 生存消费 简单再生产 租税负担 其他 粮食120石 园圃家禽 织布10匹 口粮80石4 800钱 食盐1.8石900钱 衣着5匹2 000钱 留种6石360钱 饲料10石600钱 农具7石420钱 田租4石240钱 赋敛11‎ 石660钱 祭祀、人际往来、医药共6石360钱 ‎7 200钱 ‎4 000钱 ‎7 700钱 ‎1 380钱 ‎900钱 ‎360钱 总计收入:11 200钱 总计支出:10 340钱 A.赋税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B.纺织业成为主要创收活动之一 C.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D.重农抑商是当时主要经济政策 答案 B 解析 从图表信息总计收入大于总计支出,赋税负担沉重入不敷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图表只是体现农耕收入和支出,没有体现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成熟,排除C项;图表信息体现不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11.(湖北八校2019一模,26)“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 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 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 答案 B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南宋都城出现了“团”“行”“市”“作分”等商业、小手工业形式,这充分证明了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施,导致了大量自耕农的破产,他们不得不涌入城市,从而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故选B项;“工商皆本”政策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主张,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排除C项;“五行八作”不是指在南宋都城只允许存在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排除D项。‎ ‎12.(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二模,27)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普通铁炉每炉可装矿砂2 000余斤,一日出铁6次,共需矿砂万余斤;燃料使用煤炭。这反映出当时(  )‎ A.雇佣劳动的盛行 B.生产技术停滞不前 C.手工业得到发展 D.政府对冶铁的重视 答案 C 解析 《天工开物》记载,明代炼铁中需要的铁矿砂和燃料的量比较大,这体现了明代的冶铁规模比较大,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故选C项。‎ 微专题四 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13.(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4)西汉初年一度“纵民铸钱、冶铁、煮盐”,汉武帝时期,国家设盐铁丞,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专门负责经营盐铁的制造和销售。这一变化(  )‎ A.确保了盐铁生产的质量 B.削弱了豪强的经济实力 C.减轻了民众的生活负担 D.开启了盐铁官营的先河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西汉初“纵民铸钱、冶铁、煮盐”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盐铁专营,打击了豪强,故选B项。‎ ‎14.(安徽“江南十校”2019一模,26)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 A.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信息“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说明宋代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使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故选C项;对新兴行业管理宽松,不是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对专制统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排除D项。‎ ‎15.(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19届一模,27)江浙地区唐宋以后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史书。这种现象反映了江浙地区(  )‎ A.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 D.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江浙地区唐宋以后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明中后期却“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可知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故选C项;宋以后经济中心已经南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的现象而非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排除D项。‎ ‎16.(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三模,26)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实物,上面的文字是“□□□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这一考古实物反映出(  )‎ 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B.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 C.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 D.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商品包装纸上有商品名称、店铺及地址、强调信誉等,这反映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故选A项;由一个商品包装纸得不出佛教思想兴盛的结论,排除B项;我们从材料中看不出活字印刷技术成熟与否,排除C项;材料只是商家宣传,连商品牌子都没有,不涉及名牌意识,排除D项。‎ ‎17.(安徽“皖南八校”2019二模,27)明朝货币白银化“把国家财政活动推到快速运转的经济旋流中,从而造成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材料表明货币白银化(  )‎ A.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 B.加速了社会转型的进程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造成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并根据所学可知主要是指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无法判断海外贸易的影响,排除A项;明朝没有发生明显的社会转型,排除B项;材料没有关于社会稳定的内容,排除D项。‎ ‎18.(潍坊2019届二模,27)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商人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以商养农成为商人的生存之道 B.儒家财富观是商业发展的动力 C.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的影响 D.形成了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环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可知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义利观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商业与农业的关系,排除A项;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可知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义利观的影响,但并非动力,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得出儒家获取财富的目的是固守本业、光宗耀祖,不是有利于资本积累,排除D项。‎ 微专题五 古代经济政策 ‎19.(广东2019届二模,25)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可知有利于西域经济的繁荣,另据材料“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可知有利于维持西域秩序,故选C项;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并非攫取经济利益,排除A项;据材料“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有利于商业发展,不是抑商政策,排除B项;据材料“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可知没有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排除D项。‎ ‎20.(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6)‎ 年份 赋税总收入 农业税收入 农业税收入占比 ‎997‎ ‎3 559万贯 ‎2 321万贯 ‎65%‎ ‎1021‎ ‎5 723万贯 ‎2 762万贯 ‎48%‎ ‎1077‎ ‎7 070万贯 ‎2 162万贯 ‎30%‎ 上表反映了北宋时期赋税收入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农业生产迅速衰退 C.商帮不断发展壮大 D.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显示总税收增加,而农业税占比下降,说明工商业占比上升,并结合宋代商业繁荣,故选D项;题干未提及南北方经济实力的比较,排除A项;题干中农业税收有所增加,在1077年虽下降但幅度小,排除B项;商帮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排除C项。‎ ‎21.(开封2019届一模,27)《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  )‎ A.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 B.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 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说明宋代政府注重保护商人的利益,重视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一直都坚持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对商人经济利益的保护而无政治地位的信息,排除C项;仅由材料信息推出宋代法律体系完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D项。‎ ‎22.(河南六市2019届二模,27)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 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形成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 C 解析 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存在,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材料不涉及这方面信息,排除D项。‎ 指导练大题 ‎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商贾并辏,精饮馔,鲜衣服,丽栋宇,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扬(州)俗尚侈,蠹自商始。”湖丝集散地南浔镇“拥资则富屋宅,买爵则盛舆服,钲鼓呜笳用为长乐,差有僭逾之风焉。”濮绸产地濮院镇和吴江的迎神赛会“穷极人间乏巧,靡费数千金。”湖州“自有诸大宦豪,一变而侈靡无算,中人家仿之,甚至立破(破产),历历可数”。‎ ‎——摘编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晚明陆楫认为,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康熙以“江苏习尚华奢,避末者多,力田者寡”上谕江宁巡抚汤斌:“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汤斌令胥吏等人“不许著花缎貂帽缎靴”,“寻常宴会不过五簋”,“酒船妓乐高果看席及丧殡戏乐,概行禁止”,导致百姓怨望。一向主张“黜奢贱末,专力于本”的雍正也提出批评:“苏州等处酒船戏子匠工之类,亦能养赡多人;此辈有游手好闲者,亦有无产无业就此觅食者;倘禁之骤急,恐不能别寻生理。”乾隆年间顾公燮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摘编自高玉凌《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江南奢侈风气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指导语 ①答题关键:时间——晚明;地点——江南;核心——奢侈风气。‎ ‎②方法技巧:概括“特点”力求参考材料中的标点,据不同层次提炼。‎ ‎③知识依托:材料一信息和所学知识。‎ 试答: ‎ ‎(2)概括材料二中对待奢侈风气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13分)‎ 指导语 ①明确:所涉及奢侈风气的看法:一是陆楫和顾公燮;二是康熙、雍正、汤斌。‎ ‎②技巧:理解了一方的态度即可推知另一方的态度。‎ ‎③“评价”要求: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别指出“态度”是什么,接着阐释说明其影响是什么。‎ 试答: ‎ 答案 (1)特点:江南各地普遍盛行;涉及衣食住行以及节俗活动等多个方面;苏州成为时尚的中心;逾越等级礼制。(答出其中3点即可)‎ 原因:江南地区工商业的繁荣,市镇兴盛;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商人的带动;相互攀比的风气。(答出其中3点即可)‎ ‎(2)态度及评价:陆楫和顾公燮都肯定奢侈风气的积极作用,认为富裕带来奢侈,奢侈带动消费,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不利于奢侈风气的扭转。二人看法有一定的进步性,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康熙、雍正、汤斌等主张崇俭去奢、专力于本,是对待奢侈风气的传统态度,有利于社会稳定,维护统治,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但雍正也注意到禁奢影响百姓生计,反对一概骤然禁止。‎ ‎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12分)‎ 指导语 ①根据材料内容说明宋朝经济中已含有一些近代商业因素。‎ ‎②联系宋代商业发展与近代商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指出宋代商业的进步性及其局限。‎ 试答: ‎ 答案 示例:宋代已出现汇票形式的纸币、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公司等近代经济现象。‎ 看法:宋代虽然出现了一些近代商业因素,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没有向近代社会转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