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十四课题四十二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十四课题四十二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学案

课题四十二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一、宗教改革 ‎1.背景 ‎(1)经济:天主教会的腐败统治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欧洲民族意识增强和封建君主极力强化王权。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激化。‎ ‎(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2.概况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结果: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3)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3.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即因信称义。‎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 ‎(1)宗教: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欧洲形成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教鼎立的局面。‎ ‎(2)思想: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经济: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政治: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启蒙运动 ‎(一)社会背景 ‎1.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创立和示范作用。‎ ‎2.经济: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3.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二)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否定封建权威,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和法治观念,敬畏事实,提倡科学。‎ ‎(三)代表 代表 国别 代表作 主要观点 思想地位及影响 孟德斯鸠 法国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伏尔泰 法国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封建批判、“天赋人权”、生而平等、民主政治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卢梭 法国 ‎《社会契约论》‎ 封建批判、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主权在民 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康德 德国 ‎《纯粹理性批判》‎ 人非工具、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内 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四)历史影响 ‎1.启蒙运动猛烈地批判了封建专制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理性和科学,是欧洲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提出理论构想。‎ ‎3.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4.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拓] 它破坏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 ‎[注] 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宗教改革反教会,只是自身力量弱小,未同教会彻底决裂。‎ ‎[辩] “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注] 国家权力指封建世俗王权,并非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记] 资产阶级实力强,‎ 封建制度帮倒忙,‎ 自然科学新发展,‎ 文艺复兴开思想。‎ ‎[注]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是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拓] 天赋人权→否定特权;‎ ‎ 人民主权→否定王权;‎ ‎ 三权分立→防止专制;‎ ‎ 社会契约→否定神权;‎ ‎ 自由平等、法治取代人治。‎ ‎[联] 美国的独立战争;中国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 重难点一 宗教改革 ‎[解读] 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徒,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地位。‎ 史料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探究] 根据史料从人文主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怎样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解读] 省略号前后分别反映了“深化”的两个方面,从中分层概括即可。‎ ‎[提示] 强调“因信称义”、俗权至上、民族自由,全面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体现了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宣传从个人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系统认知]‎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处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时期。‎ ‎(2)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对抗天主教权威,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对人的认识 强调人的伟大,肯定人的价值及尊严 强调神的伟大,一切以神为中心 借助的形式 借助了文学艺术的形式 借助了宗教的形式 表现领域 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的上层 更多地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对待宗教态度 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有和解的态度 直接否定教皇权威 重难点二 启蒙运动 史料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①……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②。”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③……“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 据史料,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 经济自由放任,国家不干涉经济 ‎②‎ 宗教信仰自由,国家允许多种宗教并存 ‎③‎ 社会契约论 ‎④‎ 人民主权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设问属于概括归纳类,史料中所获取的信息均为有效信息,分别从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方面,反映了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对史料中获取信息的提炼应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特别是信息③和信息④都属政治方面,可以合并归纳为一个方面。‎ ‎[提示] 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 ‎[系统认知]‎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从批判对象看 文艺复兴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集中批判的内容是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从批判形式看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完全摆脱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从思想内容看 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勾画未来社会蓝图,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 从涉及领域看 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科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对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制内阁,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对美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对法国 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随堂巩固训练]‎ ‎1.(2018·全国卷Ⅲ)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读懂] 法国沙龙为哲人们提供了一个权衡并讨论各种观点的社会空间,是文学艺术及重要思想的萌生之地,这里的思想主要指启蒙(启蒙/禁欲)思想。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流行。‎ ‎[做对] 选 ‎2.(2018·江苏高考)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读懂] 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反映出民众对天主教会(天主教会/专制王权)的不满,“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表明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做对] 选 ‎3.(2018·天津高考)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读懂]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将人们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统治中解放出来,使教会失去(失去/强化)了原有权威。‎ ‎[做对] 选 ‎1.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解析:选B 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没有改变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 ‎,而不需要教会的引导,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不反对人们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威克里夫等人使人们的人文主义意识觉醒,启蒙运动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故D项错误。‎ ‎2.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这可以反映出(   )‎ 解析:选C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与材料中“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不符,故A项错误;解放人本身与材料中“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体现了个人自由与宗教虔诚,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也不在宗教与文艺复兴之间,而是基督教与启蒙运动之间。启蒙运动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由此可见,“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在于(   )‎ 点拨:启蒙运动的核心。‎ 解析:选D 人性解放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故A项错误;道德提升体现在苏格拉底对智者运动的批判,故B项错误;信仰重建主要指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体现理性启蒙,故D项正确。‎ ‎4.(2019·滨州模拟)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 解析:选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根据题干中“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得出: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题干中“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中的不同政体与题干中“共和时期的罗马”‎ 不相符,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牵涉法国大革命,故D项错误。‎ ‎5.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对国家“恶”的否定,而不是实行何种政体,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私有制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需要对其进行改造,故C项正确;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说明并不是主张取消国家机构,故 D项错误。‎ ‎[课时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几乎逐出了政治。它的主要性质,即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这里的“它”(   )‎ A.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 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 C.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心灵的解放”等说明是宗教改革,故C项正确。‎ ‎2.(2019·南京模拟)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 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民主法制,反对禁欲苦行 C.体现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解析:选C 依据题中的“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可以推导出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故C项正确。题文中没有“王权至上”“民主法制”“抨击君主专制”的相关表述,故A、B、D三项错误。‎ ‎3.(2019·龙岩模拟)‎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   )‎ 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 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 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 解析:选B 体制障碍包括宗教、政治等方面,材料只涉及宗教,不能说消除了体制障碍,故A项错误;思想解放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根本上消除了”表述绝对化,故C项错误;直接呼唤与材料中“或间接地”不符,故D项错误。‎ ‎4.“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洛克 C.康德 D.卢梭 解析:选C “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是康德的主张,故C项正确。‎ ‎5.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 “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解析:选D 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是智者学派,故A项错误;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是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是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体现对新社会的设想,符合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 ‎6.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这一思想(   )‎ A.不利于欧洲社会的进步 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解析:‎ 选D 材料中强调国家的主权在社会统治力量之上,不可转让和分割,有利于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对欧洲当时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如德国的统一),故D项正确。‎ ‎7.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卢梭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到1772年共计出版17卷文字和11卷图解。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进步。该书的编撰反映了(  )‎ A.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的主张 B.法国大革命促进文化的普及 C.工业革命推进印刷技术发展 D.世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推动 解析:选A 材料“百科全书”和“人类具有可完善性”分别体现了科学和理性,故A项正确;据材料“1751年到1772年”可知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还没发生,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了《百科全书》的内容和规模,无法推断印刷术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百科全书》的内容而不是《百科全书》的销售市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8.启蒙运动致力于改善人类的现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 ‎ ‎——摘编自[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 ‎《重申启蒙:论一种积极参与的政治》 ‎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 ‎——摘编自[德]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 材料三 启蒙哲人对批判的推崇及其对形而上学的正当批判明显地表明,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这场造反表现为两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一方面反对把理性说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导的行动精神的论断。另一方面否定那种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秘现象,都可以通过研究而得到阐明的观点。主张批判至上,绝不意味着理性万能。这是一项要求有权质疑一切的政治主张,而不是要求宣称一切都能被理性了解和驾驭。 ‎ ‎——摘编自[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针对“‎ 压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9分) ‎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可知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是理性;第二小问,结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从启蒙运动所处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启蒙思想的主张及在当时社会的影响解释原因。 第(3)问,材料三第一句话体现了其观点,从材料三“这场造反表现为两种相互关联的方式”分析对观点的认识。‎ 答案:(1)标准:理性。 ‎ 主张:民主;人民主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2)原因:封建专制的压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缚。 ‎ 理由:启蒙思想家们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发展人文主义;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 ‎ ‎(3)观点: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 认识:启蒙思想家们否定理性是万能的,认为理性并不能了解和驾驭一切。 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理性、勇气,一方面要避免教条、僵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