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

二战后初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 内容 世界政治格局 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美苏全面“冷战”,最终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由于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当前的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面 中国外交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原则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新时期,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主旨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考纲要求]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美苏“冷战”‎ ‎1.背景 ‎(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4.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通过“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成立“华约”对抗“北约”‎ ‎5.影响 ‎(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概念辨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归纳总结] 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二、“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 ‎(1)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图解历史]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主题一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比较 史料一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①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②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作者从不同的视角认识马歇尔计划。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作者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标注①处信息表明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标注②处信息表明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西欧的工具。‎ 史料二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杜鲁门总统 解读 史料二体现了杜鲁门主义的实质。解读史料主要是对划线语句的理解。划线部分反映了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它的出台既是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转折,也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转折,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答案 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国际格局:两极对峙。‎ ‎2.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结合上述史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二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提出 针对“希土危机”‎ 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内容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表现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形式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 影响 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主题二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史料一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①“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②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解读 史料列举了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解读第一段史料注意按句号划分层意,第二段史料注意省略号后的信息。标注①信息表明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标注②信息体现了“冷战”对科技发展的客观影响。‎ 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答案 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 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卷Ⅱ)T35,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 ‎2016年 ‎(乙卷)T35,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                 ‎ ‎1.(2016·全国乙卷,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 A 解析 ‎ 马歇尔计划强调国家间的合作,这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项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不可能促成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建立,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联合而非对峙,C项错误;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国与苏联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D项错误。‎ ‎2.(2016·北京文综,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电影主题的转变和美苏“冷战”有关。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美国采取各种措施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都是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①②正确,故选A项。联合国成立和美苏关系变化无关,③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④错误。‎ ‎3.(2015·四川文综,1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答案 A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上的冲突不仅威胁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更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所以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战,A项符合题意。‎ ‎4.(2014·山东文综,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 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末”。这一时期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扶持日本,其目的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故答案为A。所给材料并没有涉及美国在世界霸主方面的信息,排除B。也没有关于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方面的信息,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世界处于两极对立,没有出现多极化趋势,排除D。‎ ‎5.(2014·北京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答案 B 解析 考查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为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发展,二战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为此,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针锋相对,分别采取了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等措施。故应选B。‎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1945年11月4日,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时,被人民嘘下了台。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这说明当时美国政府(  )‎ A.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 B.称霸全球的战略部署未完成 C.允许民众表达和平民主诉求 D.对苏联的外交政策摇摆不定 答案 A 解析 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与材料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时,被人民嘘下了台”“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相符,故A项正确。‎ ‎2.研读下面漫画(注:漫画中高大强壮的人代表美国,两边的人代表英国和法国,瘦弱女士代表联合国,漫画上方的英文意思是“铁幕”),其表达的主题应是(  )‎ 我们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 A.战后英、法等国唯美国马首是瞻 B.美苏两大阵营走向“冷战”对峙 C.柏林墙的修筑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D.联合国成为美苏霸权博弈的前沿 答案 B 解析 “英、法等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和“联合国成为美苏霸权博弈的前沿”只是表象,并非材料主题,故A、D项错误;材料的信息“高大强壮的美国、两边的英国和法国、瘦弱的联合国、‘铁幕’和‘我们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表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世界被分为两大阵营,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柏林墙的问题,故C项错误。‎ ‎3.(2016·济宁二模)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下表反映出(  )‎ 时间 新加入国家 ‎1952年 土耳其、希腊 ‎1955年 联邦德国 ‎1982年 西班牙 ‎1999年 波兰、匈牙利、捷克 ‎2004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A.西方“冷战”意识的加深 B.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 C.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 D.两极格局实质上依然存在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1999年及2004年,有更多的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因此不能反映出西方“冷战”意识加深,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是北约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体现,故C项正确;当前世界格局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 ‎4.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新丝路将成为美国主导的欧洲战后重建以来最大的经济外交计划。”二战后,美国在欧洲的“经济外交计划”(  )‎ A.有利于二战后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 B.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C.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D.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答案 A 解析 美国在欧洲实行的“经济外交计划”为马歇尔计划,推动战后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故A项正确;“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为欧洲援助计划,与美国在金融领域地位无关,故D项错误。‎ ‎5.(2016·乌鲁木齐一模)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答案 B 解析 杜鲁门主义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手段,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由此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更为隐蔽的特点,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实质相同,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相同:实现美国的称霸,故D项错误。‎ ‎6.(2017·桂林模拟)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人道主义动机”即援助,“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即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即对苏联的“冷战”,所以评论针对的是马歇尔计划,接受该计划的只是西欧国家,故A项错误;二战后期,美、英、苏在雅尔塔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故B项错误;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的是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故D项正确。‎ ‎7.(2016·厦门一模)1954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等八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成立东南亚公约组织,“按照本区域情势随时的需要,进行关于军事策划的磋商”,“把柬埔寨、老挝、越南自由领土划入保护区域”。该组织旨在(  )‎ A.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 B.成为亚洲版的“北约”‎ C.践行日内瓦会议精神 D.推进东南亚区域一体化 答案 B 解析 亚洲地区法西斯意指日本,而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转而开始扶植日本,故A项错误;1954年美苏“冷战”,中国因朝鲜战争与美国关系敌对,“冷战”蔓延到亚洲,《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是其体现之一,故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讨论的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而并非集体防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不属于东南亚地区,故D项错误。‎ ‎8.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 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并未体现出美苏双方由对抗走向对话,故A项错误;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是“冷战”而非热战,故而不是战争和冲突,故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表明在“冷战”格局下虽然存在强势和劣势之分,但是基本构成了一种战略制约,故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无法显示美苏从局部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故D项错误。‎ ‎9.(2016·潍坊二模)丘吉尔于1948年提出“三环外交”政策。所谓“三环”就是英联邦关系、英美关系、英国与西欧关系,这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关系是英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旨在(  )‎ A.恢复英国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B.构建牢固的英美同盟对抗苏联 C.加强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发展 D.维护英国原有的海外殖民体系 答案 A 解析 “三环外交”政策是二战初期英国的外交战略,企图通过英国在与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故A项正确;“三环外交”是以英国为核心,恢复英国在二战前的国际地位,不是为了对抗苏联,故B项错误;“三环外交”‎ 在欧洲问题上不是与西欧加强合作,是想发挥英国在欧洲的大国作用,故C项错误;维护英国原有的海外殖民体系与“三环外交”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7·西安联考)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20世纪六十年代”是美苏争霸时期,而非放弃,故A项错误;“差距巨大”,与材料中“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不符,故B项错误;美国取得绝对优势,与材料中“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不符,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材料中“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相符,故D项正确。‎ ‎11.下图是匈牙利1974年在某一国际组织成立25周年时发行的邮票。其宗旨是在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下列有关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成立不利于加强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 B.它是由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参加的政治经济组织 C.利于欧洲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 D.其成立是二战后国际力量失衡的重要标志 答案 A 解析 根据时间,此时处于美苏“冷战”‎ 时期,经济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市场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市场,故世界市场被人为割裂,不利于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故A项正确;此组织为经互会,其成员也包括蒙古、古巴等非欧洲国家,故B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东欧,并非全欧洲,故C项错误;二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匈牙利发行的邮票不可能成为国际力量失衡的重要标志,故D项错误。‎ ‎12.美国国家档案局在2015年12月23日公开一份核弹目标清单,它是1956年6月由空军战略指挥部SAC所制。内容包括一份列出重点攻击目标清单,涵盖中国、苏联、民主德国、波兰四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其中莫斯科及圣彼得堡是首两位目标,分别有190个及158个核爆中心点;文件也指明攻击北京市及市郊丰台区,合计23个核爆中心点。该清单表明(  )‎ 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B.中国是美国重点核打击对象 C.核武器的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D.美国的核战策略是先发制人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但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其中莫斯科及圣彼得堡是首两位目标,分别有190个及158个核爆中心点”,可知苏联是美国重点核打击对象,故B项错误;核弹目标清单中核爆中心点众多,隐藏着严重的核危险,反映出世界和平受到核武器存在的威胁,故C项正确;核弹目标清单仅是美国的核战略计划,不能体现出美国的核战策略是先发制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6·岳阳二模)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某西方学者观点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1947~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辨析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 (1)矛盾: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 问题:美国与苏联围绕控制欧洲而产生国家利益冲突。‎ 结果: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 ‎(2)因素: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论。‎ 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本问可酌情给分,但须从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3)这位学者的观点错误。‎ 理由:①“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发展以不结盟政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上合”等新型区域合作。‎ ‎②中国外交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矛盾,从英法与苏联的矛盾与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的矛盾两方面总结;第二小问焦点问题,从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冲突方面总结;第三小问结果,从马歇尔计划实施结果与影响方面总结。‎ ‎(2)‎ 第一小问因素,从美苏双方的利益、政治军事阵营的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与苏联领导人的言论四个方面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进行归纳。‎ ‎(3)首先给出判定:此学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分析可以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和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三个角度进行作答。‎ ‎14.(2016·抚顺一模)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请结合图一(一幅苏联漫画),图二(中国漫画家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提取两项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图一         图二 答案 示例1:信息: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的影响 说明:图一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棒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苏联以此嘲讽美国借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消除关税壁垒,及取消或放宽外汇管制,进而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 示例2:信息:马歇尔计划在亚洲的扩展 说明:图二漫画家用黄鼠狼比喻美国,用公鸡代指西欧各国。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目的只有一个吃掉鸡。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华君武借此漫画揭露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介石打内战。‎ 解析 从图片可知反映的是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分析图片信息,说明苏联和中国对该政策的态度及原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