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期中(体艺生)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故C正确。‎ ‎2.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A.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 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年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形成的重要标志是郡县制,故A项错误;宗法制协调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故B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C项错误;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和政治的结合,故D项正确。‎ ‎3.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导致上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 A. 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 B. 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 C.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D. 束缚人性的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对嫁出去的女儿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了分析,在世系排列上完全排斥女性成员的地位,女性在继承方面没有权力等,这是受到了古代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正确;AC项是对材料的描述,没有揭示其原因,故排除;材料中仅仅涉及妇女出嫁后不在三族中,没有强调三纲五常对妇女的束缚,故D项排除。‎ ‎4.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 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B. 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 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D. 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公和三省六部制度都是针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而三公九卿中有六卿专门处理皇室事务,此时皇室事务尚未从政府部门剥离,到三省六部制度阶段,则完全与皇室事务无关,故A项正确;三公九卿制中的“朝议”制度,已经可以集思广益,故B项错误;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只是表面现象,不能说明古代政治具有现代属性,故C项错误;明朝废宰相后六部才直接隶属于皇帝,与题干时代不符,故D项错误。‎ ‎5.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 西周 B. 秦朝 C. 唐朝 D. 宋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来看,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初期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形成的中央政府官制,故D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皇帝”,故A项排除;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故B项排除;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故C项排除。‎ ‎【点睛】“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是关键信息。‎ ‎6.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材料“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每年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为完善。所以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 ‎7. 英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将让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我们的国旗成了海盗的旗帜,她所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他所说的“这场战争”的根本起因是( )‎ A. 打开中国市场 B. 打败天朝上国 C. 输入大量鸦片 D. 扭转贸易逆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紧扣“根本目的”。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故答案选A。BCD不是根本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原因 ‎8.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②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③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A. 中华民族的奋起 B. 西方列强的入侵 C. 晚清政府的改革 D. 近代的民主革命 ‎【答案】B ‎【解析】‎ 题干列举了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和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故B正确。中华民族的奋起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排除A;晚清政府的改革表现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排除C;近代的民主革命表现在辛亥革命等,排除D。‎ ‎9.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A. 曾国藩 B. 左宗棠 C. 李鸿章 D. 张之洞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中“新疆”、“晚清名臣”、“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可知是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故B项正确;ACD项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新疆”无关,排除。‎ ‎10.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 ‎“ 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全面抗战开始。‎ ‎11.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 九一八事变爆发 B. 全面抗战开始 C. 太平洋战争爆发 D. 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有两个关键的信息:一是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材料中的这句话表明了这份公告发表的时间是1941年。二是日本……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联系教材知识,这主要指的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导火线而引发的太平洋战争。把这两个信息综合在一起,答案选C。‎ 考点定位】抗日战争 ‎12. 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 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 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 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美国特种部队的徽章上面有国民革命军的“青天白日”和“缅甸之星”的标志,再根据徽章上面的时间1942年,可以判断出这是二战期间中美合作击败侵缅日军的历史事件。所以本题选C。A项表述错误,题中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国共内战时期。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更体现了中美合作的史实。‎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美合作抗日。‎ ‎13.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 D. 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理解和对历史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材料关键词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实际探讨日本投降的原因,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巨大民族牺牲,而题干的两个谜底只是外因,不全面。而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故而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4.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 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过程 C.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 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排除A;抗日战争并未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排除C;中国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不断觉醒,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故选B。D中“普遍”太绝对,排除。‎ ‎15.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B. 都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 都是无法实现空想 D. 都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 ‎【答案】D ‎【解析】‎ ‎【详解】《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都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D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不具有发展资本主义色彩,A错误。《资政新篇》没有违背历史发展趋势,B错误。《资政新篇》可以实现,但限于战争环境,无法实施,C错误。‎ ‎1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清朝统治被推翻 C.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临时约法》的颁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1912年……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华民国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正确。辛亥革命的爆发,在1911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清朝统治被推翻,不符合“旧邦改造”,故B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也是为了巩固中华民国政权,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意义 ‎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直接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下列措施能够体现这一目的的是 A. 确立主权在民的原则 B. 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C. 规定国民享有的权利 D. 明确实行责任内阁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分割和制约总统的行政权,故答案为D项;《临时约法》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实行三权分立,规定了国民享有的权利,但这些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无关,排除A、B、C项。‎ ‎【点睛】为限制袁世凯权力,《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通过这种制度设计,总理分割了总统的一部分权力,总统权力受到较大削弱。‎ ‎18.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 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北伐战争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答案为D项;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建立民主共和国,排除A项;B、C项符合史实,但对中国近代化没有影响,均排除。‎ ‎19.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B.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D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 国民革命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主要斗争活动不是打倒土豪分田地,故排除A项;抗日战争是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反帝国主义战争,斗争目标不是打倒军阀,故排除B项;抗日战争中主要是反对日本侵略者,而不是打倒土豪分田地,故排除C项;北伐战争的斗争目标是打倒列强支持的军阀,土地革命中中共在根据地范围内实行打倒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故选D项。‎ ‎20.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B. 二万五千里长征 C. 取得抗战胜利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可以判断,这一“伟大传奇”指的是长征。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不得不率领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长征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酌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孙中山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中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还是用“最新式的火轮车”来说明中国人应该直接采取议会民主政治。‎ ‎——萧功秦《百年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十月革命刚一爆发,许多报刊立即指出了它的“社会革命”的性质。认为其发动者“以工场劳动者为基础”“以激烈手段实行”……1919年初,社会上许多人对俄国革命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到1920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已基本改观,许多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了。‎ ‎——摘编自杨奎松《社会主义从改良到革命》‎ ‎(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2)列举孙中山为“用‘最新式的火轮车”所作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人对俄国革命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 ‎【答案】(1)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政府;实现国家富强。‎ ‎(2)努力: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 ‎(3)因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说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这部著作是《资政新篇》。根据材料中“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等信息可以看出,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包括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政府和实现国家富强。‎ ‎(2)孙中山为“用‘最新式的火轮车”所作出的努力,应当联系所学从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反对北洋军阀等方面来回答。‎ ‎(3)联系所学可知,促使中国人对俄国革命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来回答。‎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表(万箱)‎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万英镑)‎ 材料三 1773年,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说:“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对外贸易的目的外,这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严格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0年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呈现何种趋势,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在1845年后,中英贸易状况有何趋势?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为什么要开展禁烟运动。有人说“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所导致的”。你觉得这种观点正确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1)1840年,减少,原因:禁烟运动。‎ ‎(2)趋势:徘徊。根本原因: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3)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政府的统治。不正确。理由:英国为了获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发动战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1840年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呈现出的趋势,可以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分析得出是有所减少。联系所学可知,其原因是禁烟运动的开展。‎ ‎(2)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1845年后,中英贸易状况处于徘徊趋势。联系所学可知,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3)联系所学可知,清政府开展禁烟运动是由于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政府的统治。联系所学史实可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获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早迟会对中国发动战争,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