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重庆市南岸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南岸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南岸区2018-2019学年上期质量调研抽测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 ‎《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 A.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 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C. 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D. 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2.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餐叉,甘肃武威齐家文化遗址和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都出土过骨质三齿餐叉。“三礼”中也记有一种“毕”的礼器,就是用叉取祭肉。但从汉代以后,筷子的地位渐渐取代了餐叉,餐叉基本被淘汰出了中国餐桌。发生此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传统饮食结构变为粮食为主,肉食为辅 B. 筷子实现了人们对食物精加工的需求 C. 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D. 礼乐制度在汉代以后日益瓦解 3. 下图是1934—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实业救国兴起 B. 国际局势稳定 C. 社会性质改变 D. 政府政策推动 1.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 错 误 的同学是 ‎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2.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这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中所指“伟大创造”产生的影响有()‎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农业改造                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          ④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1874年,针对日本侵犯台湾,洋务派大臣张之洞上奏:“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对此,清政府引进了哪项西方技术?‎ A. 轮船 B. 电报 C. 火车 D. 电话 4.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5. 随着危机的加剧,胡佛政府采取措施,把大批款项贷给一些工商业者,对广大失业者却不闻不问。这一措施 A. 表明美国坚持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B. 有助于解决生产与消费间的矛盾 C. 说明政府尝试干预经济缓解危机 D. 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1.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英语的崛起是 A. 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 B. 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 英国殖民扩展的产物 D. 美国战后霸主地位的产物 2. ‎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 A. 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 B. 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 C. 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 D.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3.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路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 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 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C. 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D.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4. 陕西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分科学生数比例表(%) ‎ 年份 工科 农科 医学 师范 文科 理科 政法 财经 体育 艺术 人数 ‎1949‎ ‎18.7‎ ‎20 9‎ ‎18.4‎ ‎5.8‎ ‎9.8‎ ‎22.6‎ ‎—‎ ‎3.8‎ ‎—‎ ‎—‎ ‎2272‎ ‎1956‎ ‎53.5‎ ‎10 6‎ ‎7.2‎ ‎15.3‎ ‎5.0‎ ‎5.1‎ ‎1.1‎ ‎1.2‎ ‎0.4‎ ‎0.6‎ ‎22322‎ 数据表明,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A. 适应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B. 符合了工业化初步建立的具体国情 C. 响应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 客观上造成文科人数的腰斩式下降 第II卷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5. 景德镇的制瓷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瓷都”。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瓷名天下。”……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因改名景德镇。……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三明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生产目的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三反映出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中出现了哪些现象?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 1.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两重性。它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然而由于这种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强行促成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78年、2002年的不同所有制经济比例示意图 ‎ 材料三: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个体工商户2 850.53万户。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 ,就业人员比重达18.7%。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自然经济在我国主要体现为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何时?它在传统农业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消极后果? (2)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 1. 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 ‎ 材料一公元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人在 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 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 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 1. 马克思主义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邓小平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早在1979年11月26日,他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1985年10月,邓小平又指出:“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 ‎                      ——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材料四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恩格斯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1921年列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一举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举措的意义。‎ ‎(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认识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主要观点的理解。 ‎ 南岸区2018-2019学年上期质量调研抽测 高一历史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C 3. D 4. B 5. B 6. B 7. C 8. C 9. B 10. D 11. D 12. A ‎ ‎13. (1)产品精美,进贡朝廷,分工精细,品种繁多,行销海内外。 (2)官窑是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3)现象:官窑衰落,民窑占主导地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14. (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地位: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表现: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后果: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2)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不同:近代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变化;现代是适应时代发展主动改革调整。  ‎ ‎15. (1)事件:新航路开辟;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原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因素:政府政策;科技创新。  ‎ ‎16. (1)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高度发展(生产力极大丰富)。 (2)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市关系来恢复经济。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理解:科学的理论需同具体团情相结合;科学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  ‎ ‎【解析】‎ ‎1. A.自然条件的差异不是根本原因。 B.统治者的指导思想也不是根本原因。 ‎ C.君主专制程度不同是政治体制上的差别,不是根本原因。 D.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我们可知,明朝的远洋航行和西方的新航路开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郑和下西洋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而西方进行新航路开辟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二者的最根本区别是经济结构方面的差距。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特征和中国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还要搞清楚明朝时期中国社会的特征。‎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饮食结构是肉食为主,故排除A。 当时是中国远远为达到对食物精加工的程度,故排除B。 结合所学知识西汉由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粮食产量增加,食物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餐具发生变化,故C正确。 D项“日益瓦解”说法片面,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小农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分析综合能力,难度偏高。‎ ‎3. 【分析】 本题考查民国时期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D.由材料可以看出,1934—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较大,出口增加,入超额降低,这是因为国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采取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选D。 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BC。 ​故选D。‎ ‎4. 略 ‎5.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C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社会主义农业改造是在1956年底,①与材料时间不符,因此含①的选项均错误,故排除ACD。 B.根据材料中的"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农民的伟大创造”可知是指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的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故 B正确。‎ ‎6.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通讯工具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B.依据材料可知,1874年,张之洞出于国防、军事方面的考虑,上奏清政府,要求架设电报线,开办洋务,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故B正确。 ACD.依据所学知识和以上分析可知,ACD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7. 略 ‎8. ​略 ‎9.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立意,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B.根据材料“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英语崛起成为通用语言,故B正确。 AD.A只是18世纪后期的原因,不能解释二战后,D只是二战后不能解释18世纪后期,排除AD。 C.二战后殖民体系崩溃,排除C。 故选B。‎ ‎10. 【分析】 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此时战争以基本结束,故排除A。 B.此时苏联还未建立,故排除B。 C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商品经济;有利于经济恢复和扩大生产,故排除C,D正确。 故选D。‎ ‎11. 略 ‎1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学校工科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学科,这正适应了我国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需要,A项叙述符合材料主旨,故A正确。 B.我国工业化初步建立是在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此项叙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 C.材料中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学校工科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学科,不能表明响应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故排除C。 D.材料并未体现“文科人数的腰斩式下降”,此项解读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 故选A。‎ ‎13. (1)本题考查唐宋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且贡于朝”、“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概括得出。 (2)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和所学归纳得出:官窑是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3)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 得出;官窑衰落,民窑占主导地位;依据材料“(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得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和所学归纳得出。‎ ‎14. (1)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据材料“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两重性”可知近代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是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这种变化使中国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2)本题考查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依据材料“1978年、2002年的不同所有制经济比例示意图”“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个体工商户2 850.53万户。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 ,就业人员比重达18.7%”可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本题考查我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我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的​不同:近代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变化;现代是适应时代发展主动改革调整。‎ ‎15. (1)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和西班牙主导进行了新航路开辟。依据材料“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等结合所学知识意义分析如下: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答案:事件:新航路开辟; 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可知原因是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地位是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故答案: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本题考查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如因素有:政府政策;科技创新。故答案:​因素:政府政策;科技创新。‎ ‎16. (1)本题考查马克思恩格斯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可概括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有: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高度发展(生产力极大丰富)。 (2)本题考查1921年列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一举措的特点及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这一举措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市关系来恢复经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举措的意义是: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本题考查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认识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邓小平 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认识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理解为:​科学的理论需同具体团情相结合;科学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