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包铁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普文班)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包铁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普文班) 第I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C. 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 D.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3.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 清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C.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D.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5.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材料中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 A. 城邦居民 B. 妇女儿童 C. 公民 D. 奴隶 6.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7.《十二铜表法》中的“私犯”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维护罗马所有人的利益 B. 强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C.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D. 取消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权 8.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帝国时期(3世纪后)的法律是(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9.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0.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B.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C.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D.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11.有学者评论某个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进步方式,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这个国家当时推行的政治制度是( ) A.总统制共和国 B.以议会为权力中心的君主立宪制 C.议会制共和国 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的君主立宪制 12.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 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博莱塔;德克萨斯州,军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宪法的( ) A. 三权分立原则 B. 联邦制原则 C. 中央集权制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13.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 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 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C.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D.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14.下列关于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比较:①都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②都是政府首脑,实际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③都与政党政治关系密切;④都受议会制约。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15.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第三共和国时期,以非武力的争斗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阶层的首选方式。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这主要说明( ) A. 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 B.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C. 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 D. 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 16.“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 A. 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必然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17.“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由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 A. 脱离法国国情 B. 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C. 不能维持长久 D. 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18.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大资产阶级和容克所控制),国家预算上院(国王控制)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这一规定( ) A.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使两院权力超过国王 C.国王仍具有否决权 D.使资产阶级和容克独立掌权 1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当时德国政体的突出特点是( ) A. 三权分立 互相制约 B. 议会权力至上 君主统而不治 C. 联邦国家 共和制度 D. 君主是实 立宪为虚 20.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直接民主政治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C.法国总统和德国宰相都是由议会选举产生 D.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色彩 21.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2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曾约定:“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包括“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改定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 A.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4.《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在评价抗日战争时说:“第二次中日战争则是中国重新崛起和复兴的起点,是‘复兴的枢纽’。”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抗日战争( ) A. 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国的历史 B. 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C. 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 A. 世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26.《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 A. 三公九卿制 B. 皇帝制度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27.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 A.利于地方的发展 B.严重地威胁到君主专制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有效地防止了官员腐败 28.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市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2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 ) A.保障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地位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 D.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0.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 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1)依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6分) 32.(18分)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1)根据材料一,这一“新的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后来又是如何发展完善的?(6分) (2)根据材料二,“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指什么?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为改变“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10分) (3)从英美的制度演进中你可以获取怎样的启示?(2分) 包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答案(普文班)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B C C B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B D B B C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C B C A A B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 (22分) 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6分) (2)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6分)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分) (3)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4分) 原则:皇权至上。(2分) 32.(18分) 答案:(1)标志事件:《权利法案》的颁布(2分); 发展: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两党制的形成。(任两点4分) (2)错误:实行邦联制(2分); 后果:经济困难;贸易问题;国家面临分裂(任两点4分); 措施:制定1787年宪法(2分); 结果: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任一点2分)。 (3)启示:制度需因时而变;制度应依据国情适时调整。(任一点2分,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