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二者主张共同点是 A. 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B. 运用礼法惩戒人性之恶 C. 主张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 D. 主张提高道德的自律性 ‎【答案】C ‎【解析】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都是从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生发而成,即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故选C;A是孟子的思想,排除;B是荀子的思想,排除;D是孔子的观点,排除。‎ ‎2.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该观点属于学说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C ‎【解析】引文的意思为“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体现了待人如己,相亲相爱的思想主张。儒家“仁爱”思想强调仁者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爱”,是推己及人,而不是待人如己,故A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取消国家,恢复小国寡民的状态,故C正确。法家“法治”强调严刑峻法。残酷无情,故D错误。墨家“兼爱”强调无差别平等的爱,故C正确。‎ ‎3. 董仲舒认为:“居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种观点的客观上 A. 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B. 确立君臣之礼的原则 C. 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保证了皇帝独尊地位 ‎【答案】A ‎【解析】材料“居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论证人君要仿行天道,实行仁政,在神化君权维护君权的同时,有限制君权的作用,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君臣之礼,排除B;C是以上观点的主观目的,排除;材料无关皇帝独尊地位,排除D。‎ ‎4. 某学者指出:“宋代以来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导致宋代以来女性地位“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 B. 民族战争的影响 C. 租佃关系普通化 D. 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答案】D ‎【解析】自宋以来妇女地位急转下主要是因为宋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中有多纲常名教都是为妇女设定,这说明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因此D项符合题意;民族战争租佃关系与女地位下降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C;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应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设问考查要求相反,排除A。‎ ‎5. 中国明代思想家李贽与德意志马丁·路德主张共同之处是 A. 否定神权 B. 崇尚自由 C. 挑战权威 D. 倡导民主 ‎【答案】C ‎【解析】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批判,挑战孔子的权威,故选C;李贽未提出崇尚自由,马丁•路德要求实现信仰上的自由,排除B;马丁•路德虽对教会不满,但他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李贽不存在民主思想,排除D。‎ ‎6.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 A.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普遍迅速发展 B. 是为丰富不断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 C. 是汉字发展由繁到简趋势的产物 D. 适应了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 ‎【答案】D ‎【解析】随着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原本代表上层文化的赋、诗等已经不能满足市井生活的需要,代之而起的是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的词、小说等文学形式,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学逐渐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故选D。A中“普遍”太绝对,排除;B没有揭示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排除B;材不是探讨汉字演进规律,排除C。‎ ‎7. 从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 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 B. 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 C. 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 D. 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 ‎【答案】B ‎【解析】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故材料中的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B项正确;A项逻辑关系倒,应该是科举发展推动了文化兴盛,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排除C;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8. 他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的作用,故选B;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A;柏拉图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鼓励人独立思考,排除C;亚里士多德主张世界时真实客观存在的,认识来自感觉,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并正确掌握普罗泰戈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9.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道“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这一观点 A. 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 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C. 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 D. 倡导人们要真诚悔改,安心致富 ‎【答案】B ‎【解析】材料“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可以看出马丁•路德是在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故选B;马丁路德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C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但材料不能反映,故排除;D不是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而是卡尔文的思想,排除。‎ ‎10. 19世纪末中国出现的维新思想与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两者在宣传自己思想策略上的相同点是 A. 利用宗教反封建思想 B. 通过文学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答案】D ‎【解析】19世纪末中国出现的维新思想没有利用宗教反封建,排除A;通过文学革新推动思想解放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19世纪末中国出现的维新思想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排除C;为宣传新思想,19世纪末中国出现的维新思想借助传统儒家思想,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故选D。‎ ‎11. 孟德斯鸠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他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这里孟德斯鸠强调的是 A. 法治的重要性 B. 自由的重要性 C. 人权的重要性 D. 人性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法律的社会里,自由就是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而违反法律就等于失去了自由,体现了孟德斯鸠强调法律能够保护自由,而自由受制于法律,A项正确。B项自由的重要性,只是对法律与自由关系的片面理解,没有正确认识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自由和法律的关系,与人权、人性无关,排除C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明确自由与法律分关系,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2. 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制现存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认识正确的是 A. 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B. 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 分歧主要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 D. 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答案】C ‎【解析】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康德的主要观点是“人生而自由”和“思想自由”。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他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康德在卢梭的“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再结合材料所给出的信息,可见,关于获得自由平等是两人的共同主张,不同在于达成目的的手段,故选C。两人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两人对待自由态度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获得自由的途径,排除A、B两项。‎ ‎13. 《西方文明史》中说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是指 A. “日心说”‎ B. “万有引力”‎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答案】B ‎【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所以材料中“普遍法则”的发现者只能是牛顿的“万有引力”,故选B。哥白尼的日心说本身存在很多缺陷,不足以成为“普遍法则”,排除A;“相对论”与“量子论”是20世纪的物理学成就,此时已经远离中世纪,排除CD。‎ 名师: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等.‎ ‎14. 《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使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和唯物主义的束缚。这说明《物种起源》‎ A.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B. 首先提出生物进化观点 C. 彻底颠覆了上帝的宗教地位 D.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答案】D ‎【解析】牛顿力学体系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排除A;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首先提出生物进化观点,排除B;《物种起源》否定了神创论,但没有彻底颠覆了上帝的宗教地位,排除C;由“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使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和唯物主义的束缚”,可见《物种起源》促进了思想解放,排除D。‎ ‎15. 1785年,瓦特在给客户的信中说:“你要求我们派人去安装和修理蒸汽机,这如同向我要一马车的金子一样难以办到,我们自己的机器现在都找不到人修。”这反映了 A. 蒸汽机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 B. 人们普遍敌视蒸汽机使用 C. 技术人才影响者新技术推广 D. 英国政府禁止使用蒸汽机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安装和修理蒸汽机人员的缺乏此类技术才短缺的情况必然会影响到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C;蒸汽机的安装与修理而不是生产,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6. 下面是20世纪上半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人数统计表、对材料反映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德 英 法 美 ‎1901--1920‎ ‎61‎ ‎19‎ ‎8‎ ‎10‎ ‎2‎ ‎1921-1940‎ ‎70‎ ‎17‎ ‎15‎ ‎5‎ ‎11‎ A. 欧美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科技优势 B. 20世纪上半期美国科技进步显著 C. 法国在世界的科技优势是下降趋势 D. 现代科技的国际合作趋势逐步加强 ‎【答案】D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表格表明,20世纪上半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人数欧美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科技优势,排除A;美国由2人到11人,说明20世纪上半期美国科技进步显著,排除B;材料中法国由10人到5人,说明法国在世界的科技优势是下降趋势,排除C;材料反映不出现代科技的国际合作趋势逐步加强,故选D。‎ ‎17. 李鸿章曾说:“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其目的是 A. 系统阐释中体西用 B. 剖析中国传统之弊 C. 倡导培养实用人才 D. 维护传统政治体制 ‎【答案】C ‎【解析】材料“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认为不能用儒家思想代替手工劳动者,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对西学的态度,排除A;材料没有剖析传统文化之弊端,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18. 19世纪的报刊、揭贴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逐渐取代了“臣民““于民”。这反映出 A. 五四运动促成了民族觉醒 B. 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 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 “中体西用”传播了启蒙思想 ‎【答案】B ‎【解析】题干时间是19世纪,而D项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是在世纪下半叶,排除D;B项材料中后者的称呼是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内容,而维新变法要建立君主立宪,在很大程度上称呼臣民,也是符合政体特征的,故C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所述是民主意识的发展,与 A项民族觉醒不符,排除。‎ ‎19. 下表所示是清末留日学生所创办科学期刊中的部分重要内容。该表反映出 刊物 时间 重要内容 ‎《科学世界》‎ ‎1903年创刊 连载《汽车大发明家瓦特传》《电气大王爱提森传》《罗其氏和妙赫氏之无线电信新发明》《干电瓶制造法》等文章 ‎《科学一斑》‎ ‎1907年第一期 介绍了X光线发现的过程及其在医学和物理上的应和科学意义 A. 相对论已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B. 西方自然科学技术已在中国广泛传播 C. 留日学生关注当时物理学新发展 D. 近代中国科技引进步伐加快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提到相对论,排除A;BD中“广泛传播”“科技引进步伐加快”不符合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排除;由《科学世界》和《科学一斑》的内容,可见留日学生关注当时物理学新发展,故选C;‎ ‎20. 国民革命动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这一主张反映了 A. 民族矛盾冲突加剧 B.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 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民党已经转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则依然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内阶级矛盾加剧,A项错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 “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是强调革命方向、革命道路的调整,并未涉及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及长征等问题,C、D两项错误,排除。‎ ‎21.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将它作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的理由是 A. 该书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B. 毛泽东对民主革命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 C. 该书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相关问题 D. 该书全面概括了中国革命的相关理论 ‎【答案】C ‎...........................‎ ‎22. 下表反映了新时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信息(单位:%)。这反映出 A. 城市对农村的帮扶政策扩大 B. 中国城市改革力度逐步加大 C. 新时期经济建设理论的发展 D. 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对农村的帮扶政策扩大,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城市改革,排除B;由“1978年”“1990年”“2007年”来看,新时期经济建设理论的发展,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排除D。‎ ‎23. 高考录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下表数据变化反映了我国 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4年 ‎1988年 ‎2008年 ‎2001年 高考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A. 高等教育已经普及 B.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 C. 高考录取历经波折 D. 高等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 ‎【答案】B ‎【解析】我国高等教育尚未普及,排除A;由高校录取比例不断增交来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明显,故选B;材料中高考录取没有明显波折,排除C;材料无关高等教育的质量,排除D。‎ ‎24. “一群作家现在要求回复淳朴和自然主义,他们较少注重人是理性的动物,更多地注重人的本能和感情……自然界被看作漂亮、崇高和魅力的具体体现而受到人们亲切的尊敬……”以上所描述的文学统派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他们较少注重人是理性的动物,更多地注重人的本能和感情”体现的是浪漫主义,故选B;古典主义结构严谨,排除A;现实主义注重写实,排除C;现代主义注重表现自我,排除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4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专制国家里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个别的帝国。那里的教育主要是教人怎么样相处:“为人只讲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所以范围是很窄狭的;只是把恐怖置于人们的心中。三分不痛不痒的真话与七分结结实实的假话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教育把一些极简单的宗教原则当知识置于人们的精神中而已。在那里,知识招危险,竞争足以惹祸;至于品德。亚里士多德不相信上述品德是属于奴隶的。这就使这种政体的教育范围极为狭窄。‎ 因此在像中国这种国家里,儒家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等于零的。它不能不先剩夺人们头脑中应得的一切,然后再给人们一点点的东西;不能不由培养坏臣民开始,以便培养好奴隶 ‎——孟德斯鸠论儒家思想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关于中国形象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该观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持此态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待中国孔子及儒学的正确态度.‎ ‎【答案】(1)观点:中国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精神;中国政治制度融政治与道德于一体,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 原因:批判法国当时封建专制的理论需要;对中国儒学和政治缺乏全面认识。‎ ‎(2)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批判儒学。‎ 相似: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3)原因:北洋军阀利用孔教维护其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4)应历史的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肯定或否定;全面客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分为二。‎ ‎【解析】(1)由“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可以归纳为:中国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精神;中国政治制度融政治与道德于一体,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第二小问,一来批判法国当时封建专制的理论需要,二来对中国儒学和政治缺乏全面认识。‎ ‎(3)“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是针对北洋军阀利用孔教维护其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猛烈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批判旧道德,希图改造国民性,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4)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应历史的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肯定或否定;全面客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分为二。‎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知爵禄赐(赏赐)诸君上,则不能不顾私恩,品第出高门,则不能悉通民隐……何若议院官绅均匀普遍,举自民间,则草茅之疾苦周知,,彼此之偏私悉泯,其情通而不郁,其意公而无私,诸利皆兴,诸弊皆去乎?‎ 一一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 材料三由于资本家垄断生产机关和交易市场,工人变成间机器一样的“器具”,使弱小国家人民陷入贫困,更造成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人类要改变这种“跛子社会”,朝幸福、安定的方向发展,就要“把机器的所有权,普及于一般运用机器的人”。‎ ‎——据李汉俊《怎么进化?》(载于1919年8月《星期评论》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孙中山认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及政治解决方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汉俊思想与郑观应、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根本不同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1)原因:‎ 郑观应:君主专制制度下,社会上下层沟通不畅;‎ 孙中山:封建统治者愚昧无知,盲目自大,固步自封。‎ 解决方案: ‎ 郑观应:进行政体改良,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根本不同:李汉俊与材料一、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同,他批判资本主义,主张发展社会主义 意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转型。‎ ‎【解析】(1)由材料“品第出高门,则不能悉通民隐”,可见郑观应认为君主专制制度下,社会上下层沟通不畅。由“上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可见孙中山认为封建统治者愚昧无知,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结合所学,郑观应主张进行政体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2)由“把机器的所有权,普及于一般运用机器的人”,可见李汉俊与材料一、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同,他批判资本主义,主张发展社会主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转型。‎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范围 中国 西方世界 ‎1000-1500年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出现指南针和突火枪 理学兴起与发展 元实行行省制度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明成祖设立内阁制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14-15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到达美洲 世界市场雏形初具 ‎1500-1700年 明清王朝推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明中后期)‎ 王阳明心学出现(理学发展到高峰)‎ 明末清初出现反正统反专制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義、顾炎武、王夫之等 康熙: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 宗教改革(16-17世纪)‎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效学原理》发表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的代议制开始确立 ‎1700一1800年 雍正常设军机处;专制制度达顶峰 古典文化达到高峰 欧洲启蒙运动(17-18世纪)‎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 ‎1776年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学《国富论》发表 北美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 ‎1800——1900年 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务约》及附件 新思想萌发(林则徐、魏源)‎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804年《拿破仑法典》‎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40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 ‎1871年巴黎公社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1894-1895)‎ 戊戌变法运动(19世纪末)‎ 上表能够反映1000—1900年中国和西方世界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答案】示例一:‎ ‎1000——1900年中国社会逐渐由领先到落后于世界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经济上,小农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思想上,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政策上,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示例二:‎ ‎1000——1900年西方社会社会逐渐由落后到领先与西方 原因:‎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进步;政策:重商主义、殖民扩张和自由主义等经济政策。‎ 示例三:1800以来中国社会开始缓慢社会转型 原因:内部因素(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经济结构变动、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推动等)‎ 外部因素(西方政治经济侵略、西学东渐等)‎ ‎【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表格表明1000——1900年中国社会逐渐由领先到落后于世界,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政策等方面作答。而1000——1900年西方社会社会逐渐由落后到领先与西方,同样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政策等方面作答。材料反映1800以来中国社会开始缓慢社会转型,要从内外因方面作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