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卷)‎ 命题、校对:汤郁玲 说明:历史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 ‎1. 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对生死有过如下见解:“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赋也。安时面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下列所述政治主张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 A.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2.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 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3.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4.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5. “圣人所能者,夫妇之不肖可以与能,勿不视世间之夫妇为。……妇之不能者,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勿高视一切圣人为也。”最有可能说这种言论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6.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学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汉代及以后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D.汉武帝是儒学教育的开创者 ‎7. 2011年6月16日凌晨,我国大部分天空逐渐出现一轮红月亮,成为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A. ‎“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 B.“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C.“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8.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表明(  )‎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 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 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 ‎9. 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宋明理学吸收了大量佛、道思想 B.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思辨体系 C.宋明理学逐渐向基层普及 D.宋明理学具有规则化、常识化的特点 ‎10. 朱熹在将两个孙子的教育托付于弟子后,在信中叮嘱弟子严督二孙“只可着力学做好人,是自家本分事。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初不曾说要入太学,取科第也。”王守仁也曾将读书作文称为“枝叶事”,立志才是“植根事”。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  )‎ A.强调人的修养为首位 B.明确反对科举制度 C.强调“发明本心” D.强调“天理”的决定作用 ‎11. 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日三教祖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  )‎ A.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 B.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极其混乱 C.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D.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 ‎12.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13.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知 A.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B.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C.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D.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14.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材料反映了 A.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B.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科技进步助推商业活动 D.民间私印动摇统治基础 ‎15.两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涉及的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范畴,都与当时生产生活实际直接相关。魏晋时期的《九章算术注》不但推证了原书各面积、体积公式的正确性,还在推证过程中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来贯通各公式的关联。明朝的《几何原本》最大的优点在于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据此可知我国古代数学 A.具有浓厚的实用性特征 B.注重理论的探讨和概括 C.冲击了儒家的传统规范 D.由传统到具有近代色彩 ‎16.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 A.《论语集注》 B.《本草纲目》 C.《朱子语类》 D.《四书章句集注》‎ ‎17.自程朱理学以来,儒家形成了以个人人性修养为主的思想路线。明末东林党精神领袖顾宪成说:“官辇毂(在朝廷做官),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东林党人强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据此可以推知,东林党人的志向(  )‎ A.继承发展程朱理学注重个人人性修养的文化传统 B.开辟了明末淸初社会批判和经世致用的思想之路 C.反映了明末官场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和士人隐居 D.取决于精神领袖顾宪成等人的日常讲座和熏陶 ‎1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从思想角度看,材料中“革新与发展”不包括(  )‎ A.“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 B.“其欲即天之理,其理即人之欲”‎ C.“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D.“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19.元代学者郭居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  )‎ A.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                 B.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 C.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                 D.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 ‎20. “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在此,王阳明(  )‎ A.主张“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B.关注核心问题是“得”与“失”‎ C.重申了“理”是万物的本原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内心求理”‎ ‎21.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这与先秦儒学所倡导的格物,是有区别的。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有更大的范畴:格物的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即所谓真相、真理。材料意在说明(  )‎ A.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不同 B.理学的“知”与先秦儒学的“知”有本质区别 C.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 D.理学比先秦儒学更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2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23.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4.汉武帝雄才大略,其在位期间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下列史实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 A.农业中一牛挽犁的推广    B.设五经博士 C.推广“蔡侯纸”  D.水力鼓风冶铁装置的出现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道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 ‎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这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6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 “新”在何处。(4分)‎ ‎(4)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6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它的产生到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再到它的发展变革,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的特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1)概括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列举每个阶段一名代表人物及观点?(8分)‎ ‎(2)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长盛不衰,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有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以补官学之不足。自北宋初就名闻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南宋中期相继复兴。之后,各地争相效法,纷纷建立书院,延聘名师硕儒,聚徒讲学。二十几年后,蔚然成风,呈鼎盛之势。南宋书院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江南之地,以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为最多。特别是朱熹、陆九渊等一批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弟子都在江南地区讲学,遂使这些地区成为书院最发达之地。‎ ‎——摘编自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 材料二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从道光年间到清末,传教士在中国创办90余所教会书院,分布在30多个城市。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中学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宋书院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兴盛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书院与南宋书院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书院变革的历史影响。(8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A D B C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C D B B A B D ‎21‎ ‎22‎ ‎23‎ ‎24‎ B D C B ‎25(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4分)‎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6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4分)‎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6分)‎ ‎(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 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 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 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5分)‎ ‎26(1)A.儒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阶段;B.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阶段。(具体内容,略)‎ ‎(2)要辩证来看,既要看到积极一面,又要看到消极一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7(1)(7分)性质:民办私学。‎ 原因:官学存在弊端与不足;朝廷对民办书院的支持;著名书院复兴的推动;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理学兴盛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发展。‎ ‎(2)(8分)特点:形式多样,官办为主;中学为主,兼习西学。‎ 影响: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传播了西方科技和工业文明;推动中国教育由传统教育模式向近代教育模式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