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高考(7月2日)热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成都七中高 2017 级高考热身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20.7.2)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卷 一并上交。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140 分) 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4.图 4 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 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25.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 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6.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 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27.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 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 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8.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 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9.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 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30. 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 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 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31.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 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32. 17 世纪 60 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 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 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33.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 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 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34.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 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5.世界银行在 1968 年的贷款项目为 62 个,贷款总额为 9.5 亿美元;1981 年贷款项目为 266 个,贷款总额为 124 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 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 能来增进对外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 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 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 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 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 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 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圣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恒公 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 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 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 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 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 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 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 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 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 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 46.[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 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 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 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 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 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 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 能推迟。在 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 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 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7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 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 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 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 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 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 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 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 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6分)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9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A【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 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 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 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 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 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 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 化的关系不大,故 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 故 D项错误。 25.A【解析】从材料可知汉宣帝强调的是天子与称职郡守能维护天下稳定,后被历代帝王重 申,可知古代重视地方官吏的管理,故 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 的变化,故 B项错误;“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称职的郡守,后来帝王采用的是维护 官吏清廉的观念,而不是采用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 C项错误;D项与“后来的帝王反 复重申上述观念”不符,故 D项错误。 26. C【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 南移的主要原因,故 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 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 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 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 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 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 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 D项错误。 27. B【解析】历史事实除了通过历史叙述,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故 A项错误;对于太祖 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两则文献有不同记载,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故 B 项正确;北宋时期的文献虽然对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有不同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历史 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故 C项错误;历史叙述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此综合多 种历史叙述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故 D项错误。 28. A【解析】意思是讲,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由勤劳、柔顺到懒惰、 骄纵,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使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松 弛,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会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的就业, 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下降,农村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了,故 A项正确;材料反映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佃户地位的变化,未体现社会矛盾,故 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 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 D项错误。 29. D【解析】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1903年不会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故 A项错误; 《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等部分新名词,并非全部新名词,与民族语言的 纯洁性无关,故 B 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 学习技术,故 C项错误;“‘团体’……‘观念’”等新名词涉及到意识形态,而洋务派反对 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故 D项正确。 30. B【解析】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 A项错误;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 故 B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 国民党,故 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 故 D项错误。 31. A【解析】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生产自主权扩大,生产积极性提高,因而体现了题干材料中的增 产现象,A正确。1980年与 1978年相比,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技术仍没有革命性的改变,B 错误;题干所提及的 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国推广,并没有完成,C错误;1980年国 家尚未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真正彻底取消“统购统销”政策是在 1992年,D错误。 32. D【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 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 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 B项错误;随着 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 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 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 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 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 D项正确。 33. C【解析】根据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正式选举会议”、“是权威机关”、“是法 庭”可知国民公会掌握了国家的立法、司法等国家大权,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故 A项错误; 法国 1793年颁布共和国宪法,实行民主共和,不是君主立宪,故 B项错误;根据“最高权 力机关国民公会”、“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同时也是民意的代表,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雨果小说对国民公会的描述,没有提 到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故 D项错误。 34. A【解析】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 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取外汇,以发展工业, A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B 错误;从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且不符合苏 联工业高速发展的史实,C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 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D错误。 35. A【解析】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 援助。随着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故 A项正确;世界银行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贸易体系中关税税率的降低无关,故 B项错 误;20世纪 80年代随着西欧联合的深入,经济实力显著上升,故 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于 1995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项错误。 41.(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 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 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42.【解析】先依据材料拟定一个题目,史学家的历史观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表格中上上、上中人物的分布看,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者都居很高的等级, 被称为圣人和仁人,受到推崇,而不符合儒家仁政思想的的暴君夏桀、商纣受到批判。同时 也要看到班固的历史观也有所突破,如在重农抑商的背景下,私商的代表子贡、范蠡也被称 为智人,得到肯定。言之有理即可。 45.(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46.(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 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 (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7.(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 (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