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传统中国人大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不断向外推延,由此扩展成一个“个体—家族—国家—天下”的同心圆结构。这一现象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2.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它”最可能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 唐初 ▲“掌出纳帝命”,“佐天子而统大政”。其官员不仅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文中“▲”代表的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礼部 4. 北宋时,它主管盐铁、度支、户部,有“计相”之称,在权力中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 A.参知政事 B.尚书令 C.三司使 D.枢密使 5.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内阁正式确立于 A.宋太祖统治时期 B.明太祖统治时期 C.明成祖统治时期 D.明英宗统治时期 6. 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掌握最高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提高了行政效率 1.时间、地点:1860年、北京 2.暴行制造者:英法联军 3.损失:约有150万件圆明园文物被掠夺…… 7. 下图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暴行发生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它)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战争环境并未能付诸实施。该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临时约法》 D.《国民党一大宣言》 9.“被辟为商埠后,一向以内敛、安逸、守家、平和,听听评弹,哼哼昆曲为城市风格的苏州, 一下子被推到政治和外交的最前沿,苏州的平静被打破了。”打破“苏州平静”的不平等条约 A.宣告了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破产 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签订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了公开勾结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10.“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材料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1.中国近代某次《天安门大会宣言》:“夫和议正开,我等之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条约,……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与该宣言直接相关的事件 A.揭开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高举伟大的爱国主义旗帜 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12.“(我们党的任务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由劳工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作出这一决议的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3.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另)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该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4.近代某政党曾发表宣言,“此战之目的不在覆灭曹吴(曹锟、吴佩孚),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以持续反对革命之恶势;换言之,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该宣言发表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 A.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 B.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16.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中国第二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成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光辉典范。该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7.“战役历时四十四天,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以及苏南、皖南、浙江、闽北、鄂东、赣东北等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全国进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1949年6月,毛泽东说,“要迅速召开新的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该会议 A.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B.制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完成筹建一个新国家的历史任务 D.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记者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 他们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0.1956年春,一封中共中央致蒋中正的信中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具体办法,其核心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10月,毛泽东提出:“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照旧。”这说明中共 A.承诺放弃武力解放台湾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 D.打破两岸的隔绝状态 21.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新中国提出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195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指示驻印尼大使黄镇:对东南亚国家积极进行工作,稳定亚非两洲的和平中立国家,我们应争取参加这次会议。当时中国积极争取参加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中共一大 23.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针对一次国际会议的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该会议是 (1)交战双方……同时实现完全的停火。 (2)交战双方停止自印度支那境外进入各种新的部队和军事人员以及各种武器和弹药。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中共一大 24.右图所示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开始迈入世界外交舞台 25.有学者评价英国某一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次“政变”,而且克服了专制王权,使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它”是 A.1688年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26.在19世纪,英国从未产生过一个不称职的政府,从根本上来说,以议会和内阁为权力中心的优势还在于,君主个人的品行禀赋比较无关紧要。当时英国的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 C.民主共和 D.三权分立 27.“联邦政府享有征税权、办理外交和缔结条约权等……联邦不得对从任何州输出的商品收税,未得到州的同意,不得改变州疆……各州可以指定和改变州法律,管理州内工商业。”上述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1954年宪法 28.《全球通史》中载:“ 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A.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9.以下是某部著作的部分内容,这部著作是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A.《共同纲领》 B.《共产党宣言》 C.《四月提纲》 D.《国民党一大宣言》 30.二战后,美国承担了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一历史使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美国保护西欧的军事措施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马歇尔计划 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1.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美苏两国处于最紧张和最僵硬的全面对抗之中,彼此间几乎毫无谈判解决争端的认真尝试,而且其中一国直接参加、另一国间接参加了一场热战。 这场“热战” 是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德国分裂 D.古巴导弹危机 32.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有识之士认为,西欧各国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才能重塑昔日辉煌。欧洲联合始于建立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共同体 33.某宣言指出:“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表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和平共处,但是,独立、正义这一边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那一边是不能共处的”。发出该“宣言”的国际组织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4.在中国古代,每逢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材料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落后性 D.脆弱性 35.“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材料所述的农具是 A.耦犁 B.耧车 C.水排 D.曲辕犁 36.“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 37.清政府要求:承办洋商业务的十三行对洋船负全面责任,向洋商推荐买办、通事、银师和仆役;一旦洋商办完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材料直接说明清政府 A.放宽对私人贸易的限制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顺应资本主义萌芽需求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8.它是中国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是一种既“ 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这一群体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唐朝 C.宋代 D.明清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9.(12分)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士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概括该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 ▲ ▲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和西汉初期在地方采取的不同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矫秦县之失策”的危害。 (3分) ▲ ▲ ▲ (3) 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实行的意义。(3分) ▲ ▲ ▲ (4)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认识。(2分) ▲ ▲ ▲ 40.(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54 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和结局,并概括其意义。(4分) ▲ ▲ ▲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5分) ▲ ▲ ▲ (3) 据材料三,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2分) ▲ ▲ ▲ (4) 综合上述材料,基于近现代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谈谈你对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1分) ▲ ▲ ▲ 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8题,每题2分,共7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C C B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A C B D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B A B B A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答案 A A C D D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39.(1)制度:分封制;(1分) 影响: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统治区域;传播了周的文化;为统一奠定基础。(任意3点得3分) (2) 制度:秦:郡县制(1分);西汉:郡国并行制(1分)。 危害: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1分) (3)原因:疆域辽阔。(1分)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2分) (4)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任答2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2分) 40.(1) 目的:明确革命的意义;限制袁世凯的权利。(2分) 结局:遭到践踏,成为一纸空文。(1分)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分) (2)特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总结了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2分) 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建立。(3分) (3)优越性:执行力强;行政效率高。(2分) (4)认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历史的选择,符合中国国情,需要不断发展完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