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6/83b0a22cdb3107f1a07fd143d5bae141/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6/83b0a22cdb3107f1a07fd143d5bae141/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6/83b0a22cdb3107f1a07fd143d5bae141/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请将姓名、考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的密封栏内。 3.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按答题卡的要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处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本学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量为9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通史》中说道:“已明确认识到‘人力足以胜天’;并具体化为‘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矣’。”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 自然经济开始形成 B.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明朝)成化五年工部上奏说:“南京轮班各色人匠,虽皆取以供应朝廷造作之用,中间谙晓本艺者十无二三,以此先准南京工部左侍郎范理奏,令各出备工价雇觅在京高手造作供应。经今三十余年,彼此两得其便。”这一做法将会导致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C.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政府放弃传统农业政策 3. 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写道:“明代中后期从海外引进了番薯、玉米、马铃薯三种粮食作物和花生、烟草两种经济作物。经过多年的传播,这些都逐渐成为我国广泛栽培的重要作物。”这主要反映了 A. 我国广泛栽培的作物来源于明朝 B. 明朝以前中国动植物的迁移缓慢 C.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全球生态平衡 D.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 4.“到光绪二十年(1894),(洋务派)共创办民用企业20 多个。这些企业,只有少数是官办,大多系官督商办。”这种做法的主观目的是 A.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政治保护 B.抵制外商企业的垄断和压迫 C.缓和官府面临的资金困难 D.希望企业由商办转为官办 5.英国先后经历16世纪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17世纪中期与荷兰发生三次战争,夺取商业霸权。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最后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打败荷兰主要得益于 A.工场手工业发达 B.工业革命的成果 C.社会制度的优越 D.商业贸易的成熟 6. “香港《文汇报》社评认为,中共十九大报告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提出了重大政治论断,深刻回答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与历史上“中共八大”相似的最主要贡献是 A. 正确指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 B. 正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正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7.关于新时期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十九大报告在此方面提出三个重要举措: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些重要举措 A.缘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B.缘于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C.有利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8.(1867)总理衙门指出:“与其听任私买(轮船),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主张“开华商造、买洋船之禁”。这些主张说明 A. 被动地维护国家利权 B. 等级观念的根本变化 C. 交通工具的进步显著 D. 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 9. “二战后,刚刚经历了战争洗礼的英国在1948年宣布自己建成了福利国家。而后,北欧及西欧的一些国家纷纷效仿,建立起了福利国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远景目标甚至中国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即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以上对比说明 A. 中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趋势相同 B. 奉行凯恩斯主义以发展“福利国家” C. 所有家庭都充分享有福利制度的好处 D. “福利国家”是制度趋向完善的体现 10.“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卡尔文·胡佛发表文章说,虽然苏联的官方数据夸大了经济增长速度,但是,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无庸置疑的。胡佛并预测,在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的经济力量可能将超过美国。”这实质上说明 A.胡佛崇拜苏联的经济增长模式 B.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优越性 C.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取得成功 D. 苏联经济力量70年代超过美国 11. “2017年3月29日,英国政府正式向欧盟递交了脱离欧盟的申请,这意味着为期两年的英国“脱欧”谈判拉开帷幕,英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申请退出欧盟的国家。”这说明 A. 英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B. 国际间力量对比出现严重失衡 C. 欧盟内部成员间存在利益冲突 D. 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发展失衡 12.2017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2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举行,会议主题为“打造全新动力,开创共享未来”。会议宣言指出,将促进区域和次区域全面包容的互联互通。致力于在2025年前实现亚太无缝、全方位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的目标。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C.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已消失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13.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材料中“争”的实质是 A.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B. 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C.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D. 学术思想以及智慧的创新 14.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 这些言论共同强调的是 A.敢于反抗专制与暴政 B.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士人轻视功名利禄思想 D.阐释各自“和谐”思想 15.《韩非子·人主》:“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这反映了 A.要求实行严刑峻法 B.体现君主要熟悉法律 C.对贵族政治的否定 D.依法治国的政治主张 16. “陆贾从(汉)高祖定天下”评论秦亡时说:“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为此汉朝 A.严刑酷法保证统治的安定 B.清静无为追求长治久安之道 C.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 17.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佛学名词“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这说明“新儒学” A.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产物 B.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C.建构起天人一体的思想系统 D.构造起佛学核心的儒学体系 18.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希腊神话中:“众神有分工,宙斯是最高天神,海神、冥神、农神都是他的兄弟姐妹,太阳神、智慧女神、文艺女神、命运女神、战神、火神、酒神都是他的子女。”这表明希腊神话传说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 倡导唯物主义 D. 反对基督教会权威 19.“对于柏拉图来说,法律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它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完全相同。法律正义是“诉讼正义”,是指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获得的后果或判决。”这说明 A.道德正义仅仅是法律正义 B.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 C.只有法律能保障社会公道 D.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 20. “一大批文化史上的名家,以报纸、杂志为主要阵营,通过小说、杂文、评述等形式批判传统,为比中西文化优劣,使接收西学的社会阶层进一步扩大。”材料反映的这一局面出现 A.促进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B.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C.实现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D.西学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21.陈登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由鸦片战争,以至于庚子事变之六十年间,国人之对外态度: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理性认识西方先进文明 C.西学东渐导致认识误区 D.民族屈辱造成心理落差 22.19世纪中期,有人认为“拥有像工厂和机器这样的东西,就意味着拥有了掌握他人命运的巨大权力,所以这些东西不应该属于个人,而应属于大家共同所有。”这一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自由平等的观念影响深远 B.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C.经济转型引发的社会问题凸显 D.科技革命冲击人们的传统观念 23. “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这一文艺思潮应属于 A. 新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现代主义 24. “这种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这一风格的作品是 A.《格尔尼卡》 B.《自由引导人民》 C.《马拉之死》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5分,27题12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孔子》 材料二 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不以鄙陋之心看人类,而以其价值理想看人类,人类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17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8分)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它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汉王朝不断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使得丝路的畅通有了军事保障。东汉末年及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华大陆陷于群雄纷争的局面,但维系中西交通的丝路并没有因此被隔断。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丝路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沿着丝路还传来了新品种的植物和动物。域外高僧纷纷经丝路东来,东土的求法者又沿之西去。至于中国古代的许多重要的发明,例如印刷术、火药等也都是通过这条交通线向西传播的。通过丝路输入的西方工艺品,又经中国不断东输日本。元、明以后,西方世界再无心承担中西交通中转站的重任,所以丝绸之路丧失了它在中西交通主脉的历史地位,由衰落而终于荒废。 ——摘编自刘东主编《中华文明》等 材料二 当中国的航海事业戛然而止的时候,西方却迎来了它的海上扩张阶段。“一场西方借以发迹的技术革命战胜了当时所有其他文明,并强行将它们联合成一个差不多是世界范围的社会。革命的西方人的发明是以‘海洋’代替‘草原’,作为全世界交往的主要媒介。西方首先以帆船,然后通过轮船利用海洋,统一了整个有人居住以及可以居住的世界,其中包括美洲大陆。”历史批判哲学家汤因比这样说。开辟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相互隔绝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亚洲、非洲和美洲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新航路的开辟也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使一些地区如美洲在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汇合。 ——摘编自梅朝蒙《从史前到人类的终结:人类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以及衰落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世界贸易之路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9分) 2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社会主义与历史”中,他又提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分”,并预言“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为何如此?他在“生物学与历史”那一章中已列出了三条教训: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 ——摘自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近现代史的所学相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C A A C A D A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D C B A B D B D C B A 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5分,27题12分,共52分) (25 分) (1) 主要观点:①主张“克己复礼”,“仁者爱人”。②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损益”的历史进步观。(8 分) 评价:①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既有进步性,也有保守性。(3 分) ②他主张爱民富民,具有民本意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2 分) ③他“克己复礼”和“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是积极的,但恢复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是保守和落后的。(2 分) ④他主张用改良政治和变化的观点观察社会历史,反映时代精神,是儒家济世致用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2 分) (2) 主要观点: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2 分) 说明:宋明理学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道德自律。 (6 分) (15 分) (1) 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区域广;以经济文化的和平交流为主;存在官方、民间等多种交流途径;受中原王朝的政局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明显,但从未中断;对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影响深远。(3 分,答出三点即可)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北方逐渐失去经济优势;海上丝绸之路的冲击;中国北方及中亚、西亚地区的政局动荡也不利于丝路的畅通;近代欧洲崛起,对外开辟新航路和进行殖民扩张等。(3 分,答出三点即可) (2) 变化一:贸易范围扩大,由局部地区贸易发展到世界性贸易。 原 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变化二:贸易主导者(或贸易中心)的变化,由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为主导。 原 因:汉唐时期,中国国力强大;明清以来,随着西欧的逐渐崛起,中国世界经济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变化三:贸易方式(性质)的变化,由和平之路逐渐到扩张掠夺之路。 原 因: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及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欧洲人早期殖民扩张的血腥掠夺。 变化四:贸易路线的变化,由陆路到海路。 原 因:生产力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造船技术的提高等。 变化五:贸易品种及数量的增多,从传统的手工业品为主逐渐过渡到工业制成品比重的不断增加。 原 因: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洲际间商品交流的扩大,资本积累的需要以及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贸易品种的增加。变化六:贸易影响的扩大,由欧亚文明的间接碰撞到世界文明的不断汇合,整个世界逐渐开始向近现代转型。 原 因:古代传统农业文明的稳定性及封闭性等造成丝绸之路的影响有限,而近代西欧的殖民扩张在造成各地发展不平衡加剧的同时,客观上使整个世界不断受到工业文明的影 响。 (9 分,答出三条变化和原因即可) 27.(12 分)示例 论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相互借鉴。(2 分) 阐述:20 世纪 20 年代社会主义俄国借鉴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经验,制定并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了一条适合苏俄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当时建设的某些成功经验,通过国家干预的模式渡过了危机,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并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现繁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借鉴西方经验,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并经济上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9 分) 所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相互借鉴。不同制度可以“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 成果”,最终使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1 分) 〖评分标准〗 论题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题与材料密切关联。 2-0分 阐述 一等 结合中外近现代史所学史实,围绕论题,多角度进行阐述,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9-6分 二等 结合中外近现代史所学史实,围绕论题,阐述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逻辑较严密,表述较清楚。 5-3分 三等 偏离论题相关史实,论证欠说服力,逻辑不严密,表述不清楚。 2-0分 结论 与所拟论题相呼应,逻辑严密,结论清楚。 1-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