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7/321eff4a944728a4c6298fbf862c7f50/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7/321eff4a944728a4c6298fbf862c7f50/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7/321eff4a944728a4c6298fbf862c7f50/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14)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作业)
十四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一、选择题 1.(2018·如皋一模)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给士兵放假,让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 )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体现了“四月提纲”的设想 C.希望分享临时政府权力 D.坚持《共产党宣言》的精神 【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布尔什维克试图通过立宪会议选举掌握政权,这体现了“四月提纲”中和平过渡的设想,B正确。材料中把布尔什维克称为是“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说明并不是和临时政府分享权力,C错误;材料“把……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并不是立即发动武装起义,故A错误;《共产党宣言》主张暴力革命,与“选进立宪会议”不符,故D错误。 2.(2018·徐州考前模拟)1958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 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 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 D.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 【解析】选B。材料中“把这一改革解释为 ‘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 ‘所有制的倒退’”,可知是进一步强化公有制,没有打破旧的体制,故选B。由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冲破原有的斯大林体制,所以没有破除经济发展的桎梏,也没有使农轻重比例平衡,故A、C错误;从材料看“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给了农庄一定的自主权,是弱化了对农业的管理,故D错误。 3.历史学家拉伊·阿伦·比灵顿说,新政“为后世确立了政府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复兴和维持国家人力资源的原则”。但是,美国财政部长、罗斯福的朋友、一位处于风暴中心的人——亨利·摩根索在1939年极度伤心地承认:“我们现在的支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却不管用……我们没有很好地兑现承诺。”这反映出新政 ( ) A.创造了罗斯福不可打破的神话 B.并未完全摆脱经济大萧条状态 C.已宣告失败 D.应该完全否定 【解析】选B。题干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新政,从“然而却不管用……我们没有很好地兑现承诺”等信息可知并没有完全摆脱经济危机,故选B。 4.(2018·苏北四市模拟)下侧截图出自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政治讽刺喜剧《是,大臣》,尖锐地揭露了当时英国政坛上的种种弊端。图中的台词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调整福利政策面临着巨大的阻碍 B.开始推行福利政策减少社会问题 C.奉行凯恩斯主义以发展“福利国家” D.达成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共识 【解析】选A。从图片中的话“这是种牺牲”,可以体会出调整福利政策在英国阻力重重,A正确。 5.(2018·南京三模)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 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解析】选B。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等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中“1971年”相符,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 6.(2018·南通三模)(11分) 新经济政策是历史上从行政命令式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第一次尝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巨大意义。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 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二元的行政市场体系,庞大的行政指挥机制总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或者以行政和法律的形式干预经济过程,或者直接参与生产。20年代对农民生活的调整实际上总是带有“军事共产主义”的色彩。同时由于新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系统、不完善,苏联20 年代的经济远没发挥尽其潜力。作为创造性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例实践,新经济政策非常值得人们认真研究。 ——徐向梅《新经济政策: 俄罗斯史学研究新视角评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5分) (2)据材料二,分析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远没发挥尽其潜力”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从政策转变和体制创新两方面谈谈新经济政策的当代意义。(6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据材料一“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得出俄国经济落后。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二元的行政市场体系,庞大的行政指挥机制总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或者以行政和法律的形式干预经济过程,或者直接参与生产”,得出国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建设;据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系统、不完善”得出新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第二问,抓住关键词“政策转变和体制创新”,得出政策转变——制定经济政策要从本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体制创新——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配套的社会主义新体制。 答案:(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俄国经济落后。(3分) 让步: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2分) (2)原因:国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建设;新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2分) 意义:制定经济政策要从本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配套的社会主义新体制。(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