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段测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段测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周通过分封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王位世袭制是夏启之后确立的,此后延续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更替中,与题干中描述周王室与各诸侯的关系并无联系,故A错误。宗法制主要对内解决周朝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分封制对外解决周王室与各诸侯关系,互为表里,故C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国对周天子有缴纳贡赋、拱卫王室、随从作战等义务,因此西周发生“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故B正确。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它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排除D。‎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个人观念淡漠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人的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因此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C正确;AB材料体现不出来,材料只是说的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排除;个人观念说法明显与材料相反,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 丞相 B. 廷尉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答案】A ‎【解析】‎ ‎【详解】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丞相,故选A;太尉属于三公之一,掌管军事,排除C;B项是九卿之一,掌刑狱,排除B;D是三公之一,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排除D。‎ ‎4.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 材料“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反映出分封制的弊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分封制的弊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是中枢机构,排除;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 ‎5.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秦代官员由中央在皇帝的同意下直接任命到地方,直接听从皇帝和中央的调遣,D项符合题意; 世代相袭是分封制下官员的产生方式;考试选拔是科举制下的官员产生方式; 地方推荐是察举制。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维护王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随着王朝的变革官员的选拔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设定了相应的监察制度以为保障。‎ ‎6. 隋唐以后,统治者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是 A. 察举制 B. 科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世卿世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察举制是在汉朝,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卿世禄是在夏商周时期,时间不符。隋唐时期开始创立科举制,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名师点睛】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其演变规律:(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公平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 ‎7.下图分别是秦和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 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 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 C. 唐代尚书省权利最大 D. 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答案】B ‎【解析】‎ 与秦朝相比,唐朝完善了官僚机构的设置,但官吏数量的增加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分化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唐代为避免宰相权力过大,通过设立三省六部来分化宰相权力,三省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唐朝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地位平等,相互牵制和制约,故C项错误。秦朝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负责监察百官和管理军务,但唐朝时监察权和军权并非由吏部和兵部行使。故D项错误。‎ 点睛:最佳选择题: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8.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其评价有:‎ ‎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是 A. 三公九卿制 B. 行省制 C. 内阁制 D. 封国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B项正确;AC项是中枢权力制度,加强了皇权,故AC项排除;封国制度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排除。‎ ‎【点睛】“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是关键信息。‎ ‎9.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 宰相制度 B. 内阁制度 C. 宦官集团 D.‎ ‎ 胡惟庸集团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因此选A。‎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自秦朝至明朝君权与相权演变及其趋势 ‎10.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A. 削弱君权,加强相权 B. 权力逐渐分散 C.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D. 民主与专制并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选项C正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选项A排除;中国古代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排除B;中国古代不是民主制,排除D。‎ ‎11.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 军机处的设置 B. 宰相制度的废除 C. 南书房的设立 D. “内阁”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清朝雍正皇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A正确;明初宰相制度的废除,并不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故B错误;清朝南书房的设立朝,也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明朝“内阁”的出现,也不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D错误。故选A。‎ ‎12.“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引文是对清朝军机大臣职责的形象评述,从材料中的“依样画葫芦”到小心翼翼“把葫芦仔细看”,可以判断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即“跪受笔录”。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共治国政,其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与材料中“军机大臣”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是三省六部制中的尚书省的职能,与材料中“军机处”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的职能,与材料中“军机处”不符,排除。‎ ‎13.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 大河流域 B. 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C. 大陆环境 D. 中国文化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可知地理环境是希腊文明勃兴的重要因素,希腊的地理特征是靠海、山脉纵横、河流交错,故B项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ACD与希腊的情况明显不符,排除。‎ ‎【详解】‎ ‎14.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 )‎ A. 人人平等,轮番而治 B.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 贵族统治,将军执政 D. 对外扩张,崇尚武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希腊形成了城邦国家,而城邦的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了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故选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特点 ‎【详解】‎ ‎15.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此,雅典城邦 A. 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 B. 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 C. 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 D. 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 ‎【答案】A ‎【解析】‎ ‎“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表明雅典民主为公民民主,人们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公民可以通过抽签担任一定官职,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特点,故A项正确;“制约权力”主要针对的是统治者,故B项错误;实行法治不能说明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故C项错误;“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与民主政治无关,更不能体现轮番而治,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联系所学验电民主政治的特点----轮番而治分析解答。‎ ‎16.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 全体奴隶主 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答案】C ‎【解析】‎ 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雅典公民的含义,从雅典内部来看,雅典的大多数居民,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不是雅典公民,因此他们不能参与雅典民主政治,也就很容易看出答案是C。‎ ‎17.《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 A. 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B. 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C.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D. 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相关知识。A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与罗马帝国的扩张没有关系;B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源自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不是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C选项正确,在《十二铜表法》之前,罗马推行的是习惯法,习惯法不但有很多陋习,而且被贵族随意曲解以欺压民众,所以平民不断斗争,要求制定成文法保护自身权益,因此制定了《十二铜表法》;D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源自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不是贵族反对教皇斗争;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8.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任意解释法律,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和习惯法都属于公民法的范畴,不能体现“平民阶层”的胜利;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阶层的胜利,与奴隶阶层无关;C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主要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并未扩展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9.罗马法的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A. 《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民法大全》‎ B. 《十二铜表法》—习惯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C. 习惯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 D. 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从形式上看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最先出现的是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的诞生,但是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都属于公民法。随着罗马历史的演进,罗马法涉及的人群越来越大,由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最终在查士丁尼时代,编纂《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选项D正确;选项A、B、C排除。‎ ‎20.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公元前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 A. 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B. 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 C.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D. 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 ‎【答案】D ‎【解析】‎ 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是自然法,排除A; “罗马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是罗马成文法颁布的历史意义,排除B; “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可以推导出罗马万民法的逐步形成,故选D;《十二铜表法》的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从公民法到万民法,解答本题需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罗马法演变的历程。‎ ‎21.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最主要是指 A. 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 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 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D. 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答案】D ‎【解析】‎ 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罗马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极力维护私有制,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的是古雅典,排除了A、B、C三项。本题选择D项。‎ ‎22.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质上反映了 A.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结束 B.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完全胜利 C.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D. 内阁制度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光荣革命是议会邀请威廉执政,这一行为体现了议会的主导地位,但是也意味着允许君主的存在,体现了双方的妥协,选项C正确;玛丽依然是斯图亚特王朝的血统,选项A排除;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内阁制度形成时间是十八世纪,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光荣革命是议会邀请威廉执政,体现了双方的妥协。‎ ‎23.“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以上材料出自 A.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 英国的《权利法案》‎ C. 美国的《独立宣言》‎ D. 法国的《人权宣言》‎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答题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皆为非法”体现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即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故本题应选B项;卢梭倡导民主共和制,美国并未建立过君主政体,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国王”不符,故排除A、C两项;《人权宣言》颁布时,法国为君主专制国家,与题目中的信息“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皆为非法”不符,故排除D项。‎ ‎24.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而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引发的事件是 A. 《权利请愿书》出台 B. 《权利法案》颁布 C. 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D.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提及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未照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事件是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上升,选项D 正确;《权利请愿书》与工业资产阶级无关,排除A;《权利法案》涉及的是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排除B;责任内阁制的出现意味着国王丧失了行政权,与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无关,排除C。‎ ‎25.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的戏称主要是针对 A. 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 B. 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 C. 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 D. 美国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说法错误,邦联制主要是松散,中央无权管理各个邦;B项说的是经济模式不同,材料并未体现经济方面;C项说法正确,准确的说明了邦联制的弊端;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美国的民主程度的问题。‎ 考点:邦联制 点评:美国建国初期,出于防止独裁的考虑,实行邦联制,造成了中央政府无权。产生了一些弊病。‎ 主要是各州权力很大,中央政府无权。无力镇压地方叛乱,也不能在国际上维护美国的利益。因此,华盛顿的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是要解决中央政府无权的问题。此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的宪法、联邦制等相关情况也需要掌握。‎ ‎26.2016年9月2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投票,强行通过了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法案,拒绝了奥巴马的总统否决。根据美国宪法 A.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B.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C. 总统可提起全民公决 D. 该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答案】D ‎【解析】‎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议案,但国会参众两院若均以三分之二的票数反对该否决,则总统的这次否决无效,法案将会自动生效。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C项。‎ ‎27.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 以德治国 B. 自由、联邦制原则 C. 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D. 联邦制、平等原则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总统由民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原则;根据材料“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可知是分权制衡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以德治国的信息,而是强调民主、分权制衡原则,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自由、联邦制原则,而是强调民主、分权制衡原则,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联邦制、平等原则,而是强调民主、分权制衡原则,排除D。‎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8.美国《时代》周刊评论称,美国的“高铁梦”至今仍是个“世界笑话”,“一切都是因为政治”。为实现“高铁梦”,美国奥巴马政府规划在全国建设13条高铁线路。但共和党控制的美国众议院拒绝继续对铁路建设拨款。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总统和议会相互制约 B. 三权分立不利于社会进步 C. 政党纷争影响了行政效率 D. 两党制和分权制存在弊端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权力制约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B不能反映材料信息,故选B;从材料中的奥巴马的高铁政策被众议院拒绝,可以得出总统受议会的制约,A能反映材料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高铁计划被拒绝,说明权力制约影响行政效率,C能反映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奥巴马总统(民主党人)计划被众议院(共和党控制)拒绝,体现了两党制和分权体制的弊端,D能反映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29.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 议会至上,依法治国 C. 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B ‎【解析】‎ ‎【详解】卢梭认为立法权是心脏,“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可见其强调立法的重要性,而立法由议会掌握,由此可见卢梭强调议会至上,依法治国,选项B正确;选项A是对材料的摘录,未体现出议会的地位,排除;根据“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可以看出卢梭并未强调行政权,选项C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30.法国历史上1875年“一票共和”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建立了拿破仑第一帝国,使法国势力问鼎大半个欧洲 B. 使法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和平转型 C. 共和派战胜了保皇派,保皇派建立“没有共和派共和国”计划破产 D. 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答案】D ‎【解析】‎ 拿破仑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排除A;1875年“一票共和”,从法律上确定了共和政体,故选D;1875年“一票共和”之前,法国政局动荡,排除B;C只是表象,排除。‎ ‎31.美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是实行共和政体的国家,两国总统的共同点是 A. 由议会选举产生 B. 掌握行政权力 C. 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D. 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答案】B ‎【解析】‎ 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两国总统都行使行政权,故B项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各机构独立行使权力,美国总统无权解散众议院,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是法国总统的权力,故C项错误;法国总统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对宪法负责,故D项错误。‎ ‎32. 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确立责任内阁制 B. 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 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 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到18世纪中期(三个惯例)才最终形成;首相对议会负责是英国的情况,德国首相对皇帝负责;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德国,英国国王权利受到了限制;两个法律都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君主立宪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所以说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故选B 考点:英德两国民主制度的建立 ‎ 点评:关于英德两国,还可以考查在两部法律之后的情况,英国从此走上了民主的道路,而德国的民主过程却非常坎坷,主要是两国国情不同。‎ ‎33.“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上述内容出自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独立宣言》‎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皇帝”“宰相”,可知出自《德意志帝国宪法》,故选D;英国是国王和首相,排除;美国《独立宣言》是北美十三州宣告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且独立后的美国不存在皇帝,排除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排除C。‎ ‎34.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在西方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没有被真正“关在笼子里”的是 A. 英国国王 B. 美国总统 C. 德意志帝国皇帝 D. 法国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布什肯定“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结合所学,英国国王的权力受《权利法案》等限制,没有实权,美国总统权力受国会和联邦法院的制衡,法国总统权力受参众两院限制。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命官员、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所以德国君主立宪为虚,君主专制为实。故选C。‎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详解】‎ ‎35.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B.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D. 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解散议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美国总统只对宪法和美国公民负责,即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首相组建内阁,内阁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负责。议会如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首相要么与内阁集体辞职,要么向英王要求解散议会,并重新选举组成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即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故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有任命宰相和高级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的权力,即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36.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必修一》‎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汉、唐、宋、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2)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材料三 对英国人来说,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是“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 ‎(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四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4)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原则?请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加以说明。‎ ‎【答案】(1)汉: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 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 明:废丞相制度。‎ ‎(2)表现: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 ‎(3)角色:国家元首﹑民族象征﹑英联邦首脑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 ‎(4)原则:分权与制衡说明:①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②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③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解析】‎ ‎【详解】(1)列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的内外朝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以及明朝废丞相。‎ ‎(2)表现:根据材料“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可知,雅典民主制体现了人民主权。根据材料“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雅典民主制体现了法律至上;根据材料“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可知,雅典民主制体现了任人唯贤。‎ ‎(3)角色: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国王代表国家,是国家元首;根据材料“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可知,国王是民族象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是英联邦首脑。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颁布《权利法案》后,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随后的这一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的特点。‎ ‎(4)原则:根据材料“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可知,美国的治国原则是分权与制衡。说明:根据所学知识,从联邦机构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同时结合总统和国会之间的相互制约来说明分权制衡原则。‎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段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指出平民主义立法能扩大政治参与,把体制外的反对要素纳入体制内,消弭抵触心理。轮番任期原则通过立法尽力防患权力腐变,对那些“损公自肥”的官员进行严惩,对为政清廉者立法嘉奖,体现了用良法对权力进行法律监督和制约的民权思想。‎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民权思想对政府公信力建设之启示》‎ 材料三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安托尼亚那敕令》,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 ‎——《罗马法原论》‎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伯利克里所阐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三个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民主对近代欧美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四五百年间罗马法有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特点:城邦的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或答主权在民);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或答法律至上);公民无论贫富(或者有才干)均可担任公职(或答公民内部相对平等)‎ ‎(2)原因:古希腊主权在民和以法治形式实现权力监督的思想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这符合了近代欧美各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的需要。‎ ‎(3)转变:由公民法转向万民法。‎ 原因:罗马人不断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突现;‎ 原来的罗马法无法应对新变化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等信息,可从主权在民、法律至上、公民内部相对平等等方面回答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指出平民主义立法能扩大政治参与,把体制外的反对要素纳入体制内,消弭抵触心理。轮番任期原则通过立法尽力防患权力腐变,对那些‘损公自肥’的官员进行严惩,对为政清廉者立法嘉奖,体现了用良法对权力进行法律监督和制约的民权思想。”可从古希腊主权在民和以法治形式实现权力监督的思想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这符合了近代欧美各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的需要方面作答即可。‎ ‎(3)根据材料三“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安托尼亚那敕令》,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可知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罗马人不断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突现;原来的罗马法无法应对新变化等方面回答。‎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