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金华市武义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浙江省金华市武义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影响深远。下列各项属于法家思想的是 A. 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答案】D ‎【解析】‎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体现法家主张根据社会发展进行社会变革的思想,D符合题意;A是儒家代表荀子的思想,B是道家老子的思想,C是因循守旧思想,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属于法家思想”,联系所学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 ‎2.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中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句子,其中的“祭”解释为“祭祀”,这一传统源于中国古代的(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持统治秩序的政治制度;题干“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祭”明显与血缘有关。故答案为B项。A项,分封制是管理地方的一种政治制度,排除;C项,礼乐制涉及的是等级制度,不合题意,排除;D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在全国推行的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3.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 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 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答案】D ‎【解析】‎ 由秦朝九卿职能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都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这体现了家国同治,故选D。仅从九卿的职能无法得出秦朝是否统一的结论,排除A;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没有对比,故强干弱枝的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C。‎ ‎【点睛】依据图中国家官吏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可以推知家国同构的特点,表格阅读时切记要寻找共性规律。‎ ‎4.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 A. 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 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 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D. 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可知,体现是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A错误;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唐朝时期做官的途径还有恩荫做官,故D说法错误。‎ ‎5.《明史》记载,“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至仁宗而后,……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据此可知 A. 明朝初期,宰相参与国家机要事务 B. 太祖罢相,设内阁制协理国家政务 C. 政务繁忙,辅官与大学士堪当重任 D. 阁臣权重,设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 ‎【答案】A ‎【解析】‎ 根据“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可知,明朝初期,宰相参与国家机要事务,A符合题意;明成祖设内立阁,B错误,排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辅官与大学士堪当重任”,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司礼监太监的信息,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6.西晋文人傅咸曾作赋贊美一物“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此物 A. 在《韩非子》中曾有所提及 B. 经阿拉伯人传往欧洲 C. 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D. 为远洋航行提供条件 ‎【答案】B ‎【解析】‎ 从“章蕴藻,实好斯文”可以看出,此物与书写文章有关,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在汉代就已经发明,因此此物是造纸术,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往欧洲,故B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战国韩非子的作品,不可能提及造纸术,排除A;C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用指南针,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不可能被西晋文人赞美,排除D。‎ ‎7.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 A. 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C.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 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 ‎【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民国八年”可知这一年是1919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C项;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排除D项。‎ ‎8.如图是中国近代发生于华北地区的一次著名战役的示意图。这一战役是 A. 百团大战,主要参战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B. 台儿庄战役,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正面战场作战 C. 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D. 淮海战役,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中“华北地区”和图片中的“晋西北”“晋绥”“晋冀豫”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一场战役,从图片可以得知,我军的主要目标是敌人的铁路,由此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可知,百团大战的主要参战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故A正确;台儿庄战役与华北地区不符,排除B;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C错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千里跃进大别山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D错误。‎ ‎9.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毛泽东主要论述了中共与党外人士及民主党派的合作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由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贤达人士共同制定;有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①③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体现政党制度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与材料强调的“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的主旨不符。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 ‎10.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 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 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 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中国将香港、澳门问题定性为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不属于通常所谓的“殖民地”范畴,从而有利于避免其他敌对势力的干涉,掌握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主动权,故选B项;新中国从建立伊始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排除A项;1972年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故排除C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都是在90年代,故排除D项。‎ ‎11.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 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A选项排除。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70年代中国遭受文革危害,没有强大到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D选项排除。‎ ‎12.查士丁尼说“为一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公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下列各项对于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理解正确的有 ‎①《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 ‎②公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退出历史舞台 ‎③万民法诞生后打破了罗马公民法体系 ‎④万民法促进了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①正确;万民法适应了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人,促进了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时期仍然使用公民法,②错误,排除BD;万民法诞生后,扩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并非打破了罗马公民法体系,③错误,排除A。‎ ‎13.曾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沃波尔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去职。反对他的人便以“首相”来称呼他,以讽刺他不适当地突出自己,压倒别的同僚,违反了大家所共同遵守的原则。作为首相的沃波尔 A. 开始成为英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B. 要求议会对其主导的内阁负责 C. 最终确立英国的内阁专制制度 D. 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曾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沃波尔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去职。”并结合所学可知,沃波尔任英国财政大臣时,开创了内阁成员与其意见不一致时,要求国王解散议会提前大选,然后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首相去留的先例,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正确;英王是英国最高权力的象征,A错误;据所学可知,责任内阁制形成时,内阁对议会负责,B错误;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七十年代,内阁凌驾于议会至上,与材料不符,C错误。‎ ‎14.1856年英国棉纺织业资本家爱德华斯特拉特被封为贝尔珀男爵,成为“第一个工业贵族”。当时被封为贵族的金融家、大商人不过数人,而且都是贵族的亲戚,一些银行家.工业家在得到爵位前后,总是尽力购置地产,以求名实相符。这表明英国 A. 贵族的来源出现了变化 B. 工业革命颠覆了传统观念 C. 世袭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D. 工商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权 ‎【答案】A ‎【解析】‎ 由1856年可以判断,材料中论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由“棉纺织业资本家”变为“男爵”可以看出贵族中有了新的成分,故选A项;由材料“尽力购置地产,以求名实相符”可以判断传统观念仍然发挥作用,排除B项;由材料“不过数人”“以求名实相符”可以看出工业贵族的人员很少,政治力量有限,原有的世袭贵族在政治上仍然有很大优势,并未退出政治舞台,排除C项;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15.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该诗 A. 以浪漫主义风格寻求理想世界 B. 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 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 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答案】A ‎【解析】‎ 雪莱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西风颂》是雪莱的代表作,以浪漫主义风格寻求理想世界,故A符合题意;《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排除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雪莱在《西风颂》”,联系所学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分析解答。‎ ‎16.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嬴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A. 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 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 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新经济政策是暂时用商品货币手段,也就是用所谓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这和布列斯特和约暂时对帝国主义国家妥协退让,从而根本上维护国家利益,赢得喘息机会是一样的道理,故选C;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不可能把农民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排除A;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没有体现出武装对抗的特点,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妥协的意思,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无关,排除D。‎ ‎17.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 A. 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 B. 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 D. 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并结合所学,1918年苏联退出一战后,美国对苏联开始敌视政策,美苏之间存在着政治经济困局,故选择B选项;美苏争霸发生于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在指导苏联开展经济建设,并没有受挫,故排除C选项;“收紧了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可知,美国政府只是限制苏联的人口流动,并没有阻断国际人口迁移美国,故排除D选项。‎ ‎18.“到1947年,西欧各经济体就已经接近在各自战前的生产水平。然而美国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为此,美国 A. 出台杜鲁门主义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建立经互会 D. 建立北约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是临时和不系统的,欧洲需要美国持久和全面的经济援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对抗,故A项排除;C项是以苏联为首的,排除;D项是军事对抗,排除。‎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加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而采取的举措是 A. 签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B. 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区 C.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 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是美国为加强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特权而采取的举措,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于1994年,美国并未退出;D选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由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首倡建立,不是美国为加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而采取的举措。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A. 经典力学 B. 相对论 C. 进化论 D. 量子论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 ‎21.下图是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于1942年6月出版的《胜利版画》杂志第一期封面。该杂志使用此图作封面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中国战场的世界影响 B. 展示盟国之间协同作战 C. 突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D. 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答案】B ‎【解析】‎ 依据漫画信息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国、中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协同抗击法西斯,展示了盟国之间的协同作战,因此B选项正确。这是英国大使馆出版的杂志,主要目的不是扩大中国战场的世界影响和突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A、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2.某西方哲学家对人的本质曾下过三个论断:“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下列各项属于这一哲学家的观点的是 A. 人类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B. 万物始于水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信仰即可得救 ‎【答案】A ‎【解析】‎ 材料是亚里斯多德对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结合所学可知,亚里斯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故A符合题意;泰勒斯提出万物始于水,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3.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年代,许多杰出人物重视军队的纪律建设。曾经对军队约法三章:“对侵犯和平居民、盗窃、酗酒者严惩不贷”,“抛弃武器者处死”的是 A. 克伦威尔 B. 华盛顿 C. 拿破仑 D. 孙中山 ‎【答案】A ‎【解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克伦威尔组织领导下的军队具有非凡的战斗力,这与其成员大多具有清教背景有关。“清教色彩”是指以资产阶级早期思想反对封建主的奢侈享乐生活,以下具有明显清教色彩的措施有:从吃苦耐劳的自耕农中选择士兵;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对酗酒者严惩不贷。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4.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其首次战场使用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坦克最早运用于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英国使用坦克攻击德国阵地,②是索姆河战争,故选B;①③④不符合索姆河战役,排除A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坦克”“首次战场使用”,联系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分析解答。‎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维多利亚(英国女王1837-1901年在位)初期,随着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的废除,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大为迅速。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产品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甚至煤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他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即使是粮食此时也已能经受竞争的考验。因此,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清初厉行海禁。1683年康煕帝打败郑氏集团,结束海禁,并在主要海港设置海关。粤海关迅速成为最热络的通商单位,专门经管外贸的中国商行在广州快速增加。1757年,乾隆帝宣布广州为清帝国唯一对西方开放贸易的港口,颁布了一套详细的规则,这就是著名的“广州贸易体系”。以广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多样且整合性好的经济圈。清朝持续外贸顺差。……西方各商业势力也不得不寻求与这个体系的融合 ‎——摘编自(美)范岱克《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 材料三:我国已履行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将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指出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入世的时间(年份),并分析入世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1)变化:由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到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重商主义;自由)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品竞争力增强;英国需要为国内的工业品寻找广阔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自由贸易;19世纪中期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 ‎(2)政策:严格海禁,中间偶尔有放宽(从厉行海禁到适当放宽再到收紧)。影响:促进了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维护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经济主权;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3)2001年。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出口;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外资;有利于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解析】‎ ‎(1)变化:根据“随着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的废除,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大为迅速”得出由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到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原因:根据“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产品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得出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品竞争力增强;根据“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得出英国需要为国内的工业品寻找广阔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根据所学,还可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贸易、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等方面分析总结。‎ ‎(2)政策:根据“清初厉行海禁。1683年康煕帝打败郑氏集团,结束海禁,并在主要海港设置海关”得出严格海禁,中间偶尔有放宽。影响:根据“以广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多样且整合性好的经济圈”得出促进了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清朝持续外贸顺差”得出维护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经济主权;根据所学可知,海禁政策不利于中国社会进步等分析回答。‎ ‎(3)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所学,可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出口、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好处等分析总结。‎ ‎26.人文主义在不同时代,有着永恒不变的内涵和不断发展的外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宇宙理性”,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因此也是符合理性的,人类及其社会也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也是有规律的。……他们在社会人生方面宣扬克己修身、恬淡寡欲,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地生活,反对追求快乐,主张克制一切欲望,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唯一的善就是德行 材料二:《创世纪》局部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三:紧随休谟之后,卢梭继续发起了对自然法及科学理性的攻击……在卢梭看来,人类理智教育和法律之下的文明社会,破坏了人在自然状态下那种自然同自由或精神的直接统一与和谐,使人的自然本性与精神和道德相分离。康德主张……个人作为自我意识的理性精神主体,他自在地拥有内在的主观自由领城,既只有根据自己的理性意志、主观认识来自主地判断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及其责任,个人才是真正自由的。‎ ‎——罗朝慧著《自由与权利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从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出发》‎ ‎(1)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古希腊的哪一思想学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学派在哲学和社会人生方面的基本观点。‎ ‎(2)指出上图作品的作者及绘画地点,并简述作者通过这一作品所表达的时代精神。‎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卢梭与康德对于“理性”思想发展的理论贡献,并指出两人的贡献对于启蒙运动思想发展的意义。‎ ‎【答案】(1)斯多亚学派。哲学: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世界和人从逻各斯中产生,且携带理性。‎ 社会人生: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 ‎(2)米开朗琪罗、西斯廷小教堂。‎ 在《创世纪》中,作者创作了一系列理想中的英雄。他们强健的体魄和突起的筋肉向世人表明,这是一个人类能够创造世界的时代。‎ ‎(3)贡献:卢梭认为理性有它的用处,但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康德提出了思想自由的观念,强调“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意义:卢梭的思想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丰富了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康德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解析】‎ ‎(1)根据“世界的本原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宇宙理性’”可知是斯多亚学派。哲学:根据“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因此也是符合理性的”得出逻各斯(规律)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根据“人类及其社会也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也是有规律的”得出世界和人从逻各斯(规律)中产生,且携带理性。‎ 社会人生:根据“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地生活”得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根据所学可知,斯多亚学派主张人生而平等。‎ ‎(2)结合所学可知,《创世纪》是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小教堂的作品。‎ 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在《创世纪》中,作者通过强健的体魄和突起的筋肉表明人类能够创造世界,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贡献:根据“在卢梭看来,人类理智教育和法律之下的文明社会,破坏了人在自然状态下那种自然同自由或精神的直接统一与和谐,使人的自然本性与精神和道德相分离”概括得出。根据“个人作为自我意识的理性精神主体,他自在地拥有内在的主观自由领城”概括得出。意义:联系所学可知,卢梭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康德对理性的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27.下表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及课文内容摘编,阅读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章节标题 课时标题 正文子目 第五专题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回应 ‎①‎ ‎②‎ ‎③‎ 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七专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 ‎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⑥‎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备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子目序号,填入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⑥处。‎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C.两次鸦片战争 D.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E.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2)请结合所学知识,編写⑤子目下的课文内容。(编写要求:注意包含历史叙述的基本要素,如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等等。逻辑通顺,史实正确,内容完整,字数200字左右)‎ ‎【答案】(1)BCAED ‎(2)示例: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共产国际也派代表列席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说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蒸蒸日上,中国则处在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扩大市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正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①②③分别是BCA;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思想基础,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国民大革命,故④⑥应该是ED。‎ ‎(2)⑤子目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结合所学,分别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