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等级)(解析版)
2017-2018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等级)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那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这个时期最早应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答案】B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早”,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的形成和青铜器的开始铸造是在商朝时期,故B项正确。 A项明显不符合甲骨文,应排除。 CD两项不符合“最早”,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需要掌握商代的文字和手工业状况。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限定信息“最早”,结合商代的文字和手工业状况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商代的文字和手工业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主导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是( )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主张“仁”、“礼”,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B.结合所学知识,法家思想与题干中“主导了中国传统文化”不符。 C.结合所学知识,墨家思想与题干中“主导了中国传统文化”不符。 D.结合所学知识,道家思想与题干中“主导了中国传统文化”不符。 故选:A。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主导了中国传统文化”,并正确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3. “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在政治方面,秦朝给中国留下的印记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分析选项可知B正确。 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的选官制度,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均不合题意,故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皇帝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偏低。 1. 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文景之治 B. 对匈奴战争 C. 唐蕃联姻 D. 孝文帝改革 【答案】D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故D正确; 其他三项没有涉及“汉化”和“民族融合”,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是鲜卑族最终汇入我国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2.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这种贸易形式被称为( ) A. 转口贸易 B. 朝贡贸易 C. 行商贸易 D. 民间贸易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可知,这种贸易形式是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交易,由官府严格控制,故B项正确。 AC项在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依据材料中的“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可知,对外贸易由官府控制,不是民间贸易,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需要掌握朝贡贸易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结合朝贡贸易的表现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朝贡贸易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鼎盛于宋元,衰落于明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港口城市是( ) A. 广州 B. 宁波 C. 泉州 D. 福州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泉州在南宋后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故C项正确。 广州在明清时期没有衰落,故A项错误。 宁波不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港口城市,故B项错误。 福州不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港口城市,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和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泉州的地位。解题的关键是对泉州的地位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泉州的地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4. 14至17世纪欧洲相继实现了“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其所指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D. 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人的发现”是指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人文主义;“世界的发现”是指新航路开辟的地理大发现,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内容和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解题的关键是题干时间,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内容和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内容和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1. 某同学运用以下史实撰写有关某国的历史小论文:①长期议会召开②内战③共和国④君主立宪制。其中还可以选用的史料是( ) A. 《权利法案》 B. 《合众国宪法》 C. 《法典》 D. 《人权宣言》 【答案】A 【解析】A.材料中小论文的内容涉及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特点,最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通过《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来确立的。 B.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革命的过程特征,而不是美国的独立战争过程特征。 C.选项体现不出任何国家的特点。 D.选项是法国的文件。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要求写申请和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还要搞清楚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特征。 2.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这场改革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康梁之徒”是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试图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故B正确; 洋务运动是清朝官员中的洋务派开展的,故A错误;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自身发动的,故C错误;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的斗争,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3. 上海和嘉兴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一大”召开 D. 南昌起义 【答案】C 【解析】A.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无关,排除A项; B.五四运动是在北京爆发,排除B项; C.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D.南昌起义是在江西南昌,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答问题,只要搞清楚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特征,就可以正确选择。 1. 根据如图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国大规模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知,全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自1978年呈现上升趋势,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故C正确; 土地改革早已完成,故A错误; B是在1956年,排除; D与农业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2. 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明显违背启蒙思想中的( ) A. 主权在民 B. 天赋人权 C. 财产平等 D. 三权分立 【答案】B 【解析】A.美国宪法体现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B.材料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政治权利,所以违背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C.材料没有体现出财产平等,所以也就不可能违背这一原则。 D.材料也没有看出三权分立,所以不可能违背三权分立。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宪法,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美国宪法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材料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 1919年,李大钊认为有必要把“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转告给读者。这里的“学说”是指( ) A. 马克思主义 B. 三民主义 C. 进化论 D. 十月革命 【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19年,李大钊”“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规定在各通商口岸“得自由从事各种制造工业”,对中国经济带来致命伤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材料中的得自由从事各种制造工业就是这一内容的体现,它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只要搞清楚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就可以正确的选择属于基础题。 3.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初,美国胡佛政府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 ) A. 国家干预 B. 自由放任 C. 重商主义 D. 计划经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利用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不需要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即自由放任政策,但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暴露无遗,美国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最后罗斯福以新政为由赢得总统大选。因此B项正确; A项是罗斯福新政后出现的政策,C项是资本主义早期原始各界时期的经济思想,D项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经济政策,故ACD项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罗斯福主张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中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对美国摆脱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导致,而新政根本上也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不能对新政的作用过分夸大,它从根本上也无法消除经济危机。 4.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歌词描绘的场景发生在( ) A. 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可以看出是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这应该是1934年到1936年的红军长征,属于土地革命时期。 故选:B 。 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要求学生结合红军长征的过程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红军长征的过程特征,就可以正确选择。 1. 观察表格,其中空白处可以填入( ) A. 世界殖民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制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B 【解析】A.世界殖民体系未涉及“战败国、国家组织”,故A错误; B.材料图片内容“埋下隐患……维和乏术……缺失规则”反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与影响,故B正确; C.雅尔塔体制建立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不是维和乏术,故C错误;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未涉及维和问题,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要求学生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它先将德国一分为二,再将欧洲一分为二,最终将世界一分为二”。此处“它”喻指( ) A. 凡尔赛和约 B. 《开罗宣言》 C. 修筑柏林墙 D. 马歇尔计划 【答案】C 【解析】修筑柏林墙把德国一分为二,把欧洲分为东欧和西欧,将世界分为两个部分,故C正确; 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排除; B是第一份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条约性文件,它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排除; D是美国在冷战中的经济措施,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修筑柏林墙把德国一分为二,把欧洲分为东欧和西欧,将世界分为两个部分。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中国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3. 印尼总统苏加诺曾自豪地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这个会议是指( ) A. 华盛顿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答案】D 【解析】有色人种是排除白人以外,实际的意思是,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所以这只可能是万隆会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要求学生结合万隆会议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 如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章。设计者用牛的形象寓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格是( )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开拓进取 D. 拨乱反正 【答案】C 【解析】A.牛的形象与解放思想无关,故A错误; B.牛的形象寓意与实事求是无关,故B错误; C.牛的形象寓意改革开放开拓进取的精神,故C正确; D.拨乱反正也不符合牛的形象,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学生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时代特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1.0分) 2. 德国崛起的道路 材料一:“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以能较快地发展,是同运输业的先行分不开的。按照德国历史学家特莱施克的看法,铁路的修筑,稠密的铁道网的形成,以惊人的急剧方式把德国从经济停滞中拖曳出来,从而改变了德国的整个面貌。①……从1850年到1913年,运输业的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和净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3%,2.9%和6.4%,同期,采矿与制盐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2.0%和5.1%,工业和手工业分别为1.9%,1.8%和3.8%.②(《欧洲历史统计1750-1970》)运输业的先行发展,不仅使统一的国内市场迅速形成……而且带动了与之紧密相联的钢铁工业、一般机器制造业、电气工业、造船业、车辆制造业等许多部门的发展,这是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跳跃发展的前提。” ----林进成《德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些特点》 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属于直接证据的是______,属于间接证据的是 ______ 。(填写序号) (2) 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①的主要看法是______ ; 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②的主要结论是______。 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______ 。 (3)对于德国的崛起,你是否同意两位学者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②;①;铁路交通运输,促进德国经济的发展。;运输业的增长超过了采矿和,工业。;材料一认为德国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材料二认为德国的统一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②是当时的统计数据,属于直接证据,①是历史学家的观点,属于间接证据。 (2)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句话认为,德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而第二句话是从数据来表明德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超过了采矿和工业。材料一的观点是从,运输的角度来分析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二是从统一的角度来分析原因。 (3)结合近代德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看出两位学者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分别是从交通运输和国家统一两个角度来分析近代德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故答案为: (1)直接证据②间接证据①。 (2)铁路交通运输,促进德国经济的发展;运输业的增长超过了采矿和工业。材料一认为德国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材料二认为德国的统一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3)同意。近代德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而且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相关的制造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重工业的进步。德国统一以后也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而且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度,给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使得19世纪后30年德国经济飞速发展。 (1)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史料的类型,要求学生区分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区别。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影响德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德国经济发展,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区别,其次要搞清楚近代德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9.0分) 1.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的变迁植根于社会的变化,又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1)将下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其历史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历史时期 政治思想 (2)社会的变化孕育了多样的思想。请将下列思想家按要求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商鞅(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老子(E) 周公(F) 程颢(G) 社会变化 思想家 “封邦建国”时期 大一统帝国初建时期 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期 【答案】(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敬天保民;东周时期百家争鸣;西汉时期独尊儒术;宋代崇尚理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邦建国”时期的思想家有商鞅、孔子、老子、周公;大一统帝国初建时期的思想家有董仲舒;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期的思想家有朱熹、程颢。 故答案为: (1)A-H B-G C-E D-F (2)“封邦建国”时期:A、B、E、F; 大一统帝国初建时期:C; 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期:D、G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需结合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来解答。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一)“一带一路”的历史记忆 2000 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问题: (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中国古代哪一时期?它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1)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是如何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 (2)以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案】(1)联系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中国古代西汉时期;与这一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是张骞。 (2)唐朝时期中央政府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开疆拓土、设置安西和北庭都护府管辖、驻军防守等方面来回答。 (3)“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可以根据所学有关内容,从贸易往来、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来说明。 故答案为: (1)西汉时期;张骞。 (2)开疆拓土,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驻军防守。 (3)各国的商贾、僧侣、使节络绎不绝、往来于途;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传入日本、朝鲜和越南;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输出,外国香料等物品输入;文化上,佛教传入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又传入朝鲜、日本,国外艺术、科技传入中国,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及火器技术等西传。早期的西学东渐。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丝绸之路是东西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相互往来的桥梁。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交流,促进了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