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时臣弑君、“下克上”之风盛行;孔子访求周史,据此删改,著成《春秋》。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说明孔子 A. 融治国思想于《春秋》 B.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 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 D. 认为分封制已经崩溃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孔子针对春秋时臣弑君、“下克上”违背等级秩序的现象访周史而作春秋,以为警示,体现其遵从礼制等级的治国思想,故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孔子教育思想及贡献,排除B、C。题干未提及分封制,排除D。‎ ‎2.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 A. 百家争鸣的结束 B. 思想兼容的走向 C. 国家统一的实现 D. 各种学派的诘难 ‎【答案】B ‎【解析】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 ‎3.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 民意左右官员行为 D.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答案】D ‎【解析】这一现象发生舆论转变说明当时社会思想发生转变。结合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朝的思想发展过程,我们能够很明显看出儒家思想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忠君伦理观念的提升使得人们观念发生转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政治角度的问题,材料主要体现出思想领域的变化;B选项错误,我们不能对社会道德妄加评判,不同时代对社会道德定义是不同的;C选项没有挖掘出本质,民意的变化还是由于主流思想的变化。‎ ‎4.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答案】A ‎【解析】材料“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保护环境并不是董仲舒的目的,且材料中没有体现保护环境这一说法,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分别为“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没有强调“天与民众”的关系,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儒家学说政治地位是否因此提高,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5.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诏书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共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A. 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 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 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 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即通过儒学思想巩固君主专制,说明汉代将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6.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般若经》《法华经》”。这主要反映了 A. 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 该道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 C. 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和之势 D. 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经》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法华经》是佛教经典,道士去世时拿着儒、释、道三教经典,说明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之势,故C项正确;题干无法体现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儒、释、道三教并存、调合的内容,没有体现道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佛教的地位变化及三教鼎立局面,排除D项。故选C。‎ ‎7.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 宣扬“知行合一”‎ B. 否定孔子思想 C. 反对“格物致知”‎ D. 强调主体意识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 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可以看出该言论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内心的反省,强调主体意识,故D项正确;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说法错误,错在“否定”。‎ ‎8.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呼!”这一思想的最大特点是 A. 否定程朱理学 B. 批判君主专制 C. 主张君主立宪 D. 强调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帝王皆贼”可知唐甄猛烈抨击君主专制,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否定程朱理学,而是强调批判君主专制,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主张主张君主立宪、经世致用,而是强调批判君主专制,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9.黄宗羲的“新制”无疑是一种“革命”,但并不是资产阶级式的近代“革命”,而是始终没有超出古代或封建社会的范畴。黄宗羲的“新制”思想 A. 完全突破了原有的儒学范畴 B. 催生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变革 C. 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要求 D. 是对宋明儒学新的反思与总结 ‎【答案】D ‎【解析】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此时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故D正确;A中完全突破说法绝对;黄宗羲思想并没有催生新的社会变革,故B错误;明清之际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思想体现,故C错误。‎ ‎10.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A. 反对尊崇孔子 B. 提倡独立思考 C. 反对专制皇权 D. 批判程朱理学 ‎【答案】B ‎【解析】“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说明作者反对孔子的权威,主张个性解放,独立思考,故B正确;A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C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批判程朱理学,故D错 ‎11.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A. 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 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 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D. 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活字印刷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多种类书籍的印刷上,而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的环境下,人们对书籍种类的需求是有限的,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主要是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D项正确。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与社会审美观无关,排除A。B项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与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不符,排除。题干强调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12.‎ ‎《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农业生产受到关注 B. 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C. 小农经济较为发达 D. 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可知,农业生产在当时已经受到关注,故选A。材料并未提及农业的生产技术问题,排除B;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产生,C项“发达”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排除;材料并未就当时文学流派进行细致探讨,无法确知现实主义是否成为文学主流,排除D。‎ ‎13.汤显祖是明代剧作家,有学者指出其作品《牡丹亭》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这种新文化反映了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变化 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 中国文化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牡丹亭》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即为适应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C正确。A、D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与民间思想无关,而且民间思想的传播不仅仅依靠戏剧,排除B。‎ ‎14.明清小说中,金榜题名后大权在握便铲奸除恶是主要题材,如著名的《玉堂春遇难逢夫》《张廷秀逃生救父》等。这传递出的信息是 A. 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的反思 B. 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C. 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D. 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答案】C ‎【解析】“金榜题名后大权在握便铲奸除恶”体现出对于当时政治腐败的痛恶,凸显出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C正确。材料中反思的不是科举制,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B错误。材料并不是论述科举制对于社会流动影响,D错误。‎ ‎15.清代 图册《太平欢乐图》其大致内容有市井万花筒、市井娱乐和浙江名特产三大部分,依次展现杭嘉湖地区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该类图册在清代出现主要是由于 A. 文人山水画的兴盛 B. 绘画理论的成熟 C. 城市经济的繁荣 D. 绘画题材的广泛 ‎【答案】C ‎【解析】清代城市经济发展繁荣,故《太平欢乐图》反映市井繁华,故C正确;文人山水画主要反映文人的精神和意境,并不是以市井繁华为主,故A错误;绘画理论的成熟与反映市井繁华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故B错误;绘画题材的广泛也不是《太平欢乐图》反映市井繁华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C。‎ ‎16.苏格拉底批评他们(指智者)收费的根据与众不同,他主张,由于收受金钱,他们剥夺了自己的自由。他们只能同可以付给他们费用的人接触,而他(指苏格拉底)自由地享有由他任意挑选的人组成的团体。苏格拉底 A. 反对开放式的教育模式 B. 提倡自由精神 C. 反对将学术直接商业化 D. 肯定民主政治 ‎【答案】B ‎【解析】材料“自由地享有由他任意挑选的人组成的团体”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提倡自由精神,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7.普罗塔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 B. 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 C. 东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 D. 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答案】B ‎【解析】古希腊时期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交流还没有展开,故AC 错误;材料信息反映出普罗泰戈拉和孔子思想存在相近性,即两人均把研究对象放置于人世间,体现人文精神,故B正确;两人思想在当时均非主流思想,故D错误。‎ ‎18.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 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C. 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 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反映的不是古代雅典法治建立的过程,故排除A项;题意反映的是法庭审判和智者的产生,不是公民争夺权力,所以不能体现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故排除B项;题意反映了“智者”产生的原因,没有体现城邦经济政治的高度繁荣,故排除C项;“智者”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而古代雅典人文思想的产生又与智者学派有关,所以说人文思想的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故选D项。‎ ‎19.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曾因描写了众多的情欲故事,一度遭到天主教会和西欧部分国家的查禁,但这却并不能改变该书在当时西欧社会风靡一时的状况。这说明 A. 禁欲观念是各国的共识 B. 宗教观念影响世俗价值 C. 西欧天主教会完全衰败 D. 人文主义顺应时代潮流 ‎【答案】D ‎【解析】《十日谈》的“情欲故事”反映了人文主义中人性的复苏,也是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在文化层面上的体现,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选D项;材料表明《十日谈》因情欲故事遭教会和国家查禁,但在当时西欧社会风靡一时,与禁欲观念是各国的共识表达的意思相反,故排除A项;《十日谈》无法体现“宗教观念”,故排除B项;“天主教会完全衰败”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教会的衰败表现在宗教组织、宗教影响等多个方面,仅仅由《十日谈》的情况并不能说明它走向衰败,且天主教会至今在西欧仍有一定的影响力,故排除C项。‎ ‎20.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 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 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C. 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D. 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及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故答案为B项。A项,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的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的表述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D项,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1.14世纪时,英国的神学教授威克里夫不承认神甫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中介,也拒绝接受酒、饼是基督血肉之躯的化体说。他坚持《圣经》具有最高权威,是信仰的源泉,并且提倡教士结婚。由此可知,他 A. 深受路德思想的影响 B. 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C. 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D. 为后来的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拒绝接受酒、饼是基督血肉之躯的化体说。他坚持《圣经》具有最高权威”信息从宗教仪式的改变以及《圣经》的权威角度说明改革宗教信仰方式,符合后来宗教改革思想,故D正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16世纪,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C中信仰自由不符合材料主旨。‎ ‎22.《世界小史》: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这可以反映出 A. “认识你自己”在新时代的展现 B. 人文主义提倡解放人本身 C. 宗教改革协调自由与虔诚 D. 启蒙运动重建信仰与理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根据“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可知,人是自由的,但也必须虔诚。根据“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可知这是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反对教会因行称义,因此选项C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人对自己的认识,排除A;材料依然强调信仰上帝,因此与人文主义中提倡解放人本身不同,排除B;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宗教改革,而非启蒙运动,排除D。‎ ‎23.《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C. 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D. 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指的是自然科学知识,由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之一是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也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但它们不属于“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故排除A、B、C项,故选D。‎ ‎24.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 A. 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B. 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C. 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D. 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启蒙学者塑造愚昧反动的老贵族形象,旨在嘲讽批判现实社会中的封建旧势力,反映出新旧势力的尖锐对立,D项正确。启蒙运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排除A。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排除B。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反映了浪漫主义风格文学的特征,与材料不符,排除C。‎ ‎25.下表为18世纪中叶—1770年间法国著名思想家的书籍出版情况(1000—2000册/版)。这表明法国 思想家 作品名称及出版数量 伏尔泰 ‎《老实人》43版 ‎《哲学通信》35版 卢梭 ‎《新爱洛依斯》70版 ‎《卢梭全集》18版 狄德罗 ‎《百科全书》24000套 A. 民众文化水平提高 B. 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地位较高 C. 图书出版事业发达 D. 启蒙思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答案】D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770年间法国伏尔泰等著名思想家的书籍出版数量巨大,当时法国处于启蒙运动时期,这说明启蒙思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故D正确;书籍出版数量大并不能说明民众文化水平提高,故A错误;书籍出版数量也不等于社会地位,故B错误;“图书出版事业发达”的说法没有突出当时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故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不同时期,其思想内涵有所演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 ‎﹣﹣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 材料二 ‎ ‎ 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思想渊源,就广义而言,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仁政”思想以及道家的“无君论”而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之“新”,就新在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君以民为本”、“臣为民请命”的“为民作主”旧范式,而提出了“民为主,君为客”的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民治主张,而这是“以君权为核心”的传统民本思想所无法企及的。‎ ‎﹣﹣吴光《论黄宗我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答案】(1)主张:经济上富民;政治上的仁政;思想上教民。意义:有利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特点:思想来源多元化;突破传统的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具有民主色彩。原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吸取明亡的教训;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 ‎(1)主张:根据材料“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可归纳出经济上的富民思想;根据材料“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可归纳出政治上实行仁政;根据材料“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可归纳出思想上教民。意义:结合孟子的主张需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特点:材料“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仁政”思想以及道家的“无君论”而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之“新””体现的是思想来源的多元化;材料“就新在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君以民为本”、“臣为民请命”的“为民作主”旧范式”体现的是突破传统的民本思想;材料“而提出了“民为主,君为客”的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体现的是批判君主专制和具有民主色彩。原因:结合明清时期的新儒学的背景进行分析即可,如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方面主要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另外结合黄宗羲个人对于明朝灭亡的思考得出吸取明亡的教训。‎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文艺复兴时代有着他本身鲜明的风格,即非全部中世纪的,亦非整个近代的。在这个时代,人文主义者大声疾呼,主宰世界的应该是人,而不是上帝或是神灵,但丁就大胆歌颂说:“人的高贵,究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责。”人文主义者倡导人的价值、尊严和个性解放的真实意图,并不是真正把人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而是使个人的正常欲望能满足和实现。虽然人文主义者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与教会水火不相容的人本主义思想,他们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的人文主义者是并不富裕的,他们为了生存和艺术创作,需要得到教皇、国王、贵族以及富商们的庇护与赞助。彼特拉克曾公开宣称:“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答案】(1)特点: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提倡追求现世幸福;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原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基督教会束缚人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助宗教与古希腊文化宣扬其主张。‎ ‎(2)新发展: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一“人文主义者大声疾呼,主宰世界的应该是人,而不是上帝或是神灵”、“人文主义者倡导人的价值、尊严和个性解放的真实意图,并不是真正把人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而是使个人的正常欲望能满足和实现”、“他们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等信息概括即可。原因:结合文艺复兴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经济方面,主要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思乡方面侧重基督教会对人的束缚;从阶级角度看,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助宗教与古希腊文化宣扬其主张。‎ ‎(2)新发展:依据材料二“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等信息从经济、宗教以及政治三方面概括。原因:结合启蒙运动的背景从经济、阶级以及思想和科技等方面分析。‎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举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等,在医药典籍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隋唐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代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辨证体系。‎ ‎﹣﹣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就取得的原因。‎ 材料二 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到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晨起来。‎ ‎﹣﹣王旭东《世界瘋疫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1)一脉相承、世界领先、著作丰富、名医辈出、惠及周边等。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等。‎ ‎(2)造成人口减少,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促进了相关科研发展。‎ ‎【解析】‎ ‎(1)成就:根据“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早于西方发明”得出世界领先,根据“医药典籍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得出著作丰富,根据“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得出惠及周边,根据“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得出名医辈出。说明:可列举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结合第一小问成就和他们的成就对应说明即可。‎ ‎(2)影响:根据“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得出造成了人口减少、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根据“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得出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根据“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得出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对黑死病的研究促进了相关科研的发展。‎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的自我保持是文化生存的必要条件。这种自我保持不可能在封闭的、非生命的方式中完成,而只有通过与范围不断扩大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环境进行新陈代谢,达到必要的文化补偿点,才能得以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是文化是在生命运动中不断通过自调节和被调节,完善发展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文化流行的勃勃生机,开创文化的新生面。‎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指出其关于文化发展方面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只需明确写出一种看法,阐释时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看法1:文化是随着社会发展新陈代谢实现自我保持的。‎ 文艺复兴发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早期资产阶级对天主教神学束缚不满而掀起的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想运动;罗马教会的压迫剥削日益激化西欧的社会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从而导致了否定罗马教会权威,倡导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出现;启蒙运动是发展壮大的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不满,以理性为武器而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三者从人性自由到宗教信仰自由再到人权自由,但始终保持着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冈此,两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变迁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陈代谢中实现自我保持的。(史实运用部分,阅卷时只须两个基本史实即可赋分)‎ 看法2:文化的自我更新要不断地取长补短。‎ 儒家思想在西汉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等,构建新的儒学体系,终成正统思想;从魏晋到隋唐,儒释道合流,中华文化又赢得旺盛的生命机制;宋元明清,佛道思辨触入儒学体系,理学应运而兴。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主张在传统文化的框架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托古改制”,把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而新文化运动大胆突破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等逐渐深入人心。由此可见,文化的更新需要不断地取长补短,取长补短是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史实运用部分,阅卷时只须两个基本史实即可赋分)‎ 可以从其它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材料主旨涉及文化保持和文化更新两个主题。阐释时可以从任意一个主题展开。以文化更新为例。根据材料后半部分可以提出观点:文化的自我更新要不断地取长补短。阐述过程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思想文化发展变化进行。如中国古代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开创新儒学,使得儒学成为正统。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近代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要求全面学习西方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