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 新版
2019学年上高二历史半期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34题,共68分)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倡导的 A. 经世致用思想B. 君主专制思想C. “心外无理”思想D. “无为”思想 2.古代学者甲认为,要把握“理”,需要“格物致知”;学者乙则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只要内心反省就能体会。学者乙是 A. 董仲舒B. 程颢C. 朱熹D. 陆九渊 3.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该思想流派是 A. 道家B. 墨家C. 儒家D. 法家 4.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韩非子荀子B. 韩非子商鞅孟子C. 荀子商鞅老子D. 墨子韩非子荀子 5.“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以下人物属于这群学者的是 A. 董仲舒B. 陆九渊C. 王阳明D. 顾炎武 6.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 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7.隋唐时期儒学家针对当时的发展形势,提出 A. 天人感应学说B. “三教合一”C. 经世致用主张D. 重农抑商思想 8. - 15 - 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排列应是 A. 儒、道、墨、法B. 道、法、墨、儒C. 法、儒、道、墨D. 道、法、儒、墨 9.朱维铮认为:“独尊儒术”,其实是自称“明于《春秋》”的董仲舒一派儒生,假借伸张孔子作《春秋》的“微言大义”,迎合君主一体化的取向,与权力运作相配合,也就是“通经致用”。由此可见“独尊儒术” A. 背离先秦孔孟之道B. 开创经世致用思想 C. 适应专制集权需要D. 导致君权至高无上 10.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霾”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大顽疾。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 霾是灾难的象征B. 君权神授C. 天人感应D. 自然规律 11.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 12.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 A. 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1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黄宗羲亦说:“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据此可见他们思想的共同进步性在于 A. 反对中央集权B. 主张“一家之法” C. 要求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D. 反对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1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 15 -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5.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 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 李贽为梁启超谭嗣同主张君主立宪奠定基础 C. 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D. 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1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 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 造纸术经波斯传入欧洲D. 中国古代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17.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各项不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楚辞②汉赋③《清明上河图》④杂剧⑤小说 A. ②③④⑤B. ④⑤C. ③④⑤D. ①② 18.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 A. 政府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B. 市民阶层渴望清官主政 C. 民众对暗黑社会现实的不满D. 民众法律观念的提高 19.“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是人们对古代科技发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和战争场面上的描绘。这两个历史事实最有可能出现于 A. 春秋与战国时期B. 两汉时期C. 东汉与唐末宋初D. 元末明初 20.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15 - C.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1.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 儒家学说已不在适应时代的需求 B. 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C. 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D. 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22.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 A. 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 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 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D. 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23.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A. 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B. 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C. 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 D. 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24.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25.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同时,他们发动一场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新文学运动。……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材料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表明西方民主思想开始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B. 为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提供了思想基础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营造了社会条件 - 15 - 26.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B. 救亡图存C. 反对专制统治D. 反抗外来侵略 27.专家学者比较一致认为,新文化运动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补课”当是指( ) A. 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 彻底终结君主专制统治 C. 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的地位D. 确立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8.中国古代封建传统的思想会抑制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欲望,影响国人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导致国人不能敏锐迅捷地了解世界变局,从而滞缓了中国人危机意识的形成。下列哪些思想属于抑制近代危机意识形成的思想( ) ①“华尊夷狄”的文化观念②“中国中心”的地理观念③“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④“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 A. ①③④ B. ①②④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9.某会议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指导下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B.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统治 C. 新民主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D.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30.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1.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那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希望”“这个办法”是 A. 武装夺取政权B. 联合地方实力派C. 实行新三民主义D. 建立责任内阁 32.毛泽东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这一言论主题与下列文献一致的是 A. 《新民主主义论》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15 - C. 《井冈山的斗争》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34.有学者认为,能够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以下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 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 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 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 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第II卷(非选择题,2题,共32分) 35.(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中国最早的哲学家孔子、老子、荀子、庄子也都曾默想和探究过“天”的道理。 材料二: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弃归真,俾千态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 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材料五: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 - 15 -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哲学家对“天”和“人”的关系进行了怎样的阐释。(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2分)?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理学塑造了中华民族哪些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不少于3个)(3分)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4分) (5)对于材料五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3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 - 15 - 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并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指出能够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近代中国思想与实践。(4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2分)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2分) - 15 - - 15 - 参考答案 1.A【解析】材料中强调务实思想,属于经世致用思想,故A项正确;B与材料主旨不符;C属于心学家思想;D属于道家思想。 2.D【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主张发明本心,强调内心反省,故D项正确;A强调天人感应思想;B和C均是理学家。 3.B【解析】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节用”思想,故B正确;其他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4.B【解析】材料“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观点是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韩非;材料“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是指实践了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指商鞅;材料“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是指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是指孔子和孟子。所以答案选B。 5.D【解析】据材料“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学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总结明亡教训,反对君主专制和理学纲常,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董仲舒不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陆九渊和王阳明都属于心学代表,也不反对君主专制,故BC项都错误。故选D。 6.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认为应该加强道德修养,认为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故C项正确。A项为程朱理学的观点,没有反映陆王心学的观点,排除。B、D两项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没有涉及程朱理学的观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类型的选择题,抓住设问要求“共同点”,关键是熟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7.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和道教的发展挑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家理论,故B项正确。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排除A。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排除C。重农抑商思想是政府经济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D。 8.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对道家的评价;“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对法家的评价;“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对墨家的评价;“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是对儒家的评价;故正确顺序是道、法、墨、儒,排除ACD,所以选B。 点睛:本题属于排列式选择题,是指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设问要求“分别描述”,运用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对应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对应法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对应墨家、“ - 15 - 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对应儒家。 9.C【解析】与“权力”运作相配合等字眼足以证明“独尊儒术”是适应专制集权需要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独尊儒术”是先秦孔孟之道的继承和发展而非背离先秦孔孟之道,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经世致用思想是直到后来的明清才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导致君权至高无上的是皇帝制度而非独尊儒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0.C【解析】根据“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可知在中国古代“霾”不仅仅是自然灾难的象征,而是给世人的警示,故A项错误;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材料不是在强调皇帝权力来源的权威性,根据“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可知他实际上是在劝解皇帝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实行仁政,故B项错误;根据“‘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可知他将“天”与“人事”结合,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根据“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可知,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提出这一理论的本意,是借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这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故C项正确;结合材料可知,“霾”不是自然规律,而是与“人事”相结合,故D项错误。 11.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长久不衰,是由于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①②④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儒家思想一度受到来自佛教的挑战,③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③的ABC项。 12.B【解析】二者均强调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必须放弃欲望才能实现对天理的感悟,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只适合王阳明的心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心就是理,心外无物也只适合王阳明的心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适合朱熹的格物致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3.D【解析】材料中“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说明其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家天下”,即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A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 14.B【解析】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15 - 的观点,此观点抨击君主专制,重在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在明清时期没有被动摇,故A项错误。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是张居正改革和摊丁入亩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推动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故D项错误。 15.D【解析】材料中的引文说明某人的思想主张对晚清的“民主共和”思想起到理论的先导作用,即否定君主统治的合理性,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此D符合题意,A B C三人无此主张。 16.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不是西汉时期的人物,排除A。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的书籍不应该出现于隋唐时期,排除B。中国的造纸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排除C。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D项正确。 17.D【解析】材料中的“市民文化”是指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文化,是社会底层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看出①、②反映的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精神生活,不符合题意,③、④、⑤三种艺术反映了宋代以后城市市民生活的现实,故答案选D选项。 18.C【解析】取材于“法律”文献、清官循史传记等字眼意在说明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文学的社会功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不仅仅是渴望清官主政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民众对暗黑社会现实的不满而非民众法律观念的提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9.C【解析】材料“伦、纸”指的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材料“(爆炸)声如雷霆”指的是唐朝末年出现的火药;因此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20.A【解析】借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不难判断。从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孔子的地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只有A项更能说明孔子“命运”。故选A。B项错误,无法体现孔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对待;C项错误,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但是却和现实紧密相连;D项错误,是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21.C【解析】戊戌变法的尊孔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孔都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探索救国道路的不同策略,都说明中国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22.C【解析】康有为主张科举制度改革,建立新式学校主要是为传播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服务。因此他所说的“中体西用”与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 23.C【解析】材料一方面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同时也指出孔子的思想是适应那个时代的需要,但不适用新时代的变化,表明李大钊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故答案为C项。A项中的“彻底否定”和D项中的“始终代表” - 15 - 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李大钊是评价孔子学说在不同时期的影响,不存在前后矛盾,排除B项。 24.B【解析】题目表明了中国人在雅片战争后,对西学开始重视,但又不愿放下自大的架子,就出来了个“西学中源”说,这是在向西方学习,不是无价值,故A项错误;这种说法中国人容易接受,有利于人们学习西方,故B项正确;这不能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有利于人们接受西方的思想,所以对维新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故D项错误。 25.D【解析】材料中的“这场思想变革”指的是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营造了社会条件,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西方民主思想早就影响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文化运动并未为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提供思想基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文化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也无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6.B【解析】据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其主题是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反对专制统治不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反抗外来侵略也是为了救亡图存,故D项错误。故选B。 27.C【解析】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它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的地位,辛亥革命是政治领域的反封建斗争,二者均是反封建斗争,所以新文化运动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的是辛亥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彻底终结君主专制统治的也是辛亥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文化运动也未确立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8.D【解析】“华尊夷狄”的传统文化观念、“中国中心”的地理观念、“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均是抑制近代危机意识形成的思想,即①、②、③、④均是符合题意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9.D【解析】该理论指的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使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起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三民主义的指导,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统治也是三民主义的指导,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民主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 15 - 30.D【解析】A选项是毛泽东的主要革命思想,是其思想的精华部分;B选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C选项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思想。D选项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故本题选择D选项。 31.C【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开展起来,故答案为C项。武装夺取政权是原先就有的办法,排除A项;BD项不是这一时期的“办法”,均排除。 32.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1925年,对中国革命及革命中各阶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材料论述了革命以及革命中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该书的内容相符, 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重在揭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规律,与题意不符,排除A。《井冈山的斗争》系统地回答了割据地区形势、军事问题、土地问题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肯定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与材料不符,排除D。 33.D【解析】这两条道路最根本的相同点都是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的产物,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适合第二条道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相同点但不是根本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适合第一条道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4.B【解析】A正确,百日维新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但缺乏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失败,CD两项说法正确,较好的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论点。孙中山模式具有市场导向性,建立中华民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故选B。 35. (1)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3分) 原因:甲午战败后,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2)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开展洋务运动(2分);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2分)。 (3)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2分);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2分)。 36.(1)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主张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2分) 庄子:“天”与“人”不相胜,应该顺应自然。(2分) - 15 - (2) 现象: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局面;(2分) 影响:为宋明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分) (3) 民族性格:社会责任、注重气节、发奋立志。(3分) (4) 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利用孔子宣传维新变法(2分)。 新文化运动中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旧道德,动摇了儒家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2分) (5)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言之有理即可)(2分)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