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八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作业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命题规律 与选修1类似,选修4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所考人物大多都非教材和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即主要选取教材外的重要人物作为考查的内容。解答时应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同时务必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也就是所考内容与必修部分所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材料信息与必修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部分试题的依据和平台。 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从设问方式来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从考查内容上看,着重考查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具体考查见下表: 2020年高考必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命题角度1 古代杰出人物 48 48 48 47 47 47 47 47 46 命题角度2 近现代杰出人物 48 48 46 47 47 命题角度1古代杰出人物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9全国Ⅱ·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题干围绕司马相如生平组织材料,特别突出了其在汉赋上的成就。答题时,要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汉赋的特点,即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这与汉代中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此概括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和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2.(2019全国Ⅲ·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6分)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 (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历史功绩。第(1)问,根据材料“郭子仪……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可得出平定安史之乱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郭子仪……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等信息可得出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可得出培养人才的历史功绩。第(2)问,根据材料中平定安史之乱和劝阻回纥军队等事件可得出身逢时势,勇于担当的结论;根据材料“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等得出忠于朝廷的结论;根据材料“‘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可得出身强体健的结论;根据材料“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可得出善于领兵,英勇善战的结论;根据材料“子孙与皇室通婚……故谗谤不能行”等信息可得出富有政治智慧的结论。 3.(2018全国Ⅱ·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 参考答案 (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解析 本题从考查知识上看,主要考查明朝时期为蒙汉修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三娘子;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和评价能力。第(1)问要求“概括原因”,要注意从当时局势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第(2)问要求简要评价历史功绩,回答时应主要从三娘子的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方面来思考,要重点思考其活动对“蒙汉关系”和“草原发展”两个方面的影响。 4.(2018全国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唐宪宗的“元和中兴”。第(1)问,根据材料“整顿赋税,裁减冗员……财政状况开始好转”等信息,可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等信息,可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材料“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等信息,可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材料“讨伐”“主动投附”“分割裁减”等信息,可得出剿抚并用。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等角度说明即可。 5.(2017全国Ⅰ·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 (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名人季札。题目材料反映了季札的文化观和守信、拒绝王位等信息。第(1)问要求说明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比较儒家思想与季札行为的契合点,因此,从儒家思想的“礼”“信”“义”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围绕季札出使的“文化意义”设问,材料中以吴国代表江南文化,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方面回答即可。 6.(2017全国Ⅱ·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弟子颜回。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第(2)问,颜回受到后世的尊崇既与孔子的赞赏有关,也与汉代以后儒学受到尊崇有关。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作为孔子得意门生的颜回也因其杰出表现而受到尊崇。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嬴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嬴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嬴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摘编自尚景熙《李斯评传》 (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历史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斯取得重大贡献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贡献:反对逐客,为秦留人才;帮助嬴政统一天下;协助制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参与统一文字、度量衡。(7分) (2)原因: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背景;士阶层社会地位上升;嬴政的信任与重用;李斯尚法符合时代需求;李斯本人努力进取。(8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分别概括即可。第(2)问,主要从时代特征和李斯与秦王嬴政的角度分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汉文帝十分赏识贾谊的识见,曾准备任为公卿,但因周勃、灌婴等老臣反对,未能实现,让贾谊任长沙王太傅。后来汉文帝又特召贾谊,问鬼神之事于宣室殿,君臣畅谈至深夜。贾谊后又被任命为梁怀王太傅。公元前169年,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伤失职,不久悲郁去世。 汉初以来,因为中央政府政策宽容,一些诸侯王有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倾向。面对这一形势,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也就是多立诸侯而分别削弱其实力。……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中写道,对于行政,“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他指出,民为邦本,民众虽然至贱至愚,却不可以简慢,不可以欺压。“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逮,而民必胜之”“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据《洛阳才子贾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谊在政治上遭遇挫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谊的政治主张及其意义。(9分) 参考答案 (1)原因:遭到老臣的阻挠;汉文帝关注鬼神思想使其政治主张遭到忽视;怀有担当之心,但怀才不遇。(6分,言之成理即可) (2)主张:多设诸侯并对其加以削弱;以民为本;使民富乐。(4分,言之成理即可)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政治安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5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第(1)问,据材料“因周勃、灌婴等老臣反对,未能实现”得出遭到老臣的阻挠;据材料“问鬼神之事于宣室殿,君臣畅谈至深夜”得出汉文帝关注鬼神思想使其政治主张遭到忽视;据材料“贾谊自伤失职,不久悲郁去世”得出怀有担当之心,但怀才不遇。第(2)问,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多立诸侯而分别削弱其实力”得出多设诸侯并对其加以削弱;据材料“他指出,民为邦本”得出以民为本;据材料“以富乐民为功”得出使民富乐;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一些诸侯王有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倾向”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政治安定;据材料“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得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据材料“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逮,而民必胜之”得出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冯太后以女主临朝,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她不能不对可能动摇其地位的人实行严厉制裁,直至诛戮。因此,她是严苛的。她还利用宦官和受宠者来加强集权统治,给他们很大权力,很厚的赏赐,但即使对这些人,她“亦无所纵”,所以他们中大多数比较规矩, 并无大的过失。冯太后用人颇具政治眼光,她宠幸李冲,更器重李冲的见识才干,当时的政治措施,制度兴革,多有李冲的擘划。她给游明根、高闾特殊礼遇,是因为这两人“儒老学业”,博综经史。 在封建统治者中间,冯太后还是比较朴素的,她不喜欢金银饰物,穿的衣服,用的被褥都是一些素色的缯帛而已。她吃饭的小桌子,只有一尺宽,饭菜数量比过去少了十分之八。她生前预先对自己的丧葬作了安排,一切从俭,坟墓不过三十步,内室一丈见方,棺椁很普通,不用随葬器物,甚至一般的素帐、陶瓷也不要。后来坟墓、内室扩大一倍,是孝文擅改的。冯太后不愧是北魏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杰出人物,她采取的种种改革措施,成了北魏封建化道路上的里程碑,而且对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太后成为一代名后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冯太后的主要政绩。(7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知人善任;善于掌控官宦之人;锐意坚持改革,成效明显;崇尚节俭;对北魏孝文帝的培养。(8分) (2)评述:重视学习汉文化,加快北魏封建化进程;是稳定政局、巩固和扩大北魏政权的重要人物;推动孝文帝改革,加强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7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冯太后,考查阅读与分析材料、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紧扣材料中“利用宦官和受宠者来加强集权统治,给他们很大权力,很厚的赏赐”“更器重李冲的见识才干,当时的政治措施,制度兴革,多有李冲的擘划”“冯太后还是比较朴素的”等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可结合材料中两段文字的最后一句话以及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述。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张仲景在叙述其从医的原因时指出:“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桓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著名医学家,几乎无不尊崇。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从医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医学思想的历史价值。(7分) 参考答案 (1)敬仰先代的医学家;现实中的医者攀附权势,追逐名利而不钻研医术;疾病造成人口死亡,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现实的医者墨守成规,不思创新。(8分) (2)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丰富,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了辨证论治法则;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外学者所推崇、研究,其理论、经验、医方等到今天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被奉为医学经典。(7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望齐桓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得出敬仰先代的医学家;根据材料“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得出现实中的医者攀附权 势,追逐名利而不钻研医术;根据材料“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得出疾病造成人口死亡,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根据材料“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得出现实的医者墨守成规,不思创新。第(2)问,由材料“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得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丰富,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了辨证论治法则;据材料“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和“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得出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外学者所推崇、研究,其理论、经验、医方直到今天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被奉为医学经典。 命题角度2近现代杰出人物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9全国Ⅰ·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 《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 参考答案 (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家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及体现的时代精神。第(1)问,根据材料“留学美国……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可知将西方先进管理方法引进中国;根据材料“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可知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材料“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知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根据材料“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可知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第(2)问,根据材料“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可知体现了热爱、报效祖国的精神;根据材料“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等,可知体现了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根据材料“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等,可知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 2.(2018全国Ⅰ·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1分) 参考答案 (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总统华盛顿和罗斯福对拉美地区的政策。解题时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中立政策”和“睦邻政策”的含义,前者不参与国际事务,后者则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由此解答第(1)问;第(2)问答题时要从时间概念入手,联系法西斯势力扩张的时代特征,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说明“睦邻政策”的作用和实质。 3.(2017全国Ⅲ·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7分) 参考答案 (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得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结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全国解放后”“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背景为“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问,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我国实际进行思考,进行多角度思考和回答。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邹容(1885—1905),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出生在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从此厌恶科举八股。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后逐渐向往维新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始撰《革命军》初稿。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返回上海,住入爱国学社,结识章太炎,结为莫逆之交。这时,恰逢拒俄运动发生。他两次在张园拒俄集会上演讲,签名加入拒俄义勇队。5月,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在此期间,《革命军》由上海大同书局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请章太炎作序。《苏报》案发生后,于7月1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于租界监狱。邹容被租界当局判监禁两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1912年3月29日,经孙中山批准,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遗著辑有《邹容文集》。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邹容思想倾向的特点。(7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邹容革命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其革命思想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讨厌经学的陈腐,鄙弃八股功名;心向维新思潮,具有变革志向;积极投身革命,宣传革命思想。(7分) (2)主要因素:民族危机;个人的信念和抱负;国外求学的阅历;结交革命志士并受其影响。 影响:宣传了革命思想,启迪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影响深远。(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从此厌恶科举八股”得出讨厌经学的陈腐,鄙弃八股功名;根据材料“因思想倾向维新”得出心向维新思潮,具有变革志向;根据材料“《革命军》由上海大同书局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得出积极投身革命,宣传革命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主要因素,根据材料“恰逢拒俄运动发生”得出民族危机;根据材料“他两次在张园拒俄集会上演讲,签名加入拒俄义勇队”得出个人的信念和抱负;根据材料“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得出国外求学的阅历;根据材料“结识章太炎,结为莫逆之交”得出结交革命志士并受其影响。第二小问影响,结合邹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可从宣传了革命思想,启迪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等角度分析总结。 2.(2019安徽黄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范旭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他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1914年12月,久大精盐厂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终于问世,掀开了中国制盐技术史上新的一页。1926年6月,洁白、干燥、无杂质的“红三角”牌纯碱下线了。1926年8月,美国在费城举办万国博览会,红三角纯碱参加了展览,荣获金质奖。1937年2月,卸甲甸的永利硫酸铵厂生产出第一批硫酸铵,从此揭开了中国化肥工业崭新的一页。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因在抗战中过度操劳,范旭东于1945年10月4日抗战胜利之际与世长辞,毛泽东为他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 ——摘编自焦建全《中国化工先导范旭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工业救国”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范旭东“工业救国”的历史作用。(9分) 参考答案 (1)条件:范旭东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感染;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6分,任答3点即可) (2)作用: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为近代中国化学工业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了声誉;为抗战时期大西南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造福于后世。(9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查理·卓别林,1889年生于英国伦敦。1918年卓别林在洛杉矶好莱坞开设了电影公司。1925年主演《淘金记》,讲述了一个流浪汉凭借自己的善良、勤劳和坚毅而收获财富和爱情的故事,这也是卓别林第一部获得学院奖的作品。1931年的《城市之光》展现了流浪汉和盲人卖花女之间的“悲与喜”“笑与泪”。卓别林从现实细节出发,营造大量笑料,但影片也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批判性,卓别林通过执着的流浪汉与反复无常的富翁的际遇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表达出来。1936年的《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工人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1940年的《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影片刻画了一个残酷迫害犹太人,企图统治全世界的大独裁者。卓别林通过表演对大独裁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并在片末的演讲中说出了他的心声:“独裁者会死去,他们从人民手里夺去的权利即将归还人民。” 《新世纪周刊》曾评价: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 ——摘编自盛瑞祥《每天了解一个人 ——查理·卓别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卓别林影片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卓别林取得成功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1)柯立芝繁荣期间,美国社会充满乐观情绪,相信个人奋斗就能取得成功;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社会生活水平大幅下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加剧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专制独裁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威胁。(每点2分,共8分) (2)科技进步推动电影工业的发展;卓别林的作品体现出对人性美好品质的歌颂和对社会弊病的思考;卓别林的卓越努力。(答出1点3分,两点5分,3点7分) 解析 第(1)问,根据“1925年主演《淘金记》……这也是卓别林第一部获得学院奖的作品”可知柯立芝繁荣期间,美国社会充满乐观情绪,相信个人奋斗就能取得成功;根据“1931年的《城市之光》……卓别林通过执着的流浪汉与反复无常的富翁的际遇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表达出来”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社会生活水平大幅下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根据“1936年的《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加剧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平;根据“1940年的《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专制独裁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威胁。第(2)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技进步推动电影工业的发展是原因之一;根据其主演电影的主要内容可知作品体现出对人性美好品质的歌颂和对社会弊病的思考是原因之二;根据常识,可知其个人的卓越努力是其原因之三。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赵元任(1892—1982),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积极的提倡者与实践者。他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青年时代留学海外,与同时代的伙伴们一起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勤奋学习科学知识。辛亥革命胜利后,赵元任与血气方刚的同伴们提倡文学革命,企图唤起民众觉醒,达到实现政治民主的目的。赵元任对学术的爱,也是对科学的爱,表现了无限的衷情。他把科学救国和科学强国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把一生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奉献给了学术研究。赵元任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赵元任一家经常参加“中华赈济联合会”的各种活动,在为救济难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中。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尤其是人文学者,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赵元任能把科学、语言、艺术与人生融为一体,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体现得那么淋漓尽致,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摘编自苏金智《赵元任:“言有易,言无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元任先生一生的历史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元任先生的精神遗产。(7分) 参考答案 (1)积极投身于追求民主、科学的伟大斗争;积极实践科学强国与科学救国思想;积极为祖国的抗日战争贡献力量;积极进行学术研究,成为科学、人文大师。(8分) (2)追求民主科学精神,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加速了中国抗战的胜利;人文主义精神,为我们提高人文素养提供了借鉴等。(7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文化名人赵元任先生的贡献及其给后世留下的精神遗产,考查阅读、分析材料与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国家的情感。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科学与民主积极的提倡者”“科学救国”“参加中华赈济联合会的各种活动”“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体现得那么淋漓尽致”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第(2)问,结合上一问的“贡献”从反帝反封建、抗日战争与修身养性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注意史论结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