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以下与其产生无关的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耕作技术的进步 C.土地私有制出现 D.农产品的商品化 2.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3.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4.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唐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 北方 40 28 0 11 10 南方 17 27 37 77 88 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D.儒学教育的发展 5.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匠人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私营手工业发展 ③生产关系进步 ④小农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6.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繁盛一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技术先进 B.航海技术的发达 C.海上贸易兴盛 D.晓市、夜市繁华 7. 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B.租佃制得到发展 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D.经济趋向近代化 8.“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自然经济占主导 B.封建制度的落后 C.机户们不守信用 D.地方官府的勒索 9.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A.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 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 10.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沿海地区稳定 B.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C.政府独占对外贸易 D.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 1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 A.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 B.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C.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 12.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其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B.物质利益的驱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美洲劳动力缺乏 13.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据此分析,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影响 B.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1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仅出现在欧洲主要国家 B.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C.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 D.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15.有人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机器的机关)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实业救国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6.从下面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直隶 (含天津) 江苏 (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 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 C.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比处于劣势 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17.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电车公司号召民众乘坐,并提出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这表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C.上海市民接受新事物快 D.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18. 周积明在《最初的世纪》中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中国向外国贷款修建和自筹修建的铁路占5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B.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发生变化 C.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D.铁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19.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 A.推动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 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 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男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美国政府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大大恢复了银行的信用 B.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 C.有利的恢复了农业生产 D.比较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 2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计划与前苏联的经济计划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A.指令性 B.干预性 C.指导性 D.计划性 22.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着手进行改革。在改革开始阶段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但改革很快陷入困境。导致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B.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C.缺乏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 D.没有首先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23.“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 24.1985~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25.胡锦涛同志高度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称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C.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26.“丁克”“空巢”“闪婚”“宅男宅女”等新时代形成的这些新词语,总体反映出现代人 A.生活节奏加快 B.生活负担沉重 C.生活方式多样 D.生活压力巨大 27.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而言的重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B.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C.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发展 D.使美元成为世界性的货币 28.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这表明 A.原有各国使用的货币币值十分混乱 B.为欧元区的金融危机埋下更多隐患 C.欧盟所有成员国均已开始使用欧元 D.欧元的诞生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9.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这最能说明 A.自贸区内存在着比较强的经济互补性 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C.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 30. 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材料表明 A.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 B.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的“全球化” C.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D.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恨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8分) 32.(22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篇 材料一 “(第一次工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資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挫折篇 材料二 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调整篇 材料三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如下图)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然济的发展客现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展望篇 材料四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1)自1500年起,到20世纪初世界门场运步形成,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 (4分) (3)分则写出材料三图中的三个国际组织的名称(不能片英文缩写) (6分)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6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D 2.A 3.C 4.B 5.B 6.C 7.A 8.D 9.B 10.A 11.D 12.C 13.C 14.D 15.A 16.B 17.D 18.C 19.A 20.B 21.C 22.B 23.D 24.A 25.A 26.C 27.B 28.D 29.D 30.B 31.(18分) (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任意两点4分) (2)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2分)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任意两点4分,其他合理性答案酌情给分。) (3)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2.(22分) (1)事件: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分) 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品);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3分) (2)办法:转嫁危机,以邻为壑;提高关税;货币贬值。(4分) (3)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6分) (4)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总产值差距加大,两者贫富差距扩大。(3分) 应对: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