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 考试范围:全部所学 考试时间:2018.4.27 命 题 人:龚 芳 审 题 人:雷 细 娥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 题,共50分) 1.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2.“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谏官之任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有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台谏的设置分割了皇权 B.台谏分职不利于加强皇权 C.台谏分离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D.台谏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 B.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 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 D.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 4.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5. 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 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 希腊文化背景之中。这些变革包括伯里克利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 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材料表明 A. 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 B. 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C. 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 D. 伯里克利改革完善民主政治 6. 据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它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上述规定 A. 维护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 B. 实现了各州地位平等 C. 消弭了南北方的贸易争端 D. 削弱了中央政府权威 7. 罗马法的“法学的论证”方式,在政治领域表现为“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在帝国时代,元首或皇帝总揽帝国大权,法学家们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一思想 A. 否定了雅典人的人民主权原则 B. 蕴含了启蒙思想中的契约精神 C. 强调了法律应重视证据的思想 D. 确立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 8. 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 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 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 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C. 城市主体人群发生变化 D. 城市布局由封闭到开放 9.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31 205 511 广东 / 1270 1959 A. 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C.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D.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10.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 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11.据统计,建国初期某年全国职工提出53万多件发明、技术改革和合理化建议,实施的有23万多件,仅其中6万多件全年就节约和创造价值9000多万元,还涌现出大批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这反映了 A.近代以来我国工业和科研基础的落后 B.工业化进程中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大跃进”运动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 D.“双百”方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12.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 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 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13.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 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 美国金融的崛起 B. 荷兰商业的繁华 C. 殖民霸权的更替 D. 英国科技的先进 14.菲利波夫在《俄罗斯现代史》中描述:工业品和食品的经常性短缺,而且经常是生活必需品短缺。西伯利亚、北部、乌拉尔和远东这些地方,在1970年末期就出现了只向某类居民(哺乳的母亲、参加过战争的老兵、重病患者等等)凭票出售某些种类的食品的一些尝试。这种现象表明 A. 苏联社会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 B. 赫鲁晓夫改革改变了斯大林体制 C. 美苏军备竞赛对苏联产生严重影响 D. “加速发展战略”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15.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 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C. 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D.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6.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说,“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 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 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念一致 B. 赞同罗斯福新政时期经济政策 C. 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D. 捍卫民主政治并反对极权统治 17.针对二战后西方的“福利国家”,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说:“在最穷的社会中,从富裕的人那里扣除并提供给不幸的人剩余的饼是不多的。”据此,萨缪尔森认为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A.无力缓和社会矛盾 B.给穷人带来更多实惠 C.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D.不利于刺激经济增长 18.近年来,美国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说不,德国公开反对《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倾向于实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该现象说明 A.“反全球化”的思潮正愈演愈烈 B.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也有挑战 C.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日渐处于劣势 D.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19.宋代大批画家追求细节的真实,对所描绘对象细致人微,显现出了“观物”“究微”的治学态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特点主要是 A.社会动荡下复杂心情的反映 B.商品经济发展重物质的反映 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D.笔墨纸砚技术发展的产物 20.清代《南安县志》载:“(婚俗)多尚华侈,殷富之家,既喜夸耀,而善作淫巧者又逐时习,复导其流而波之,裂缯施采……贫者鬻产以相从,特习俗不古,挽回为难耳。”材料反映清代 A. 婚嫁方面的攀比炫耀风俗尤为突出 B. 南安地区婚俗受到富豪影响而奢靡 C. 南安贫民受到殷富之家诱导而破产 D. 治理奢靡风习成为当地最突出的任务 21.1919年7月20日,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文章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 A. 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 B. 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 C. 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 D. 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22.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华日报》以苏联为宣传重点,《中央日报》以美国为宣传重点,而《大公报》则广撒宣传网,侧重英美。三份报刊对外舆论宣传各有侧重,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A. 加剧了抗战期间意识形态的斗争 B. 有利于中国争取国际舆论和援助 C. 导致了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的对立 D. 便于美国和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 23.1949年12月,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 长期“左”倾冒 B. 缺乏连续性 C.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 具有时代性 24 .伏尔泰说:“为了我们这些悲惨而又能思维的动物的共同利益,是否必须承认有一个赏罚严明的上帝,他可以同时作为我们的约束者和安慰者呢。还是扬弃这一观念,一任我们陷于绝望的灾难中、沉溺于不知悔过的罪行中呢。”这表明伏尔泰 A. 强调宗教存在的必要性 B. 推崇理性高于信仰 C. 认为宗教能够解除困苦 D. 主张人的自然平等 25.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文学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夸张人物的传奇经历与英雄色彩 △凭借想象的翅膀,将自然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 △把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 A.《苹果车》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巴黎圣母院》 二、材料解析题: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20分、28题10分,共计50分) 26. 中国的戏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在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它呈现着旺盛的 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时代带有巫术色彩的歌舞活动。周朝开始由职业演员“优伶”替代巫师。汉代出现了“百戏”的繁荣局面。宋代适应市民口味的文化娱乐形式获得长足发展,戏曲步入了它的形成期。北宋灭亡后,宋杂剧南下北上一分为二。南下杂剧与南方地方音乐、民间戏融合而成我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正式戏曲形式——南戏。而在北方,以金院本和北方音乐为基础的一种戏曲形式也迅速成熟起来,这就是元杂剧,或称北曲杂剧。元杂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宾白、舞蹈、演奏、歌唱融为一体,开辟了我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到了明代,在吸收了元杂剧北曲基础上形成的新戏曲形式——传奇取代了杂剧在剧坛的主导地位。清康熙年间,由“南洪(洪昇)北孔(孔尚任)”创作的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都是在亡国之际于爱情和国难之间寻觅历史的兴亡之感和人生之慨,引起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思考,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钩沉》 材料二 钱玄同说,“要中国有真戏,非把中国现在的戏馆全数关闭不可”,“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这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 傅斯年自言“对于社会上所谓旧戏、新戏,都是门外汉”,却声称“中国旧戏,实在毫无美学的价值”。“现在流行的旧戏,颇难当得起文学两字”。 同样自称“门外汉”的周作人,断言中国旧戏该废的理由是“从世界戏曲发达上看来,不能不说中国戏的野蛮”和中国旧戏“有害于‘世道人心’”,“至于建设一面,也只有兴行欧洲式的新戏一法”。 ——摘编自陈平原《触揽历史与进人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学者谈“旧戏”的社会背景(8分),并对其观点加以评价 (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国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创伤,各国均致力于医治战争的创伤,重建本国的经济。在恢复本国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各国都面临着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在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二是在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三是在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材料三 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30年代大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呈现出什么状态(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其出现的原因 (6分) 。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面临着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4分),并简要说明其积极意义 (8分) 。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维新志士们力图通过变法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其政治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除了皇帝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简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4分),并结合百日维新的改革举措说明戊戌变法的“激进”(4分)。 (2)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深远影响(2分)。 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D B B A B A D C B D C 题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C B C B A B D[来 A D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20分、28题10分) 26、【答案】 (1)历史悠久;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内容上,雅俗共赏,劝教于民;形式多样化,兼容并包;体现鲜明的地域特点。(8分) (2)社会背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军阀统治,日趋黑暗;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与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8分) 评价:诸学者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与肯定,其观点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历史背景下,辛亥革命仍未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迫使资产阶级激进分子采取矫枉过正的手段,以求彻底变革思想。但此种观点忽视了文化的民族性,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待传统文化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4分) 27、【答案】 (1)状态:世界经济出现无序、混乱状态。(2分) 原因:大危机的破坏;保护主义盛行;金本位制崩溃;经济协调机制缺失。(6分) (任意3点即可) (2)举措: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4分) 意义:战后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总额的增长;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8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给分) 28、【答案】 (1)主要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改革者心态急于求成;变法策略过于激进。(4分) 说明: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取消旗人特权。(4分) (2)影响:满汉分裂扩大;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