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春秋战国时期能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社会经济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B.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D.诸子百家逐渐形成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 A.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 B.矛头都指向奴隶制残余 C.都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提出了新内容 D.都在思想领域中重视人的作用 3.“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材料中“争”的实质是( ) A.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C.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D.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 4.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材料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 ) A.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5.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 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6.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了他的什么教育思想( )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择优而教 D.有教无类 7.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筒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 一脉相承,都源于(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8.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间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 )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9.“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是宗教改革时期重要的口号,其意义在于( ) A.宣扬因信称义 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创立新教教派 D.否定教皇的权威 10.“除了艺术和建筑,文艺复兴也的的确确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变革, 在“ ”思想方面深入人心。”在“ ”填写较为恰当的是( ) A.平等主义 B.批判主义 C.世俗主义 D.浪漫主义 11.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12.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一运动指( ) A.智者学派的教学活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13.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出唐代诗人李白诗歌的 ( ) A.现实主义追求 B.浪漫主义色彩 C.现代主义风格 D.古典主义格调 14.“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A.市民阶层壮大 B.农民娱乐的需求 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 15.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的直接材料 16、某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目,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 “蔡侯纸”是中国唐朝时期的纸 B.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C.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17、《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的中国( ) A.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 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 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 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18、《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暧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 ) A. 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泯 B.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 C.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D. 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19、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社会环境的影响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0.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如图所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 ) 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 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C.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 D.牛顿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打破了封建神学的禁锢 21.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2.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从业状况也发生着变化,其中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阶层被所谓“白领工人”阶层超过,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过:“这场革命,空前的、爆炸性的是用计算机储存和检索信息的速度,还有以光速,尤其是通信卫星——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作者着重强调信息时代( ) A.积累信息的规模扩大 B.通讯卫星事业的发展 C.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 D.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4、科技革命带来了新发明、新创造,丰富并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同时,还出现许多新的职业。下列新职业按其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25、“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有力地打击了“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科学成果是( )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 D.细胞研究成果 26、 “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 A.经典力学的建立 B.进化论的提出 C.相对论的诞生 D.量子论的形成 27、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 A. 因特网对每个国家是利弊参半 B. 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C. 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 D. 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 28..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这里的“制造派”是指(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9.“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0.“康有为的思想倾向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变化,他像很多同时代的人一样,起初是一位理学学者,现在却满腔是对西式政治改革的火一般的激情。”这说明( ) A.康有为是一位思想激进并且善变的人 B.康有为认识到了理学的“虚伪” C.民族危机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救国探索 D.中国社会已经完全西方化 31. 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部分刊物“都似乎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其中像《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星期评论》《时事新报》《解放与改造》等,都是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登载有关社会主义文章的报刊。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B.社会主义革命是大势所趋 C.马克思主义被民众普遍接受 D.中国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 32、“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C.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D.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提供了有力武器 33、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民主义”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34、近代在对待西方文明时,中国大都是“在传统中变”,但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在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C.洋务运动的弊端日益明显 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5、《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中指出:“民国四五年之交,整个的中国陷在革命顿挫、内部危机四伏、外患侵入不已的苦闷中,一般人以为政治不足以救国,需要文化的手段……”于是兴起了(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当我作为一个自然学者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的环球远航时,在南美洲看到某些事实,有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古代与现存生物的地质关系,我深深地被这些所打动。 ——达尔文《物种起源》前言 材料二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在政治上……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在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4分) (2)概括指出19世纪西方社会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进化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对“夷”的认识,“制夷”的本质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其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比起魏源、曾国藩,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6分) 一、 选择题: 1--5 ADCAC 6--10 ACCDC 11-15 CBBAD 16-20 BABAB 21-25 BDCCC 26—30 DBBCC 31-35 AABDD 二、 材料题36.(1) 条件:达尔文的环球远航实践经验的积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冲击了宗教神学观,为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4分) (2) 态度:宗教界敌视,西方资产阶级支持。敌视原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动摇了教会权威。支持的原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顺应了西方社会的时代潮流,为民族主义、自由主义(自由竞争或自由资本主义)、殖民主义(殖民扩张)等提供了理论依据。(6分) (3)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进化论作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工具,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或民族自强意识或救亡图存意识),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有助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人进一步向西方学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6分) 37(1) 认识: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本质:抵御外国的侵略。(4分) (2) 方法:先购买,再仿造。目的: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护清朝统治。(4分) (3) 实行君主立宪制。进步:开始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