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南木林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考试方式:闭卷年级: 高二 学科: 历史 命题人: 赖冬梅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 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带入考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 A. 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B. 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C. 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 D. 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仅凭材料反映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并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汉到东汉铁犁铧数量大增,说明当时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故C正确;铁犁铧属于农业生产工具,并不能体现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农业先进生产工具的发展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1947年占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值 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1949年占应征税进口值5.6% 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C. 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D.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关税不断降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家货币金融体系,故A项排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故B项正确;区域集团化是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的,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成立的,故D项错误。 3.据载,1845年“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该夷贩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一现象在当时导致中国农村出现的变化是 A. 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 B. 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C. 农业生产被列强控制 D. 机器生产不断推广 【答案】B 【解析】 材料“1845年”“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说明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冲击中国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渐破产,从而导致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的状况和机器的使用,故CD项排除。 点睛:“1845年”“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 4.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市场经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新词汇,2012年又收录了“非公有制经济”、“乡镇企业”等新词汇。这反映了我国 A.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B. 私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开始 D.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部分新词汇反映出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故A项正确;私营经济所占比重较小,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故B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反映出对外开放的状况,故D项排除。 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A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重商主义并未盛行,B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C项错误;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D项正确。 6.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 B. 殖民扩张 C. 文化传播 D. 资本输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列强加紧对外扩张,故A正确;“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不属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而且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殖民扩张也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故B错误;文化传播显然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资本输出仍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果,故D错误。 7.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 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 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A 【解析】 卜辞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它反映了那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受禾”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在当时的卜辞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受禾”的内容,说明了此时的农业生产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故选A。祭祀主要针对的是先祖或者神灵,排除B。巫师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古代农业经济 8.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解析】 C项与题意不符。B、D两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把权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更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传统。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所以A项正确。 【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政策的调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面对二战后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采取的减少政府干扰经济的做法,但并不是要把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9.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 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A. 巩固区域集团化 B. 消除国际竞争 C. 推动贸易自由化 D. 促进国际合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它的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材料中的“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正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推动贸易自由化,故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故A项错误;世贸组织主要是解决贸易纠纷,显然不可能消除贸易竞争,故B项错误;世贸组织宗旨不是促进国际间的合作,故D项错误。 【点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10.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时空观念。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答案为A项。争霸战争并非只是在这一区域进行,且争霸战争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经济的破坏,排除B项;这一区域的交通条件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这一区域城市规模如何扩大材料没有反映,难以得出推动商业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之际的商业发展 【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本题考查影响商业贸易发展的因素,区域位置是重要因素之一。本题的解答应当根据图示,从图示中陶、曹、鲁的位置关系,来确定推动这一地区商贸发展的原因。 11.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 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 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C 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项错误。 12.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就是找准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就是安徽和改革。对于改革开放中的安徽,最重要的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根据“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这一叙述,更加确定就是B选项。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交子”广泛使用 B. 坊市界限严格 C. 商业发展繁荣 D. 商帮活动频繁 【答案】C 【解析】 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坊市界限严,不利于城市发展,B错误;商业发展繁荣,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C。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A. 欧洲经济共同体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欧洲联盟 【答案】A 【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排除B;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资本等自由流通,排除C;欧洲联盟的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排除D。故本题选A。 【考点定位】区域经济集团化 15.长期以来,英国妇女一生就是以男人和家庭为中心的。19世纪80年代,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材料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 A. 妇女已经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主体 B. 妇女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 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妇女角色转型 D. 工业化给妇女带来了灾难 【答案】C 【解析】 根据时间“19世纪80年代”可知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从事工业劳动,这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妇女角色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说明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经济地位的变化,没有反映出妇女政治地位的变化,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 点睛:关键时间是“19世纪80年代”。 1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答案】A 【解析】 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 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及流通方式 劳动力 地 位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私营主雇工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 农民自身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17.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解析】 C项与题意不符。B、D两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把权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更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传统。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所以A项正确。 【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政策的调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面对二战后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采取的减少政府干扰经济的做法,但并不是要把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18.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知,这种做法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生活问题,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结合材料时间“1953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当时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乡的比较,故排除C项。D项是1928年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做法,是实现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在时间与内容上都与材料不符。 【考点定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及苏联三次社会主义改革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明确: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触及了经济体制的实质。通过这个要点可以排除干扰项。 19.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 20.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 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答案】A 【解析】 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 【思路点拨】本题从社会史的角度考查婚姻习俗的演变。注意此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 21.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三“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材料一: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 材料三: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的作用。 (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国家建设要关注农民利益”的观点,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该观点。 (3)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三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答案】(1)措施:强制农民减产;国家给予补贴;农产品定额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 作用: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的恢复 (2)论证: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压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苏联的发展后劲不足。 (3)叙述: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9—1980年在广东和福建建立经济特区,形成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了新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 【解析】 【详解】(1)措施:根据题干材料“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概括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作用:根据所学从提高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概括回答。 (2) 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和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即可。 (3)根据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1978年”“1980年”“1992”“2001”,结合教材所学改革和开放的重大事件回答即可。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飞梭的应用,棉纺织业纺与织两大部门间的平衡被打破。经过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纺纱部门机械化技术革新已基本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蒸汽力取代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生产要素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蒸汽鼓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焦炭冶铁法,使英国的冶铁业出现了新的飞跃。铁路运输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19世纪40年代,机器制造业开始发展起来,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规、枪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徕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摘编自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1)时代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市场扩大,商品供不应求;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迅速发展。中国: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农民起义不断;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 (2)特点: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政府起主导作用;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原因:内忧外患严重;缺乏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政府资金短缺。 【解析】 (1)时代背景:英国:结合所学回答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即可。中国:可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等角度分析回答。 (2)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特点有: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政府起主导作用;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原因:可从内忧外患严重、缺乏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政府资金短缺等角度分析解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