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平罗中学高一年级2019—2020学年度历史 期末考试暨学分认定试卷 一.单选题 1.唐代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人,由大臣拥立的5人,由宦官拥立的9人,特殊事变继位的3人。这种情况说明唐代 A. 统治阶级贪婪腐朽 B. 君相政争异常激烈 C. 阶级矛盾错综复杂 D. 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并未提到统治阶级贪婪腐朽的表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君主与宰相之间的权力争斗,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人数最少,说明了宗法制度所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宗法制受到冲击 2.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 专制皇权 B. 中央集权 C. 监察权力 D. 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制度军事为了加强皇权,反映的趋势是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答案为A。本题反映皇权强化,没有涉及地方问题,故不是加强中央集权,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机构,自然不是监察权力的强化,C错误。材料不是针对农民,D错误。 3.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 A.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幅图反映的是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综合以上,它们反映了政治文明的的多样性,因此选D。而A只符合图一,B符合图二和图三,C符合图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表现;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 4.下列选项中,有关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下列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夏商周:世袭→秦: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科举制 A. 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 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夏商周世袭制依据血缘关系,授予官职;秦授爵制是依据的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汉代察举制是依据的品德,如孝道等授予官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是依据的门第的高低授予官职;隋唐科举制是依据的考试成绩来授予官职,故选C,ABD选项排除。 5.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 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意思可知,材料只涉及到广州一个地方的情况,不能体现整个全国的对外贸易都是下降的,故也得不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这一结论,所以A项是错误的;鸦片战争以后,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其垄断地位被打破,其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故选B;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是增长的,而不是缩减,故C项的说法违背史实,所以可以排除;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不可能出现“限制广州对外贸易”的情况,故D项说法违背史实。 6.日本人竹野与三郎在《台湾统治志》里心有余悸地说:“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蔽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大炮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他所描述场景发生于 A. 抗日战争期间 B. 鸦片战争期间 C.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期间 D. 甲午战争期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日本人竹野与三郎在《台湾统治志》……”可知,这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激起了台湾人民的英勇反抗,C正确;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已经完全占领了台湾,台湾已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A说法错误;鸦片战争期间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还是封建落后的国家,B说法错误;据材料“日本人竹野与三郎在《台湾统治志》……”可知,这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激起了台湾人民的英勇反抗,而不是“甲午战争期间”,D说法错误。 7.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依稀“读到”的历史有 ①鸦片战争的硝烟 ②中共在此蹒跚起步 ③日本侵略者的暴虐 ④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和南京国民政府于1949年灭亡,故①③④都正确;而中共蹒跚起步并非在此,而在上海,排除。故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8.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发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控制中国经济核心区,利用洋教反清;义和团运动从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深入中国政治核心区,扶清灭洋。这表明当时中国 A. 南北方农民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不同 B. 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 C. 对西方宗教由接受到反对的态度变化 D. 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胜利的主导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洋教反清”到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变化表明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即从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故B项正确;古代农民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是相同的,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故C项错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故D项错误。 9.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 反映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之路 B.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C. 四人的救国方式基本一致 D. 四人的斗争对象基本一致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主持了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由此可知,不同时期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所以答案选A,排除B。由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救国方式的不一样的,排除C。林则徐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洪秀全反对清王朝,康有为反对君主专制,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所以排除D。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0.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 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 B.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 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 D.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答案】D 【解析】 漫画一反映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虫噬桑叶),漫画二反映的是中国对日本的抵抗(鸡啄害虫),并包含中国必胜的寓意。漫画昭示的主题应当是民族觉醒抗战必胜,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C项。 点睛:漫画类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本题应当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联系抗战史实作出正确选择。 11.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是 ①《挺进大别山》 ②《南昌起义》 ③《三大战役》 ④《武汉会战》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 ①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②是1927年;③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949年;④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依据时间排序,C正确。 12.“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二是革了辫子的命。这说明辛亥革命 A.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引发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D.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答案】C 【解析】 材料“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前者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后者是指辛亥革命以后,一些社会陋习发生了变化,如剪掉辫子、禁止缠足等等,故C项正确;AB项是指五四运动,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点睛:首先要明确“皇帝倒了,辫子割了”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 1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A.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B.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全国学生和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以及各阶层的觉醒,应该可以看出这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故选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应该是大革命发动了北伐战争,排除C;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D。 14.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的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上海的法租界”“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A正确;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是国民党一大,故B错误;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故C错误;给思想混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是八七会议,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上海的法租界”“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结合所学中共一大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解答。 15.“中国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A. 八七会议 B. 南昌起义 C.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北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与俄国革命“相反的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敌人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最后率部队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此说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故答案选C选项。A、B、D选项依旧是苏联道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16.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 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答案】A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87年”。是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17.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 制定了1954年宪法 B. 颁布《共同纲领》 C. 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 D.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变通办法”指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故答案为B项。A项,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的,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不符,排除;C项,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新中国成立之初”不符,排除;D项,“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与“根本大法”不相符,排除。 18.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爱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A. 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 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 D. 发展基层民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大革命时期使国家的民主法制肆意践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十年没有召开,因此“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就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故B项正确;A和C只是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一个方面;D是1998年提出关于基层民主选举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19.按雅典城邦旧制,公民担任公职是尽义务,一律不给工资,甚至要由自己负担有关开销。伯利克里时期,首先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给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到参加公民大会均可领取津贴。城邦的这些变化表明 A.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 C. 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 D. 公民广泛参政有了经济保障 【答案】D 【解析】 由“公民担任公职是尽义务,一律不给工资,甚至要由自己负担有关开销”到“伯利克里时期,首先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给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到参加公民大会均可领取津贴”可以分析出发放津贴,为公民参政提供了经济保障,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法律问题;B项中物质基础破坏与题干所述不符;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轮番而治。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伯利克里时期,首先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给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到参加公民大会均可领取津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考查伯利克里发放津贴,为公民参政提供了物质保障,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20.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 主权在民 B. 崇尚法治、反对人 C. 少数服从多数 D. 实行直接民主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上就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并通过投票或举手的方式通过决议,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故D项正确。主权在民是指人民掌握权力,与材料强调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崇尚法治、反对人治的信息,而是强调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排除B。少数服从多数只是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程序之一,与材料强调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排除C。 21.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古罗马不符,A项错误;对后世民主政治影响较大的是古代雅典,不是古罗马,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D项错在“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影响 22. 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A. 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B. 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D. 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可以联系万民法出现的原因,即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矛盾,为了处理罗马帝国境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万民法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A项是《十二铜表法》的作用;B项是公民法的特点,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体现自然法原则不是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的原因;故ABC三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万民法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结合所学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2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答案】D 【解析】 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尽管“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但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因此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故答案为D项。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排除B项;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不再具有行政权,排除C项。 点睛:根据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以及实际掌握权力的大小,国家元首可分为虚位元首与实位元首。无行政权力即没有实权,只是作为国家象征的国家元首,通常称之为虚位元首。在拥有虚位元首的政体中,掌握最高行政权的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的产生与存废以议会为基础,国家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君主只做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 24.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宪法》、德国通过《徳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 普选制 B. 渐进性 C. 法制化 D. 普世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法德都通过颁布法律确立民主政治,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的法制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选举的相关信息,故A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完善的信息,故排除B项。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选择的政治文明也不同,反映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因此,D项不合题意。 25.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首著名的《国际歌》是为纪念巴黎公社而谱写的。对于巴黎公社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巴黎公社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B. 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巴黎公社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依据所学知识,1871年的法国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诞生的,ABC三项均排除;D项正确。故选D。 26.2018年5月4日 ,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乂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A.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B.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C. 指导巴黎公社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现实 D. 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武装起义,其爆发有自发性和偶然性,它的发生不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爆发的,而且巴黎公社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从理论变现实是十月革命,C说法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A、B、D都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故A、B、D说法均不符题意。 27.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1917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俄国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呼“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革命使俄国 A.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答案】D 【解析】 根据“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二月革命的背景。二月革命推翻了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正确;十月革命后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A错误;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错误;二月革命没有满足民众和平和面包的要求,没有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C错误。 28.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 A. 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 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 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 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战后欧洲联合的因素。历经二战,法德两国在战争中受到极大削弱,整个西欧也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战后,美苏“冷战”兴起,给法德两国的独立自主及国家安全带来巨大挑战,要想在“冷战”夹缝中生存,欧洲只能走向联合,故法德合作受国际形势影响巨大,答案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盟的发展 29.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A. 柏林事件 B. 朝鲜战争 C. 古巴导弹危机 D. 越南战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巴导弹危机。依据材料信息,苏联人“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可判断这是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被美国很快发现,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故选C项。A项是苏联封锁东柏林,与“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不符,A不选;B项是美国对朝鲜的战争,与题意不符;D项是美国队越南的战争,与题意不符。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古巴导弹危机 【名师点睛】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基地,以改变苏联在美苏均势中的不利地位;在向古巴运运送导弹时被被美国发现,在美国的战争威胁下,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表明当时美国处于优势。 30.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 A. 五极世界格局 B. 巨人主宰的迹象 C. 多极化趋势 D. 经济全球化特征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可知反映了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正确;A、B违背史实;D与材料无关。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在图二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家外交活动的主要因素。 【答案】(1)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方针:求同存异的方针。 (3)表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潮,中美建交。 (4)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综合国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由材料“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由材料“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可知,外交方针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2)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日内瓦会议,图二为万隆会议。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期间,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门打开”指的是1971年4月的乒乓外交,故20世纪70年代在其后“有朋自远方来”的具体表现为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建交,出现第三次与中国的建交热潮等。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影响国家外交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国际形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据材料三中美关系的变化可知,影响外交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里克利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组织结构图 (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里克利阐述了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在权力结构中体现的原则是什么?指出美国的权力中心在哪里?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英国和美国的政体名称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有何相同点? 【答案】(1)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权)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或重视才能。 (2)权力:立法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 实质:用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确保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3)分权与制衡原则。 中心:总统(白宫) (4)名称: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 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本质上均为三权分立的近代国家政治体制。 【解析】 【分析】 (1 )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根据材料“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等回答。 (2)考查近代西方代议制。第一问,根据材料“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来回答。第二问,根据过往权利与议会权利转变的地位和双方要达到的目的回答。 (3)考查美国代议制的建立。第一问,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属于三权分立原则。第二问,根据三个部门所处的地位分析。 (4)考查近代西方代议制。第一问,英国国家权利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是虚位的国家元首,美国属于共和制。第二问,根据两国政体的实质、形式等来分析。 【详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