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训练3史学研究类选择题(作业)
训练3 史学研究类选择题 1.传说中禹的足迹遍布四方,各地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其中,“禹凿龙门”更是世代相传的经典故事。但据现代科学考证,在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下,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事实上大禹的不少事迹都存在后人附会的现象。这表明( ) A.神话传说只有得到考古证实才有价值 B.英雄人物的事迹大多是后人附会之说 C.历史叙述的真伪必须经现代科学检验 D.大禹传说凝聚了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答案 D 解析 神话传说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不是只有得到考古证实才有价值,故排除A项;英雄人物的事迹虽然有后人的附会之说,但也有真实事迹,B项说法不符合实际,故排除;历史叙述的真伪必须经现代科学检验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虽然“禹凿龙门”的故事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各地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表明大禹传说凝聚了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故选D项。 2.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 ) 作品 曹操形象 作者 创作环境 《三国志》 治世之能臣 陈寿,西晋太子中庶子 (1)以魏为正统 (2)陈寿基本尊重历史事实 《裴松之注三国志》 叛汉逆臣 裴松之,南朝宋中书侍郎 (1)受伪魏的影响 (2)受儒家君臣观念的影响 (3)裴松之根据个人调查进行考证 A.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 B.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 C.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D.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 答案 B 解析 “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陈寿与裴松之的不同的官职与创作环境,这说明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而是史家身份立场的影响,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史家观念变化较为明显,故D错误。 3.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 A.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 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 C.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1923年青铜器牛尊的发现推翻了“汉代赵过始为牛耕”的记载,说明牛耕最晚出现于战国时期,可能更早,中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因此C选项正确。 4.史学家陈垣以某人考订杨贵妃年岁为例,指出三项缺失:一、册寿王妃(杨贵妃原为寿王妃)年月,据《外传》误文,不据《唐诏令集》,是谓无识;二、杨贵妃卒时年岁,引《外传》,不引正史,是谓不知轻重;三、考史至引乩语,是谓遁入魔道。陈垣以此为例,说明研究历史问题应该重视( ) A.具有证据意识 B.得到历史真相 C.广泛搜集史料 D.运用可信史料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据《外传》误文,不据《唐诏令集》……引《外传》不引正史,是谓不知轻重……考史至引乩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传》与乩语都不是正史,可信度不高,这说明在史学考证时陈垣强调运用可信史料,故D项正确。 5.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 ) A.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 B.考证相关史料真伪 C.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 D.搜集整理相关史料 答案 D 解析 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进行考证之前首先要搜集整理相关史料,在考证相关史料真伪之后,再通过研究分析比较史料的异同,依据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认识,因此D项是第一步,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的“首先需要”的要求,排除A、B、C项。 6.下面是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表,对下表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 著作 作者 时间 记载内容 历史结论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代 在中国最早称呼其为“玉米” 玉米在明朝 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 《金瓶梅》 兰陵 笑笑生 明代 提到过“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做法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黄邦和 现代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 A.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进行实证 B.解读玉米来华首先要甄别史料真伪 C.玉米来华的历史解释不够严谨 D.史料来源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真相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农学、文学和历史著作三个方面论证玉米在明朝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可以看出,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进行实证,故A项正确。B、C、D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7.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洋务运动的历史事实更加多元 B.历史叙述愈来愈接近历史事实 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 D.社会观念对历史认识影响减弱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这一变化是指对洋务运动这一客观历史事实的评价和认识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发生的变化,其实质是历史认识或历史评价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 8.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 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中可以看 出,随着史料的丰富,促进了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最为真实可信”;C项说法错误,错在“依赖”;材料强调的是史料的作用,故D项排除。 9.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 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故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故B排除;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10.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属于历史叙述;材料“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属于历史解释,因此正确答案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历史观点、历史结论,故A、B、D项排除。 11.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 A.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B.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欧洲人认为”“一些拉美国家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史观,站在不同的立场,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够全面、理性,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史观、立场不同对研究历史的影响,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故D项排除。 12.有学者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一观点体现出该学者( ) A.运用全球史观分析历史现象 B.注重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C.对新航路开辟给予全面肯定 D.对西欧殖民活动的辩证分析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该学者站在全球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观察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体现了全球史观,故A项正确。材料探讨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了新航路开辟某一方面的积极影响,并没有全面对其进行评价,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到西欧殖民活动,也谈不上辩证分析,故排除D项。 13.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D.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答案 C 解析 “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表明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故C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4.“光荣革命”并没有教材描写的那么风平浪静。詹姆斯二世被废黜后并不甘心,他于1689年在爱尔兰复辟登陆。1690年7月1日,女婿和岳父的军队再次激烈交战,最终女婿获胜,岳父败退才最终绝望。针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历史真实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复杂和曲折 B.后世史学家按照自己需求随意改写历史书写 C.对历史真相的探求需要经常颠覆之前的观点 D.政治斗争的书写受制于客观因素永远难客观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光荣革命’并没有教材描写的那么风平浪静”“女婿和岳父的军队再次激烈交战,最终女婿获胜,岳父败退才最终绝望”可知,历史真实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复杂和曲折,故A正确。 15.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联官方的说法是: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据此推测( ) A.两者描述存在矛盾,无法得知真相 B.前者记录为官方资料,可信度更高 C.后者研究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 D.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 答案 D 解析 “无法得知真相”说法绝对化,材料中的后者是“研究资料表明”,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更加接近真相,故A项错误;B项说法片面,故B项错误;是否更加客观,还需进一步研究,故C项错误;全面客观是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故D项正确。 16.过去学界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未能争回山东权益,是“外交失败”;但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发现北洋政府在外交方面是做出过很大成绩的,如拒签对德和约、收回奥国在华特权、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中解决山东问题。这说明( ) A.多角度论证使历史更加接近真实 B.研究者的个人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C.近年学者比过去学者更尊重史实 D.历史研究角度转变影响历史解释 答案 D 解析 “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发现北洋政府在外交方面是做出过很大成绩的,如拒签对德和约、收回奥国在华特权、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中解决山东问题”表明历史研究角度转变影响历史解释,故D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7.美国学者弗兰克·萨克雷认为,二战后初期部分学者主要关注西欧和日本的复兴。他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多年来他们(日本和欧洲)主导了大部分世界交易,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未来的繁荣依赖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兴。前殖民地和现有的殖民地的存在价值均被忽略了。”这表明弗兰克·萨克雷观察历史的视角侧重于( )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辩证地看待历史的进程 C.以全球视野观察历史 D.欧日为中心的狭隘立场 答案 C 解析 材料“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未来的繁荣依赖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兴。前殖民地和现有的殖民地的存在价值均被忽略了”反映了该学者从全球化的角度评价世界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历史的发展方向,故A排除;材料没有从辩证法的角度评价历史的进程,故B排除;该学者反对以欧日为中心的狭隘立场,故D排除。 18.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 主要学派 观点 “正统学派” 强调冷战起源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 “修正学派” 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中。 “后修正学派” 特别关注地缘政治和均势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分别以美苏为首所建立的不同类型的“帝国”及其对战后国际体系演变的意义。 “新冷战史” 依据多国档案,从多边视角出发,尝试利用新的理论,重新解释冷战的起源。 A.观点不一致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B.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 C.各种学派研究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D.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 A 解析 材料“正统学派”“修正学派”“后修正学派”“新冷战史”对“冷战”的认识不同,得出的观点不一,这说明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故A项正确;B项“最为合理准确”说法错误;各种学派的研究有利于接近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故D项错误。 19.对于德国统一,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美国总统布什与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联合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德国总理科尔的回忆录《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问题避而不谈。这反映出( ) A.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B.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述 C.美苏两国主宰德国统一进程 D.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价值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布什和科尔对德国统一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这体现出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时代发展对历史叙述的影响,故B项排除;德国统一进程虽然与美苏两国有很大的关系,但不是由两国主宰的,故C项错误;个人记述也具有研究价值,故D项错误。 20.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说:“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全球史观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科学合理 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近代西方史学发展与方法论发展密切相关 答案 B 解析 材料“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说明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合理,故B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