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检测 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检测 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古希腊存在多神崇拜,就连众神之主的宙斯在人们心中也没有无上权威,这说明古希腊(  )‎ A.思想自由 B.经济发达 C.政治稳定 D.制度先进 ‎2.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感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3.在介绍古希腊某位哲学家的时候,永春同学创作了一首小诗,诗中说:“他如清澈的湖水,他是明净的化身,他视知识为美德,他引导人们关照心灵,他是先知,更是无畏的殉道者……”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但丁 D.康德 ‎4.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基于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你认为(  )‎ A.苏格拉底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B.苏格拉底完全否认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这种认识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D.这种认识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5.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6.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 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7.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  )‎ A.主张“信仰得救”,给人以精神的自由 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 C.使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 D.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 ‎8.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普罗塔戈拉——认识你自己 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③莎士比亚——人生而平等 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所表达的是(  )‎ A.天赋人权思想 B.自由平等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 D.人非工具思想 ‎10.康德说:“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与此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没有真正的自由 B.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C.法律纵容自由泛滥 D.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 ‎11.当爆发于18世纪的这场运动使“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时,它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是(  )‎ A.促进了欧洲人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B.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 C.动摇了欧洲对罗马教廷的迷信 D.彻底摧毁了欧洲人的宗教信仰 ‎12.西方思想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用“理性”的眼光打量社会 C.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构想 D.披着宗教的合法外衣 二、非选择题(第13、14题各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百度百科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6分)‎ ‎ ‎ ‎ ‎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 的认识有何不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 ‎ ‎ ‎ ‎ ‎ ‎ ‎ ‎ ‎ ‎ ‎(3)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6分)‎ ‎ ‎ ‎ ‎ ‎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 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 时期的思想启蒙》‎ 材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三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利(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是一种“内源式”的启蒙。并指出导致近代中国启蒙具有“外源式、突变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 ‎ ‎ ‎ ‎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指的是什么?并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不得摘抄原文)(8分)‎ ‎ ‎ ‎ ‎ ‎ ‎ ‎ ‎ ‎ ‎ ‎(3)材料三中,“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中国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6分)‎ ‎ ‎ ‎ ‎ ‎ ‎ 答案精析 ‎1.A [古希腊对神的崇拜没有统一,特别是连宙斯在人们心中都没有无上的权威,说明古希腊人的思想是自由的,同时也反映出其实行民主政治。]‎ ‎2.C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说明作者否定神的意志,“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说明作者注重反思人类自己。]‎ ‎3.B [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古希腊”“他视知识为美德”等,可知该哲学家为苏格拉底。]‎ ‎4.C [题中信息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智者学派认为“‎ 人是万物的尺度”,极易造成个人主观主义;苏格拉底则认为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才能去衡量一切,因而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注入了理性精神。]‎ ‎5.A [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由此可以看做是题干中各种心情的结束。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项,B、C、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6.C [抓住时间“十四五世纪”,抓住关键词“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根据这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指文艺复兴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哲学,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源头,根据时间可知B项错误;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故D项错误。]‎ ‎7.A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材料内容反映了路德“信仰得救”思想。]‎ ‎8.C [“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主张,莎士比亚主要是歌颂人间的仁爱与人性的尊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故选C。]‎ ‎9.C [材料强调了权力的受托人与人民的关系,即人民主权,故选C。]‎ ‎10.D [材料强调了自由的地位,即便普遍的法则也不能损害其地位,故选 D。其余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1.B [依据材料中“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运动以理性为旗帜,构建理性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重大政治影响是为资产阶级构建政治制度。故选B。]‎ ‎12.C [A项是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点;D项说的是宗教改革;B、C两项都是启蒙运动的特点,但C项比B项更能反映启蒙运动的本质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3.(1)相同之处:都重视道德、知识,并看到美德与知识之间的关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不同: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个性解放。‎ 主要原因:传统儒学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要客观、辩证看待。‎ ‎14.(1)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主要原因: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开始的启蒙。‎ ‎(2)传统资源:古希腊罗马文化。(或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或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和法制)‎ 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专制体制的束缚;儒家思想的束缚。‎ ‎(3)答题要求:任选一种观点,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赋分。‎ 第一种观点:正确。理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关注君主立宪,以改良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体;革命派关注民主共和,以暴力手段建立资产阶级政体;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科学,通过思想启蒙以实现资本主义政治。以上派别均没有将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作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第二种观点:不正确。理由: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宣传民权思想;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资产阶级激进派宣传民权平等思想。以上派别将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作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