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周测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周测历史试卷

高二历史周测 一、单选题 ‎1.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2.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3.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5.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6.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7.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是否推行议会制度 ‎8.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 A.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B.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9.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10.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 )‎ A.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借鉴 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表明新中国已经摆脱了苏联模式 ‎1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C.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D.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 ‎12.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 A.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B.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 C.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D.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13.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C.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4.“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上述论断出自毛泽东1938年发表的(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持久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15.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1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 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 B.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 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 D.有利于实现民生幸福 ‎17.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18.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己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段话表明(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已形成 B.武装斗争必须依靠人民战争 C.城市中心革命论己无市场 D.救国救民道路的新思想萌发 ‎19.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20.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C.从主张反满兴汉到联合满族人民 ‎ ‎ 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21.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些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22.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23.《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他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 B.反对愚昧迷信 C.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24.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25.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2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27.(加试题)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 )‎ A.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B.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 C.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D.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 ‎28.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30.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 )‎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 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 ‎ 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追求爱情与物质享受是人的天性。彼特拉克呼吁人们要热爱尘世生活,认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立起城市和社会。他在《歌集》中,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爱情的美好。……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现了现世生活的幸福美好。‎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 新文化倡导者不仅再启人的解放运动,而且将之作为民族复兴的首要问题加以讨论,以致个性解放之声一时响彻云霄。李大钊说,只有个性解放,人人“背黑暗而向光明”,才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出于这一认识,新派人士对压抑个性的封建文化施以异常猛烈的攻击,陈独秀那尽人皆知的名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最能体现新派人士对个性解放的激烈态度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摘编自陈廷湘《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0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艺复兴运动在思想主张方面的不同点,并简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12分)‎ ‎(3)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张(3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材料强调中国革命要联合资产阶级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故选择C;材料中毛泽东认为中国与俄国存在不同之处,可见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联合资产阶级,是出于完成革命的需要并非为了扩大阶级基础,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对右倾错误的批判,且此时党内也并不存在严重的右倾,排除D。‎ ‎2.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D项错误。‎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材料主张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由此可知,这一论述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两项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应注意比较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异同:相同点: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实现的;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都适应历史发展,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都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而告终。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具体内容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党在民族矛盾上升时的协调行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有更大的独立性;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4.C ‎【解析】‎ 从材料“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中可以看出,新三民主义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故C项正确,D项比较片面;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5.C ‎【解析】‎ A项是在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宣言中,把旧三民主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实施方法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项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俄国无产阶级革命;D项也是1924年1月确定的。孙中山在1918年1月主要强调利用苏俄革命及政权巩固的有利时机,推动中国革命,即C项。‎ ‎【考点定位】必修三·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前孙中山的认识转变)。‎ ‎6.A ‎【解析】‎ 试题分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权即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因此不管是那个民族为君主,也是要革命推翻的。故选A。BD有反满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意思,与材料不符。C说的是平均地权。‎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7.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不同派别政治主张的掌握程度.试题难度系数较低。革命派与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其分歧的根源在于:是通过革命手段还是改良途径在中国建立何种资产阶级政体,即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 ‎8.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应是一个民族,这是孙中山对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发展,适应了当时反帝反封及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是一个民族,这正是改变了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念,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孙中山民族主义观念的发展,并且国共两党合作不属于民族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9.D ‎【解析】‎ ‎【详解】‎ 结合材料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体现的是政策制定同国情相结合,说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问题,A选项排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历史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历史人物不起决定作用,C选项排除。‎ ‎10.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现在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说明这时他对中国国情还存在比较清醒的认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借鉴,A选项符合题意。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选项排除。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邓小平执政时期,C选项排除。五六十年代,新中国还没有摆脱了苏联模式,D选项排除。‎ ‎11.A ‎【解析】‎ ‎【详解】‎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与新民主主义的任务不能合并在一起完成,中国的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故答案为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发表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而不是诞生,排除B;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要分开走,而不是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排除C;毛泽东认为“毕其功于一役”是空想,排除D。‎ ‎【点睛】‎ 根据题干中“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一句即可分析得出答案,其余错误选项可根据材料中“合并”、“空想”及所学知识即可排除。‎ ‎12.D ‎【解析】‎ ‎【详解】‎ 由材料中“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可知其对农民阶级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所以选D项。A项中,三民主义的核心不是民生主义而是民权主义,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前后认识的变化,没有体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故B排除;材料主要讨论的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并不涉及社会主义,故排除C项。‎ ‎【点睛】‎ 本题考查孙中山思想的变化,“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强调的是孙中山思想的变化,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农民是革命的基础,对于农民的认识上升到政治高度。‎ ‎13.C ‎【解析】‎ ‎【详解】‎ 据材料“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毛泽东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而不是以城市为中心,这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故C正确;当时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尚未形成,故A排除;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故D排除。‎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4.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描写的是日军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但最终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可知是论持久战,故答案为B选项。新民主主义论主要是论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动力等问题,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与人民当家做主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D选项排除。‎ ‎15.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黄仁宇认为,毛泽东的成功是根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所确立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成功,所以材料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性。因此B选项正确。A、C选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国民党对农村统治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6.B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 来看,孙中山认为铁路的修筑可以促进中国境内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铁路修筑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排除A项;铁路修筑有利于改善交通条件,但材料信息是从促进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联系来说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铁路修筑与实现民生幸福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17.D ‎【解析】‎ ‎【详解】‎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西欧发达国家,是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毛泽东把农民作为革命的中心,说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D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排除;选项B表述绝对,应当是继承发展而非全面超越,排除;毛泽东思想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结合了中国国情,并未全盘吸收,排除选项C。‎ ‎18.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可知体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说明救国救民道路的新思想萌发,D选项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已形成是在毛泽东的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之后,A选项排除。武装斗争必须依靠人民战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民暴动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思想的萌发,城市中心革命论己无市场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19.D ‎【解析】‎ ‎【详解】‎ 孙中山对民权主义进行改造,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旧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属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故B项错误;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属于民族主义,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国民党一大和国共合作建立后,孙中山增加了民权主义的内容,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通过“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来实现,故D项正确。‎ ‎20.D ‎【解析】‎ ‎【详解】‎ ‎“驱除鞑虏”强调的是反抗满清统治者,带有片面的民族主义色彩,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整体民族意识的觉醒,所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D项正确。孙中山1924年提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A项错误。孙中山一直主张暴力革命手段,B错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整体民族意识的觉醒,而C不全面,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指明确反帝,各民族一律平等。‎ ‎21.C ‎【解析】‎ ‎【详解】‎ 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于1926年,1923年时不会出现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情况,故A项错误。被调查的多数人不欢迎资本主义,所以不会主张选择资本阶级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被调查的多数人欢迎社会主义而不欢迎资本主义,反映了他们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故C项正确。斯大林1924年才上台,故1923年没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22.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A选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D选项排除。‎ ‎23.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他各人自己充分发展”等信息来看,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希望新青年自主努力,实现个人进步。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涉及民主科学,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反对愚昧迷信,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文学,排除D项。‎ ‎24.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 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认识 ‎2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中关键找到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是胡适和陈独秀。这两个人的文章使得毛泽东不再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就是说抛弃了立宪派的思想。因此是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站点就是《新青年》,因此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青年》‎ ‎26.D ‎【解析】‎ 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取基督教的思想,故B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拜上帝教“是吸收儒家大同思想,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思想主张,‎ 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27.C ‎【解析】‎ ‎【详解】‎ 材料“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表明,李大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引导作用,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促进作用,因此体现了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的视角,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其学术思想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阶级斗争,也没有主张要“分步实施”,故B项错误;材料只表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没有强调突出实践精神,故D项错误。‎ ‎28.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 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9.A ‎【解析】‎ 材料信息“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工人运动,即正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B项错误;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故D项错误。‎ ‎30.C ‎【解析】‎ 材料“‘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说明了20世纪初变革的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故C项正确;A项错误,严复属于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B项包含在C项之中;D项不符合“20世纪初”这个时间界限。‎ ‎37.(1)特点:追求在现世生活的幸福;肯定人的价值。‎ 原因:教会禁欲主义压抑了人性;资本主义发展突出了人在现世的作用;古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2)不同点: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而文艺复兴反对的是教会的禁欲主义;新文化运动注重人的个体独立性,而文艺复兴则强调人对世俗生活的追求;新文化运动将人的解放与民族复兴相结合,而文艺复兴则将人的解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影响: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格独立和思想的觉醒;有利于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但因主张全盘西化而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