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www.ks5u.com 成都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试题 高二年级 历史学科 ‎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下列关于宋代理学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B.丰富并更新了传统儒学思想 ‎ C.强调社会责任心,异于佛老境界 D.排斥了孔孟正宗学说的影响 ‎4. 孟子主张“君轻民贵”,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5. 在某中学进行的学生制作模型比赛中,有一位 同学展示了右图模型,这一模型的主要作用是 A.观测天象 B.指引方向 ‎ C.烹饪烧烤 D.察看风水 ‎6. 下列几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指南针(司南)出现③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④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7. 下列书法家与朝代,不能形成对应关系的是 A.秦代李斯 B.东晋王羲之 C.唐代张旭 D.北宋赵孟頫 ‎8. 中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画科是 A.人物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油画 ‎9.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儒林外史》‎ ‎1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明朝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1. 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指的是 A.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外国历史地理知识 ‎12. 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 A核武器研制成功   B南优二号培育成功  ‎ C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D掌握卫星返回技术 ‎13. 2008年9月27日,宇航员翟志刚进行了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 ‎ ‎ 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14. 鸦片战争前后萌发的新思潮,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贵华夏,贱夷狄”,维护中国传统文化 ‎ B.“贵华夏,贱夷狄”,维护清朝统治 ‎ C.向西方学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15.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道:“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实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此语评论的是 ( )‎ A B C D ‎16.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7. 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8. 陈独秀说:“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9. 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基本态度是 A.彻底批判,全面否定 B.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C.万世圣论,不容置喙 D.中西互补,古今交融 ‎20. 康有为“尊孔”与陈独秀“排孔”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否定旧思想,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发动群众 D.为实现各自主张提供理论依据 ‎21.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A它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 ‎ 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这一口号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这一口号的出发点是儒家思想为封建政治服务 ‎22. 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蔡元培 ②前期的指导思想是科学与民主 ③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既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23.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中国第一个介绍十月革命的先进知识分子是 A.梁启超 B.李大钊 C.孙中山 D.陈独秀 ‎24.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含义不包括 A.以革命的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 B.把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C.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 D.将反清与反帝结合起来 ‎25.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6.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7. 孙中山思想发生转变,提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不包括 A.辛亥革命后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不断失败 B.认识到清政府本来面目,突出反对清王朝统治 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28.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井冈山时期    B.延安时期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时 ‎29. 毛泽东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①具有时代特征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④具有科学性的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相同的思想核心是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实事求是 C.统一战线 D.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请回答:‎ ‎⑴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3分)‎ ‎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⑶指出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4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8分)‎ ‎⑵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8分)‎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4分)‎ ‎33.(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 ‎⑴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⑵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1分)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⑶“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开始标志是什么?(3分)‎ 成都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试题 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11分) ‎ ‎32、(20分)‎ ‎33、(9分) ‎ 成都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D B B C D B A A A A A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C A D A C B D C B B B B B ‎33.(9分)‎ ‎⑴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开展洋务运动。(3分)‎ ‎⑵属于“在制度上感觉不足的”人;具体指戊戌变法运动。(3分)‎ ‎⑶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