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20分。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相关信息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3、实验中学博文阁年级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老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A、“天法道,道法自然”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4、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礼治 B、无为而治 C、仁政 D、兼爱 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 A、善用权力,建立权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6、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7、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这说明( ) 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 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 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实质 D、韩非与荀子主张一致 8、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9、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 10、“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 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1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 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 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 1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1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15、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 D、强化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7、“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18、下列有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本质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D、二者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1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了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20、明清之际,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专制统治强化并出现严重危机 B、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 C、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D、人民起义的推动 21、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2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守仁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6、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对此,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挑战正统思想 B、否定儒家思想 C、批判理学家虚伪 D、反对绝对权威 27、实验中学学生在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必然 C、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 D、统治者转而重视工商业的体现 28、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一主张不能说明顾炎武( )。 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 C、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 D、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 29、明清之际,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尊重物质运动规律 C、批判官吏腐败行为 D、抨击中央集权制度 3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附加题33题20分;共计60分) 31、(2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序号 言论 言论者 核心思想 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③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存天理,灭人欲” ④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根据上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8分) (2)有人说儒家学说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这在上述言论中有无体现,并阐述理由。(4分) (3)结合上述言论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发展?(4分) (4)根据以上言论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4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材料五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4分)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4分)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4分) (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4分) 附加题(20分) 33、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合心与理而为一,则凡区区前之所云……皆可以不言而喻矣。 ——王守仁《传习录·答顾东桥书》 材料三 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史概述》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理学贡献。(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守仁的哪些主张?他与朱熹的主张是否存在本质区别?为什么?(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基本认识及应采取的正确态度。(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C D C C B A D B C D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A C C C B C C B C D A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附加题33题20分;共计60分) 31答案 (1)①孔子 “仁”和“礼” ②孟子 “民本”或“仁政” ③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④王阳明 “致良知” (2)有体现,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该言论强调民众对国家存亡的作用,体现了人的价值。 (3)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注意探讨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强调个人修养,甚至压抑人性,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官方思想。 (4)政治方面: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经济方面:克服私欲、遵纪守法的活动法则;道德修养方面:注意自省、关爱他人的道德境界。 32.(1)为政以德(或以德治国、以德治民);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或得民心者得天下。)(可以任答两点)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3)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源;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使国君接受和实践儒家思想。 (4)反对君主专制(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倡经世致用;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思想。 (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精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对儒家思想应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言之有理即可) 33. 答案:(1)主要观点:“天理”无处不在;“存天理,灭人欲”。理学贡献: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2)主张:“天理”就是人的“良知”;每个人都有“良知”;人们应当“致良知”以求“理”。观点及理由:两者没有本质差别,都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统治。 (3)基本认识:宋明理学以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为目的,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但它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正确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