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惠来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 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这说明 A.周王廷掌握最高专制权力 B.各诸侯国有很大的政治独立性 C.周朝的政治体制较为先进 D.分封制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 2.科举考试以才取士,有固定的考试内容,促使士子必须娴习辞赋,熟谙儒家经典。这 A.确保了官吏清正廉明B.加强了思想统一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扩大了统治基础 3.有专家指出,作为一项新出现的政治措施,明代内阁虽然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过一定作用,但更 多情况下却助长了皇帝的惰性,对社会进步并没有什么意义。据此推知 A.明代内阁一度大权在握B.明朝皇帝普遍昏庸怠政 C.内阁制削弱了君主大权D.内阁制导致了政治腐败 4.古雅典某政治家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建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新的雅典法 院―陪审法庭,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该政治家 A.废除债务奴隶制B.用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C.实行陶片放逐法D.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5.万民法是既适用于罗马公民,又适用于异邦人的那部分罗马法,这样就用法律管理了整个国 家。这反映出罗马法 A.国家治理的稳定性B.适用群体的阶级性 C.实施效果的公正性D.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6.“光荣革命”确立了英国的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这是因为 A.英国是君主制国家B.政权尚未对民众普遍开放 C.责任内阁制还未定型D.议会成员均由贵族组成 7.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写道“……南部各邦的要求也没有这么简单,他们要求奴隶贸易合法化。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能容忍……但是,也只好妥协了。” 美国对此“妥协”的做法是 A .众参两院议员的名额分配 B.南方各州具有较大自治权 C.奴隶人口按五分之三计算D.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8.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的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 出,议员任期5年,帝国议会有权否决政府预算。这体现了当时德国 A.民主政治有一定的法律保障B.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政体D.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9. 1863年,曾国藩在上奏给同治帝的奏折中说:“安徽用兵十年,蹂躏不堪,人人视为畏途。通 省实缺人员,仅有知府二人,州县二人。即候补者,亦属寥寥。”这是因为 A.列强势力已深人到中国内地B.清朝官员畏惧外国侵略 C.民族危机促使清朝变革政治D.太平天国对清廷的打击 10.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则在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由此可知,甲午战败的原因是清政府 A.高层内部斗争B.战略决策失误 C.日本蓄谋已久D.军队装备落后 11.尽管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并没有明确地在革命中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但是辛亥革命也 是在革帝国主义的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A.传播了共和思想B.推翻了清朝统治 C.结束了封建帝制D.成立了中华民国 12.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说“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 权利,就要成功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一事件 A.广大学生充当了运动的主力军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领导作用 C.社会各阶层联合开展反帝斗争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13.为了招收到优秀的学生,孙中山委托全国各地的代表为黄埔军校招生。李大钊在北京、毛泽 东在上海就分别发动了大批热血青年报考军校。这一时期的斗争目标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 C.抗日御侮,还我河山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4.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在自传中,曾描写了一次战役的情景:"1940年8月,我以精锐之 师,半月内毁灭(坏)了敌人所谓的‘大动脉’之正太路。由阳泉至榆次,除少数县城外,几年 来以碉堡组成的封锁线,被我挨次攻下。”这场战役 A.粉碎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战役 C.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15.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多次发生粮食骚动和工人砸毁机器、烧毁厂房的事件。社会财富的两极 分化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明显,这些社会问题 A.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B.推动了英国议会改革 C.助推了农业领域发展D.引发了社会主义思潮 16.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17.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起来,现在 是底层的人跃升到最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 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 18.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一书中论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时指出,新中国的成 立,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中华民族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新中国的成立 A.确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B.推翻了地主和资产阶级的统治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19 .笔记复习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文是小明整理的历史笔记,据此,你认为小明记载 的是 时间:20世纪90年代 意义: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 的范例。 A.“一国两制”的构想B.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澳门回到祖国怀抱D.两岸“三通”的实现 20. 1953年朝鲜停战后,改善周边环境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最迫切的任务。为了“扩大和 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中国政府在对外交往中 A.与苏联结盟,以维护胜利成果 B.政策调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与法国建交,以突破外交孤立 D.广交朋友,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21.万隆会议后,新中国迎来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且大部分是亚非民族主义国家。 正像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所说,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威望稳定上升,影响愈益加深, 在一段时间内,中国似乎正成为世界新独立国家的旗帜”。由此可知,中国 A.与众多邻国建立外交关系 B.开创了亚非外交的新局面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22.下列表格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 1972年 9800 中将 1974-1975年 4500 少将 1976年 2200 准将 1977年 1400 上校 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并得到发展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23.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 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巴以之间的冲突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24.欧洲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又一成功范例,但到了20 世纪70年代,欧洲历史学家却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美国企图通过 这一计划全方位控制欧洲。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 B.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C.欧洲自主化倾向加强 D.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 25.某历史博客的一个帖子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绘制了一个示意图,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一超 多强”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A.日中俄印B.法德英日C.欧日俄中 D.亚非拉美 第II卷 本卷共包括26-28三道试题,共50分。 26.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21分)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 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官员是御史大夫,主要职责就是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 御使垂、御使中垂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 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 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 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等《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 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摘编自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 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 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典 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 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摘编自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目的。(9分)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由谁最早制定的?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 度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根据上述 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8分) 27.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弹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 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对华 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摘编自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网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 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 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 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 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 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 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 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1946年4月6日哈里・杜鲁门在芝加哥发表演讲:“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他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 并承担责任。” ―摘编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7年) 材料二1958年当选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毅然抛弃法德宿怨,1963年1月22日,双方签订了 《法德合作条约》。 1964年1月,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3月,戴 高乐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0月北约理事会被赶出 法国。翌年3月,一切外国驻法部队均被赶出法国。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领导世界的基础,并归纳美国领导世界的 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挑战美国霸权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7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