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力 B. 先进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冲击 C. 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D. 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西学东渐”实质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对于封建文化思想的冲击,故B项正确;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生产力不是本质内涵,故A项错误;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属于资产阶级的目标,故C项错误;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属于地主阶级主张,故D项错误。‎ ‎2.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 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 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 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 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理解与分析。罗斯福把“老绅士”比喻为资本家,因为新政将他们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挽救出来,所以“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罗斯福虽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但他在经济上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等一些措施,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因此“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故本题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对资产阶级的影响 ‎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 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 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 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魏源主张发展海军,认为掌握海权就能够达到“制夷”目标,认为海洋对民族国家的稳定安全非常重要。这是从海洋文明的角度来看待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发展新式海军,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排除。魏源的思想一直停留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层面,没有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理论的层面。故C项排除。魏源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起到彻底解放思想的作用,他不可能成功扭转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故D项排除。‎ ‎4. 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表明 A. 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B. 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 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 D. 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可知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B正确;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A错误,排除;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所以选B 考点: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5.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髙关税,从而引了一场关税大战,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致提髙关税,共度难关 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提高关税,目的是限制进口,转嫁危机,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结果加重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B正确;排除A、C、D;所以选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应对经济危机措施 ‎6.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答案】B ‎【解析】‎ 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才能富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这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故选B。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A。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这与郭嵩焘观点不一致,排除C。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D。‎ ‎【考点定位】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7.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 《庶民的胜利》‎ B.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 《敬告青年》‎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阐释了阶级竞争说与三大原理之间的联系,故D项正确。《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都是1918年李大钊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发表的,着重强调了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对布尔什维克的介绍,与题干不符,故排除AB两项。C项,《敬告青年》是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的,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并由此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且并未涉及阶级竞争学说,故排除。‎ ‎8. “19世纪末,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这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而形成 B. 形成的根本途径是交通工具革新 C. 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性经济体系 D. 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 ‎【答案】A ‎【解析】‎ ‎“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说明这是在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目的的时代,从材料就可以看出是由欧美先进的工业国家的资产阶级推动的,故选A;形成的根本途径是商品输出,故排除B ‎;这一市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侵略掠夺基础之上的,故是一种不平等的经济体系,所以C的说法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其最终形成的时间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D。‎ ‎9.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的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 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答案】C ‎【解析】‎ 根据“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可知,儒家的尊卑男女长幼关系伦理观念是封建统治者加强对农民统治的需要,C正确;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结合所学儒家思想的影响分析解答。‎ ‎10.“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 A. 宣传了西万先进科学技术 B. 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C. 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D. 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A ‎【解析】‎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在坚持封建专制统治基础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挽救清王朝,故排除CD,选A;文化差异不可能消除,排除B.‎ ‎11.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两次会议 ‎①都是在“左”倾错误导致革命或建设失利的情况下召开的 ‎②都纠正了“左”倾错误,实现了转折 ‎③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④都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相同点;遵义会议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十一届三中全会并没有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④排除。所以答案选B。‎ ‎12.《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 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 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C. 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 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可知考查的是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企图通过国家的干预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以防止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A项中的“消灭”太绝对化,B项中的“终止”也过为绝对,都与所学知识不符;C项错在“商业”,故排除A、B、C项;由“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可以分析得出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D项正确。‎ ‎13.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 ‎ 唐代的丞相不是只有一个人,相权可谓由集体领导,至少有代表皇帝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之一的尚书省和监督朝廷的门下省三省首长共同办事,从而构成了一个集体权力结构……这一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材料二中“集体领导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简述其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 ‎(2)制度:三省六部制 作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相权分割,加强了皇权。‎ ‎(3)“控制被统治者”: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大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 ‎“控制自己”: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权制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从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美国1787年宪法等方面来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材料 “权利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说明主权在民;“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说明法律至上;“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说明任人唯贤。‎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唐朝的中央政府部门不是由一个机构来构成的,而是由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构成,这是典型的三省六部制。它的作用教材中给出明确的说明,结合教材来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所谓的“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实就是讨论联邦制和邦联制的问题,到最后,美国选定了联邦制,也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讨论的是权力分配的问题,也就是美国所采取的三权分立原则。‎ 点睛:1787年宪法的内容: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买求 材料 下表是西方重要经济学出版物一览表 时间 作者 出版物 出版物主要内容 ‎1664年 托马斯·孟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 贸易顺差是国家致的唯一手段主张从事转口贸易 ‎1776年 亚当·斯密 ‎《国富论》‎ 人的本性是利已的,如果人的经济活动不受干预,在价格机制引导下,公民与国家都将受益。‎ ‎1849年 罗伯特·欧文 ‎《新道德世界书》‎ 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论证了理性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1867年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研究资本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问题,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1936年 约翰梅纳德思斯 ‎《通论》‎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失业增加和经济表退,市场机制不能使经济体系实现自我调节 ‎1962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 ‎《资本主义与自由》‎ 国家集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弊多利少的,应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和价格制度来调节经济。‎ ‎——摘编自哈里·兰德斯等《经济思想史》‎ 材料介绍了西方部分重要经济学书籍的出版情况,其中蕴含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诸多信息,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一】‎ 信息:西方经济理论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 说明:①1500年以来,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急需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一背景下,重商主义理论随之诞生,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现贸易顺差,积累金银财富。②1765年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其生产力大大提高,要求更广阔的市场,于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随之出现,它主张放弃国家干预,实行自由竞争。③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重创资本主义国家,原有自由主义理论失灵,凯恩斯主义出现,他主张通过国家干预,促进就业,推动有效需求的形成,以恢复经济的生产,缓解危机。‎ 结论:西欧各时期经济发展不同需求,促使经济理论的更新,由此可见经济理论的形成深受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 ‎【示例二】信息:20世纪60年代新自由主义(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提出预示着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说明:①二战后,西方各国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发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取得良好效果,但政府开支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为经济政策的调整埋下了伏笔。②20世纪60年代,弗德里曼针对国家干预过多,提出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强调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为西方各国经济政策调整提供理论基础。③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各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缓解了危机。‎ 结论:因此,弗德里曼意识到凯恩斯主义缺陷,提出了新的经济理论,为西方各国调整经济政策,恢复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答案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解析】‎ ‎【详解】材料表格中的信息说明不同时期,西方重要经济学出版物不同,说明经济理论在不断更新,据此得出论题即信息:西方经济理论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论述时抓几个关节点,如1664年属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时期,1776年属于工业革命开始后,1936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分别概括出这几个时期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论述即可。最后总结、升华,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理论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受时代潮流的影响。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论题也可以,言之有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即可。‎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材料二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法律对各自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集团本位突出;公权优于私权;存在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二元性法律秩序;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 变化:家族本位影响的削弱;国家本位强化,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2)积极影响:中国法律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强化民族国家观念。(任答两点西方法律有利于个人权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欧美各国法律和革命都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法律”呈现的特点按照材料一、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国家本位”等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而到近代的变化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家族制度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等也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 ‎(2)‎ 中西法律对各自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分开来回答,例如,中国古代国家本位的法律是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而西方给予私权完备保护的法律则利于人权利的发展和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16.【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还对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此外,他们充分意识到当时正引起西方政冶家注意的失业情况和其他问题。………中国东北角上的这个省份与南京的联系松散,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日本已通过过去的条约在满洲获得了可以用来为其侵略行径找借口的某些特权。日本军方于1931年秋断定入侵时机已成熟时,他们正是这样做的。‎ 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际联盟的李顿调查团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回想起来,满洲事件作为对国际联盟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凡尔赛和约》、华盛顿的协定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意大利和德国的修正主义领导人并不是不起作用的;满洲事件引起了一连串的侵略,这些侵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指出1931日本发动的侵略事件,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国际联盟对1931日本入侵中国的反应。‎ ‎【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变。‎ 原因:日本陷入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蒋介石统一中国趋势的增强;欧美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中国东北特殊的历史地理状况。‎ ‎(2)评述:国际联盟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采取绥靖政策。这一政策牺牲了中国的利益,助长了日本乃至整个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英法等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损人害己,对二战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解析】‎ ‎(1)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原因:从材料来看“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还对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 ‎,因此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身和国际经济上的危机;二是外部苏联和国民政府的统治。另外,中国东北特殊的历史地理状况也是其侵略的因素之一。‎ ‎(2)从“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际联盟的李顿调查团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可以看出国际联盟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采取绥靖政策。这一政策与其对德国的容忍是一样的,直接加速了二战的到来,对中国是极为不公的。‎ 点睛:解答本题第二小问完全是从材料中总结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内容都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 ‎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金榷场贸易,始于“绍兴和议”后的绍兴十二年(1142年),甘先建榷场于盱眙军(今江苏眙),光州(今河南潢川)枣阳军(今湖北枣阳)安丰军(今安徽寿县),规定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下的称为小客,每十人为一保,留一半货物在来宋方榷场,带一半货物到金朝榷场贸易,然后统一计算往返货物的总钱数,按十分之二抽息钱归官府。而所带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上的商人称为大客,客商与货物都只能留在宋榷场,等候金方客商前来贸易,宋方货物主要是粮食、茶叶、各种手工业品、书籍及外贸而来的药材、手工业品……勘造军器之物、金属货币等列为禁品。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金为准备侵宋,只保留泗州(盱眙西北)榷场。‎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金榷场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榷场的进步作用。‎ ‎【答案】(1)设立受宋金政治军事关系影响;交易过程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交易物品受到限制。(6分)‎ ‎(2)维护了边境和平,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新的统一的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9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绍兴和议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 由材料“宋金榷场贸易,始于“绍兴和议”后的绍兴十二年”、“客商与货物都只能留在宋方榷场”和“宋方货物主要是粮食、茶叶、各种手工业品、书籍及外贸而来的药材、手工业品等……勘造军器之物、金属货币等列为禁品。”,可见宋金榷场贸易的特点有三:设立受宋金政治军事关系影响;交易过程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交易物品受到限制。‎ ‎(2)本题考查榷场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边境以榷场贸易的形式缓和了宋辽紧张的关系,维护了边境和平,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新的统一的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榷场贸易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