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课件(9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课件(93张)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 经济 及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 2 - 高考命题 规律 “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 属于近年高考命题的重要区域 , 考题数量较多。在 3 个命题角度中 ,“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 考查频率相对更高一些 , 主要是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角度进行考查。从考查能力上看 , 重在考查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的能力以及解读经济史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 3 - - 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 .(2019 全国 Ⅰ ·31) 据统计 ,1954 年 1 月到 4 月 ,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 , 为 1952 年同期的 50 倍 , 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 A.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 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 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一五 ” 计划的影响。 1953—1954 年处于 “ 一五 ” 计划时期 , 当时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 并得到了苏联专家的技术援助 , 其中东北地区是重点援助地区。俄文书刊借阅量大幅增加体现了学习俄文的热潮 , 这适应了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故 D 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 , 故 A 项错误 ; 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的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材料中借阅俄文书刊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而不是为了反思苏联建设的问题 , 故 C 项错误。 - 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全国 Ⅲ ·31) 下图是 1953 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 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 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 体现了 “ 双百 ” 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 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经济建设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根据图片信息可知 , 女青年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劳作 , 一群男青年劳作归来 , 再根据时间信息 “1953 年 ” 及油画主题 “ 数他劳动强 ” 可知 , 该作品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 故 D 项正确 ;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是写意 , 而本题中的年画为写实风格 , 故 A 项错误 ;1953 年时中国尚处于过渡时期 , 还不能称为社会主义生产 , 故 B 项错误 ;“ 双百 ” 方针提出于 1956 年 , 故 C 项错误。 - 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8 全国 Ⅰ ·31) 下图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 , 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 , 手持 “ 邀请函 ” 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 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漫画的时间是 1953 年 , 主旨是资源勘探。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 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 国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 “ 一五 ” 计划 , 大力推动经济建设 , 资源勘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 , 故 D 项正确 ; 当时国民经济只是初步恢复 , 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 , 经济建设刚刚开始 , 还涉及不到调整 , 故 A 、 C 两项错误 ; 漫画内容无法说明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开始。故 B 项错误。 - 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8 全国 Ⅱ ·31) 下图为 1956 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 ( 画中字 :“ 奶奶的尺 —— 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 —— 测量祖国 , 建设社会主义。 ”) 该漫画反映了 (    )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漫画中的两把尺子 , 一把量布做新衣 , 一把测量祖国 , 据此无法判断出 “ 以工业化为中心 ” 的经济建设 , 故 A 项错误 ; 两把尺子 , 一把在奶奶手中 , 一把在阿姨手中 , 均在女性手中 , 故 B 项正确 ; 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在 1958 年 , 故 C 项错误 ;1956 年 , 中国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 故 D 项错误。 - 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6 全国 Ⅱ ·31)“ 一五 ” 计划期间 , 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 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考查计划经济体制和 “ 一五 ” 计划的关系。题干反映了我国减少住宅建设投资比重 , 并抑制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现象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其主要目的是节省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 故 A 项正确。 “ 一五 ” 计划期间我国原有的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 因此国民经济结构处于不合理的状态 , 故 B 项错误。国家压缩的是基本建设中的住宅建设投资额 , 而不是整个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 故 C 项错误。 “ 一五 ” 计划时期我国的工业企业大多建立在市郊 , 从而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 故 D 项错误。 - 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2019 福建莆田质检 ) 新中国成立后 , 在农业生产明显落后 , 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 逐步推行计划经济 , 启动工业化建设。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 A. 实行计划经济是基于现实需要 B. 工业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 D. 国家战略左右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分析可知为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实行计划经济 , 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 有利于巩固国防 , 故 A 项正确 ; 农业生产服务于工业化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没有强调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强调国家战略的出台 , 而不是强调国家战略的影响 , 故 D 项错误。 - 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湖南衡阳三模 )1955 年 7 月 , 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 ,“ 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 , 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 ” 这说明当时 (    ) A. 国家工作重心是社会主义革命 B.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首要任务 C. 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D. 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战略 - 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1955 年属于 “ 一五 ” 计划时期 , 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 , 故 A 项错误 ;1949—1952 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 “ 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 ” 是指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属于生产关系的改革 ,“ 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 ”, 是指把农业由手工劳动发展为机器生产 , 属于发展生产力 , 综合起来说明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是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没有反映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战略 , 故 D 项错误。 - 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组织起来 ”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 农业生产领域早在延安时期就出现了互助组等 ,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推广到全国各地 , 出现了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据此可知 , 这一思想 (    ) A. 基于对小农经济弊端的考虑 B. 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C. 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 积极性 - 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组织起来 ”“ 延安时期就出现了互助组等 ,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推广到全国各地 , 出现了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可知毛泽东针对小农经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 充分调动农民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 , 故 A 项正确 ;B 、 D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 故排除 ; 国民经济恢复在 1952 年就已完成 , 农业生产合作社是 1953 年开始实施的 , 故 C 项错误。 - 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福建厦门二模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 据 表可以推知 (    ) A. 国家工业布局均衡 B. 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 C.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 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 - 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 , 与国家工业布局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 , 在 “ 一五 ” 计划期间 , 拖拉机产量和机耕面积都比计划要增长若干倍 , 再结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可知 , 表格内容反映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合作化相互促进 , 故 B 项正确 ; 在 1952 年底 , 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经完成 , 故 C 项错误 ; 在 “ 大跃进 ” 时期 , 生产领域出现了冒进现象 , 故 D 项错误。 - 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一五 ” 计划编制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的任务目标分别为 14.7% 和 4.3%, 而实际工农业年均增长分别为 18% 和 4.5% 。由此可见 “ 一五 ” 计划的编制 (    ) A. 谨慎并留有余地 B. 背离当时的国情 C. 忽视了农业建设 D. 深受苏联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由 “ 编制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的任务目标分别为 14.7% 和 4.3%, 而实际工农业年均增长分别为 18% 和 4.5%” 可知制定计划是比较谨慎的 , 故 A 项正确 ;“ ‘ 一五 ’ 计划编制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的任务目标分别为 14.7% 和 4.3%” 符合当时的国情 , 充分考虑了当时工农业的状况 , 没有对农业忽视 , 故 B 、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反映 “ 一五 ” 计划的编制是否受苏联的影响 , 故 D 项错误。 - 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9 四川乐山三模 )1956 年 9 月 , 陈云提出 “ 主体 ” 与 “ 补充 ” 思想 ,“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 , 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 。据此可知 , 当时我国 (    ) A. 正在探索经济管理体制 B. 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 试图逐步恢复市场经济 D. 鼓励私营经济的独立 发展 - 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1956 年 9 月 , 陈云提出 ……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 , 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 可知 , 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之际 , 我国积极探索经济管理体制 , 故 A 项正确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标志着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故 B 项错误 ;“ 逐步恢复市场经济 ” 与材料 “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 ” 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三大改造是对私有经济的公有制改造 , 故 D 项错误。 - 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下图为现代中国某一时期的一幅照片 , 其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 改革激发农民发展经济激情 B. 社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 C. 民众积极开展 “ 一五 ” 农业建设 D. 经济政策与当时国情脱节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片中 “ 每人养猪三口 ”“ 全县养猪百万头 ” 可知反映的是 1958 年的 “ 大跃进 ” 运动 , 严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并未激发农民发展经济的热情 , 故 A 项错误 ,D 项正确 ; 结合所学知识 ,“ 大跃进 ” 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 故 B 项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 ,“ 一五 ” 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 时间是在 1953—1957 年 , 与题意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在某一时期 , 湖南某地出现了群众成群结队争着卖鸡 , 挤不上卖就急得直哭 , 说是带回去就要归公了 ; 甚至有农民烤了一个月需要的粮食饼子 , 怕办起食堂后粮食就要归公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 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群众的恐慌 B.“ 大跃进 ” 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C. 右倾错误遭到人们的自觉抵制 D. 体制调整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 “ 办起食堂后粮食就要归公 ”, 可知反映的是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故 A 项错误 ; 依据所学可知 ,“ 大跃进 ” 主要是以大炼钢铁为核心 , 材料主要强调人民公社化运动 , 故 B 项错误 ;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 “ 左 ” 倾错误引导下产生的而非右倾 , 故 C 项错误 ; 依据所学可知 , 人民公社化的特点是 “ 一大二公 ”, 公有化程度提高 , 人民对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认识不足 , 所以才会导致出现避免 “ 充公 ” 的现象 , 故 D 项正确。 - 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2019 广东湛江测试二 )1961 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比 1960 年下降了 37.3%,1962 年继续下降 18.9%; 钢产量指标从 1960 年的 250 万余吨压缩到 1961 年的 165.2 万吨和 1962 年的 120.8 万吨。全市基本建设投资的降幅更大 ,1961 年总投资额比 1960 年减少 60%,1962 年再压缩 55% 。这些做法 (    ) A. 贯彻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落实了 “ 八字方针 ” C. 改变了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 D. 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 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 1958 年提出的 , 与材料中的数据和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由材料中 “ 下降 ”“ 压缩 ”“ 降幅 ”“ 减少 ” 等关键词 , 结合时间 “1961 年 ”“1960 年 ” 分析 , 可以判断该做法与 1960 年提出的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的 “ 八字方针 ” 有关 , 故 B 项正确 ; 工业总产值下降 , 钢产量等降幅数据不足以改变上海经济中心地位 , 故 C 项错误 ;1960 年的调整是认识到经济发展规律之后的调整 , 不是忽视经济发展规律 , 故 D 项错误。 - 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1962 年 9 月 27 日 ,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 第二十条明确规定 :“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它实行独立核算 , 自负盈亏 , 直接组织生产 , 组织收益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 , 至少三十年不变。 ” 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 A. 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 B. 纠正经济建设中的 “ 左 ” 倾错误 C. 解决生产和分配的矛盾 D. 调动广大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 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 一五 ” 计划的完成奠定了现代工业化基础 , 故 A 项错误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倒退 ,1962 年提出调整经济的 “ 八字方针 ” 纠正经济建设中的 “ 左 ” 倾错误 , 故 B 项正确 ; 人民公社没有根本改变 , 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分配的矛盾 , 故 C 项错误 ; 直接组织生产的方式客观上能够一定程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并非直接目的 , 故 D 项错误。 - 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1964—1980 年 , 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 , 新建城市 4 个 , 扩建了 70 余个新兴工业城市 , 重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特色。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 (    ) A. 制约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 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受到了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 D. 推动了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 - 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的扩大 , 有利于缩小与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距 , 推动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 , 故 A 项错误 ;“ 一五 ” 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故 B 项错误 ; 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 , 中美关系到 1972 年才开始实现正常化 , 新中国外交环境恶劣 , 出于国防的考虑 , 选择在中西部地区新建工业基地 , 故 C 项正确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1984 年之后 , 故 D 项错误。 - 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1977 年 , 国务院转发《关于 1980 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同时 , 提出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 (1976—1985 年 ) 规划纲要 , 规定 1985 年粮食产量要达到 8 000 亿斤 , 钢产量达到 6 000 万吨。要建立 120 个大项目 , 其中有十大钢铁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十大油气田等 , 按照这个规划 ,1978—1985 年 , 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 28 年的总和。照此规划 , 将会使 (    ) A. 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 B.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大提前 C. 生产力水平极大地提高 D. 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 - 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 提出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 (1976—1985 年 ) 规划纲要 , 规定 1985 年粮食产量要达到 8 000 亿斤 , 钢产量达到 6 000 万吨 ” 可见依然沿袭 “ 大跃进 ” 的思路 , 故 A 项正确 ; 由 “1977 年 , 国务院转发《关于 1980 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 ” 可以看出 ,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并没有飞跃的基础 , 属于冒进的做法 , 故 B 项错误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受到 “ 文化大革命 ” 的 “ 左 ” 倾思想的影响 , 生产力水平无法得到大幅度提高 , 故 C 项错误 ;“ 左 ” 倾错误严重挫伤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 故 D 项错误。 - 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2019 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四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热播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通过小酒馆为切入点 , 讲述了女主人公在经营过程中久经磨难 , 最终成为女强人的故事。下面是该电视剧的部分故事梗概 : 1955 年 , 新婚不久就失去丈夫的徐慧真 , 继承祖产 , 当了小酒馆的老板。居委会召开动员大会 , 号召所有商户搞公私合营 , 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 1958 年 , 国家号召大炼钢铁 , 各家各户都把废旧的铁锅和铁盆捐出来支援国家 , 徐慧真不甘落后 , 成为了 “ 大炼钢铁 ” 的模范。为了小酒馆的经营 , 徐慧真虽历经坎坷 , 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经营理念。 1979 年 , 改革春风吹来 , 小酒馆重新回到徐慧真的手里 , 并再一次焕发了青春 。 - 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 , 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 , 指出它所反映的现代重大历史现象 , 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 要求 :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 , 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参考答案  示例一 情节 : 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 历史现象 :1953 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 , 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评价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不仅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 也使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确立起来 , 完成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 但由于当时急于求成 , 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冒进性。 - 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示例二 情节 : 徐慧真不甘落后 , 成为了 “ 大炼钢铁 ” 的模范。 历史现象 :1958 年我国掀起了 “ 大跃进 ” 运动 , 出现了全民炼钢的现象。 评价 :1958 年 , 为了赶英超美 , 国家号召全民大炼钢铁 ; 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热情 , 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平衡 ; 由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 大跃进 ” 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和劳动力 , 也导致了 20 世纪 60 年代初的国民经济困难。 - 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   1 .(2019 全国 Ⅱ ·31)1979—1981 年 , 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 5 000 万亩 , 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 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 , 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 A.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 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题干材料涉及农村改革 , 并根据时间信息 “1979—1981 年 ”, 可知当时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 但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无法让农民富起来 , 所以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 故 A 项正确 ; 当时政策鼓励发展社队企业 , 即集体企业 , 故 B 项错误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调的是包产到户 , 故 C 项不符合题意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1992 年明确提出的 , 故 D 项错误。 - 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8 全国 Ⅲ ·3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 ( 单位 : 万个 )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 这一时期我国 (    )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 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中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表中可以看出 ,1988 年相对于 1982 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为 : 农业企业数量减少 , 其他行业企业均大量增加。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 , 故 A 项正确。城乡一体化是指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走向全面协调发展的历程 , 题干中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 , 故 B 项错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 , 与表中时间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由材料表格数据只能看出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 但并不能看出工业结构是否合理 , 故 D 项错误。 - 4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7 全国 Ⅰ ·31)1990 年 , 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 , 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 , 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 , 从那时候起 ,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 , 该报告的主旨是 (    )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 4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题干材料肯定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 并结合 1990 年的时代特征 :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 必然要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 可知 C 项正确。题干材料包含计划与市场两层信息 , 而国家干预经济只涉及计划 , 故 A 项具有片面性。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信息 , 故排除 B 项。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 , 在于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故 D 项不是报告的主旨 , 故排除。 - 4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6 全国 Ⅲ ·31)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 , 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 884 万亩 , 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 ; 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 , 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 ; 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 626 万亩 , 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 和 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 4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关键句 :“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 ”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 1980 年相对于 1975 年粮食产量获得了大幅度增长 , 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使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的结果 , 故 A 项正确。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期 ,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 故 B 项错误。 1980 年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只是刚刚起步 , 并没有完成 , 故 C 项错误。 1985 年 , 国家决定取消农副产品统购统销政策 , 之后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 统购统销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 故 D 项错误。 - 4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者开始探讨专制主义、封建特权、世袭制等问题 , 其中以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探讨影响最大。据此可知 (    ) A. 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必要性 B. 根除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 C. 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来轨道 D. 进行政治改革是当务之急 答案  A 解析  “ 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探讨 ” 等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后思想界的潮流 , 也印证了还要进一步打破思想束缚 , 故 A 项正确 ; 探讨无法体现根除封建势力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不能体现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来轨道 , 故 C 项错误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 , 故 D 项错误。 - 4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山东聊城二模 ) 浙江姚浜村是中国第一个实行 “ 整村土地流转 ” 的村庄。全村的土地先由村里集中、进行统一规划后 , 对外进行招商引资 , 发展种、养、加工综合生产经营 , 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探索。此后 , 土地流转逐步推广开来。材料主要说明 (    ) A. 个体经营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B. 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促进农业发展 C. 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 D. 变革土地所有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 4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个体经营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的土地流转是保留承包权 , 转让使用权 , 这不属于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 , 故 B 项错误 ; 农业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 , 以获得较多的单位面积产量 , 又能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 材料中的浙江姚浜村的土地流转是 “ 全村的土地先由村里集中、进行统一规划后 , 对外进行招商引资 , 发展种、养、加工综合生产经营 ”, 这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的土地流转是保留承包权 , 转让使用权 , 没有变革土地制度 , 故 D 项错误。 - 4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中共中央在《关于 1980 、 1981 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 ,1981 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 6%, 轻工业总产值比 1980 年增长 8% 。在《关于 1982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 ,1982 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 1981 年增长 7%, 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 4% 。这些决议旨在 (    ) A. 调整经济 产业结构 B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放缓国家城市化 进程 D . 改变原有 工业布局 - 4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1981 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 3.6%, 轻工业总产值比 1980 年增长 8%”“1982 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 1981 年增长 7%, 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 4%”, 突出强调发展轻工业 ,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A 项正确。 1981 年、 1982 年 , 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 ,B 项错误 ; 材料的主旨是加快轻工业的发展 , 与城市化无直接关联 ,C 项错误 ; 工业布局不仅涉及结构性问题 , 还涉及地域等问题 ,D 项错误。 - 5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山东青岛三模 )1982 年 , 全国农村已有 90% 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5 年 , 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 , 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 (    ) 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 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C. 有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实现了农村村民的 自治 - 5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 , 农村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 , 仍然属于国家和集体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没有体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问题 , 故 B 项错误 ; 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经济组织的建立和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有利于建立起更加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 有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没有体现农村村民自治 , 故 D 项错误。 - 5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四川泸州二模 )1985 年中央决定进行工资改革 , 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 , 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 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这说明当时 (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企业完全实现了经济的自主管理 C. 按劳分配原则得到全面贯彻 D. 工资改革逐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解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于 1992 年 , 与材料中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B 项表述中 “ 完全 ” 说法错误 ;C 项表述中 “ 全面 ” 说法错误 ;D 项表述与材料中 “ 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 改变平均主义状况 ” 相符 , 故正确。 - 5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9 江西重点中学盟校第二次联考 )1985 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 “ 满负荷工作法 ”, 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 , 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 , 层层落实 , 形成保证体系 , 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 (    ) A. 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 B.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 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 D. 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 答案  C 解析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故 A 项错误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 20 世纪 90 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 建立了 ” 表述不准确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可知满负荷工作法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 增强了企业活力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强调分配方式而非管理体制的改变 , 故 D 项错误。 - 5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 “ 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 ,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 又要防止贫富悬殊 , 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 , 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 这一分配政策 (    ) A. 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C. 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 D. 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 制度 - 5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这一分配政策有利于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 但不能推断是开始 , 故 A 项错误 ; 这一分配政策 “ 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 故 B 项正确 ; 这一分配政策强调 “ 防止贫富悬殊 , 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 ”, 故 C 项错误 ; 中共十三大召开时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 , 故 D 项错误。 - 5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萧功秦指出 , 极 “ 左 ” 思潮使中国在 “ 文化大革命 ” 中陷入了绝境 , 而摆脱这一绝境的办法 , 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蓝图施工 , 而是在实践中 , 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 “ 调整 ” 的最大成就是 (    ) A. 成功选择了西方式市场经济模式 B. 建立了依法治国的新的执政模式 C. 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D. 彻底摆脱了 “ 左 ” 倾错误的 束缚 - 5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 故 A 项错误 ; 建立了依法治国的新的执政模式是成就 , 但不能说是最大成就 , 故 B 项错误 ; 据材料 “ 而是在实践中 , 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 ” 得出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 故 C 项正确 ; 彻底摆脱了 “ 左 ” 倾错误的束缚说法太过绝对 , 故 D 项错误。 - 5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 20 多年来原油生产与消费的情况 ( 单位 : 百万吨 ) 据此可知 (    ) A. 进出口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B. 石油行业的所有制结构已改变 C. 全国能源多元化进程加速 D. 中国经济对世界资源的需求增大 - 5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图表中反映的是原油生产与消费的情况 , 没有体现体制改革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 1993 年以来原油生产、消费、缺口情况 , 与所有制结构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只是反映原油的情况 , 没有体现能源多元化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中国原油生产、消费由持平到消费缺口越来越大而不得不进口 , 故 D 项正确。 - 6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1993 年 3 月 29 日 ,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 将 “ 国营经济 ” 修改为 “ 国有经济 ” 。这体现了 (    ) A. 企业所有权的变化 B. 产业结构的变化 C. 经营方式的变化 D. 分配原则的变化 - 6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 , 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国营经济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 企业所有权未发生变化 , 故 A 项错误 ; 产业结构主要指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 无法通过 “ 国营 ” 与 “ 国有 ” 的变化得知产业结构的变化 , 故 B 项错误 ; 国营经济中国家直接经营管理 , 而国有经济中 , 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 , 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 由企业进行经营 , 因此两者主要体现了经营方式的变化 , 故 C 项正确 ; 所有制的变化引起分配方式的变化 , 无论国营经济还是国有经济都以公有制为主体 , 未涉及分配方式变化 , 故 D 项错误。 - 6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 右图为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 该图是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预测 (1980—2020 年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B. 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 C. 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优越 D.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前景看好 - 6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 1980—1991 年世界经济强国为苏联和美国 , 而 1991 年到 2000 年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 , 题图中没有涉及这两个国家的数据 , 无法根据图标得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题图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 若此时资本主义国家遭遇经济危机 , 那么会有下降趋势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所学中国在 1992 年以后就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并在 21 世纪初实现 , 题图涉及的部分历史阶段中国也是市场经济体制 , 因而无法说明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优越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题图中国数据在 1980 年后快速发展 , 结合时间 1980 年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 促使中国经济前景看好 , 故 D 项正确。 - 6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2019 安徽合肥一模 )2017 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30 817 元和 12 902 元 , 较之于 1987 年 , 分别增长了 30.3 倍和 7 倍。此外 , 海南环岛高铁已全线开通 , 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产业等 12 个重点产业均有重大发展 , 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也蓬勃兴起。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 A. 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 B.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D. 改革开放的不断 深化 - 6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只是其优势之一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乡镇企业的崛起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海南科技发达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 2017 年海南城镇和农村收入较之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前 , 大幅增长 , 这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 故 D 项正确。 - 6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2017 全国 Ⅱ ·29)1913 年 , 《申报》登载的 “ 艾罗补脑汁 ” 广告称 :“ 欲图一国之进步 , 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 , 思想日新 , 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 , 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 由于广告成功 , 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 6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巨变。从材料信息看 ,“ 艾罗补脑汁 ” 广告宣称 “ 一国之进步 ”“ 人民精神日旺 , 思想日新 ” “ 善谋卫生 ”, 结果 “ 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 这说明追求爱国、进步、精神、卫生等成为社会时尚 , 故选 B 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1915 年 , 故 A 项错误 ; 仅仅一个产品畅销 , 不能说明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 可排除 C 项 ; 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 故排除 D 项。 - 6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7 全国 Ⅲ ·29)20 世纪 30 年代 , 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 , 喜字纱灯引导 , 乐队演奏钢琴曲 , 新郎着蓝袍黑褂 , 新娘穿粉色旗袍 , 头披白纱 , 手持鲜花 , 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 演变 - 6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 喜字纱灯 ” 和 “ 蓝袍黑褂 ” 等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习俗 ,“ 钢琴曲 ” 和 “ 白纱 ” 等反映出西方习俗 , 由此可见 ,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 故 B 项正确。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婚姻自主 , 故 A 项错误。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仍存在门当户对观念 , 不可能被颠覆 , 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仅仅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婚姻习俗的变化 ,D 项说法是对题意的错误理解。 - 7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清人在《清稗类钞》中记载 : 广州已有盛筵之时 “ 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 , 俗呼之曰每人每 , 价甚昂 ” 。材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 (    ) A. 部分人已注意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 B. 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迎 C. 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之习 D. 清人的饮食习惯被西洋饮食风尚取代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 “ 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 , 俗呼之曰每人每 ”, 清朝时期广州出现每人用一套器具 , 故 A 项正确 ; 题目中并未提到各种特色菜肴 , 故 B 项错误 ; 题目中体现的只是在清代的广州 , 并非普遍接受 , 故 C 项错误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西洋的饮食风尚并未普遍传入中国 ,“ 取代 ” 无从谈起 , 故 D 项错误。 - 7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 世纪初 , 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 , 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 , 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 , 手握书卷 , 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 —— 《天演论》 , 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最能说明 (    ) A.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 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 7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 “ 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 ”“ 《天演论》 , 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 ” 等信息 , 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及学习内容的变化 , 但没有体现出这些变化是新式学堂教育影响的结果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上升 , 但没有反映出上海在全国女性解放中的地位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维新思想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 故 C 项错误 ; 《天演论》介绍西方 “ 适者生存 ” 的进化论思想 , 反映出 20 世纪初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理学观念 , 故 D 项正确。 - 7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在江西兴国县 , 过去一桩亲事须费 200 银元左右 , 相当于中农的全部家产 , 为了讨亲而欠债的很多。 1931 年当地政府规定婚姻自由 , 结婚不许定聘金 , 已定聘金一律禁收。当地政府这一举措 (    ) A. 废除了农村落后的婚姻陋习 B. 否定了宗法血缘的传统观念 C. 摧毁了买卖婚姻的社会基础 D. 促使当地社会习俗有所改变 答案  D 解析  A 项 “ 废除了 ” 说法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 , 宗法血缘的观念始终存在 , 外在形式的否定并非对传统观念的否定 , 故 B 项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 , 聘金只是买卖婚姻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 其社会基础是当时的儒家封建思想 , 故 C 项错误 ; 聘金属于当地社会习俗 , 政府禁收聘金属于对当地社会习俗的改变 , 故 D 项正确。 - 7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据史料记载 , 建于 1915 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 , 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这说明 (    ) A. 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工业文明 B. 西方文化受到知识分子的青睐 C. 运动娱乐成为人们主要休闲方式 D. 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 7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工业文明是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 而材料的时间为 1915 年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为会员提供办班和各种活动 , 没有涉及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青睐 , 且知识分子包含旧式知识分子 , 他们对西方文化持质疑态度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青年会为会员提供服务 , 而不是面向所有人 , 且运动娱乐没有在近代成为主要休闲方式 , 故 C 项错误 ; 青年会为会员提供的服务内容的西方色彩浓厚 , 故 D 项正确。 - 7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辛亥革命前 ,“ 断发易服 ” 的呼声日益高涨。有人将戊戌维新的失败归咎为 “ 变法之初不先变发 ”, 一些海归留学生认为 “ 今之辫、服 , 牵掣行动 , 妨碍操作 ” 。这些观点 (    ) A. 表明 “ 断发易服 ” 具有观念变革意义 B. 说明维新运动没有涉及社会生活领域 C. 揭示了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D. 反映出维新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 7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 “ 有人将戊戌维新的失败归咎为 ‘ 变法之初不先变发 ’ 一些海归留学生认为 ‘ 今之辫、服 , 牵掣行动 , 妨碍操作 ’ ”, 可知断发易服不仅是习俗变革 , 而且具有观念变革的意义 , 故 A 项正确 ;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 故错误 ;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没有实行断发易服 , 影响了变法的结果 , 不能体现维新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 故 D 项错误。 - 7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1900 年 , 蔡元培之妻逝世 , 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 “ 征婚启事 ”: 第一 , 不缠足。第二 , 识字。第三 , 男子不娶妾 , 不娶姨太太。第四 , 丈夫死后 , 妻子可以改嫁。第五 , 意见不合 , 可以离婚。这则 “ 启事 ” 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    ) A. 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 C. 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D. 新思想传播的阻力 较大 - 7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 “ 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 ” 得出蔡元培的新式征婚要求大多数人并不认同 , 由此可知婚俗观念并未彻底转变 , 故 A 项错误 ; 新文化运动发生于 1915 年 , 与材料中 “1900 年 ” 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仅指出蔡元培贴出征婚启示 , 没有涉及启示是用报刊进行刊登的 , 所以不能得出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的结论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得出蔡元培主张的新思想影响下征婚要求并未被大多数人认可 , 所以表明新思想并未受到社会广泛接受 , 其传播受到的阻力较大 , 故 D 项正确。 - 8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近代以来 , 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 ; 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 , 允许满汉通婚 , 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 ; 中华民国成立后 ,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 剪辫子 , 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 (    ) A. 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 B. 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 C. 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D. 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答案  B 解析  维新派的呼吁不属于政府行为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三次重要的政治变革都与社会风俗的变革相关联 , 故 B 项正确 ; 社会变革是一个前后相续、渐进的过程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社会的变革不一定都是由政治变革所引发 , 故 D 项错误。 - 8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古语云 : 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 “ 剃发令 ” 到太平天国的 “ 蓄发令 ” 再到辛亥革命的 “ 剪发易服 ” 和随之出现的 “ 保辫会 ”, 国人的头发承载了 “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下面对 “ 辫发之争 ”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B. 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C.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 反映了国人文明程度的 不一 - 8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从清初的 “ 剃发令 ” 到太平天国的 “ 蓄发令 ” 是国内矛盾的反映 , 故 A 项错误 ; 头发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思想观念的变化 ,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 “ 保辫会 ” 反映的是当时一种复辟倒退思潮 , 故 B 项错误 ; 依据所学 ,“ 辫发之争 ” 的出现都与当时出现的清朝统治全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政治斗争相关 , 故 C 项正确 ; 头发服饰与人们思想相关 , 与文明程度不能绝对等同 , 故 D 项错误。 - 8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1918 年夏 , 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 :“ 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 , 实为不成体统 , 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 1 尺左右 , 女裤则吊高至 1 尺有余 , 及至暑天 , 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 , 面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 , 几至肌肉尽露。 ” 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    ) A. 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 东西观念存在冲突 C. 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 政府禁止服饰 西化 - 8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女性服饰的变化是受西方的影响 , 服饰逐渐走向近代化 , 并非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 故 A 项错误 ; 该议员对近代女性服饰持批评态度 , 反映了传统与近代的冲突 , 东西方观念存在差异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反映了上海有女性穿西方服饰 , 但无法体现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市议员的信函 , 并不代表政府的规定 , 故 D 项错误。 - 8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民国时期 , 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 , 效仿西方推广 “ 蜜月旅行 ”, 使得 “ 婚礼铁路 ” 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 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答案  B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中 “ 使得 ‘ 婚礼铁路 ’ 成为时髦的象征 ” 说明铁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中仅仅是仿效西方的 “ 蜜月旅行 ”, 不是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并未体现中国的铁路建设受制于帝国主义 , 因此并未体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 , 故 D 项错误。 - 8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9 广东茂名二模 )1860 年 , 上海西人书馆助西人译书的文士王韬去某友人家做客 , 友人 “ 特出西洋名酒为饷 , 味极甘醇可口 ” 。王韬虽收入不多 , 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这反映出当时 (    )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不是经济结构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 “ 王韬虽收入不多 ” 不能说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 “ 特出西洋名酒为饷 ” 和 “ 西洋玻璃杯、洋皂 ” 说明物质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 “ 王韬虽收入不多 , 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 ” 表明不是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 , 故 D 项错误。 - 8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2019 河北张家口摸底 ) 下表为上海等城市不同年代部分择偶标准差异表 ( 单位 :%) 。据此可知 (    ) A. 政治生活的影响逐渐消失 B.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根本变化 C. 受教育程度日益受到重视 D. 社会关系一直发挥决定作用 - 8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 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是由重视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到更重视学历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表明政治生活的影响依然存在 , 故 A 项错误 ; 由表格来看 , 择偶标准依然呈现多样性 , 可见社会价值取向尚未发生根本变化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关系发挥的作用在下降 , 故 D 项错误。 - 8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 , 时人在一篇名为《整顿丝茶策》的文章中指出 :“ 中国与洋人通商 …… 从此反客为主 , 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 , 反仰洋人鼻息 , 厘毫不能主持。 ”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成书于 1894 年的《盛世危言》 5 卷本包括 57 篇文章 , 部分篇目分别如下 : 《税则》《国债》《商战》《商务》《铁路》《电报》《邮政上》《邮政下》《银行上》《银行下》《铸银》《开矿》《纺织》《技艺》《农功》《垦荒》《治河》。 - 9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材料三   ( 现代 ) 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 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 , 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 1985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的改革模式 , 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 , 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2003 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 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 摘编自瞿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 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 9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据材料一、材料二 , 指出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 ,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据材料三 , 概括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 , 归纳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 - 9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1) 变化 : 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或 : 中国经济逐渐半殖民地化 ); 引入西方工业文明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原因 : 西方列强的侵略 ;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 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 , 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 ;1985 年以后 , 建设 “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 年以后 , 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3 年以来 , 经济转型初步完成 , 并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特点 : 从目标看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从过程看 , 具有渐进性与阶段性 ; 从手段看 ,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并行。 - 9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第 (1) 问 , 第一小问 “ 变化 ”, 根据 “ 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 , 反仰洋人鼻息 ” 得出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根据 “ 《税则》《国债》《商战》《商务》 …… ” 得出引入西方工业文明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 第二小问 “ 原因 ”, 结合所学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来分析 , 外部主要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 内部主要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等。第 (2) 问 , 第一小问 “ 阶段 ”, 根据材料三出现的四个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 分别进行概括即可 ; 第二小问 “ 特点 ”, 从经济转型的目标、过程、方式等方面分析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